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兵在1917 >

第1708部分

天兵在1917-第1708部分

小说: 天兵在191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卢森堡和李扑克内西同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又进行了几轮会谈,当卢森堡找不到一点儿破绽的时候,她也只能同意了李晓峰的方案。

按照这个方案,波美拉尼亚东部紧靠波兰的一小部分领土被划给了波兰,而西里西亚南部和东部的另外两小块领土则分别划给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这三块地虽然不大,但是对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来说象征意义十足。因为这代表着德国向他们认输,让两国的民族自豪感是蹭蹭的往上涨。

当然,德国割让土地也不是没有收获的,那就是德国同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分别谈妥了战争赔款的总额以及赔付方式。按照相关协议,德国将向捷克斯洛伐克赔款1亿美元,其中5000万以各种物资和西里西亚的领土冲抵,剩余的那一半将以50年为期赔付完毕。而德国向波兰的赔款的总额为1。5亿美元,也是一半以实物和土地赔付,另一半以五十年为期赔付。

这与波兰以及捷克斯洛伐克张口就要10亿美元可是相差甚远,总额只有2。5亿美元,只相当于之前的四分之一。这对于德国人来说是轻松了太多。顺带着,对苏联的赔款也从之前的100亿下降到了50亿,而且这50亿中,德国剩余的军火抵了3亿美元,其他物资抵了2亿,剩下的45亿中,头20年,每年赔付5000万美元,合计10亿。剩余的35亿将以每年赔付1亿美元分35年还清。这么算起来,德国每年赔付给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的赔款就是少了一大截,这是比之前动则两亿三亿轻松了太多。

当然,这仅仅只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德国还要向希腊、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丹麦、挪威以及美国支付战争赔款。不过考虑到英美并不打算从德国搞太多战争赔款(1960年达成一致,德国赔付20亿美元给英国,赔付5亿美元给美国),剩余的赔款也就是小头了。其中丹麦、挪威因为战争损失并不算大,赔款也就是个意思。真正需要出点血的是法国。经过艰苦的谈判,德国同法国、比利时、荷兰达成了一致,每年分配向三国支付500万、50万和100万的赔款,为期三十年。

请注意这还没有完,后面还有南斯拉夫、希腊、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匈牙利以及东普鲁士还在追债。南斯拉夫要求2亿美元的赔偿、希腊要求1亿、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匈牙利稍微厚道一点,只要5000万美元。

不过最后经过苏联和英美的协调,德国赔付希腊6000万、罗马尼亚3000万,保加利亚和匈牙利各1000万。至于南斯拉夫,原则上英美苏认为德国陪1亿就够了,但是铁托死活咬着2亿不松口,最后这个问题只能暂时搁置。反正有苏联撑腰,德国是不接受南斯拉夫的勒索,暂时中止了相关谈判。

当然,还有一个特殊的国家的赔款不好处理,那就是东普鲁士,该国的赔偿问题相当的复杂,不光包括东普鲁士在战争中的直接经济损失,还包括犹太人的损失。总数是多少很难统计,最后经过两国协商在1955年达成协议,德国总计赔偿以色列(东普鲁士)5亿美元(国家赔偿4亿,民间赔偿1亿)。

至于南斯拉夫,直到1972年才同德国达成一致,收到了他们想要的2亿美元,不过我们知道,那时候的美元已经贬值了,实际上是没有2亿美元的。

接下来继续说波美拉尼亚和西里西亚的事儿。在苏联的斡旋下,四方终于达成了一致。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不再纠结赔款和波美拉尼亚和西里西亚的主权问题,而西里西亚和波美拉尼亚则通过“全民公投”宣布独立,建立了波西米亚和波美拉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这个新生的国家在很多方面都特别有意思,比如第一任国防部长是罗科索夫斯基,对,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那个罗科索夫斯基元帅。实际上该国的第一任领导人当中,除了总统、总理是当地的共产党人,其他的一些紧要部门的领导都是俄国人。从某种意义上说,该国就是苏联的傀儡国。当然,名义上苏联是充分尊重波西米亚和波美拉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主权的。至于实际,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这个国家的特殊之处还不在他实际被苏联控制了,其国名也是相当有讲究的,它的后缀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请注意这在当时的中东欧也是很特殊的,因为当时社会主义阵营国家时髦的名称是“人民”或者“民主共和国”,苏维埃这个称呼早已是老古董了,之所以它用上了苏维埃的名号,意义是相当深远的……(未完待续。)

