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启大明 >

第511部分

重启大明-第511部分

小说: 重启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丁一冲着陈三摆了摆手,示意说正事:“得给草原上的牧民树个敌人,得把生活的苦难,归结到这些敌人的身上。”看着陈三点头,丁一又对他道,“明年应还能支援关外几批粮食,应该能让大明第三师的士兵吃饱;后年开始,就只能靠朝廷的粮饷了,你得有个心理准备……两广三五年里推动工业化,各种资源紧缺,可能这时间就只能靠你自己撑,你要是有难处,到时报过去给我,再看看怎么周转。”

“先生不用担心。”陈三说到正事,却就马上正经回起话来,“弟子想好了,不行就带他们去打草谷,不过不是往南,而是向北……”也就是俄罗斯那边了,陈三说道,“按先生赐下的地图,穿过那一片人烟稀薄的地带,到了罗刹人的都城,总是有收获的。”其实陈三想的要比他所说的更为阴暗。就算没有收获,死上一批人,也就暂时缓解了缺粮的问题。

丁一看着陈三已有定计,也就没有再细说下去,只是教他有什么法子就拟了章程递过来,然后对他道:“走吧,去看一看那些老相识,这天气,他们都是上了年纪,别得病就不好了。”他说的老相识,却不是朋友,在这个时代,丁一的朋友都不太老。

不过也先、脱脱不花、阿剌的确就不太年轻,原本在部落里,虽说关外苦寒,但总归是苦不到他们这些太师、大汗、知枢密院的头上来。现在押在京师,又没有手下侍候,丁一觉得有必要去看一看,那二十五个大部落派来观礼的长老、贵人,观的可就是审判这些战犯的庭审,到时要这几人病得半死,那有什么意思?便要把威风凛凛的夷首押出,依法审判,才有震慑关外诸部的效果!

第七章辞京(七)

此时这些夷酋,因为诸部争议的结果,是在诏狱里单辟了一个牢房来关押他们这数十人,由着锦衣卫、东厂、团营、大明第二师,都派了人过来看守,当然礼部尚书也为礼部争得了一个份额,不过来了两日,那些礼部主事、吏目就不来了。

原由只有一个,就是榨不到油水。所谓蚊子腿上都要刮肉,教坊司可怜女人的皮肉钱都要搜刮的礼部官吏,自然不会放过也先、阿剌、脱脱不花曾是草原豪雄的这些阶下囚,只不过因着大明第二师的士兵也在看守人员之中,每次礼部的人想要出什么馊主意,都会被制止。

而制止的理由也很简单:“制军老大人有令,审判之前,任何人等不得虐待战犯。”不听的话,他们就敢点着火绳扳开机头,准备开枪的,可不是虚张声势,所以礼部的吏目试了几回,第三日就不来了,刮不到什么钱财,来做什么?和大头兵一样当狱卒?怎么说也是读书人,莫得自污了体面啊!

没有谁去跟大明第二师的士兵闹腾,虽然这些礼部的官吏,平时看着军兵就跟看下等人一样,但这回没有人出来训斥那些军兵,连锦衣卫的人都觉得好奇,但当私下去问那些礼部官吏时,他们是说道:“这些赤佬,京营是不消说,自然是不待见的,又不容于边镇,除了容城先生,这世上他们可还有出路?容城先生开了口,这些赤佬只要还知死活。自然拼命去折腾,下官若是开口训斥,彼等自然就敢动手。没得去成了他们向容城先生献媚的事体!”

别看礼部的人没什么出息也没什么底线,教坊司都下得去手榨油水,但人家脑子明白得要紧,这当口,却是不会送上去给大明第二师的士兵打脸的,因为他们想得明白,知道人家除了丁某人。就是爷爷不亲姥姥不爱的角色,是真敢动手的。

受了礼部官吏的教诲之后,锦衣卫的校尉们也识相了。也不打算去弄那些战犯们,反正丁一也没让他们弄出供词什么的,至于大明第二师的士兵,锦衣卫更不会去招惹。都是有眼色的人。礼部那些人都不折腾,锦衣卫得多傻才会在这时候去惹事?

