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启大明 >

第433部分

重启大明-第433部分

小说: 重启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边对于手榴弹的防备,都是有上过科目,下意识卧倒的,接敌瞬间也是马上列出散兵线。所以热武器的伤害并不太大。那一百多阵亡有九成就是在那十多秒的白刃战接触里,产生出来的;二百多重伤也至少有三成是刺刀和枪托制造出来的创口。

“到底怎么回事?”丁一压着火气,喊问着两个低头站在他面前的营长。“为什么会发生白刃战?在投掷手榴弹的时候,你们没有喊问对方所属部队吗?”他冲着陆战第一旅的营长问道,“你不知道我们是要去跟西海舰队的同袍会合?”又问陆战队的营长,“你们往这边来,难道不是来接应陆战旅的吗?”

两个营长都胀红了脸,无话可说。丁一气得胸膛不住起伏,这不是城府够不够的问题。这是人命啊!就连军医务兵那半桶水不到的医术,说不好听的,现代兽医都比他们水平强得多。就一个青霉素,别的抗生素也是没有的,那二百多重伤的士兵,陆战旅这边是从孟养一路行军过来。体能消耗是极大的;西海舰队陆战队坐船从南京出发。虽然阿拉干王国没进行什么艰苦战斗,但长途的舟船,也是很虚弱的身体。真的能不能活得过,得看自己的命了!

“从现在开始,撤消职务!”丁一真的很长时间没有这么愤怒过了,他直接叫勤务兵过来,“是谁刚才发出了马上撤离接触,拉开距离的命令?”很快就有了答案。西海舰队陆战队那边,是那个营的管理员;陆战旅这边。是营的值星连长。丁一马上命令道,“就由这两个,暂时行使营长职权。”说罢他指着那两个营长下令道,“把这两个渎职的混蛋铐起来!到了末罗汉城,召开军事法庭!”

事实上丁一如果愿意,可以马上把他们处决,无论是按着这个时代军队的传统,还是按着他麾下军队对他的崇拜,都不会有任何问题。而丁一也想这么做,但他终于还是按压下心头的怒火,他要的不是这样的个人崇拜式的军队,犯了错,如何判决,不应该由他来决定。

这一次的遭遇战,让整个部队的气氛都显得极为低落,无论是来援的陆战队,还是跟随丁一到这里来的陆战第一旅士兵,很多冤气和不平,都在队伍的弥漫。到了末罗汉城的时候,看着部队的情绪,丁一才醒觉起,这是他自己的错。

因为他没有把那两个军事主官处决,虽说撤职由陆战旅的旅直属队看管,但定性不明,也就是说方向不明,底下士兵并不知道怎么回事,也不知道谁对谁错。不过丁一并不后悔,事急从权,并不是所有问题的籍口,他更愿意相信,当军事法庭召开以后,会让士兵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这次重大事故的根源所在。

“汝有何话要说?”丁一坐在行军帐篷里,面对跪于面前的阿里汉这么问道,很明显日前的那一起事故的阴影,仍旧在他的心头挥不去,“你想好再开口了,我没什么空听你胡扯,说完就上路吧,你身为人君,我还是会给你留些体面的。”连平时自称“学生”的士林腔调,也不耐烦端了,更没有什么客套的说话,直接就是“说完好去死”这么**的一句。

阿里汉听着,在这冬季里,却不由得额上仍是密密麻麻地出了一层汗花,他是听得出丁一语气里的不耐和轻蔑的,杀他,不过如杀一条狗。的确对于丁一来说,他更在乎那两个失去战斗力的营,还有在这次遭遇战里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至于基本已被控制的阿拉干,这个国王的存在意义,确是微不足道,或者阿拉干的君臣还寄望于他们领兵去吉大港的王子婆修骠,但对早就从刑天他们把王越于容城弄过来时,就着手准备布局的丁一,真的不值一提。

“总督大人,您总得委任官吏管理地方,按我所知晓的,大明的官吏,是由天子派遣,您留着我,留着阿拉干国,这便是您的国,而不是大明天子治下的州府。赋税是交给您的管家手里,而不是交到大明天子的手里!”阿里汉也算是拼了,尽管他并不懂得,大明官吏是由吏部来派任,但他所说的东西,本质上是没有什么错,一旦朝廷派任流官,那的确至少从表面上,就和丁一没有什么相干了。

丁一听着不觉展开原先紧锁的眉头,笑了起来点头道:“你倒是有几分急智。”

