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启大明 >

第740部分

重启大明-第740部分

小说: 重启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两条村边上驻着一个班的士兵,以前也有发生过这样的事,精锐士兵很快集结,当场不过几户人家争吵,不论是训斥还是劝说,马上就把事态弹压下去了;但换了警备师这些刚由民兵改编的部队,他们磨磳到过去时,已是几十人的械斗,一个班那压得住?好了,派人去县城连部请求增援过来,至快也要隔日才到,搞不好,两条村几百青壮都打起来,伤亡个二三十人不是什么稀奇事。

所以朱永不断递报告,要求增加兵力,四个警备师,镇守广东、广西、云远,他觉得完全就是不够的。他认为一府之地,怎么都得驻扎一个师的兵力!杨守随怎么可能答应?正如许彬所诟病的,新军的待遇太好了,每个新军,这都得花上许多的钱银啊。本就是精兵路线,哪里可能按朱永要求,一府至少驻一师?

于是杨守随便来找丁一,希望还是能让杜子腾来掌管军队方面的事务。

在他看来朱永压根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军方统帅,做人武工作倒是不错。

“缺了展之,两广和云远就得陆沉了?”丁一很干脆地拒绝了杨守随的请求。

“先生,弟子着实分身乏术啊!”杨守随也是无法,他可以去管理军队,但政务方面怎么办?扔下随它去么?

因为原来徐珵是当着两广总督,政务方面有他在抓,去年这时候,徐珵身体就不行了,不得已就退二线了,虽然丁一还是给他在四海大都督府留了个顾问的职位,朝廷那边两广总督的职位也仍然没变动,但实际上已不能视事了,都是杨守随在把握。

丁一听着就摇头道:“实在没人手,就官员年轻化吧。”

“弟子请调第一师师长胡师兄,回广州府主持两广及云远军务。”

丁一想了想,终于还是同意了:“调邢大合率一旅留驻成都,其余第一师人员撤回两广。”总算是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丁一不可能让杜子腾去管两广和云远这边的军务了。

他很明确地要带杜子腾随行出海。

甚至如果一切顺利,三年到五年之后,他还要把陈三也带出去。

对奥斯曼的战事,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大量的地面战,会让舰炮的火力优势难以发挥出来;而同样有火炮的奥斯曼人,也肯定不是马木留克那么好对付的。

不过丁一在广州府余下的时间里,倒是大量的时间,被工业部的那些技术人员和工程师占据。丁一从十九岁,到了现在三十出头,十数年过去,足以完整地培养出一代人了,一代从基础知识和思维上,完全不同于李匠头那些大匠的技术骨干。

当然,对于李匠头那一代的大匠来讲,他们会整天都抱怨,现在的年轻人,远不如他们当年云云。对于现在的技术人员和工程师手上的技艺,更是有着许多的不屑。甚至有时候因为技术问题吵起来,李匠头那一代的大匠发了火,往往会挑衅地说道:“有本事上钳台鼓捣个东西出来瞧瞧!”

这倒是一个事实,论手上的活计,现时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十个里面,恐怕很难找到一个,手上技术能跟李匠头那代人相比的。那些大匠是什么人?是丁一从王恭厂哄出来的、骗出来的、挖出来的,是一个时代里,大明最好的工匠。

那一双手的灵活真不是吹的。

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成长为李匠头那样的角色。

而这十年培养出来的新的技术人员和工程师,他们中间,有许多人,将会达到李匠头的高度,甚至超越。他们学过元素表,知道物理定律,懂得化学反应,了解电流传递的规则。丁一给了他们致少初中水平的数理化基础,其中天资好的,甚至达到高中程度了。

知识就是力量,不是说说而已。

枪管钢的研发成功,按着杜木和李匠头的报告,这些新一代的技术骨干,就起了许大的作用。甚至当他们找上丁一时,提出的问题,都让丁一感觉到欣喜:“陛下,如果在电报线上包裹胶皮和其他绝缘的东西,可以让传输的距离延长,这笔经费如果能批下来的话,一年之内,我们应该能有所进展。”

“在冶炼的过程里,如果从底部吹氧,理论上……”

“……如何把电频信号转化成为了音频信号,我们暂时还没有进展,不过对于干电池的研发,是有了新的思路……”

