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天行者 >

第37部分

天行者-第37部分

小说: 天行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余校长叫邓有米去请村长余实,蓝飞也跟着去了。
村长余实果然还记得蓝飞说过的话。邓有米一说建学校的事,他就问,将来还要在学校门口挂上自由民主基地的牌子吗?他推七推八地不想来,说又不是发救济款,建小学的事由万站长和余校长决定就行。蓝飞不轻不重地说了一句,方书记很快就要当副县长了。村长余实愣了愣,只好跟着他们走了。
大家现场办公,将校舍建设方案确定下来。总体原则是旧房子先不动,新教学楼就建在旧教室旁边。教学楼的图纸是统一设计的,但凡是捐建的学校,必须照此修建,这也是为了让县团委做的正作
更加一目了然。按规定,捐十万元,当地政府或者村里也要出资十万元。二十万元建一所小学是不成文的标准。考虑到界岭地处偏远,人口不多,学校不需要建那么大,加上界岭之穷早已名声在外,县团委同意村里不用出钱,多做配合就行了。不过既然村里不出钱,各种建筑事务,也不许村里插手。
至于基建任务的负责人,理所当然是界岭小学的一把手余校长。
正事谈完了,蓝飞才向方书记介绍,余校长是自己的新爸。
方书记很惊讶,蓝飞的母亲愿意改嫁到界岭,又表扬蓝飞在长辈的婚姻问题上表现很得体。方书记又夸奖余校长,说余校长若是年轻十岁,一定要将他树立成团委系统的先进典型。
余校长连忙说:“孙老师比我小一些,应当可以。”
万站长说:“界岭小学的老师都是一个样,说落后都落后,说先进都先进。”
方书记想听听孙四海的事迹。余校长刚说孙四海当年是个失学的流浪少年,是老村长慧眼识人,将他带回界岭,做了民办教师。孙四海就打断他的话说,自己这辈子也当不了先进。方书记问他为什么。
孙四海说:“我犯了一个巨大的三角恋爱错误!”
方书记大笑起来:“这是一种美妙的错误。现在的年轻人,谁没谈过三角恋爱。没有魔鬼三角体验,就看不到爱情的伟大。”
孙四海说:“如果对方是有夫之妇呢?”
方书记不笑了:“那就另当别论。”
蓝飞岔开话题:“孙老师应当向万站长学习如何成人之美。”
方书记不懂这话的意思。蓝飞就将万站长、余校长和蓝小梅之间的故事说了一遍。方书记又笑了起来,在场的人只有蓝飞陪着他笑,其余的人都板着脸。连村长余实都觉得,蓝飞这样说话,有牺牲长辈的尊严取悦上司的嫌疑。
于是,大家就不约而同地问候万站长,说好久不见。他瘦了很多。万站长苦笑着说,这些时在省城医院得到的最大收获是,妻子的癌症,丈夫也有一半。至于妻子的情况,万站长表示,还不那么悲观。但是,往后每个月都得去省城医院做放疗,最终还要考虑换骨髓。虽然他俩有些积蓄,这次去省城治病就花得差不多了,如果真的要换骨髓,那可是要花大钱的事。
这时,蓝小梅做好了饭。
大家坐下后,村长余实说,本来应该由村里出面招待方书记,一方面是方书记没有提前打招呼,另一方面村里的经济情况实在太差。蓝飞也不想让方书记觉得招待不周,说这是自己在界岭吃过的最为奢侈的一顿饭。
方书记倒是宽厚:“母亲做的饭菜,当然是人生中最奢侈的。”
听到这话,蓝飞赶紧端起酒杯,冲着蓝小梅和余校长说:“幸亏方书记的教诲。我就借方书记的吉言,敬妈妈和余爸爸一杯酒,祝二位长辈幸福安康!”