当阿拉干王国的请罪折子、请为藩属的公文,连同丁一的报捷文书一起传到京师的时候,整个京师再度沸腾了。百姓求什么?无非就是一个太平世道,赋税莫要太高而已。这边丁容城率五千军兵,已征平西南,生生打出一个云远承宣布政使司,这回又有小国请附,不单解气,感觉大明的精气神上来了,上街那腰板都显得挺拔几分,更重要的,至少就是西南想来应无人再敢侵边了吧?赋税不用加征了吧?百姓就算抛开所有的国家、民族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他们也有足够的理由开心。

士林中人也极开心,因为丁一不单给儒生长脸,而且还给士大夫阶层带来了实惠的东西。

也就是丁一捷报里提到的东西:“阿拉干残虐奴役民众无度在前,阻挡大明舰队在后……臣一,与其酋首述明大义,使彼知今非昔比……故大明出兵,使其弃邪路,回正道,虽于彼有再造之功,然我天朝上邦,向来不居功相挟,只教彼国乐输大明兵马粮饷……因彼贫乏,故以其国之中若干矿产抵为军资……”缅甸产玉,士大夫阶层自然是清楚的,而这些玉矿出产、成色,丁一连着捷报,都有一份附录列出来的,一共二十几处矿山,有的其实也不是在阿拉干,而是在木邦、阿瓦等地,然后丁一建议由朝廷去处置拍卖。丁一也说得很好,他的战舰需要造大铳,所以希望朝廷在拍卖出去之后,用其中一部分,给他拔些铁矿石。

给丁一多少铁矿石,那是朝廷的事,但这玉矿,就是战争红利了。别管离中原很僻远,士大夫阶层也不见得就把手底下的百姓真当人看待,只要有希望拿下来,自然会以各种籍口,去组织人手开矿运输等等,朱元璋在位,不也搞过江西填湖广么?士大夫阶层一旦发现有利可图,他们有的是办法,以遵循祖制为名或是以为国守边为名等等,弄出行政命令来。

也许京师之中,唯一不开心的人,就只有景帝了,他对着于谦问道:“这阿拉干国,如晋是真的守不住吗?朕看,不见得啊!怕还是为了那皎漂和吉大的租借吧!”吉大港就不必说了,皎漂是阿拉干西南面的一个地方,丁一以一两银子的价格,跟阿拉干王国租借了这两个地方足足三百年之久。

景帝的意思,也就是说丁一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才没有把阿拉干收为宣慰使司,直接纳入大明版图的,因为看着战报,几天就全境打了下来。如果收为宣尉使司或是改立州府,那么丁一这租借法案,当然就不可能成立了,除非皇帝愿意把那地方封赏给他。

被皇帝在殿上赐坐的于谦放下那折子,起身对景帝说道:“圣上,臣年迈,乞还骸骨。”

边上内阁首辅陈循也出班奏道:“圣上,臣亦年迈,乞还骸骨!”

连同样被赐了座位,老得不行,数番被于大司马冷嘲热讽贪恋权位不肯求去的吏部尚书王直,也随着这两位起身道:“臣亦乞骸骨!”跟在他后面,还有其他各部尚书,内阁一众阁臣,无论是商辂还是对丁某人极为不爽的王文,都纷纷求去。

第四章云远承宣布政使司(二十三)

不是丁一人缘好,这里面不知多少人盼着丁一战死沙场;又有多少人望着丁一倒霉;更有多少是看着丁一年少成名,发自于内的妒忌……引发出群体请辞的根本,是景帝动了士林的奶酪,每次发生这样的事,大明朝廷的文臣,不论如何党争,如何相斗,都是极为一致的。

比如说皇帝要加收商税,那绝对大家一起喷他与民争利,因为大商家后面是谁?不就是士大夫阶层么?皇帝要收大家的税,从大伙腰包里掏钱,这缺口一开,以后皇帝没事就来这么一下,对于士大夫阶层来说,这不变相的零碎抄没家产么?谁受得了?

丁一这事也是一样的,文臣督师,中途又抽走二万军兵,留下五千兵,丁某人硬生生打下云远承宣布政使府,那是五府、一宣慰司、一藩国之地,如果景帝召于谦入宫参详倒也罢了,这奉天殿上的朝议,景帝居然来说丁某人是有私心!这话要是坐实,试问以后谁敢督师?

这奉天殿上再不爽丁一的人、再自大的人,谁又敢担保督师之际,能打出丁某人这样的战绩?若是这样的战绩,还说有私心,那要是领了数万兵才堪堪平乱的,是不是得削职为民?丁容城领五千兵打出云远承宣布政使司都有私心,要领上几万兵才平得乱?不是渎职就是沟通贼人、养匪自重吧?要是平叛不力,那恐怕得直诛族抄家吧?

