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清末枭雄 >

第262部分

清末枭雄-第262部分

小说: 清末枭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南京的街面比自己去年刚到南京的时候又有了些许变化,去年刚到的时候还能够看见战争破坏的痕迹,常常可以看见被大火烧过之后的废墟,但是现在却是已经看不见了,而且在街头的一角,他看见了一栋明显带有西式建筑风格的砖石建筑拔地而起,这栋三层小楼也许在上海的商贸区里就是非常普通的建筑 ,但是在南京这样算得上是内陆的城市里,在诸多的传统砖瓦结构的房子中却是非常的显眼。

一路看一路走,等马车停下来的时候,李鸿章却是发现他们来到的地方有些特殊,这并不是某个官府衙门,他们身处的是一片巨大的广场,而广场的北方是一座巨大的宫门。

他们来的是中华宫!(未完待续。。)u

第三百四十八章 对策

难道自己要进入皇宫里头,那么进宫后见谁?如果是那些内阁大臣们要见自己,也不应该在皇宫里见啊。∷頂∷∷∷,。。

李鸿章在南京被软禁一年多,多少对中华帝国的一些官场常识有所了解,他知道中华帝国的官制和传统的明清官制不一样,没有九品之分,也没有六部之分。

同时也是知道中华帝国内的各部基本都有着自己的办公衙门,并不是在中华宫内办公。

如今自己却是到了中华宫面前,难道是宫务厅里有人要见自己?

到现在,李鸿章还是没能想到自己要去见的不是普通官员,而是帝国皇帝林哲。

如果是刚到南京那会,如果有人他要去见的是林哲,那么李鸿章不会感到奇怪,但是这过去一年时间来,李鸿章一直被软禁着,至于林哲更是一次都没见过,所以这一次他自然是不会认为自己要去见的人就是林哲了。

但是被人带入中华宫后,李鸿章才是感到了一丝不正常起来,他先是被带到一个偏殿里,然后几个宫务厅的官员对他竟然起来面圣时的礼仪,如此他才是知道,他要去见的人并不是普通的帝国高官,而是帝国的皇帝,林哲!

来到了南京这么久,终于是要见到这个让自己感到无数的好奇的林哲了吗?

和其他在南方任职的满清高官不同,李鸿章从头到尾都是没见过林哲的,哪怕他去过几次商贸区,但是却是一次都没见过林哲。

这没见过心中的好奇自然也就更多!

李鸿章所知的林哲。大多数都是听来的传闻,比如他知道林哲很年轻。据和太平天国里的石达开一样,只有二十几岁而已。这个年纪便能够统治一方,建立起偌大一个帝国来,怎么看都不像是普通人。

然后就是听闻林哲此人极为擅长新式军制,这一已经是得到了证实,没有林哲就没有余胜军,没有余胜军就没有如今国内掀起了新军之风,就连他李鸿章以前编练的江淮新军,都是仿效余胜军而来。

而被宫务厅的秘书带到林哲的办公室时,他才算是第一次看见了林哲。发现这个林哲和传闻中那样,极为年轻。

实际上,林哲今年不过二十八岁而已,这个年纪对于普通人而言兴许不算的,这个时代这个年纪的男人大多已经成家立业,正是年富力强的年纪。

然而这个年纪对于一个官员或者一个商人来,却是不折不扣的年轻伙子,哪怕是在年轻人众多的中华帝国内部,除了极少数人外。其主力的中高层官员普遍也是三十以上的人,普遍都是在四五十岁左右。

如果是对于一个统治者而言,尤其还是白手起家的统治者而言,二十八岁的年纪可以是奇迹了。

尽管满清皇帝咸丰的年纪都并不会比林哲大。石达开的年纪甚至比林哲还要,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那就是他们的权力都是继承而来的。哪怕是石达开也不是他自己创造了太平天国,在他之前有冯云山、有萧朝贵、有杨秀清。而且自始至终还有一个洪秀全。