蓝飞一口气喝了三杯,而只让余校长喝一杯。
方书记带头鼓掌,忽然又问界岭小学有没有民办教师。得知余校长他们都是民办教师,方书记说。这些时,县委几次开会研究解决民办教师问题。那几位坐火箭上来的家伙不了解实际情况还情有可原,最要命的是对民办教师没有感情,硬是将民办教师说成是对中国教育事业的侮辱。方书记说,自己当场站起来,从县委书记开始数,会场上的二十多入,有一半以上受过民办教师的恩泽,这才将几位无知无畏的父母官镇住了。
听到这话,余校长举起酒杯,说了些感谢的话。方书记告诉他们,虽然自己说了重话,最终确定的政策还是有美中不足,转公办时,他们自己还得掏些钱买回从前的工龄。邓有米很紧张,问大概要付多少钱。方书记说,具体算法由人事局操作,应当在民办教师所能承受的范围。余校长他们这才略微放心。
方书记和蓝飞他们一走,村长余实就提出让李家表哥他们来盖教学楼,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万站长不同意,这样的工程,必须交给建筑公司或者专业工程队。村长余实不死心,又想用村里的名义让这些人成立一个工程队。万站长说,教育部有规定,校舍建设,必须是正规的建筑公司才可以。村长余实生气了,一甩手走开,不冷不热地说,不要以为有了钱真的就是老大了。
万站长不管这些,商量到最后,大家一致同意,就找乡里的工程队,将一应事情全部承包出去。
要谈的事情都谈了,万站长也要下山了。余校长说,蓝小梅有事找他。万站长迟疑一下,说自己也忘了祝福他俩。蓝小梅将一只红包交给万站长,让他给李芳买点营养品补补身子。
万站长接过去时,眼圈红了。
蓝小梅从口袋里掏出手帕递过去。万站长没有接受,他将自己的手帕掏出来,擦干泪水,说从今往后,别说眼泪,就是唾面也只有自干了,再用蓝小梅的手帕擦眼泪,就不是男子汉,也对不起余校长。万站长还说,任何其他祝福,对余校长和蓝小梅都是画蛇添足。过去,余校长每次都将转为公办教师的机会让给了别人,现在好人得到好报了。过去他不相信这些,现在他相信了。再不相信,就没办法解释,自己像烈火一样苦苦烤了蓝小梅多少年,却不及余校长平平淡淡地送双皮鞋。
看着万站长走远了,蓝小梅将自己的手塞到余校长的手里,由他牵着,慢慢地在操场上走了一圈。她说,万站长就是这样,别看他头脑一热,将摩托车开得像火箭,一会儿风一吹,就没事了。说不定他还会转回来,做个样子,让我们放心。蓝小梅话音刚落,万站长真的骑着摩托车返回来,冲着余校长和蓝小梅说,刚才的话有些赌气,现在说的才是真心话。万站长没有再说祝福的话,而是要蓝小梅好好照顾余校长。于公,是照顾他的下级与同事;于私,是照顾他的朋友与兄弟。
万站长这一走,好多天没有再来。
周末,余校长和蓝小梅去细张家寨搬东西,特地到教育站去看望李芳。正要进门,忽然听到万站长正在屋里教李芳朗诵一首爱情诗:当你老了。头发白了,暮思昏沉偎着炉火打盹,请取下这页诗笺回望你眼中的昨晚温柔,慢慢读慢慢读。回想那昔日浓浓的阴影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者真心只有一个人爱着你的灵魂
还有衰老的脸上痛苦的皱纹!蓝小梅拉着余校长赶紧往回走,走到小街外边,才停下来问余校长。这是谁的诗。蓝小梅觉得奇怪,前两年,有一次万站长从界岭小学回来,在她家歇气时,突然朗诵起这首诗,差一点将自己彻底感动。蓝飞第一次从界岭小学回家时,也冲着她朗诵这首诗,后来自己去界岭小学看蓝飞时,才发现压在玻璃板下面的这首诗抄。余校长说,自己本不清楚这诗是谁写的,是夏雪和骆雨告诉他,这首诗的作者是爱尔兰诗人叶芝。两位支教生,都喜欢在黄昏时靠着旗杆朗诵这首诗,所以学校的老师全知道了。
因为这首诗,蓝小梅对万站长的担心消失了。她将常用的衣物找出来,连同自己的日常生活用品,一起搬到余校长家里。
有蓝小梅在。成菊有事没事都会到学校来,帮忙照料住在余校长家里的学生。两个女人在一起,免不了说些悄悄话,首先就是议论王小兰。王小兰除了月底到学校来等着接李子回家,平时来得越来越少,原因是丈夫连要掐死她和李子的话都说出来了,王小兰只好整天待在家里不敢走远。蓝小梅和成菊都觉得,女人一辈子穷也不怕,丑也不
