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启大明 >

第613部分

重启大明-第613部分

小说: 重启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细节的事,自然是曹吉祥来安派了:“四海大都督府可以给大家提供这样的便利,如果能凑出三条海船的话,大家可以到四海大都督府或是天津的守备处,递交申请,一旦批准之后,四海大都督府就会派出护航的舰队。当然,不可能永远如此,这个承诺只在从今天算起两年之内有效,少爷说了,华夏的江湖,总不能永远都靠着四海大都督府帮扶。两年之后,大家想出海,就要自己想办法护航了。”

刑天比起曹吉祥来说,对江湖人来讲,更有一种信任感,所以当他开口说道:“出海的货物不能带太多,去到海外,你打跑土著,圈下你的地盘,建了海外的分舵,交点银子向四海大都督府报备,那这地是你的,就没问题。不过想借着这机会做海贸生意,就不要想太多了,出海,就是要扬我国威,就是要打出华夏江湖好汉的名头!”

“可要出去,建个道宫,总也需要花费啊!”马上就有道士开口问道,“这到底人和货的比例有什么限定?”

曹吉祥点了点头说道:“传道的,可以放宽些。”

又有和尚也连佛号都不宣了,直接就开口道,“刑施主,我佛慈悲,于教化狄夷自有神通啊!不知我佛门弟子,可否也能行个方便……”

利益,终归是利益,教人心动。

特别是在这群刀口舔血的人群耳里,当他们听见了伸手可期的利益。

他们决不是对鸡胸肉没有兴趣的山羊。

更为重要的是,丁容城来过了云台山。

他来了,他看到了,他征服了。

征服的不只是那十一个倭国的高手,而是在场近千江湖豪雄的心。

如果说先前所谓的大明第一条好汉,只是江湖上的抬爱,那么今天之后,这就是事实,至少于浙江和福建两处的江湖人士来说,丁容城就是大明第一条好汉。

不单是丁一轻取倭国高手,更重要的是,他给了江浙、福建两处江湖人,一条金光大道。

砍下首级的,是刀;征服人心的,是利益。

而这个秋天,丁一的收获远不止于此。

第九章风*流*眼(二十二)

当丁一回到了淳安的时候,发现让他头痛的土改,竟在他离开的短短时间里,有了喜人的进展。当然地方和豪绅不太可能无偿把土地分给佃农,但减租减息的行动,已经开始推行了,并且行之有效,绝对不是这头说减租,那头找个名目又再弄点的把戏。

因为推行这事的人,很清楚这种把戏。

这个事就是谁也不看上眼的剑慕弄成的,以至丁一回到淳安,张玉用钦佩的眼光望着他道:“先生知人善任,所谓将将之才,运用之妙在乎一心,不外如是啊!”将将之才,说的是刘邦,韩信当时说他自己点兵多多益善,所以刘邦就问韩信,那自己还不如他了?韩信就给了刘邦这个评价,说他自己是将兵之才,而刘邦是将将之才。

事实上,于将兵上,就是率领士兵,丁一并不太出色,特别是没有经过训练的民众、丁壮,要指挥他们作战行军,丁一并不拿手,这方面,王骥、石亨包括丁如玉,都要远远比丁一更能胜任。

军官团、参谋团这样的现代军事结构,本身就是将将的方向。

其实丁一也很吃惊:“剑慕办成了?”他并不是个喜欢在自己女人面前装成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人,没想到就没想到。

“是,他办成了。”

丁一不禁大笑起来,教人去召剑慕和邓廷瓒过来问话,看看他们是怎么办成这事。

“回少爷的话,小的只是告诉他们。海外贸易也不是不可以让他们参上一份,甚至海外的地盘,如果少爷高兴。也不是不能给他们一些,只不过终归这事得先教少爷高兴,才有得往下谈的。”剑慕说着,不是偷眼去看丁一的表情。

就算他自己,也觉得这件事,办得是比较不合丁一的规矩。

所以就算办成了,他也不敢邀功。反而有些惶恐的感觉,他又没什么文化,说来说去也就这么几句。

丁一挥手教他退到一边去。对邓廷瓒说道:“邓明府,你从头说起。”

边上邓廷瓒看着丁一示意他说,却就比剑慕逻辑清爽了无数倍:“丁百户以海贸、海外富饶土地为诱,教那些地主豪绅起了兴头。又点明了此事须经先生首肯之后。诸多地主豪绅。便起了意,打探着先生的喜好。”