所以一众大臣,无比齐心。从前到后,文官这一侧,那是纷纷请辞乞还骸骨的了。

景帝被呛得不行。方才发觉自己说错了话,就算他是天子,也不得不改口道:“朕只是、只是戏言罢了……”戏言就是开玩笑吧,话一出口,景帝就后悔了,因为一急起来,他又说错话了。君无戏言,在这奉天殿上来戏言,是要等大臣来骂他望之不似人君么?

果然阁臣王文就开始喷:“皇帝慎言!君无戏言!”王文倒不是要为难他。而是在帮景帝,他喷过这点,别人便不好再发作了,景帝却知道。就算不计这一句。自己今天也怕是难以过关了,怎么事情一扯到丁一,就坏事了呢?真是匪夷所思!

老王直就先开喷了:“老臣侍候了数位圣君,着实不明白,是要丁如晋如何行事,方能称得皇帝的心思?太祖朝,开平王曰:‘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皇帝有将十万虎狼之师,托之于如晋么?彼全盛之时也不过区区二万余兵!去国离乡。还将二万军马抽走北援,以五千壮士,打下云远五府一宣之地,若此有私心,天下何人为公!”说着手拿那朝笏,向着龙椅上的景帝逼问着,活脱脱就是要将景帝拖下来打一般。换成别人,大汉将军或是太监还敢来挡,这老王直,历经数朝的吏部尚书,谁敢挡他?不要忘记,这奉天殿,几年前才杀了锦衣卫指挥使的,那时杀得,未必今日就杀不得!故之武将那边,也只能劝着老天官息怒。

景帝当真是在龙椅上坐不住了,连忙起身来,却不等他说话,就听着于谦在边上也开始发作:“如晋昔曾成诗‘混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却是身体力行,率区区五千壮士,浑将生死置之度外!世有好大言者,开口便翻天覆地,然于如晋一般,当真一片丹心,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而不单身体力行,又行之有效的,更是少之又少,圣上不见?闻鸡起舞,终得仓惶奔幽州,中流击楫,未能慷慨吞胡羯!”

于谦所说的,却就是刘琨和祖逖,这两位就是闻鸡起舞和中流击楫的主角了,刘琨最后没办法,就是领了残兵奔幽州逃命;祖逖更是因为朝廷内乱,而北伐不得成功,所以说未能慷慨吞胡羯。他这么说,但更映衬出丁一的高大来:立志难,身行更难,行而有效,少有之。

接着陈循这平时不太喷人的,也开口道:“若丁如晋有私心,天下官吏能有不可杀者?”

景帝这时回过神来,发觉不对,这朝臣是论资排辈在等着轮番喷他呢!文官队列后面,绿色官袍闪现着,却是那些御史,在等着前面大佬喷完,他们也马上就要出来接着喷;武将那边,丁如玉脸若寒霜就不提了,那五军都督府的勋贵,也是一个个准备要出来喷他的,丁一这样都说有私心,他们这些喝兵血的,是不是随时都要拖出去杀头啊?

“朕错了!”景帝不等那些御史和勋贵有发挥机会,也不等其他诸部尚书出来喷,他本就是聪明人,当机立断,马上罪已,“群僚所言,皆朕之过。忠良不能重,烈士不得祭;而轻慢贤人,猜忌无端,言出无节,喜怒过差……自醒而戒,悚然兢惧!朕已知不当,过而改之,诸卿安忍弃国而去?”最后这一句,却是就在挽留要辞职的一众朝臣。

这样相当于罪已诏的话一出来,下面不论诸部尚书还是阁臣,自然山呼万岁,天子圣明,大家当然也就不会再提辞职的事。除了丁某人一系的人马,其他人,和丁一很熟么?又不是真的为丁一抱不平,到了这里,天子知道士大夫的奶酪不能动,戏到此处就算一节了。

“如晋这捷报,犹言挥师旧港,欲恢复大明旧港军民宣慰使司,诸卿以为如何?”景帝也就揭过那一节不提,再就丁一捷报上所提的下一步战略,来咨询大臣的意见。永乐二十一年之后,旧港宣慰司的宣慰使施进卿死了,其子施济孙继位,来华夏朝贡的次数,就远远比不上施进卿活着的时节,而正统五年之后,基本旧港宣慰司就被满者伯夷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