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启大明 >

第290部分

重启大明-第290部分

小说: 重启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兴安这人,不贪财,但他也有自己的喜好,就是佞佛,不是好礼佛,而是执迷到佞佛的地步。他借着皇后的名义,去度了数万僧人的事,于谦也是很看不顺眼,发过火的。只不过内廷是皇帝家奴,只要忠心,其他事,官府衙门真管不到。

在兴安面前,丁一吟愈诗,什么意思,这已经很明白了。

所以兴安才会与丁一陈说利害,劝他不要跟自己作对。

“长揖蒙垂国士恩,壮心剖出酬知己。”看他认真起来,丁一却也收敛了脸上的笑意,再次用了一句李白的古诗来回答兴安的诸多疑问。

第八十四章虎脱柙(七)

当越来越融入这个年代之后,丁一也越来越习惯于那种拐弯抹角的说话方式。事实上丁一感觉这年代的人,那名字取出来似乎就是为了著书立传还是名留青史用的,基本上没啥人管某人叫名字。他丁某人也是一样的景况,景帝或是于谦、王直、杨善这种长辈或是身份高贵的,就管他叫如晋;同年、朋辈一般都以字称某兄、某先生;地位或是辈份比他低的,便称容城或是先生,或是两者组合;至于舔菊的,直接称晋公了。

事实上这个年代就单个称呼就这么复杂,要是一七品官直接喝:“丁如晋!”后面绝对不会是跟着问“早上好”的,必定是要发作喷人吵架之类。因为称别人字也得看开口的人有没有资格。让丁一奇怪的是,似乎跟千百年后基本是个人就会上网一样,这年头许多大字不识的人,这么复杂的规则,却都能弄懂,实在弄不懂就磕头吧。

当然了,也是限于士林的圈子,要连取字都没资格的二狗子,大约是不会有如此的困扰。

丁一开始是很讨厌这种玩意的,后面却也不好特行独立,只能被这个年代潜规则。

他和兴安的事,原本就三句话:“你带我去南宫转转。”、“不成,咱不敢干这事。”、“不干削你丫的!”【作者注:原本是打算这么整,怕你们削我】结果来来回回,说了大半天,又是诗词。又是显摆地图知识,又是太祖遗训云云。

但他们不得不这么干,因为若真三句话说完。那就没有回转的余地了。

大约是:兴安从了丁一;要不丁一就不能让兴安活着走出这门;要不兴安弄死丁一。

可在如此这般兜了一大圈以后,谈不成,兴安并没有再说什么话,但他还是可以走,丁一也不用去弄死他。

因为兴安要去告密,也无从告起,丁某人从头到尾就没有说过。要去南宫。

所以他便走了。

丁一笑了笑,也和衣在床上躺下。

壮心剖出酬知己,他和英宗还没到这份上。尽管在英宗被俘的时间里,两人的交情算是不错,特别是英宗让丁一背叛他投向景宗,以免连累丁一的时间。丁某人是有感动的。但没到这个点。

当身上有银子时,他不介意分一些给英宗;但要没银子,叫他去抢银子来给英宗,丁一绝对不干。他要去南宫见英宗,自然不是为了什么与知己话别。而是要问问英宗,现在有个机会可以脱柙而出,他愿不愿意出来。

不出丁某人所料,大约三更时分。丁一原先就没闩上的房门被人轻轻推开,一个灯笼映出朦胧的光。入得房内行到床边去推床上人,却觉肩上一沉,丁一的声音在身后响起:“兴安公公,怎么来得如此之晚?”

那提着灯笼的兴安显然被吓了一跳,半天才回过神来,却冷哼了一声道:“咱家只是担心这除夕夜里,那些猴崽子闹腾,出来巡一下,免得走了水惊了圣驾,年年如是。容城先生好生安憩着吧,入娘贼的,天天有人偷衣裳,得小心提防才好,别让歹徒穿了宫里衣服,混将进来就不美了。”说话间却就将一个小包裹扔在丁一床上,压低了声音说道,“这边巡上两刻便要走了。”

兴安现时不自称奴婢了,看起来他对丁一硬要拖他落水的行径是很愤怒的。因为这等事他完全无好处,都做到司礼监太监了,他还要谋求什么?安安稳稳,就是至大的盼头。所以他虽然过来,却只是把一套内侍的衣服扔在床上,示意丁一换上,跟着巡夜的队伍,并告诉丁一,两刻钟之后就出发。