团营的军兵原本还有跟大明第二师的士兵伸量、伸量的意思,都是当兵的,只要还有点精神气,谁服气谁?军旅向来就是荷尔蒙过剩的所在嘛,何况团营能被调派来此的人手,也没一个是软蛋,后来就传出大房山兵演的结果。于是团营的军兵也不折腾了,再怎么着四百九十九条人命。其中一些是他们听闻过的军头精锐家丁,谁也没打算跟自己过不去,虽然大多数人都知道,大明第二师的士兵,应该没有参加兵演的龙骑兵营那么可怕,但谁知道呢?都是丁容城手下军马啊……

可是管着理刑职事的锦衣卫指挥佥事门达,就烦得欲仙欲死了,他已经不止一次在公事房里摔东西。因着锦衣卫难得没作怪,团营的赤佬也不闹腾,可大明第二师的那些士兵太过份,他们整天没事就扯着团营的军兵和锦衣卫的校尉,开什么诉苦大会,拉人加入什么忠义社,说是军户也好,募兵也好,日子过得不好,全是因着军头们喝兵血。

一切的罪恶和痛苦的根源,按着门达的心腹汇报,诉苦大会总结出来的,就是所谓什么官僚主义,是整个制度的问题。至于什么叫官僚主义和制度问题,那些大明第二师的军兵是说不明白,门达传话的心腹自然也是不知所谓,总之那些大明第二师的军兵,拉人入忠义社,说的就是要学岳武穆,做大英雄,要让大明国强民富,要把官僚主义和制度问题都打倒……要让全大明的官员,都和丁容城一样,一心为国,不喝兵血,当兵的日子就好过了!

这是第一次忠义社这个组织,进入厂卫的耳目之中,连丁一也没有预料到。

大明第二师传播这些理念说得不清不楚,不代表门达做到指挥佥事也不明白。

至少他第一时间就意识到,有人在背后推动这个所谓忠义社,他也明白所谓官僚主义和制度问题,说的大概就是历朝历代老生常谈的吏治。但他不确定忠义社背后是丁一在支持,尽管那些军兵说要让大明官员都象丁容城一样。

正因为如此,门达首先就把丁一排除在外,如果是丁一的话,就算为了避嫌,也不会让这些军兵来提起自己的名头。而当门达故意跟一位大明第二师的士兵聊天时,问他道:“岳武穆是什么大人物?怎的没听说过?”

那士兵是这么回答道:“那可是大大有名的大英雄,您没听说过?那可比岳飞岳爷爷还要利害的大英雄……”门达当时就更加肯定了,这些士兵背后是有人指使的。连岳武穆就是岳飞都搞不清楚的人,就是捉起来拷问,也没什么意义,而且不用拷问,他问了一下那士兵从哪听来的?却就听着那士兵说道,“在营里的诉苦会听的,这位岳武穆当真是大英雄……”

而大明第二师,现时是杨守随在主持着,那可是容城书院出来的弟子,此时拘了大明第二师的军士,不就是打丁一脸么?要知道丁某人凶名远播,别人也罢了,锦衣卫这一摊,可是知之甚详的,门达绝对不愿去冒这种险。

所以当丁一带着陈三来诏狱看那些战犯的情况时,门达就硬着头皮对丁一道:“公爷,卑职有绝密情报相告!求公爷借一步说话。”门达是认为,这所谓忠义社,恐怕是白莲教在后面搞鬼。

当他把情况报与丁一之后,丁一沉吟了片刻,却对着这位理镇抚司刑事的指挥佥事说道:“你为何不去找文质兄禀报此事?学生又不是你该管上司,这事蒙汝相告,只是不知道意若如何?”丁一是问他找自己说这事,想达成怎么样的目的。

“公爷诛了白莲妖人的佛母,只怕这事是白莲妖人,故意用着公爷的大名,来蒙骗那些无知军兵,专门来污公爷的清名!”门达是早就理清了头绪的,听着丁一问到,便从容说道,“卑职以为,还须顺藤摸瓜,查出背后的主事人物……由卑职这边派出人手去当细作……”门达倒不是庸吏,他是酷吏,也就是说,他不是没有手段的人,而是手段十分残忍,“这等无知军士,却是拷问不出内情的,寻着主事之人,三木之下,必定真相大白!卑职愚钝,还求公爷点拨。”

丁一点了点头,想了一阵终于开口:“你很不错,稍等一阵。”然后丁一便向陈三吩咐了几句,陈三就点头指派了两个人出去办事。丁一示意门达领着自己去巡视那些战犯。门达是个乖巧人,自然没有再提,便在前开路,引着丁一去看也先和脱脱不花、阿剌等人。

也先被关押在一个没有窗户的牢房里,铁铐脚镣那是一件都不少,若是被这等人跑了,门达是知道自己吃罪不起的,哪里肯有半点分松?不过掌了灯,看着踞坐在牢房里的也先,丁一却不禁暗自叹道:“虎死架不倒,莫过如此!”

