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启大明 >

第733部分

重启大明-第733部分

小说: 重启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奉天殿上,张懋则递上了养病的折子,并推荐陈三作为自己养病期间,暂掌京营的人选。

朱见深坐在龙椅上,需要深呼一口气,来平息自己的愤怒。

要知道这种事交付给谁,是皇帝的信任。如果张懋真的病了。那么也应该私底下先跟朱见深去沟通好了,然后再由朱见深自己去定夺。而绝对不是这么在奉天殿上,递了奏折挑明出来讲。

“留中吧。”朱见深的语气也有点冷了,他当然不可能在这时马上就表态同意或不同意。

就后世录用个小区保安。还得面试完检查一下身体吧?

别说这还是掌管京营的大人物!

但丁一却就出班道:“彼抱恙,无能视事,京营有事问于谁?还请皇帝尽快抉择才是!或陈三不合上意。则另择人员管理,却不可拖而不决。”

在京师的军队。总不可能无人管理吧?所以丁一的逼问,倒是合情合理。阁臣听着。也纷纷点头,李贤和王翱等人,出班启奏:“靖海郡王言之甚是,臣等附议!”

朱见深很想拍案而起,高声吼一句:“不如汝等自议之便是了?”

但他不敢,因为要撩担子,要这么嘲讽脸,得有资本,得有别人不敢回呛的资本。

就象丁一的辞职一样,不论他是真要辞,还是假要辞都好,绝对没人敢顺水推舟,让他就这么辞了去的。民间士大夫阶层也好,百姓也好,都在等着打仗发战争财,组织好船队,想跟在大明舰队后面去做人口贩卖生意的;想把家里喂鸡的破瓷盆,洗干净了带去西方,看能不能寻着傻子忽悠回来钱的;准备了大量茶砖,想去做正常贸易的;加入工业革命进程之后,生产力过剩,大量棉布堆积,想着借船坚炮利的威势,去作倾销的……

就是户部这边,也准备好了银两物资,要是发上一笔的,让丁一走?谁敢让他走?

他要走了,叫谁去领兵打仗?换个人来主持这战事,朝廷和民间,谁敢当着稳赢的事来看?

朱见深没这种底气,钱太后还活得好好的,他要敢撩担子,英宗留下的小孩,那是一大群,找三个腿的蛤蟆难,他这一辈人,要找个出来继承皇位的,可真是随手一抓就是一大把啊!

“朕亲政日短,不若皇叔能者多劳,暂摄其职?”朱见深这算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

他对于丁一,至少现在来说,并不见得就有强烈要把丁一除去的想法,更多的是想自己当家作主的念头。但他又觉得,丁一不可能会害他,毕竟从小到大,丁一可以说,一直都是他最坚实的后盾了。

可是丁一很显然并没打算按着朱见深的意思走,他听了很明确地拒绝:“臣虽方过而立,然心神伤损颇大,先前乞还骸骨,便是觉诸多事体,操持起来颇有些吃力,着实不敢有负君恩,还请皇帝另行择贤为是。”

丁一怎么可能去顶张懋的职位?这也太扯了,难道把弟子撸掉,为了自己上?

“交付部议吧!”朱见深觉得头痛得要紧,只好匆匆撩下这么一句,然后就示意边上怀恩太监,准备退朝了。

本来,把握京营这样的事,是皇帝任用亲信的地方,不太可能由部阁去议定的,但他此时又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所以就撩出这么一句了。

只不过李贤却就沉声问道:“圣上,可是今后掌握京营兵马的勋贵,便由部阁议定?”

朱见深听着一激灵,刚刚想站起来的身子,又重新坐了下去,摇头道:“非也,朕的意思,嗯,是便由安西大都督府,大都督同知陈三,暂摄京营,这名义由部阁去议定便好。”

“臣遵旨。”李贤应了,退入班列之中。

朱见深却是吓出一身冷汗来。

不论他对于陈三接任这个位置,是如何的不爽,毕竟也只是一口气。

第五师和第二师出了这样的事情,可见张懋的管理水平,是有很大问题的,换人来视事,也是情理之中的。只不过他主要是不爽丁一似乎把一切都安排好了,逼得他不得不就范一样的感觉!