怕,就怕嫁个蛮不讲理的丈夫。像王小兰,即便是来接李子,丈夫也只准她待在学校下面的村里,回家后。还要检查内衣。王小兰只好每次都将叶碧秋的小姨一起拖到学校来。
王小兰去幽会时。叶碧秋的小姨就坐在余校长家。
听她说起叶碧秋的情况,大家莫不惊讶。
叶碧秋一边在王主任家当小阿姨,一边考成人自修大学,已经拿到三门课程的合格证了。王主任一家对她非常支持,她白天带孩子,晚上去学校上课。照这个速度,再有一年就能拿到大学毕业文凭。余校长他们也挺高兴,没有完成中学学业的叶碧秋都能拿到大学文凭,对界岭及界岭小学的名声将会大有好处。
从蓝小梅嫁给余校长,到叶碧秋考上成人自修大学。加上民办教师转正和有人捐款修建新学校,界岭小学真的是四喜临门了。大家心里高兴,就要邓有米和孙四海用笛子吹些好听的乐曲。所谓好听的,也就是欢乐喜庆的。邓有米说吹就吹,还要成菊随着笛声歌唱。笛子一响,孙四海却忧郁起来。女人们说,等到王小兰光明正大地嫁给他,他就不会这样了。
天气越来越冷,眼看就要落雪了。
教育站的黄会计突然来到界岭小学。
黄会计喜形于色地通知,转正手续全部办好了,只要再交一笔钱,余校长他们就是公办教师了。
明明是喜事,大家却笑不起来。
黄会计说,这次转公办教师,不是干部指标,而是省里给的全民合同制用工指标。他们交的钱,会转给社保局,用于购买转正之前这些年的工龄。邓有米问,是否可以放弃从前的工龄,只从现在算起。黄会计摇摇头,这个办法别的民办教师也想到了。但政策不允许。必须有足够的工龄才可以转正。从前的工龄没有了,就不符合转正条件,就要回去当农民。黄会计将一张纸条交给他们,上面写着他们应交的款额,筹到钱后,由本人到县教育局亲自交付。
黄会计还要去别的学校,说完就匆匆走了。
那张纸条在余校长、邓有米和孙四海手上来回传了许多遍。
余校长资格最老,要交一万一千多元。
工龄稍短的孙四海也要交七八千元。
邓有米一直在心里算账。好不容易算清楚,他将脚一跺,骂了一句粗话,说将自己这些年当民办教师的全部所得加起来,还不够交这笔钱。好在邓有米省吃俭用,当民办教师的工资和补助从未花过一分。妻子成菊种地和搞多种经营赚的小钱,也基本上存了起来,再找亲戚借一点,能凑足一万之数。
邓有米将自己的账反反复复地算了三天。
第四天早上,余校长对孙四海和邓有米说:“虽然过去两次的转正机会,我们三个像三国演义的刘关张那样共进退。这一次情况不同,政策摆在那里,人人都有份。去教育局交钱,用不着三个人一起去。应该像发展党员那样,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孙四海也说:“既然邓老师筹到钱了,放在家里反而不安全,干脆先去县里将钱交了,顺便给我们探探路。”
邓有米想了想,觉得有道理。便将自己的课托给余校长和孙四海,将一包钱捆在腰间,拉上成菊做保镖。搭三轮车下山去了。
因为怕余校长他们惦记,成菊想在县城看一看,邓有米不同意,交完钱,拿到收据,就往回赶。天刚黑,他们就回到界岭小学,将县教育局的盛况,向余校长和孙四海讲了一遍。
邓有米从未见过这么多的同行,一个县就有这么多民办教师,全中国的民办教师数量就可想而知了。来的人虽多,交钱的只有一半左右,另一半人,说是来做政策咨询,也有请愿的意思。说起来大家都是一样的,当民办教师的时间越长,越是交不起工龄钱,大家都觉得应当按实际收入的一定比例付工龄钱才合理。最早的时候,每个月只有四元钱工资,而且一直拿了将近十年,现在算工龄钱,一个月就要交几十元,连教育局的人都说不合理。二十几年了,他们的工资才涨到七十元左右,还是由村委会和教育站各发一半。可问题是民办教师转正后,必须进社会保险这个“笼子”,而进“笼子”的规矩,就是中南海的人也没法改变。
邓有米在教育局见到了张英才。张英才虽然忙得不可开交,还是抽空对他说,这件事不可能再有转折了。张英才的意思是叫余校长他们排除万难也要将这笔钱交上,交了钱,往后的事情就好办了。张英才还说,已经有人在虎视眈眈地盯着这块肥肉了,有几个民办教师交不起这笔钱,就有可能便宜几个乌龟王八蛋!
这番话让大家想起张英才上次回界岭小学时的表情。或许那时候张英才就晓得这鬼政策了,才在心里替他们难受。谈到下一步该如何办,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