586下棋

苏维埃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标志,甚至就是苏联十月革命的代表。再往后的二十年代倒是在苏联的影响下出了一些不成气候的苏维埃,比如T共那个,但是总体而言进入40年代之后,苏维埃就是老古董了。

这么说吧,二战之后建立的这一票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号当中再也看不到苏维埃的影子了,取而代之的是人民或者民。主,反正一般看到这两个字眼基本都知道这是社会主义一系。

那么为什么波西米亚和波美拉尼亚要冠上苏维埃的字号呢?原因很简单,这是李晓峰故意的,这么说吧,某仙人确实有直接吞并掉西里西亚和波美拉尼亚的念头,但是不能做得这么直接的。二战之后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真心是不受欢迎,哪怕是美帝英帝实际上做的是帝国主义那一套,但嘴上却是不承认自己是帝国主义的。没办法世界舆论摆在那里,公然曝光自己的帝国主义属性还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是最大的政治不正确。

同样的苏联也必须要这张脸,后世里华夏在中苏论战的那些年是怎么攻击苏联的?苏修,反帝反修可是并列的,于是将苏联同帝国主义并列了。

当然,李晓峰倒也不是死要脸,而是承受不起共。产主义阵营的内部分裂,铁托、季米特洛夫以及后来的太祖为什么跟苏联翻脸,说到底还是苏联太强势,直接干涉了他国内政,这让他们产生了强烈的不安全感。试想一下,李晓峰不管不顾的直接吞并西里西亚和波美拉尼亚,这不是做不到,而是做到了之后也是后患无穷。真这么做了,恐怕整个共。产主义阵营立刻就会对苏联提高警惕,时刻提防着苏联挖他们的墙角,这让以后还怎么团结整个阵营?

所以李晓峰费了老大的功夫饶了一个圈子,让西里西亚和波美拉尼亚独立,这样一来既能控制住这个地盘而且吃相也好看多了。

而且保留一个苏维埃的名号也为未来打下了伏笔,过了几十年,当德国、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以及世界其他国家都适应了西里西亚和波美拉尼亚当前的状态,已经忘记了这一茬之后,波西米亚和波美拉尼亚向苏联打一个申请,请求加入联盟,也不是不可能的嘛!

看看人家美国人是怎么操作的,夏威夷这一步一步的吃进去可是经历了五十多年。如法炮制西里西亚和波美拉尼亚也是可以的嘛!

在谈判达成一致之后,李晓峰是如此向政。治局常。委汇报的:“吸收波西米亚和波美拉尼亚进入联盟暂时看来还不成熟,国际影响尤其是其他兄弟政党那边的影响恐怕是不积极的。而且对于波西米亚和波美拉尼亚的控制也仅仅是简单粗暴的军事控制,在下一阶段,我们应该引导这个国家一步一步的朝联盟靠拢。”

斯维尔德洛夫饶有兴趣的问道:“怎么做呢?”

“第一,加强同西里西亚和波美拉尼亚的经济联系,两国组建一个区域性的自由贸易区,第二,开放对西里西亚和波美拉尼亚的签证管理,实现相互的免签,鼓励更多的苏联公民前往西里西亚和波美拉尼亚旅游、经商和定居,第三,加强军事控制,将两国捆绑在一起。”

这个建议可是有点出乎政。治局的预料,首先自贸区,这让习惯了收税的政。治局委员很有些担心,他们认为虽然同德国发达的西部相比东部的工业要差不少,但那也是跟德国顶尖的水平相比,以西里西亚和波美拉尼亚的工业水平来说,比苏联还是有一定技术优势的。一旦苏联向他们不设防,会不会冲击本国的工业?

这还是其一,第二项免签也让习惯于将一切掌控在手中的政。治局委员不适应,一旦让苏联老百姓看到了西方的发达,对比之下会不会产生其他不好的念头,人心乱了队伍就不好带了。而且旅游、经商和定居还有点扯淡,以当前苏联老百姓的经济能力有几个能出国旅游的?至于经商?当前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中仅仅只有一点点边角料属于个体经济,难道让卖农副产品、卖南杂的苏联公民出国做生意,这不现实嘛!至于定居这就更扯淡了,这不是鼓励苏联公民逃离苏联嘛!