“试验结果显示,无法造出陛下所绘制的高级蒸汽机,主要还是材料强度所以承受工作压强……”

丁一很开心,不在于发明了什么新的东西,而在于,他看到了一个新的时代,在自己的努力之下,正在茁壮的成长。

“只要坚持下去,华夏就不会败落!”他甚至在去探望徐珵时,兴奋地对后者这么说道。

大约在广州府呆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士兵的动员、物资的准备,终于齐全,而海风也恰随人意,于是,丁一的舰队启航了。

相比之于从京师南下,丁一少了许多的压抑。

当离开广州港时,丁一扶着舷杆,对着随舰队一起回西方的各国使节,说出了这么一句话:“奥斯曼人必须被教训。”

第五章君临(十五)

不论是哪个时代,政治家们都有着极为敏锐的政治触觉,否则的话,他们的下场往往便是不太好的。特别是国际政局紧张的情况,往往是否产生误判断,就是考验一国之君能力的时节了。而此时的地中海,就是处于这么一种紧张的状态之中。

因为已经拿下了君士坦丁的奥斯曼帝国,似乎再也没有什么,可以阻止它的步伐。

所以威尼斯人和周围的邻国都感觉到了恐慌,他们开始抱团取暖。而丁一很明显是他们不会错过的团结对象,特别是在穆罕默德二世以个人名义,向丁一宣战之后。苏伊士运河早在几个月前,就迎来了第一批客人。

只不过于谦并没有马上去接见他们,对于谦来说,番邦的使者要求见,当然就要排队静待,直到天朝这边有心情、有闲工夫了,再来接见不迟。所以,他们足足等了四天,才见到了于谦。

而当他们提出诉求时,于谦却表示:“大明至今与奥斯曼末宣战,穆罕默德二世与如晋之间的私怨,留待彼等自行解决吧。”想在于大司马这里占便宜?那是做梦吧,这位除了好权之外,基本上文武都是全才了,何况现在哮喘也基本好了,精神头颇为不错。

留在埃及的赵辅是觉得不理解的,不过他是传统边将的出身,对于大司马这种极品的文官,又是丁一的老师,别说顶嘴,问都不敢问。有所不满也只能写了信给王越反映。不过王越很快就给赵辅回了信,只有一句:“军人以服从为天职。切勿妄有主张。”

不要太多想法。这话赵辅开始看着是不满的,服从为天职没错。但丁一不还说军事民主化么?他也是在广西就跟着丁一的老人了,对于丁一麾下的风气还是很清楚的。除非军令已下,要不然是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的。

何况他又不是基层的官兵,怎么说也是中高级将领,难道当个木偶么?

当丁一的舰队到达了木骨都束时,赵辅告状的折子,正好准备送出。

“派快船教他过来。”丁一马上就向文胖子这么吩咐。

这一次的远航到达以后,丁一倒就显得从容许多了。不单单是刘吉历练出来,可以任事,更为重要的是。他带了杜子腾过来。

到达木骨都束是这一日的上午,部队还没有完全上岸,杜子腾得了丁一同意,就点名留了一个旅,配合东非警备区第一团,一同驻扎木骨都束。其余人员,连同木骨都束原本的两个黑人师,就开始从陆地向苏伊士出发,连停留驻扎一下的过渡都没有。

“先生。这也太苟了。”刘吉看着颇有些皱眉。

为什么会这么说?因为现时中午了,师直部队和原来驻木骨都束的一个黑人师已经出发,那个被杜子腾点名驻守的旅,正上岸在开始张罗午饭;另外两个旅。有一个还没下船,另一个倒是下了船,身管火炮和机枪之类的装配还没弄下来。

简直可以说。是一团糟的。

“如果对奥斯曼开战的话,时间必定会比这样更紧迫。”丁一坐在租界里的酒吧。看着窗外正在卸装弹药的部队,晃了晃手中的杯子。“我们的火力优势,只是在沿海地带,如果不能适应这样的机动,那么一旦开战,士兵只会成为靶子。”

“可是先生,毕竟车舟劳顿,万里海路啊!”刘吉很为那些士兵不平,自从在朝鲜参加了一次登陆抢滩之后,他真的体会到第一线士兵的艰难,不时会为基层战士说话,“不瞒您说,弟子现时头还昏着呢!”