办事,送礼,几千年的华夏官场就是这样的潜规矩。

不单要给丁一送礼,剑慕和郑廷瓒都是少不得要送的,否则那些地主豪绅根本就见不着丁一,如何把礼送上门?没人引见这么抬过去,那是想被挨一顿之后。连人带礼一块扔出来么?所以地主豪绅对于送礼是毫不抗拒的,而且还打听丁一喜爱什么。

“丁百户便教彼等按着想要送出礼物的钱额。各自写了数目字呈上来。”

达到剑慕目的者,就把字条收下;有的觉得太少,却就退了回去。

邓廷瓒笑道:“丁百户便说按着这数目的五成送上来,其他五成,就让地主给佃农减租减息。学生叹服的是,丁百户后面又跟他们说了一条道理,却教宴请的地主豪绅,心甘情愿地听从了劝告。”

剑慕还能说什么道理?这半文盲还能讲出让地主豪绅服气的话?张玉听着都有些不信,丁一却并没有看轻他,对着邓知县笑道:“只管说便是,贵县却莫学那说书先生的把戏来吊人胃口,这是正事。”

“是。”邓廷瓒听得出丁一并没有什么责怪的味道,笑道,“还是教丁百户说吧。”

于是剑慕便把他在酒席上的话复述了一回:“现时要是湖广有块地,谁去了谁圈,谁不要?二愣子才不要!那海外的地,比湖广还肥呢!远?海外远,湖广便不远了么?湖广的地你们就知道抢,海外的地就不知道抢?这得多傻?我家少爷比你们傻么?没看一船船金币这么运回来?海外人傻钱多,不去抢地抢粮抢钱抢娘们,你们二愣子都不如!”

这倒是把丁一和张玉都惹着笑了起来,却听着剑慕又开口道:“那有土著啊,去抢,总得有自己人吧?少爷为何让你们对佃农好些?你出去,那下面的人不跟你贴心,你一个人,能抢得了多少?请护院,他们会种地么?他们懂个屁啊,了不起帮你拿刀砍人!你要跟自家佃农亲近些,他们跟你去抢,帮你去抢,还能把抢回来的土著教着种地,是这道理吧?”

剑慕就用这不伦不类的方式,在严州府开始推行起减租减息的活动来。

他说的自然不是什么微言大义,可以说粗俗不堪,但话糙理不糙,那些地主还真能听得进去,加上又用本来要行礼的钱来减租减息,对于地主们来说,虽然肉痛,也不是不能接受,剑慕让邓廷瓒带着差役下乡,让那些佃农各自选了村里代表的人物,定期到严州府里做汇报,看看这减租减息到底有没有真正地推行。

用剑慕的话说:“你不想发这海外的财,你自己看着自己一亩三分地没关系;但你想出海,你想讨我家少爷开心,要是中间玩花活,那就不是你跟佃农的事了!自己掂量一下,贪下当朝国公的钱物,是什么下场!”

这真的是很扯蛋,但那些地主豪绅却就吃这套。

要是说推行官绅一体纳粮出役,他们绝对不干的,在这江浙之地,士大夫阶层和地主阶层抱团得紧,只要一说,立马就有反弹抵触,然后开始四处发动关系,为了维护他们自己的利益,没什么干不出的。

但把矛盾转移到贪丁一的钱上面来,他们却就没有什么抗拒心理了。

送礼,几千年都这样的了;贪忠国公的钱自然是没好下场。是蝼蚁撼树。

“你就是个奇萉。”丁一苦笑地对剑慕说道,“我也不知道,你这么搞。到底偏离了土改的方向有没有。不过在没有办法的时候,一个奇萉的办法,总也比没有办法强。你就留在严州府吧,邓明府,你看紧他,若是这厮有行踏错的,马上让士兵拿下。”

“学生遵命。”邓廷瓒倒是觉得松了一口气。无论剑慕再怎么胡搅烂缠,总算是有一个渲泄的口子,他总算不用在丁一跟浙江的士绅角力之间。来充当一个马前卒,这对他来说,就是一件好事。

当邓廷瓒和剑慕下去之后,张玉便向丁一问道:“如此。不若收拾回京?”

丁一留下剑慕推行这极为奇萉的减租减息。那么也没不必再在淳安呆下去了。

“不急,我对诗会倒是有些期盼的。”

“文化侵略很多时候,要比武力侵略更为可怕。”

“输出文明,是一个不错的生意。”

要输出文明,那么自然就需要人手了。

大明的士大夫阶层,就是资源,丁一想要做的,就是如何在这资源上。挖上一块。

西方有不远万里来传教的教士,华夏就没有想把孔孟之道。传播到海外的士子么?

