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启大明 >

第415部分

重启大明-第415部分

小说: 重启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方才是他决然杀掉安抚使父子的真相,因为安抚使不死的话,他永远只能当同知,而且土官,也很少或者说基本无机会去改任流官,除非国家有什么严重的变故,例如明末时,巾帼英豪秦良玉,就是土官出身。很显然大明还没到那个地步,周玉章便是不想当一世同知。

丁一听着,微微点了点头道:“你暂摄安抚使之职,学生会上奏朝廷,不日当有圣旨、公文下来,刘子坚会领兵入孟密,按着孟养的章程把百姓安抚好。”说到此处,丁一却停顿了一下,方才接着道,“思机发的余党,猖獗得很,能杀得了一任安抚使,末必就不能杀掉第二任,你要好生做事,以免教那思机发的余党把你也害了,虽说是土官,总归也是不美的。”

“是!下官省得,必定尽心尽力,妥助刘大人把制军交代下来的事,办得熨熨贴贴!”周玉章磕了头,回话时有着难以压抑的兴奋,出帐的脚步都显得轻快了起来。他听得出丁一话里的威胁,杀得了一个安抚使,自然也杀得了他这个暂替的同知,反正都一古脑推到思机发余党的头上去就是了,并且也专门点醒他,土官,可不比流官,若是死也,也便是“不美”罢了。

但他不害怕,富贵本是险中求,所以他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正,就算丁一教他暂摄安抚使之位,他也清楚自己要协助着刘铁去办事,而不是一朝权在手,便来把令行,所以他不害怕,反而周玉章觉得这又是一个机会,若是捉住了,能在丁制军心中留下能吏的印象,说不得,今后还有好处呢!人与人是不同的,有人觉得兵荒马乱不如太平狗,有人就算国家蒙难也照旧发国难财。对于周玉章来说,他之所以敢把安抚使父子杀了,其实更是上一旬那伙阿瓦王朝的兵马,给他带来的信心和勇气。

那是一伙大约三百人的骑兵,试探着接近了孟养西侧的棱堡群工事地带,根据地形挖掘的壕沟让他们不得不缓下马速,而缓下马速之后面对着新军的喝问口令,他们置之不理,喊话教他们离开,又不以为然,于是他们的下场,就和先前演习时那上千禽兽没有什么区别。

因为丁一早有交代,阿瓦敢侵边,格杀无论。阿瓦王朝就不是一个好东西,侵占边境的宣抚司、安抚司之类不提,南明的天子就是被他们交给吴三桂用弓弦绞死的。这样的阿瓦朝,丁一怎么可能去和他们客气?一个也没放走,不管死活,壕沟西面竖了三百多根木杆,一个个全插在木杆上,周玉章以为阿瓦必会派兵来开战,谁知阿瓦朝那边派人远远看了几回,屁也不敢放一个,连派人来找丁一交涉都不敢,那么对于周玉章来说,毫无疑问,他不用再犹豫和迟疑什么更多的事情了。

丁一并没有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周玉章身上,现时对于他来说,是战略层面的问题,而不是战术层面的问题,如果把自己困死在某个战术问题上,到时就会造成整个局势的瘫痪,这绝对不是他愿意接受的结果,所以他才选择挑出二百军兵来训练,只因为这样会让他心情平静,会让他头脑更加清醒,能够去应对整个战略层面上的谋划。

连从半路被赶回来的二千骑兵,也直接被丁一交给了宫聚去训练,他深信对于冷兵器部队的训练和指挥,宫聚会比起他自己更有心得、更擅长,毕竟老都督半辈子就是干的这样的活计,经历着这样的战阵,琢磨着这样的军伍如何作战配合等等。

夏天便在这样的雨季里,渐渐地消磨过去,王越统领着的那五千新军,已慢慢习惯了每天的训练被压榨尽了体力,而就算这些老兵油子也很难在训练里偷懒了,这便教他们对于每旬一日的沐休显得格外的期待。临近九月,从广西过来的工匠已经完了火枪的改装。

标准件带来的好处,绝对不是字面上这三个字可以概括的事情,用带队过来的李匠头的徒弟,亲身感受的话来说,那就是:“下面干活的人,可以不用带脑瓜子了,因着这标准件,大匠把图纸测画好了,下面的人,就照着章程弄便是……就象这火绳铳,当初出厂就考虑过改成遂发枪的可能,在枪管外都留了改装划线位的,照着这划线加工,要什么脑瓜子?把塞尺、卡尺备好了,多测量,光洁度、平面度等等的公差控制好了就得了,只要大匠不出错,下面人用心,这活好弄得很……”当然,这省略了前面很多赞叹丁一无所不能的话,以及后面感激丁一提高工匠地位,让他们活得有个人样,让工匠们一定要用心给丁一卖命的话。