丁一笑着让酒保倒了一杯仙人掌酿出来的酒,推给了刘吉:“尝一尝,我觉得这能治头痛。当然不保证对你适用。”不过在刘吉要拿起酒杯时,丁一却伸手抢过,一饮而尽,“不好意思,你今天仍在上班。我请假了,我一旬之前就请假,到达木骨都束,我要休假三天!哈哈哈!”

“老大人,只怕您休不得假。”钱初九凑过来,却是对着丁一这么禀告。

因为威尼斯和摩尔多瓦、匈牙利、斯坎德培四国派出的使者团,已在租界住了好久的一段时间。他们在被于谦回绝之后,觉得回去没法子交差,又磋商了一轮,他们有个共识,就是丁一不会就这么算了。

“从来没有人,可以挑衅波塞冬之后,不付出代价的。”他们总结出这么一个东西,所以接下去的推论,就是丁一必定会提兵跃马西来。故之,在木骨都束等候丁一到来,就是他们能想到的办法了。

而在见到舰队靠岸的时候,这些使节就马上来求见了,钱初九听着他们的诉求,哪里敢回复?只好来寻丁一了。这又不是贸易条约,一旦宣布加入反奥联盟的话,那就是开始站队了,钱初九再混,也不会私自去答允这样的事。

“让他们等等吧。”丁一现在似乎决心从工作狂的模式里,解脱出来,“他们等了这么久,再久三天,也不见得有什么问题吧?”刘吉在边上听着,倒已了然,丁一的意思,就是不打算让这几个国家觉得,丁一必定要打奥斯曼,必定要跟他们结盟。

丁一在这三天内真的完全放下了工作,除了跟那些当年随郑和下西洋,留在木骨都束的锦衣卫后人,吃了一顿饭之外,真的就什么正事都不干。他甚至带着一个排的警卫,跑进雨林里去打猎,去访问那些有士兵加入到外籍黑人师的雨林部落,看看他们的生活质素有没有提高。

“他们当然愿意上容城书院木骨都束附属小学!”陪同的东非警备区第一团士兵,向丁一介绍着情况。而丁一所到之处,大明官话的普及程度,就是一种明证。是的,雨林部落这十年里,大明官话都在不断地普及着。

不见得人人会说,那是不可能的事。

但基本每个部落,都会有一两个能说大明官话的人,而且往往这一两个人,就是部落里最富有的人,因为能说明话,他们就能在木骨都束进行交易。而对他们来说,对部落的归属感,几乎每年都逐渐在减弱:“不,我不打算去当酋长!”几乎是这些部落里,能说大明官话的黑人们,共同的价值取向了。

“大明?不,我们没有钱,那是天堂!等我凑够了钱,在租界买一个房子,我会把七个老婆和十五个崽子一起带过去……是的,我可以申请成为大明的军户!我要效忠大明!要让崽子们学会官话,然后去上学校……”这就是那些雨林部落里,赚到钱的黑人的愿望了。

他们甚至不说“大明官话”,而是直接说“官话”。

大约因为犹太人的原因,大明的户籍,现在变得十分紧俏。

就算是东非警备区的军户户籍,也同样的高不可攀,不单要通过汉语考试,还需要担保,更需要物业和财产的保证等等。就算这些条件都没有问题,还要通过户部派驻木骨都束租界的主事的面试,然后再由东非警备区去做背景调查等等。一切都通过了,不好意思,还得慢慢排队,因为每年木骨都束这边,也只有二十个名额。

“你们要好好努力,名额方面,如果合格的申请人很多,户部会开放多一些名额的。”丁一很高兴,这让跟在他身边的钱初九有些不明白,感觉似乎比外蕃来朝还更让丁一开心。

“你不懂的,朝贡,不过是统治者的态度。”丁一微笑着对钱初九说道。

“而这种户籍申请,则是一种民众的态度,这就说明了,大明在他们心中的地位。”

作为大明东非警备区的军户户口籍,丁一极为恶趣味的向户部提出了“绿色卡片”的设计,而户部当然不会在这种旁枝末节上,去驳回丁一的意见。所以大明绿卡如此的受追捧,丁一是有情结的,这让他感觉到一种舒畅,一种这个时代的其他人,所不能体会到的扬眉吐气。

“去马埃岛看看。”丁一兴致很高地提出了这个行程。

尽管文胖子、刘吉都极力劝阻,因为马埃岛在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