石达开的崛起固然和他自身的能力有关,但是太平天国的崛起。却是前面那几个太平天国的主要统帅们打下的基础,他石达开不过是在南京内讧后顺手摘了桃子而已。

咸丰就更不用了,他是从自家老子道光帝手中继承来的皇位。

如果是自己打拼成就一方势力的话,像曾国藩,林成庭他们才算是比较标准的年纪。

然而林哲却是在没有前人栽树的情况下,独立打造出中华这个庞大帝国来,而且还是如此的年轻,这怎么看都不像是正常情况。

李鸿章在打量着林哲,林哲同样再打量着这个李鸿章,眼前的李鸿章和他想象或者从历史书上看到的照片都不一样。

林哲脑海中的李鸿章应该是穿着一身满清的官袍,然后留着长长的胡子,眼神中露出世人所没有的睿智。

但是眼前的李鸿章呢,却是穿着一身和帝国高官们一样的黑色呢绒中华装,脚下的还是一双擦得闪闪发亮的黑色皮鞋,头上没有辫子,而是干净爽利的短发,就连胡子都是没有留着,光溜溜的下巴让他看起来完全不像是一个久居高位的清末重臣,反而像是自己麾下的那些帝国高官。

两者中的唯一区别大概就是李鸿章的中华装上没有别着一枚牡丹徽章了。

甚至林哲一度怀疑,这李鸿章是不是就是历史上的那个李鸿章?还是被人掉包了?

尽管心中有着一丝疑惑,不过林哲倒是不会真的认为眼前的这个李鸿章不是李鸿章,而是其他人。

只见林哲从办工桌后起来,然后走到前方的沙发,此时给李鸿章引路的秘书处的秘书也是伸手引导李鸿章前往沙发处。

就在李鸿章想要开口来一句‘清臣拜见中华皇帝陛下’的时候,林哲却是先开了口:“李先生坐!”

林哲的声音很平淡,但是平淡中带着不容抗拒的语气,这种语气李鸿章听过,这是一种处于绝对高位上的人才会有的语气,他们的语气兴许听上去和蔼平淡,但是却是带着旁人无法抗拒的威严。

硬生生的吞下了刚到嘴边的话后,李鸿章默不作声的走到了沙发边,然后道了一声:谢陛下赐座后,就是坐了下去!

李鸿章并没有和其他帝国高官们见到林哲的时候一样,从来不敢在林哲面前坐实,坐着的时候都只是屁股沾了沙发边而已,李鸿章却是一屁股坐实了,这副模样让一旁的秘书处官员看见了。忍不住的皱眉。

林哲却是不以为意!

而是接着开口道:“李先生也在南京待了一年了吧,过的可好。下面人没有为难先生吧!”

“有劳陛下关心,鸿章过的尚可!”李鸿章话的时候。也是把原本准备好的一些表面用词给放弃了。

比如,他是准备依旧以大清江苏巡抚自诩的,自称应该是用清臣,对待林哲的话,虽然李鸿章并不认为林哲的帝位是正统的,但是人家好歹是按照古制正式称帝建制的,所以称呼一句中华皇帝也是应该的。

但是现在的李鸿章却是把清臣以及中华皇帝都去掉了,直接自称鸿章,称呼林哲不是中华皇帝。当然了也不可能和中华帝国的臣子们一样直接称呼其为皇上,而是用了一句通用的称呼:陛下。

简单的称呼就可以透露出李鸿章的定位,他没有把自己定位为清臣或者俘虏,而是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普通人。同时他也没有把林哲当成敌国皇帝,更加没有把他当成自己的皇帝,而是把他当成了其他国家的皇帝。

林哲这天天和臣子们打交道,而君臣相处,不外乎就是臣子天天琢磨着上意,而天子就是故作高深。轻易不让臣子们看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来,这来往相交基本就是天天玩心理游戏。

这玩得多了,只是简单通过几句话或者一个表情,林哲就能够大体上猜得出来旁人的想法。当然了这也有可能是旁人故意露出的破绽。

所以只是听了李鸿章这几句话,林哲的心中暗思,看来这个李鸿章被关了一年多。已经是有所改变了,兴许自己可以改变对他的处理方式。

所以这随口问了几句闲话后。林哲就是道:“不知道李先生对我中华军如何看!”

李鸿章听到这话略微一愣,这问题似乎是白痴问题啊。因为是人都知道如今的中华军如日中天,国内根本就找不到对手。

而这样显而易见的问题就算是李鸿章也不会瞎,但是林哲为何还要问?

李鸿章有些猜不透,所以他只能道:“以外臣之见,中华军当属百年强军!”

林哲接着道:“那李先生觉得,以中华军之强,统一九州需要多久?”

李鸿章略微沉吟了会,然后道:“年内可平中原,两年内平定北方诸省,三年内可平西南,五年可定九州!”