不过,这个时间,门外的士兵就入内来禀报:“先生,宫里有人来了。”

来的是丁一的熟人,很久不见的熟人,怀恩。

岁月飞逝,这小内侍也渐渐的长大了。

混到了从六品的奉御内官。

这回却是从宫里带来了英宗的口喻:“如晋霜降之前归京,议诸王就藩事。”

这是前回丁一上的奏折,所提的事情,就是把宗室诸王,分封到海外去就藩。

这样对大家都好,对于皇帝来说,直接把这些可能危及帝位的宗室,踢出华夏;对宗室来说,不用被当猪养。当然,如果有宗室想继续当猪被圈禁,那也是存在这种可能的,不过正常来说,是不会有人愿意这样的,除非他们认为是皇帝在勾引他们犯错,然后找籍口杀掉他们。

张玉握着丁一的手,那端庄的玉面上,却有了深深的苦涩。

倒是和丁一久别重逢的怀恩,雀跃着和丁一戏耍,数说着在宫中历经的惊险。

尽管丁一会定时派人送物送钱给他,但是为了防止被他人太过注意,又或引起太后那边的猜疑,所以平常是极少和怀恩联系见面的。而怀恩在宫里,自然也是小心翼翼,难得见着丁一,可以无拘无束,却颇有些见着亲人的模样。

等到怀恩由士兵带下去安置憩息,张玉才幽幽对丁一说道:“看来,先生又要高升了。”

“也许事情没到那一步。”丁一反握住张玉的手,轻声对她说道,“不用太担心。”

英宗要丁一回京去议诸王就藩事,那就说明了一件事,孙太后鼓捣着的,给丁一封郡王的事,怕是英宗那边已经有点扛不住了。所以英宗才会行出这步棋,在赐封丁一之前,先把诸王分封到海外去,这样孙太后如果和宗人府那边,要封丁一为郡王,到时也就有了一个退路。

“只要教我枕在你膝上,便好了。”丁一宽慰着张玉。

“却怕先生是醉不下去。”她强笑着,口喻提到霜降之前,这就是一个时间点,很少见英宗这样限定时间的,因为他很信任丁一,一般都是由丁一自行去决定时间,只是说明情况是否着急,这回不同,是要求霜降这个气节之前就要回京师。所以张玉对丁一说道,“便是先生想醉,也有人要把先生唤醒,看来宫里逼迫得紧,不然皇帝也不会……”

“醉不下去,那我便只好醒。”

醉卧美人膝。

醒了,丁一要握在手中的,就不只是答应莫蕾娜的几顶法老之冠和权杖了。

ps:周日要送小孩去参加“走美杯”数学竞赛,当爹实在太累,连周日都不消停,下周还有什么“希望杯”,这一章是设的早上的自动更新,下午不知道赶不赶得回来码第二更,如果赶不及,就得拖到晚上再更了,各位看官见谅。

第十章依红傍粉怜香玉(一)

严州知府的大公子来到淳安之后,淳安县城里的士子就如同吃了五石散一般的坐不下了。被邀请去参加芹川诗会的士子,忙着于朋友之间,夸耀自己于士林的地位;没有接到邀请的人,有活动能力的就四处奔走,没活动能力的,则就装病表示自己是身体不好,而不是组织诗会的人看不上他的才气。

而说起城南的丁夫子,很多没有被邀请的读书人,却就有着酸溜溜的气息:“据说是举人的出身,也是前辈来着,只是没人提起是哪一科。”这算是厚道了,还有人说,“明府点得秀才也罢了,还能圈得举人么?学生倒是见识少!”

意思就是丁夫子的举人身份,没有同年得中者为证凭,只是知县为其背书,以此来质疑丁一这举人的身份,到底是真是假都不好说:“吾辈也不必这般作态,待得丁夫子去到诗会,口吐珠玉,万众传诵,再好好向这前辈请教不迟。”

这就尽是反话了,读书人是听得懂的,无非就是等着看丁夫子怎么出丑。

而还有一些自以为消息灵通的读书人,压低了声音说道:“某兄可听说过?丁夫子被邀,其实是沾了他家娘子的光!那刘翁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只是那丁夫子是个不通世情的,居然以为人家看重他文彩,欣然赴约,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