万安拟的折子丁一看了无误,用了印教人八百里加急送去京师,于这八月底也有旨意下来了,算是搭着大明兵制变动的顺风船,这年头大明的军队,正从立国定下的卫所兵制,开始增加募兵制,而因着土木堡之役,于谦又在京师搞起团营,所以四海大都督府陆战第一旅的番号,便也批了下来,换在别的年月,改动兵制、番号,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当然丁某人在广西的仗也是功不可没,加上如今张辄张总镇,在杜子腾的授意下,不住于奏折里提出热武器军队里,以师旅团营这样的构成,指挥如何便利,想也是功不可没的。不知道是景帝心情大好,还是拓土开疆始终对于统治者,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总之,这陆战第一旅,朝廷是同意了按大明第一师支付双饷和粮草,并且任命宫聚为总兵官,佩征南将军印,兵部也下了公文,宫总镇可以酌情调拔云南的卫所军兵协同作战。

当然卫所军兵的战力,守城也罢了,野战的话,除了关外丁如玉建起来的那两个都司,其他地方的卫所,战力几乎可以不计了——丁如玉在关外那些兵,也是从团营里调拔的,严格来说,关外丁如玉的旧部,也是算不上正宗的卫所军兵。

说起来也不是卫所军兵特别孬种、怕死,要知道正是第一代的卫所军兵,跟着朱元璋把鞑虏驱逐出中原的,主要是饭都吃不上,没粮饷平时又要种军田来养活自己,又要被上官使唤去干活也没什么操练,就有血勇,上了阵都站不稳,怎么打?

这就不是丁某人能解决的事情了,而是整个制度的操蛋。

第三章飞地(十七)

那来宣旨的太监说得最是直白:“如晋少爷,来时爷爷专门说了,卫所的军兵,便当民夫使唤就好了,别指望他们作战。您可千万别上折子给卫所军兵加饷加粮了,爷爷说了,便是爷爷准了,六部和内阁必定也不肯的,您要上了折子,那除了教爷爷为难,着实是无益的。”

丁一倒也没有去驳斥这宣旨太监,整个制度的问题,骂一个阉人有什么用?

见着丁一没有骂人,还教刘铁取银子来赏了他,这太监便小声地说:“如晋少爷,奴婢出师时听着,您就只能指望这陆战第一旅了,也不会援兵,实在不行,就撤回云南了。朝里的大人们,谁也不敢开口劝您,都等着您自个打不下去……”

必定是无人敢劝的,丁一上的折子,说孟密的安抚使父子,都让思机发余党残杀了,现时叫丁一撤兵,那就是变相放弃木邦、孟养、孟密这些地盘了,谁愿去担起这个骂名?到时若是思机发又过了大金沙江来侵,现时叫撤兵的人,那是黄泥糊在裤档里,不是屎也是屎吧?

这几日的雨,已不若夏时那般恼人了,丁一也没有再继续折腾那二百军兵了,而是把他们和指挥排一起,又从那二千骑兵里抽了百许出来编了一个骑兵连,合在一起编成警卫营,归由谭风去带领。向来被文胖子视为最死板的谭风,和工匠的合作倒是极为愉快,没有什么情面可讲。也没有额外的索要,总之就按着标准来,工匠也乐意这样。反正便如李匠头的弟子说的,只要用心,不用带脑瓜子也能干得好的活计。

丁一的心情似乎也不错,对着那宣旨太监说道:“公公说笑了,没这回事,对天子在位,朝廷诸公。安忍看边地百姓活于水深火热之中?只是国事艰难,暂时只有这么些军兵来支应罢了。”丁一做到二品左都御史,怎么也不可能和太监在背后。嚼着舌头说朝臣的不是。

宣旨太监对此也是明白的,所以一听丁一的话,便笑着道:“如晋少爷说得是,奴婢想来是听错了。还好止于智者啊!”话这么说。可是丁一冲刘铁示意着,后者放下托着银子的木盘,又入内去,取了一张凭证出来,那太监一看,连忙说,“奴婢如何当得、如何当得!”