但李贤刚才那句,就不是爽不爽的事了。

一旦失言应下来,可真的就是无法收拾的事情。

因为这事部议倒罢了,如果被整治成以后都由部议,那皇权上就很明显被削弱了极大的一部分,到时真的出了皇城,就不关皇帝什么事了!如果真如李贤所请,这样下去,只怕不用多久,就真的弄成了议会立宪制,这大明天子,就在皇城里好好去当吉祥物吧。

关键时刻,朱见深倒还是拎得清的。

相权与皇权之争,于大明朝,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不过下得了朝,李贤却就对丁一说道:“如晋,虽说举贤不避内,但这样着实是不太妥当的。”

“容城书院,本部、京师分院、广州分院、梧州分院,每年招收学子,每处皆以千人论,大兄,再过五年,只怕得中举人者,十有一二,便是书院出身的弟子;再过十年,恐怕进士之中,十有一二,便是容城书院的学生,到时候,我是当荐还是不当荐?”

丁一微笑着这么答道。

这就是华夏本土,此时的现状。

事实上八股只不过是一种文章的结构方式,当丁一自己考上探花以后,他对这门功课也有了很深的体会,比如在破题方面,丁一就提出了“名为搭题,实为射覆”就是猜谜,直接把搭截题目,让学生当成谜语来猜。

并且丁一也用他自己的力量,开始慢慢地影响着士林,比如说,上一科的春闱里,就开始要求用标点了。而论海外局势,安民驻兵策论,是从上两科的春闱里就添加的策论。

现在从书院出身的进士,这十年以来,已经有两人,虽然都是三甲,但毕竟也是开始作为一股新生力量,挤了入来。

李贤当然知道丁一并没有夸张,只怕还是收敛着、保守着地这么说。

因为很明显,书院的识字优势太恐怖了,一年就是几千人,八股有八股的课目,治世有治汇的科目,更有数学、天文、地理等等,出来的学子,就算不能为官,也足为吏;就算不能中举,拿个秀才也绝无问题。

“爷爷请皇叔、首辅入宫。”这时却有小内侍追了上来,传达朱见深的旨意,是要教丁一和李贤去乾清宫。丁一和李贤对望了一眼,一时两人倒真推断不出,朱见深到底有什么事,又要急急派人来请?

第五章君临(五)

朱见深来请丁一和李贤,当然是有要紧的事,才会这么拉下脸来的。不然刚刚在奉天殿上,才闹得不太愉快,身为君王,也不会这么没节操,就主动低头。因为他在后宫遇到了一件事,非在借助丁一和李贤的力量不可的事。

那就是他企图给万贞儿一个名份,他不单想要娶万贞儿,而且还打算立她为皇后。

于是问题就来了,虽说大明的太后,颇有点一代不如一代的架势:仁宗的张皇后当太后时,宫禁哪有谁敢蹦跶?就是王振吧,有明一代到正统年,基本最猖獗的王振,张太皇太后在的时候,也是老实夹着尾巴做太监的;张太皇太后一去了,孙太后搞宫斗那是后宫无敌,但这权谋威严就大不如张太皇太后了,王振开始蹦跶起来吧,把几十万大军也玩没了,要张太皇太后在,能出这么事?好了,到了钱皇后,这位就更不行了,英宗北狩,她也只会哭,要不是丁一提前把英宗弄回来,她还得哭到又瞎又瘸。

但再怎么一代不如一代,后宫此时钱太后坐镇在那里,也不能任得朱见深这么折腾啊!

何况有了丁一横空出世,钱太后现在不瞎不瘸又有小孩,她正搜罗着朱见深的污点呢,这事恨不得闹大起来,最好让丁一看不下去,把朱见深废了,立了她儿子登基才叫好事呢!

所以当听着朱见深有要立万贞儿为后的打算,钱太后就把刚刚下朝的朱见深叫了过来,狠狠地训斥之后。还不罢休。今天这不早朝刚下,朱见深刚一回乾清宫。立时就被堵住,再次就此事。钱太后和朱见深展开了友好、民主的探讨。

很明显,朱见深对这种民主的讨论方式是非常吃不消的,所以抽空子支使了个小内侍,急急出来找丁一和李贤入去救驾。小内侍倒是不敢嚼舌头,神仙打架,哪里是他可以点评的事?在宫里混了这么久,这点觉悟却是有的,无论李贤和丁一怎么问,他都是赔着笑推托:“奴婢着实是不知晓。奴婢这猪一般的脑子,哪晓得什么事?”

不过一进了乾清宫,丁一和李贤马上就知道什么。钱太后的声音并不尖锐,但因为宫里奴婢、内侍一个个都大气不敢出的,静得吓人。所以就算在乾清宫外,也能听得见她的声音,如丁一这样耳力好些,上了几步台阶就听得明白了:“皇帝要纳万贞儿为妃,已是极为荒谬的事了。她是什么样的出身?”

