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演讲谋略与技巧 >

第15部分

演讲谋略与技巧-第15部分

小说: 演讲谋略与技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五章丝丝入扣的安排谋略
 
“不管你用何种语言,你所能讲的,决离不开你。”
 
爱迪生
 
如何安排演讲内容,事关演讲的成败。世界上著名的演讲家,无论其演讲时间的长短,无论他面对何种听众及处在何种环境,他们几乎都能使演讲生动、耐人寻味,将他们的思想,情感,成功地传达给听众,这与如何安排演讲内容的谋略问题有关。
 
在本章内容中,我们将给读者朋友介绍多种方法,这些方法是对名家的演讲进行归纳整理所得。能够对你安排演讲的内容有所帮助,让你在演讲中立于不败之地,获得听众的支持与青睐。
 
一、主观能动与内容得体
 
1。集中你的注意和思想有谁能立即记住演讲稿中的每一句话吗?绝对不能。但是你能记住其中的内容,因为你的观点、你的信念及你的经历与思想是一个结合体。你清醒的时候,它们都呈现于你的脑海甚至会进入你的梦境。总之,你整个的身心已经装进了这些情感与经验。这些东西也成为你下意识的心理,如海岸的岩石一般坚固。事前的准备就是让你去思考去斟酌,通过不断的努力选择出引起你兴趣并有用的材料。这些原材料,经过你的加工整理,将成为一种只属于你自己的作品。这并非一个很困难的过程,只要你确定一个目的,然后充分集中你的注意和思想,便会水到渠成。
 
2。圈划主题确立了主题之后,首先要设定你需要涵盖的范围,严格地在限定范围之内选择组织内容,不要将涵盖面弄得过大。很多人因为没有圈定主题,而没有抓住听众的注意力酝酿主题,构思演讲,因为他们演讲的论点实在是多得离了谱。为什么呢?因为一个人的心智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思考、容纳过多的事件。如果你讲话就像在叙述世界年鉴一般,那你将无法持久地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举个简单的话题,好比讲述到公园游玩这个主题。许多人由于过分热切,不想遗漏任何事物,便事无主细地把公园有的每一项景观都讲出来,听众便以极快的速度一点又一点地听下去。当你讲完时,留在听众脑海里的是假山、游乐设施、古建筑等模糊的印象。如果说者集中力量讲述公园单一的有特色景观,情形将大不一样。例如野生动物或喷泉,这样更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讲述任何主题都是这个道理。不管是讲推销术,如何竞争、如何学习,或是环保等,都应在事前圈划好主题,再将内容进行弹性调整,以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表达完整的思想为宜。
 
3。胸有成竹,借题发挥演说中就题目的表面意思泛泛而谈要比探究深层次问题容易。但是,前者给听众的印象是模糊的,甚至根本没留下印象。所以,在你缩小主题后,就给自己提一些问题,让自己对该题目有更深入的了解,做到胸有成竹,以
 
 
便随时可就题讨论。要做到胸有成竹,你必须充分准备,事前认真酝酿,尽早地确定主题,筛选内容,千万不要拖到演讲前一两天才选定。及早确定主题定好题目,你的潜意识还会发生作用,你将获得无法估量的好处。在一些休闲空档时间里,你就可以酝酿你的主题,构思你的题目,仔细酝酿,反复推敲,最后写就一篇佳稿,成功地向听众传达你的思想。
 
诺曼汤姆斯,是一位曾让那些反对他政治观点的听众都肃然起敬的出色演说家。他说:“掷地有声的一篇演讲,其演讲者必须与该主题或信息共生共存,在脑海中将它反复酝酿,广征博引仔细筛选,思量透彻。他将会惊讶地发现许多有用的例子或个案处理方式在不断地涌人他的脑海,不管是他在街上,在阅读报纸,或在床上,或者是清早刚刚出门时。”
 
4。讲话和动作都要自然何种讲述方法是最佳而恰当的呢?那就是:准备一只装满水的水桶,打开它的木塞,让水自然流出来!这句话我们要永远记住,在谈话中最重要的原则便是“你”。爱迪生有一句至理名言:“不管你用何种语言,所能讲的,决离不开你!”这是自我表现中演讲技术最重要的一句话。若自己的思想非常深刻,并且急于传达出去,那么,其姿势和讲述动作也时常显得极佳而不容批评的。如果你不信,你可以将一个人,一拳击倒,等他爬起来时,你会发现他愤怒的话语流利无比。但当你身体疲劳时就不要去演讲、你此时最需要的是休息,这时的演讲不会成功。
 