边说却边往袖筒里塞进去,只因他是个识相的。那是京师丁家商行的配额凭证,每一份都十数暗记、明记。编了号码,又是从中裁开,如果和存根合在一起,那十几处凭证不能对上,那就是伪造无疑。这样的东西,能从丁家商行进一个份额的货,水泥、玻璃器具、火柴、肥皂、煤油、棉布等等不一而足的各种紧俏东西。

丁一很愿意打赏这些太监,事实上也正是因着他出手阔绰,这位宣旨太监才会“不经意”的“听错”了话,来说与丁某人听。收了这配额凭证,太监想了想,似乎是心里过意不去,低声又对丁一说道:“如晋少爷,您为国家大事在外奔波,却是错过了东宫的生日。”

“胡说什么?此时还没到九月呢。”丁一笑骂了那太监一句,却拍了拍他的肩膀,点了点头,那太监自然就认错,绝口不提这件事了。因为丁一知道这厮是要说什么,英宗的太子是十一月的生日,景帝的儿子生日才是在七月,丁一听得他这么说,自然知道易储之事,大概,景帝已经办成了,不日就要昭告天下了。想来也正是因此,所以开心的景帝,方才痛快批了四海大都督府陆战第一旅的番号和军费等等。

那宣旨太监出帐之后,万安颇有些不解,过去问刘铁后来给那太监的那份东西到底是什么?看着不似宝钞,难道是钱庄的存票?刘铁听着笑了起来:“钱庄的存票是没有这份凭证坚挺的,足足近二千两银子啊,就这么一份凭证!”

这么一份配额凭证,在京师的确就已炒到至少一千八百两银子,因为有人估算过,丁家商铺是不做零卖生意的,单是到丁家商铺接了货出来,直接就在京师上架贩卖,都能赚到近二百两银子!若是去到南直隶,至少要三百两银子,再往南、往西去,利润自然更高。

并且根本不用担心卖不出去,完全属于饥饿销售的控货量,还有紫禁城里后妃的带头购买,让士林和富商都极为追捧这丁家商铺出产的每一样物品,甚至还出现追买的拥墩,因为丁家商铺的东西,每一件都有编号,例如现时热销的景泰三年式甲型碧玉灯,它的前身还有景泰二年甲、乙、丙、丁四个不同的型号,每一年的造型都是一致的,但每款都有点些少改动。

说到底,不过就是把泛青的玻璃煤油灯,当成丁某人所经历过的iphone来做而已。但有着丁容城三字背书,有着皇室带头购买的噱头,算是在这时代把广告和营销做到透了。

丁一听着万安的打算,却就笑道:“循吉若是少了用度,这配额凭证是不能给你的了,不过若是为师身边的弟子都不宽裕,丁某人也愧对你们这声先生。子坚,你修信一封,交与循吉,教心腹去京师寻张懋吧,在煤油生意里,参上一股份子便是了。”

因着煤油灯要用灯油,众多勋贵都觉是个赚钱的良机,就由英国公领头,有人出钱,有人出力,于是石脂也就是原始的石油,也有了一条稳定的运输线路和开采矿井,源源不绝地将原油转往广西去,再由工场提炼之后,封装成为一瓶瓶的煤油,在勋贵的代理人交了加工费和包装费之后,运回两京和其他十二布政使司去发售,也教那些勋贵狠赚了一笔,并且看模样,还要接着赚下去。

至于高额的加工费用,和加工时分离出来的汽油、柴油、重油、沥青等等,勋贵自然是无缘得知了,他们也试过自己加工,但这玩意,说来简单,不到二十个字,无非就是“整流提纯”、“复合塔”、“蒸馏”、“精馏”、“提馏”,大抵现代接受过正规大学教育的理科生,只要愿意硬着头皮来推导,又有大量人力物力按着推导做实验,死了人也不用判刑打靶的话,基本都能弄出来,但这毕竟是有原理的,又不是和煮盐一样,煮一煮就得了的事,那些勋贵自己如何弄得出来?于是他们不得不这样给丁一的工场加工,尽管有了汽油、柴油,丁一现在也弄不出能烧油的机器来,但有储备总是好的,何况生产成本还是别人付?于是所谓碧玉灯,就完全成了富人的玩物了,因为无论灯、灯油,都高昂到了一个不是普通百姓能承受的地步。

万安倒是很坦然接受了丁一的赐予,长揖道了谢:“长有赐,不敢辞。”就是说丁一作为老师给下东西来,不好推却了。事实上万安这话倒也不算假,他家族里给予的支持并不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