尽管头发胡须不曾梳理,看着蓬头垢面,但带着镣铐踞坐于暗无天日的牢房里的也先,却依然如坐在他的大帐中一般,他如鹰的双目眯成一线,因为不太适应突然亮起的灯光,直到习惯了光亮之后看着丁一,他却笑道:“你不如我,你和皇帝在我手中,你赢下的奴仆,我由着他替你掌旗。我给你马奶酒喝,给你大羊吃。可是有的?”

丁一笑着点了点头:“是有的。”

“你这般怕我,为何不杀了我?”也先又这么向丁一问道。

“我为何要杀你?明天,审判法庭就将开庭,陪审团里,有一半是草原上的人,如果陪审团裁定你无罪,那么你就回草原去,你是做不了那颜的了,但你的财产仍归你所有,要吃多少大羊,要喝多少马奶酒,都由你。”丁一说着,就向陈三说,“给他念一下名单。”

陈三在灯光旁边掏出名单,从头念了起来,包括陪审团里那些人,是出自哪个部落的,都有交代,念完了,丁一才对着也先说道:“你若不满意,可以提出更换,当然,你提出的人我若不满意,那便再换人。”

这时陈三派出去的人却就回来,低声禀报了一番,丁一听着,教陈三候着,看看也先有没有更换名单的意思,然后对门达示意了一下,就往镇抚司的公事房而去,门达连忙跟着,入得内去,一落座,丁一开口就教门达吓了一跳:“那些拉人入会的军兵,不是正经忠义社的人,只不过是参与了忠义社的诉苦大会,便自以为是忠义社成员。

“忠义社是书院里的弟子,鼓捣出来的玩意,取这名字是为了纪念当年岳武穆所领的忠义巡社。”丁一这么闲闲地对着门达说着,一点也不避忌自己牵涉其中,“这事他们有跟学生说过,学生以为,效法岳武穆,总归是好的,不知道汝以为如何?”

丁一就这么微笑看着门达,等着他的回答。而门达的回答,却也让丁一大吃一惊。

第七章辞京(八)

丁一是真想要哭起来了,因为门达听完之后第一时间就跪了下去:“求公爷怜悯,允小的加入忠义社!家严也是锦衣卫的出身,小的自幼便深感这陋规害人,自袭职以后,更觉身不由已、深恶痛切!”说到此处门达为加重语气,直接就磕了个头,又说道,“那忠义社主事之人却是在书院读册明理,是高明的本事……小的听着,觉极为是理,正是所谓:吏治不清,天下不宁啊!小的原附骥尾,以清河山,以兴大明!”

这位刚才还在说着派细作,也就是卧底去寻根问底、然后三木之下怎么拷问出幕后人等的门达,此时立马变身愤青,还提出吏治不清,天下不宁的说法,简直是比丁一还更加激昂,更为革命一般。

丁一真的无语了,这奸臣似乎跟自己天生有缘?怎么撞着一个个就纳头来拜?那些忠臣呢?杨廷和啊,张居正啊,怎么不出现呢?不行给个海瑞海刚峰什么的也好啊!至少海瑞那等样人,扔去负责纪律监督部门还是绝对足以胜任的。

为什么来投的,不是伟哥首辅万安,就是刘棉花;不是造反的曹吉祥,更是酷吏门达!

门达那边还在很恭敬地跪在地上禀报道:“小的虽一无是处,但于侦知、刑讯之事,承自家严所授,又是经年实务,尚略知一二,若得公爷垂怜,小的必定尽其所学为公爷效犬马之劳!”他是在展示自己的才能了。

表现出自己是个有用的人,自己对于丁一来说。是有存在意义的。

丁一听着真是要骂娘了,这厮是真的铁了心肝要投啊,他不禁咬牙切齿地问道:“汝凭何以为。学生手下需侦知、刑讯之人?又凭何以为,学生手下便无此等人手?”他是真的觉得很不爽利了,就是来个李如松、徐光启之类也好吧,怎么尽是这等奸邪货色?

“回公爷的话,依着厂卫线报,书院学子,所授课程皆是军伍、民治、将作之事。但于刑讯之术,不曾听闻有所教授;而公爷在任京县县丞任上,曾于数息之间。无用刑,无替罪,随手便破了一桩人命案,小的便知公爷是天赋异禀。能者无所不能。却是识货的行家。给行家卖命,便是苦累一些,上峰也总能体谅个中的难处。”门达听着丁一的问话,却没有回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