二、不能忽略的要求
 
对于演讲内容的安排谋略有如下四点要求。
 
1。人是接受提示的动物一个人相信一件事常比怀疑一件事容易。因为他要对某事产生怀疑的思想,必须对该事有相当的经验、了解和考虑。如果我们对小孩子说“圣诞老人是从天上下来的”,对无知的人说“雷声是神发怒的声音”,他们将深信不疑。他们没有相当的知识和阅历,所以不会疑惑。几百万印度人,他们都虔诚地相信恒河的水是神圣的,蛇是神的化身,杀牛和杀人是同样的罪恶。
他们这些思想,并没有事实的验证,而只是风情的延习和古人的落后思想的影响,因而造成了极久远极深刻的印象。其实如把我们深信的一切事物细加推究,结果大半是别人的提示,而不是自己理智推断的结果。这深信的事实,其实毫无理由可言,这只是一种不合逻辑的延习或武断的偏见,我们的根据只是各方面的提示罢了。
 
人是一种善于接受提示的动物,谁都无法否认这个事实。如果我们一出生就抱到印度去抚育,我们长大以后自然也会和一般印度人一样,从小就相信“牛是神圣不可侵犯”之类的思想。
 
现在我们来举一个生活中十分平常的例子,证明我们怎样被提示所影响。
 
你如果读过“论咖啡之害”之类的文章,便想戒掉喝咖啡。你在购物前就早有这个主意。但这时有一个并不高明的女服务员走来问你“你要咖啡吗?”你心里至少有要与不要两种念头。虽然结果仍是你既定的主意占了上风,但你仍被提示所打动,因为心中有了“要”与“不要”两种念头。如果招待员是这样问:“你不要咖啡吗?”你肯定会毫不犹豫地立刻回答“不要”。
 
 
真不知有多少不曾受过训练的售货员,常常会对顾客说出这种愚不可及的反面建议。最聪明的常常会这样问:“你是现在要咖啡呢还是再等一会?”这种问法,会使本来不想喝咖啡的你,不知不觉他说:“现在拿来吧。”原来,招待员在这句话中,已经提示你,“你是喜欢喝咖啡的!”何时购买只是迟早的问题。这样一来你心中便自然产生购买动机,因为,你受她的提示影响了。
 
2。引用听众已经相信的事物有一位无神论者曾经向英国的神学家裴莱说,根本没有上帝。并且他还要求神学家裴莱提出相反的意见来。裴莱牧师十分从容地取出一只表来,打开表盖说道:“如果我告诉你,这表里的轮子、发条、杠杆等是它自己生成的、自己凑在一处而且自己会动,你当然将说我是在说梦话了。但是,你瞧天上的星星,它们有各自固定的位置,有各自运行的轨道,地球和太阳系的各星绕着太阳转,每天要走一万里,每一个星完全有规律的运动,然而它们在运行中,从不曾相碰、紊乱、纷扰,它们很安静、有条不紊。请问你:它们是自己生成的呢,还是有着造物者在主宰呢?”这段话说得多么动听,这位裴莱先生所用的方法,就在于开始时用了熟知的事例,诱使提问者作出肯定的回答。假定,他一开头就责备对方:“什么?没有上帝,真是个傻子,恐怕你自己也不明白自己所讲的是些什么。”这样,两人必定要发生一场严重的争执,而那位主张无神论的朋友,一定愈发固执己见了。
 
人类都很看重尊严,是与生俱来的一种天性,最聪明的办法就是先让别人保住尊严,再来赞同我们。裴莱牧师就是用了这个办法,他使满含敌意的人接受他的意见而不伤对方的自尊。裴莱牧师,深请这种心理,并善于应用。
但世上大多数的人,却不重视或没有这种容易与人沟通,并使自己的意见深入到别人心灵的微妙手段。他们所持的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即他们一心想占据别人的心灵堡垒,殊不知当你才开始进攻的时候,对方早已把心灵的大门紧闭,那时即使你使尽浑身解数也休想去说服别人了。
 