李鸿章这话并不是刻意的恭维,而是实话实,他自己是练过江淮新军的,是和中华军打过的,而李鸿章带地是个自负的人,他自己编练的江淮新军都打不过中华军,那么他也不认为国内还有其他人可以练出一直可以抗衡中华军的军队来。

因为如果真有人练出了可以抵抗中华军的军队来,那岂不是他李鸿章要比其他人无能?

李鸿章可不这么认为!

所以他认为自己都被打败了,那么国内应该没有其他人可以抵挡住中华军的进攻!

某些时候,抬高敌人其实也就是吹嘘自己!

林哲听罢呵呵一笑,紧接着又道:“那么以李先生之见,我中华平定九州后,下一步该如何走?”

李鸿章听罢微微诧然,这会怎么感觉有隆中对策的感觉啊,老子还没打算反正呢!

虽然李鸿章依旧没有打算反正,然后为林哲效力之类的想法,但是既然是坐在林哲面前,而且还是林哲个让自己感到好奇又佩服的人问自己,他也就不介意卖弄一二。

当即就是道:“等神州一统,自然是以恢复民生为本,发展工商为辅……”

李鸿章洋洋洒洒足足了一刻钟,期间还喝了两口茶,其中很多内容都是他第一次出来的,其中主要的就是工商事务。

听着李鸿章大谈特谈发展工商的重要性,不由得让林哲感叹,不愧是历史上搞洋务的领头人,哪怕是换了一环境,他依旧对发展各种的工矿实业有着极大的兴趣。(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九章 官督商办

不得不承认,李鸿章是林哲在这个时代见过的人里头,属于最有意思的几个人之一,他对工商发展,甚至在军事发展上都具有让林哲惊叹的远见以及一些独特思维。⊙,

比如说,他说现在工商实业的发展已经关乎一国根基甚至存亡,然而商人皆利,如若把一国实业全数托付商人,则无异于把帝国建立在沙滩上。

林哲问他如何解决时,他说对一些关乎国家存亡的行业实行官督商办,如航运、如造船、如机械,对一些极其重要之行业甚至是直接采取官办,如煤铁矿务,如钢铁以及其他民资不愿或无力投资的行业。

作为一个后世人,林哲对历史上的洋务运动略有了解,自然知道清末时期的几个特有名词,比如官督商办。

虽然现在李鸿章口中的官督商办和历史上的官督商办有些不同,历史上的官督商办是因为官府在任何的新兴实业上都不信任民族资本,同时清廷在洋务运动早期实际上是严防民族资本的发展的,要不然也不会一直拖到清末新政的时候才大规模推广近代的公司法之类的政策了。

只是官督商办发展到后期却是麻烦多多,最后消亡在历史的长河里。

但是你也不能说人家的官督商办是做错了,因为清末时代的大工程进行所谓的纯商办基本都是不靠谱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清末时期的铁路建设了。

清末时期国人非常排斥把铁路的建设出让给洋人,所以出现了多次纯商办的例子,粤汉铁路。川汉铁路等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不过基本都是不靠谱。不是多年没有下文就是筹资的铁路公司把钱投资股票或者用作其他挥霍一空,最后都不得不让官府出来收拾残局。

就和后世的房地产开发商资金连断裂搞出了一个烂尾楼后。最倒霉的不是买了房的民众,不是开发商,而是当地官员,因为他们最后基本都得给开发商以及民众兜底,这还不算,他们往往还得被民众骂的狗血淋头,一个搞不好官员还得丢掉官帽子。

而现在李鸿章虽然还是说官督商办,但是出发点并不是说防备民族资本的发展,也不是对所有产业都进行官督商办。他只是说对一些关乎国家存亡的重要行业,尤其是和军工有关的行业进行官督商办。

而官办的出发点则是除了这些重要行业外,也对一些民营资本无力投资或者不愿意投资的行业进行官办。

虽然李鸿章说的是官督商办以及官办,但其出发点却是和林哲考虑的差不多,只不过林哲并没有用李鸿章所说的官督商办,他是直接用皇室产业来处理这些事务,但是考虑到皇室产业的特殊性,也勉强算得上是官督商办以及官办的结合体。

尽管林哲心中并没有打算采用李鸿章的这些建议,但是他的这些说法依旧让林哲对他高看了一眼。

林哲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