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启大明 >

第663部分

重启大明-第663部分

小说: 重启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话李秉是听得懂,开始他是有些想不通。但丁一这么一说,想起倭人所干的事。李秉倒也是点了点头。不过他对丁一把六个团的朝鲜军兵交给巫都干去折腾,还是很有些在意,觉得这样很不理性:“先生自是军略无双,不过这个女将,只怕未必能胜任重负。”

而刘吉也帮腔道:“弟子附议。不过迂斋,这巫都干如是刺杀之类的特种行动,倒是不在话下,也是立过不少功勋的。故之虽然堂堂之阵,正正之军,学生也以为,着实交在她手里,想来是先生出于教她历经的初衷,方才如此安排的。”

“若是可造之才,想来先生会提点一二;如着实如朽木难雕,那便以此战,使得她能看清自己的不足。却也是善莫大焉!”别看刘吉军略不行,这种云里雾里的话,那他是张嘴就来的。

说透了,他这是极度不看好巫都干,只是出于为丁一洗地的目的,仗还没打,先把丁一摘出来,是为给巫都干历练,不是要实现战略目的。那么输了是情理中事,胜了那自然是这过程之中,丁一教导有方啊。

丁一没有就这个问题继续说下去,曹吉祥正泡好了茶,丁一便微笑着伸手道:“请茶。”

倭人在筑前,仍有许多眼线的,尽管那些豪强头领和守护大名,都在炮火中支离破碎,不过这些眼线仍在运作,说到底了,是因为丁一分派下去的曹吉祥,并没有重视这些幸免于炮火的倭人,因为那一千多发高爆弹之下,曹吉祥觉得倭人就是不堪一击,而对于民事还有些水平的李绍,这时正在给指骨上夹板呢。

所以这些忍者、暗探,可谓是卖国无门,只好把筑前这边的消息传到了九州其他各处,尽管守护大名和豪强带走了一部分兵力去筑前,但在本土,仍然也留下了守卫的军兵。

守护大名和豪强势力的暂时首领,就在肥后进行聚议。

“女将?”岛津立久听着,便对着伊东次郎说道,“消息确凿么?大明的上样,是和魔神一般的男人,在草原上,他们称上样为地狱的神。上样的军略,是很可怕的,若是他亲自带军前来,诸位,除了马上去投降之外,就是,切腹了!”

伊东次郎弯腰道:“哈依!这是,再三确定了的!女将的名字,不是姓丁,不是扫北殿!”

他说的扫北殿,就是指丁如玉了,毕竟南平黄萧养,北守密云前卫,也是有着她的名望。

“哟西!”菊池重安一合掌,对着在位的那些临时首领,躬身道,“上样是轻视我大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了。这支由女将带领的军队,诸君要众心协力,让他们,永远地留在九州吧!让大明的上样知道,如果没有那可怕的雷神之怒,大日本武士道的精神,如那不朽山松永不磨灭!武运昌隆!”

“哈依!武运昌隆!”

第三章受降城下月如霜(四)

倭人的军议并不单纯是口号,他们也定出了许多的谋略,第一条就是避开海岸线。因为根据幸免者的描述,当时就是那些舰船上冒出烈火,然后天雷轰下,将大半个筑前尽毁。所以他们尽管不明白火炮,但也觉得那炮口焰和高爆弹是有关系的。按他们的理解或许是一种仪式,一种道术,只能在那些舰船上举行。他们是这么总结的,所以结论就是避开海岸线,收缩防御圈。

而第二个办法,就是清坚壁野,这个本来是大明防治倭寇的办法,也被他们运用起来;

然后他们主要的战法,就是以小股足轻来诱使巫都干分兵,然后却以优秀兵力来歼灭小股的部队。

不单李秉和刘吉觉得丁一看错人,日本人也认为,丁一轻敌了,这是他们的机会。

至于李绍?他倒是看着尽心尽力在操持民事,挟着千余高爆弹毁了半个城的余威,加上曹吉祥领着一连警卫团的老兵给他站队,所以倭人倒是贴服的,至少面子上看来是极为恭顺的,不过李绍却没有什么自得的神色,甚至连笑容也是看不见的。

筑前有幸免的地方豪强少贰氏的家主,送了一对姐妹来讨好他,也被他轰了出去。

这让他的长随、幕僚都很奇怪,因为这年头,不是只有奸臣纳妾啊,好官纳妾也很正常,于谦那种苦行僧式的人物,几千年能有几个?一个巴掌能全数完吧。所以幕僚就不解地道:“东家,虽说东来略有小挫,不过今昨两日看来。倭人恭顺,将来报上朝廷也是一番功绩。何以忧色重重?”