3。灵活的重复申诉对一件事情重复申诉,也能让对方接受或不反对我们的意见。18 世纪与19 世纪之间,爱尔兰活跃着一位大政治家欧康尼尔,他有很丰富的演说经验。他曾说:“要使大家能够相信并且接受一种政治理论,只讲一两次甚至十次是不会成功的。”他继续说:“要使政治上的理论深入人心,必须要再三的申诉。因为听众若是继续听那一件事,在不知不觉中就和这一个真理连在一起了。到了后来,他们把那一件事静静地安置脑海中,就像信仰宗教一样不再去怀疑了。”
 
美国美学创始人约翰。斯烈的母亲,常利用这个道理教育子女,她丈夫问她为什么老把一件事对儿子讲上20 次的时候,她回答说:“因为我说了19 次,他还没有学会。”
 
美国第38 任总统威尔逊,也深知这个道理,所以他在演说中,常常应用这一方法。下面一段话中的最后两句的意思完全是对第一句话进行重述:“你们知道近几年来的大学生,他们并没有受到教育;你知道我们所用的教授方法并不曾教出一个人才;你知道我们所有的训导也不曾训练出来一个人才。”
 
重复申诉虽然有不少优点,但是要在此警告没有经验的演说者,重复申诉,也是一个危险的工具。因为,不是十分精彩的措辞,人们将会因重复而生厌,如果你有这一缺点,听众将会起哄或退场。绝妙精彩富有深意的措词
 
 
是重复申诉的基础。
 
4。用特殊例证解说将一般的说明和特殊的例证相结合,听众很少会感到厌倦。因为,这是有趣而容易引人注意的一种方法。可以充分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使其全神贯注地听你演讲。甚至可以阻止听众对你的演讲产生相反意见。希杜斯博士在一次演讲中说:“不服从便做奴隶,服从便得自由。”他这样说了,觉得如果不加证实,那不但是不明白,而且也不容易感动人,所以又继续说:“不服从蒙昧时代的法律,奴隶是要被处以死刑的;服从了色彩的定律,艺术家就得到了一种技能;服从了演说的规律,雄辩家可以得到一种力量;服从了钢铁学说的定律,发明家可以造出一种用具。”这样的解释,就对他前面所说的那句话有极大的帮助和证实作用。
 
又比如说:“许多富人的日常生活是很简单的。”这一句话非常普通,也不精彩,相反还太空洞。而要使听众相信它,必须用一些生动、具体的实例加以证实,让人自己去作结论。如:
 
石油大玉洛克菲勒,在纽约百老汇街26 号的办公室中有一只皮睡椅,他每天中午要在上面小睡一次。
 
经营好几个大公园的贝克先生,他从不尝可口可乐,而且从不吸烟。
 
曾经做过美国最大银行行长的葛德利朴,每天吃两顿饭。
 
这些真实的实例,会在你脑海中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你会作出怎样的结论呢?这不是把“富人的生活很简单”讲得十分明白了吗?(晓其1995:56—65)
 
三、各家演讲内容安排谋略
 
1。要充分发挥听众的己有经验《演讲术》作者裴利普曾说:“发挥听众的经验,是演讲的第一要义。”
演讲者把思想熔铸在听众本身的经验中,便越容易使听众接受。比如你对朋友说:“我的邻居买了一车首蓿。”对方可能不会明白,如果你这样说“我的邻居买了一车草料”,对方一下就明白你所说的意思。因为草料是众所周知的物质,而首蓿是许多人不知道的草料植物。
 
裴利普又举了一个例子:“当我的一个朋友回家时,晴空万里。但是,一小时以后我去拜访他,对他说快要下雨了,他不相信。于是我告诉他,乌云己从西边移来了,空中时而出现闪电,风也刮起来了,这样他才相信。我只不过补充了三个事实,而这三个事实与他所经历过大风雨之前的现象是相同的,因此他就相信了。”
 
所以,裴利普的结论是:“参考听众的经验,就是进入听众心灵的重要所在。”
 
总之,你想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并要让他信服,你所讲述的就应该适合他们自己的经验及需要,在他的熟悉的事物上去发挥你的思想。并不单指他们熟悉的文字,同时还包含着他们的思想和语法习惯,以及风土人情,生活习惯。
 
2。凯威尔博士的演说计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