选妃子,正常来说,都是选良家女儿的。

万贞儿这一点上面,是不堪的。她父亲万贵本来是县衙的掾吏,后因犯法被流配边疆。而也就导致万贞儿年仅四岁便被选入孙太后宫中,充入掖庭为奴。很不光彩的出身。所以历史才有万安跟她攀亲的那个事情。

“贞儿、贞儿她是三叔的弟子!”朱见深一激动起来,那童年遗留下来的结巴症。便又有些复发的迹象了。这年月万安倒不用靠讨好谄媚来固牢地位了,万贞儿却也不用再为出身烦恼。因为她是丁一的弟子,这在现时的大明,绝对是一个说得出去的出身。

钱太后不以为然地冷笑道:“便是三叔的弟子,她足足大了皇帝十九岁,哪有纳一个大皇帝十九岁的妃子的例!这真是千古奇谭了!”这时有内侍见着丁一和李贤上了台阶,便匆匆入去报知。钱太后听着丁一过来,却是说道,“皇帝是去搬救兵么?好啊,便问问三叔和首辅,皇帝这念头,到底是什么道理!”

丁一和李贤入了乾清宫,略一拱手向皇帝和太后行礼,朱见深见着彼等,却真就如见得救兵:“三叔快坐!李先生也坐下!”两人谢了恩,就在边上的椅上坐了下来。

“三叔,这桩事,皇帝说你是知晓的?却是什么道理?”钱太后看着丁一坐下,便开始向丁一质问了。李贤听着就皱起了眉头,这钱太后,真不会喷人,喷人不是这么喷的啊!

这事情总要分个主次,若是要喷皇帝,就得把皇帝孤立起来,不能喷着皇帝的同时,又来喷丁一啊!钱太后现在又不是仁宗的张皇后那样的威严,这样胡乱地发作,哪有什么好处的?不过事涉皇家,李贤却就不打算开口,不是怕事,而是这不是朝政,他犯不着去涉这趟混水。

但丁一却就避不过去了,因为钱太后都向着他开火了。

不过,跟孙太后交过手的丁一,却真是一点也不怯钱太后。

“娘娘,贞儿出身有何不妥?当年先皇北狩,娘娘悲切难忍之际,是谁在宫里护着皇帝的?人于患难之中,方见真情啊。”丁一微笑着接过内侍递来的茶水,“至于年纪偏大,这点臣也曾教皇帝思量的,但若皇帝不以此为憾,他人又何必介怀?”

朱见深听着极为高兴,一下子站了起来激动地道:“正、正是三叔说的,患难见真情!”

“不过皇帝却也要想清楚,贞儿的年纪,毕竟贞儿是臣的徒弟,若是皇帝日后生了悔意,却就误了她的终身。”丁一想了想,觉得还是提一下比较好。

尽管他知道这一对,历史上原本就是一起。但谁知道现在会不会出现什么变故?

毕竟万贞儿前些天还跑去找丁一,说是什么她不愿意嫁给朱见深呢!那凭啥就认为,朱见深就能仍然一往情深?

不过这对朱见深来说,真的不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朕不悔!”朱见深斩钉截铁地回应。

于是钱太后就炸毛了,当场戟指着朱见深训斥道:“皇帝不悔,纳之为刀也罢了,哀家却是不能同意,将这年长十九岁的罪吏之女,册为皇后,此事断断不能!”

“且吴氏之女,是为先皇当初属意之太子妃!三叔,汝是顾命大臣,汝开口说一句,吴氏之女,应册为后否?”这就是抬出英宗来了,钱太后别的不确定,丁一跟英宗的朋友之义,她还是看在眼里的。

果不其然,一说起英宗,丁一便清咳了两声,抚着短须对朱见深道:“若是先皇遗命,最好还是不要违背为好吧?”

朱见深本来还要争辩,却看着丁一慢慢向他使了个眼色,便也就收了口,没有在这一节上,去跟钱太后再争下去。于是钱太后便带着得胜的表情,教人摆驾回宫去不提了。

李贤看着丁一明显是有话要对朱见深说的,便籍故也辞了出宫去。

“皇帝,最好不要起了册封贞儿为后的念头。”

丁一喝了一口茶,又对朱见深道:“请皇帝唤贞儿过来,臣有几句话要与她吩咐。”

朱见深正为丁一在钱太后面前,给他撑腰的事高兴着,自然也没多想什么,派了内侍去教万贞儿过来。犹是对丁一说道:“三叔,切莫对贞儿说起,太后方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