李晓峰一项一项的开始解释:“重工业方面,西里西亚和波美拉尼亚对我们的冲击很小,这个地区的重工业并不发达,可能也就是造船上还有一点儿竞争力。而在这个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民船需求的缺口是相当大的,我们当前的工业是满足不了的,引入一些外国资源是恰当的。真正有冲击力的还是轻工业,过去二十年,我国对轻工业的投入实在太少了,老百姓的生活也受到了很大的干扰,暂时我们又没有能力快速补上这个短板。所以让一些兄弟国家为我们分担压力也是正常的。从未来五年的计划看,我们的重点是高精尖的工业,对轻工业的投入不会很大,总不能让我们的老百姓忍受缺少肥皂、洗衣粉、牙膏、纺织品的生活吧?所以同各兄弟国家之间的分工合作就非常重要了。大家各取所需,不是很好吗?”

李晓峰顿了一顿继续说道:“尤其是考虑到西里西亚和波美拉尼亚地区的农业还非常发达,降低关税有助于我们的老百姓获得更加廉价的农副产品。这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好事,不是吗?”

斯维尔德洛夫等人想了想,这倒也不是不可以接受,现在苏联确实没有太多的精力却顾及轻工业,虽然新的五年计划对此有了一定的倾斜,但是之前二十年的短板哪里是一朝一夕能补上的。而现在老百姓的物质需求是一天比一天高,总不能还让他们像二十年前一样过日子吧?

李晓峰继续说道:“实际上在这里我要提的是,不光是对波西米亚和波美拉尼亚如此,对于中东欧的其他阶级兄弟我们也要合理的利用起来,我们要做好分工合作的工作,让善于搞农业的去搞农业,让有条件搞工业的去搞工业。最好是在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当中真正的做到无门槛的互通有无。”

斯维尔德洛夫们觉得这个建议不错,虽然按照他们的理解这似乎是某仙人的一种变相控制中东欧的办法,而且他们理解的分工合作方式是完全基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来的,他们觉得合理的分工方式就是苏联主导一切。

可是李晓峰却不是这个意思,按照苏联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确实也可以实现“互通有无”,但是那种办法并不好,一切指标都是苏联设置的,怎么生产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都是苏联说了算,一点自主权都不给其他小伙伴,这么玩儿会将大家都玩死的。

李晓峰想要做的是引入市场机制,大家在一套还算公平的规则下互市互利,虽然这其中肯定也有三六九等,比如说苏联肯定要占据生产价值最高的那一部分产业,通过剪刀差的方式向下一级小伙伴谋取利益并接受廉价初级产品。但是这不意味着苏联就是独自一个人把控一切。金字塔最顶级的存在不必只有一个,看看人家西欧,处于食物链最顶端的是一票国家,美国、英国、法国这样的超级大流氓能吃得满嘴流油,而瑞典、瑞士、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之类的小流氓也是能分到肉吃。反过来再看当年的苏东集团,老大哥苏联是苦哈哈的,其他的一票小弟也是苦哈哈的,应该存在的利益一部分被莫名其妙的浪费了,另一部则被这些国家中少数的特权阶级享用干净了,这就非常不好了。

李晓峰认为最好的模式是,苏联带着两三家核心小弟坐在最顶端,可以吃香的喝辣的,接下来第二层次的中层小弟也能混个小康,而边缘的小弟则能混个温饱。大家都有活干都有饭吃,自然的和谐了。而且这三个层次不是永久固定不变的,世界这么大,还有那多么水深火热之中的无产阶级兄弟,边缘卖苦力的总是不缺的。

当然,这是理想状态,而要实现这个状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阻力也是相当大的,比如现在的苏联已经适应了那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一场改革是势在必行。不过李晓峰知道不能着急,得一步一步来,首先,现在高度集中计划经济模式的反面效应还没有爆发,没有危机感谁跟你改革?其次,二战刚刚结束,一切都百废待兴,中东欧的这一票小弟甚至包括苏联都面临严重的物资紧缺,这种时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