李绍听着冷笑起来,没有去接这话茬。只是对那幕僚吩咐道:“教人去寻海船,倭寇以前总是骚扰华夏海边,总是有船的,你仔细些,不要惹人注目,就说要运些土产回华夏就是了,现时就去办。”

看着李绍面色不善,幕僚也不敢多问,连忙行了礼就下去办差不提。倒是跟在李绍身边的长随。那是家生子,和李绍从小一起长大的,小时给他当书童,一路跟在身边,看着四下无人,却就低声问道:“老爷,真要运细软回华夏?”

因为这长随不太相信,李绍这人在这年代,算是清官了。当然,不要拿于谦比,硬要这样弄,也是几千年一个巴掌能数完——岳武穆都还多少有些产业。也就当一辈子官,凑个百多两银子回老家买房,死后只有不到二十两银子的海瑞才能比吧?

正常门生弟子。迎来送往的习惯性礼仪,李绍还是会收的。明清年代,这不算灰色收入。【后世曾国藩说是不贪的清官了。但他在翰林院时,道光二十三年,他俸禄不到百来两,这类收入却是一年就有六千两】但要说李绍公然把所谓“土特产”装船运回去,这侍候着他长大的长随,是当真不信的。

土特产是什么?官场上来说,不就是银子么!他觉得自家主人是干不出这等事。

“细软?你我主仆两条性命,算不算细软?”李绍很无奈地长叹了一声,看了一下左右,却压低声对这长随说道,“依着老夫看来,这船不难找,寻着船之后,你就离了这营盘,带上平时跟在你身边的小厮,把船夫看管起来,干粮备好了,不要回来,快则三四日,迟则五六日,老夫自然会去寻你,听懂了么?丁容城今日拔营而去,说要是去攻略倭国京都,凭那名不见传的女将,万来朝鲜兵,镇得住这硕大地盘?也只有于谦妾才会巴巴的还想抱大腿,这回怕是他连命都得贴上!”他是看不起项文曜的,而且觉得这人德行不佳,自然其他也就都不值一提,依他看来,丁一是出了昏招,巫都干这蛮人女将是必败无疑的。

丁一此时已经不在筑前了,昨天安排好了之后,今早风好,便留了一个团的朝鲜士兵在筑前把守滩头营盘,拔了六个团的朝鲜兵给巫都干,然后其他万余外籍兵团的士兵、荣一团和警卫团的士兵,包括东海舰队的陆战旅等等人员,都上了船,向出云方向而去。

要一个月荡平日本,本来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务,丁一不可能等着巫都干的战果,然后再去做其他的决定。一个是他不愿意等,一个是朝廷那边也不愿意等,因为随着圣旨和兵部公文、英宗书信而来的,还有京师那边金玉鹰写来的情报汇总和李贤的书信。

携带这些文书,乔妆打扮随宣旨队伍而来的,却是魏文成,他此时也在船上,对着丁一苦笑道:“京师事务交在金玉鹰和柳满絮手上,彼等又担了忠义社和天地会的事务,当真分身乏术,只好教弟子出海来。”

他本是被丁一削职之后关了禁闭的,但丁一并没有提出对他的处罚,这当口无人可用,也只能教他来。丁一冲他摇了摇头,示意这当口不必说这类客套话:“京师那边是什么情况。”

“朝廷诸公是不可能忍受先生封郡王之后,还滞留在日本,还掌握兵权。”魏文成倒也没矫情,他是知道丁一的秉性,很直接就把要紧的情报点了出来,又把情报汇总和李贤书信都呈上教丁一过目。

丁一看罢,微微笑了起来,把文件递给杨守随和刘吉传阅,包括李贤的书信在内。

杨守随看得细致,刘吉倒是一目十行,看完大怒道:“岂有此理!诸公欺人太甚!”

安全衙门情报,很多都是根据蛛丝马迹分析出来,倒不如李贤的书信,说得直白。

圣旨上虽有“余如故”这三个字,但是外籍兵团不是隶属于四海大都督府的,而且随着丁一就藩,四海大都督府的治所也不可能再放在广州府了,当然是要迁去美洲了。之所以内阁和六部会同意这三个字,除了英宗的坚持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无人愿去接替这差事!