看着兴安出门去,丁一在黑暗中无声地笑了笑,他压根就没打算去碰那套太监衣服。

丁一只要把外袍前后袍襟扎好,使得自己行动利落,然后便出门去了,随手也将兴安带来的小包裹,远远投了出去。不管兴安是不是出于好意,丁一都觉得这内侍的衣服,就是个祸害。

一旦换上这太监衣物,如果兴安于中搞鬼的话,丁一就百口莫辩了——身着太监服饰,潜入宫中,这是有预谋的作案,图谋不轨是跑不了的。若是穿着自己的衣服,拉下脸还能嘴硬说夜来观雪诗兴大生,不觉迷路。

雪,就是给予一身白袍的丁一,最好的保护色,尤其是在这样的黑夜里。

他远远地跟着兴安巡夜的队伍,留心记录着这支队伍在各处停留的时间,利用这支巡夜队伍吸引了哨卫的注意,丁一在这雪夜里的皇宫,就像是一个白色幽灵,便是有哨卫警觉,也尽为兴安那支打着灯笼的巡夜队伍,尽数引去注意力。

不过有些人是瞒不住的,例如在这深夜,不知是喝了酒还是怎么回事,于南宫外面提着那把大刀,来回巡行的七十多岁老王骥。丁一也压根没有想瞒过王骥,他直接从黑暗中走出来,对停下了脚步的王骥说道:“是我,妨请看着滴漏,大约过三刻左右,请知会我一声。”

须发皆雪的王骥没有说话,只是撩起袍襟,在风雪里向前踏出一步,大刀在手,哪怕年已七十,王骥仍有无尽战意,何况那十来个一直不离不弃陪在他身边的亲兵,只要听着动静,即刻便会奔来,就算拿不下丁容城,也能伤了这赤手空拳的丁某人!

“你想一辈子就这样过?老死在这里?”丁一淡淡地这么说道,从容走过蓄势待发的老王骥身边,连为他停下一步的意思都没有,反而还叮嘱上一句,“记得,一会帮我把墙上的脚印抹掉。”

然后丁某人快步冲向宫墙,借力在墙上蹬了三步,探手扳着青石砖缝,如壁虎一般爬了几步,腰腹用力整个人空翻过了墙头,避过了墙上那些防盗的铁刺,再搭着内面的墙檐,贴着宫墙落下地去。

这一连串的动作,不过三两秒的功夫,这还是丁一为了避免太大声响,刻意的放缓了脚手。老王骥回过头却就不见了丁一,心中大骇,低声自语道:“真他娘的见鬼了!”不过墙上的脚印,还是让他很清楚,他不是见鬼了,不是日思夜想出了幻觉,而是如他一边用雪抹着脚印,一边念叨着一样,“老了,真的老了。”至少在丁某人前面,王骥不得面对这一个残酷的事实,他的确已然老去。

丁一跟英宗谈话的时间并不太长,这还得益于英宗除夕之夜,敦伦之后心情郁结,出来看雪没有入睡的关系。英宗在南宫唯一能做的正经事和消遣,大约也就是敦伦了,历史上这期间他很是努力的壮大了自己的后嗣队伍。

而他见着丁一的第一句话,就是急急地压低声音,推着丁一催促道:“走!快走!”

当被丁一伸手抱住不得动弹时,英宗所说的仍是:“你别陷进来,赶紧走!”

“刚行房?”丁一扯着他到了屋檐下,自己缩到墙角的黑暗之中,“嘴很臭啊!”

英宗没有想到丁一见他之后,所说的第一句竟是这个,愣了半晌苦笑道:“不然我还能做点什么?”

“有些人在鼓捣个章程,想救你出去,重新坐上那椅子,不过,按这章程,只怕你出去以后,皇权会大大地被削弱,国家大事尽操于首辅,一任四年,不得连续两任以上;勋贵居明堂,庶民望人居论道堂,此两堂为立宪;御史以唐制,有封驳权。皇帝保留否决政令之权……”丁一择得要点,尽可能简洁地与英宗说了一下。

英宗的记性是极好,不管一时是否明白,都默然记下,丁一说完,他也简略复述了一番,几近无误。丁一点了点头,对他道:“你想清楚,如果一心只要出去,过上数月,我领上一些死士,把你劫走,去关外、去海外,弄个地盘,让你当皇帝不成问题,不过你我有生之年,要反攻回来,只怕就希望是不大,只能看机缘。”

听着丁一的话,英宗苦笑道:“若如此,当日在土木堡,我便随你溃围而出了。”土木堡英宗不愿走,就是不想放弃这大明天下。所以丁一提出这方案,他纵在囚笼之中,也是毫不犹豫地否决。