当然,那些为求晋身之道不惜跪舔的人,倒有不少愿意去,只是轮不到他们开口,后世美国总统要突然辞职不干或是被弹劾,也不可能说某个小镇的议长说这事他在行,然后让他去继任吧?

也就是说,有资格去接过两大都督府事的,都不愿去。例如马昂,是有这资格,人怎么可能愿意去?于谦这身体看着撑不了多久,兵部连项文曜这样的心腹都被外派出海了,马昂好好当着兵部尚书,眼看就要独挑大梁,他去督两大都督府事?他就是疯了也不会肯去啊;

王翱,王盐山也够资格的,这老先生倒也肯任事,问题他走了,吏部那一摊子事,谁来操持?不就是没人能担得起这担子,才重新把乞归的王盐山弄回来当天官么?怎么也不能让他去吧?

当然绝对够资格的于谦不论他愿意不愿意都好,病得不能视事,要让马昂来协理部务,皇帝叫他去督两大都督府事,那跟赐死没区别吧?按着这么说,阁臣也是够资格的,但谁愿无端离了中枢?

“先生在前,后继难为啊!”李秉看罢了那些文件,却就苦笑着向丁一这么说道。

他是敲到了鼓点上,最为重要的是:前面总督两大都督府事的丁一,做出这滔天一般的功绩,继任之人,总是难免会被比较的,这些人爬到这这位置,哪个不是人尖子?想想一会朝廷没钱了,户部难免会发劳骚:“容城先生任总督时,一船船的金银、粮草运回来!”皇室没钱了,难免也会想,“丁容城任总督时,何时短了皇家的体用?”

万一再有个民乱、边患,搞得掂,那是应份的;要是拖得久些,那就黄泥掉裤档了,说不是屎也是屎啊!

“如此,朝廷诸公何不裁了两大都督府?”杨守随是看得最慢的,到此时方才看完,抬头却是先向丁一行了礼,方才接着这么说道,“先生见谅,学生直言了。两大都督府事,本便不合祖制,若非土木堡之役,不得已在京大兴团营,开了这个头,又有大司马这知兵事的人物,和圣上对先生信重无比,这两大都督府,本便不当存在的,诸公如此猜忌,如此刻薄,何不裁了两大都督府?”

丁一听着,摇了摇头,半晌才徐徐开口:“战争红利。天下熙熙啊!”

而朝廷自然也可以裁掉两大都督府,只不过,一个字,钱。

丁某人运银子、黄金,是一船船地往回弄,粮食,也是一艘艘海船地往回弄。

这叫战争红利,别说什么华夏富足云云之类的,那是没见过战争红利!

舍不得裁啊,所以内阁六部就和英宗有了一个妥协,让丁一保留着这差事,不过,这不等于他们会同意丁一拥兵,除了警卫团之外,第二师现在是英宗捏在手里了,谁也不可能让他放手的。其他诸如大明第一师、第三师、第四师,六个陆战旅,都是要重新掌控在兵部的管辖之下的!

李绍正是得了朝廷大佬们的授意,才会一到筑前,就那么嚣张!

第三章受降城下月如霜(五)

倒是这巡航四海的舰队这块,朝廷没有提出要派出人员来接收。

还是那么回事,够资格去管这些舰队的人,先是没这本事管,更是不愿自徒海外。

加上英宗坚持舰队的建设成本并非国库所出,舰炮等等装备,也是丁一自己置办的,所以朝廷诸公便作罢。

但其他兵权的接收,是不容商量的。

魏文成在边上向丁一禀报:“若非是怕兵变,弟子出京之前的几日,都有人提议,马上派出得力将领、督师文臣,赴蜀接收第一师、赴关外接收第三师、赴两广接收第四师,下公文命驻扎吕宋、爪哇的陆战旅,包括木骨都束的两个东非黑人外籍兵团、驻守租界的连队,全部回两广集结,以供接收。”

“都抽调回来?海外大员、吕宋、爪哇、木骨都束怎么办?”这连曹吉祥听着都不爽了。

丁一指着案上那碟生鱼片,对魏文成说:“试试,这本也是华夏的斩脍手段,口感很鲜嫩。”看着魏文成有些扭捏,丁一便对他道,“当年我还是个秀才时,你们四人抢着喝绿豆汤时,可没想着给我留一碗。”

“先生!”魏文成听着,扑通一下跪在舱板上,重重磕下头去,“弟子不是人!还求先生重惩!”

丁一没好气地站起身,把他扯了起来,往后脑勺扇了一巴掌:“这么大个人了,一惊一咋的,我要真把那事放在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