这却就让丁一不得不高看了他几分。

人一旦被囚,渴望自由的**,往往是会让人抛下一切的尊严的。

但英宗这大忽悠,这一点倒是很不错。

事实上,原本的历史之中,英宗复辟之后,干的事,勉强是能算得了明君,从一开始说的“谦实有功”,但因为刚出来谁也使不动,所以隐忍着,到了后来慢慢跟石亨和徐有贞他们算总帐。总算把石亨和徐有贞这些奸人清除去,任用李贤和商辂这些贤臣等等。

人有所短,亦有所长,至少英宗的心理素质是很不错。

“那么我先跟你说,按那班人鼓捣的章程,大约过上二年就可以发动了。”腾骥、武骥四卫不是摆设,没有内应的话,要杀入东长街,是不太可能的事,英宗听着点了点头,却听丁一又开口道,“不过就算成功了,一旦你出得去,只怕石亨等人,我是无力抗衡的,只怕到时,皇帝那否决权,也是名存实亡。”

第八十四章虎脱柙(八)

风雪渐大,丁一吸了吸鼻子,又与英宗说道,“若我能让石亨不敢太过,恐怕还得再过三四年,这还要诸事皆顺。”三四年,丁一是往宽里说,英宗等得了那么久,丁一自己也等不了那么久。

“先前那宫娥传信,不是说要六年么?”英宗倒是冷不防冒出这么一句来,“如晋莫急,三四年,我等得过来,便是六年也是无妨的,万事小心,切切以保全自身为先!尽人事,听天意便好。”

这不禁让丁一有些感动,也许英宗是习惯性忽悠,也许是为了笼络他,也许……但从一见面就赶他走,到商量复辟时对于丁一的安危,更重于他自己的那张椅子的这种态度,反正,丁一是受不了这个。

所以他说出来先前原本并没有准备说出来的话:“若是等上六年,便不需要那劳什子章程了,到时候,我自有办法教你出去。”丁一这么说,是因为原本的历史上,六年以后英宗就复辟了。

他突然感觉如果让英宗等六年,还让他同意那份协议,自己,对于英宗,对于这个让自己背叛他,叫自己快走,叮嘱以自己安危为先的朋友,是不是太不仗义了?自己是不是太过无耻了?

“那章程,无关紧要。”英宗笑了起来,身为皇帝,坐过那龙椅,于政治上面他要比丁一成熟太多了,什么章程?实力,才是一切。他低声对隐身黑暗里的丁一说道,“关键在于。如晋能与石亨等人相抗,若是三两年能得脱囚笼,我自然不愿等六年。好了。快走吧!”

他再一次催促丁一离去。

而丁一也没等到外面王骥看到时候,出声提醒再离开,因为他不知道兴安是否真的会如他跟东华门守军所说的:“半个时辰之后,咱家还要再来巡过一回的,汝等好生办差,若是有人敢于疏懈……”

东华门,没有兴安带着那群内侍吸引注意力。并且有意地掩遮守卫视线,是不可能悄然无声地潜入的。就算有排水沟、有狗洞、有暗门等等,因为皇城整个结构来说。南宫是最外围一圈,然后东华门前是护城河,东华门内才是皇帝、太后、后宫嫔妃的宫殿。兴安巡夜,正常也不可能出东华门来的。所以在东华门停下的时候。他就跟守将这么说道,也是在给暗中潜行的丁一打着招呼。

所以反正与英宗把事交代清楚了,丁一也就马上潜回东华门外,蜷缩在黑暗里远远等着东华门内的喧哗,以便他可以越过护城河这段桥面。兴安的巡夜队伍倒是没有什么变故,如期而至,丁一自然也不放过这等待已久的机会,活动了一下脚手。便于雪夜里借着兴安的掩护越入内城之中。

第二日,也就是大年初一。去给孙太后请了安之后,景帝就教兴安把丁一送出宫去。

之后不几日,便有旨意下来,丁一复任国土安全衙门大使,奉议大夫,这是他辞官之前的职衔,倒也是情理之中,难道教五品退休的官员,进修完回来去做七品翰林还是县令?这倒没人觉得有什么。

而同时刘铁却就去王恭厂交接了一批工匠,约有百人左右,连同他们的徒弟、家眷等等,数百人模样,从京师卫所调了几百正军,由着刘铁领着,先往容城而去,接受流水线作业的培训和熟悉。

又过了几日,从开恩科之前,在吃烧烤时节,丁一就跟景帝说过的胡山、邢大合、许牛等人,年前就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