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

第337部分

伐-第337部分

小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两骑快马顺着城头驰道疾驶而来,向慕容俊禀道:“回禀燕王,辅义将军和先锋将军已经过了滹沱河浮桥,约莫一刻钟后抵达蠡县。”

慕容俊向南张望了一眼,和声道:“叔父和五弟要来了,二位随寡人一起去迎一迎吧。”说着,带慕舆根、李洪转向蠡县南城。

五月中旬,越来越多的消息从南方传了回来。石青不仅毫发无伤地回到了中原,临走时还在建康大闹一场,斩杀无数大晋台军;荆州军北上讨伐中原极其不顺,被民军堵在宛城寸步难行;扬州军不仅未能渡过淮河攻击徐州以呼应燕军、荆州军,反被青兖徐三州民军突袭了淮阴、合肥,丢掉了大半个扬州。麻秋的死未能造成震动和慌乱,相反的,中原士人奔走相告,为石青登基称帝一事振奋不已……

令人郁闷的是,传回来的消息没一条是好的,尽皆有利于民军,无法提振半点燕军士气,透过这些消息,慕容俊甚至能看到,当初预料的大好局势似乎成了泡影,时移势迁,如今的民军不仅挺过了最艰难的时期,而且掌握了一些主动,渐渐有了反击的能力。至此,燕国必须重新研判形势,以便及时调整部署。

鉴于此,慕容俊命令南下各路燕军停止攻击,向后退缩,与民军脱离接触,各部督帅赶赴蠡县会商对策。

慕容俊下达停战令之后,冀州城下的慕容霸如遇大赦,率中路先锋军和李产部火速退到燕军控制下的武邑;真定城下的慕容恪也没犹豫,当天就带领损失将近四成的西路军退回到卢奴城;只有鲁口城下的慕容评有些不乐意,这个月以来,东路军日夜不停地强攻鲁口,损伤消耗极为严重,同时也给守军造成很大杀伤,眼看守军即将坚持不住了,这时候怎么能停止攻击呢?不甘归不甘,他却不敢违背慕容俊的诏谕,当下交代昌黎太守高开统带东路军继续围城,他去蠡县见燕王禀明原委,回来后再行组织攻城。

五月二十日。燕国文武重臣齐聚蠡县商讨新的对敌之策。会议之初,李洪首先倡议,督请慕容俊登基称帝。

“自四月初以来,数十万将士鏖战四十余日,心神俱疲,燕王殿下登基称帝可凝聚人心,提振士气,于日后战事必定大有助益……”

王帐之内,李洪侃侃而谈,他说的很有道理,一旦慕容俊登基称帝,就可以用帝制大加封赏拔擢,燕国文武不再是王府将军、内史、令等不咸不淡的职衔,品秩将会有大幅提升,三公九卿、公侯伯爵等等各种荣耀纷纷加身;如此作为对激励士气肯定十分有效。

“……真正心向大晋的中原士人数十年来早早去了江东,留下来的要么对大晋偏安失望透顶,要么是南和张氏这等与大晋有仇怨纠葛,无论原因为何,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原士人大多不愿归附大晋。天不可无日,人不可无主,石赵倾覆后,冉闵、石祗意图取而代之,可惜时运不济,势力限于一隅,终究没能成为真正的中原之主,以此算来,中原无主之日已有三年,士人黎庶心底只怕渴盼明主有时矣。石青登基称帝,正好迎合了中原人心,与我大燕实在不利,为与之争取民心,燕王登基称帝之事刻不容缓,务必赶在石青之前方妥……”

“……燕王称帝一事原本有过计议,考虑到中原尚未收入囊中,南下需要大晋旗号的支持,当时诸君皆以为攻取邺城后称帝较妥;然,此一时彼一时,大晋南渡数十年,对中原已无大的影响,这个旗号不要亦可。晋军暗弱,大燕与其联手进兵,三方夹击,可是大晋的两路人马,一路被民军堵在宛城寸步难进,一路反被民军杀进老巢,对我军南下竟没起到多少呼应作用,这样的友军不要也罢。一旦我大燕没有必要再维持和大晋的关系,燕王殿下登基称帝当是顺理成章之事。”

李洪费了半个时辰,将慕容俊称帝的得是利害剖析的明明白白,他这一番话说完,立即得到了慕容评、慕舆根等一大帮人的响应,慕容霸也不知道怎么想的,也跟着跳出来大声附和。

慕容俊泰然自若,没有言语,只将眼光看向沉静的慕容恪。登基称帝的倡议是他暗中授意的,理由也是他暗示给李洪的,只是无论理由是多么的充分,都无法掩盖他急于称帝的急躁心理。他之所以急于称帝,唯一的原因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他无法接受比他更年青、根基更浅的石青先一步称帝。只是,这个理由却不能明说。

感受到慕容俊的目光,慕容恪只好站出来说道:“王兄登基称帝是件大事!是要事!必须隆重其事,另择时机专一会商;此时该当会议对敌之策才是。”

慕容恪轻轻一转,将会议带入正题,慕容俊心中不忿,面上却不露声色,颌首微笑道:“三弟说得是,今日会议是商讨对敌之策,登基称帝嘛…。。呵呵,早一天晚一天都无妨,寡人不急。”

兄弟两人定下调子,王帐里一颗颗热乎乎的心陡然冷却下来,众人一下愣怔住了,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慕容俊轻笑一声打破静默,望向慕容恪道:“以三弟之见,我军如何作为方才妥当?”

慕容恪踏前一步,目光定定地向四周一扫,沉凝地说道:“全面打击,持久作战,做好玉石俱焚的准备。”

“哦?!”慕容恪寥寥几句就把帐中人的心吊了起来,连慕容俊都忍不住暂时抛下其他心思,惊咦一声后说道:“看来三弟早有想法了。”

慕容恪不置可否地向慕容俊行了一礼,旋即一转身,环顾四周众人,肃然说道:“诸位,慕容恪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次我军若还是不能击垮民军,以后永远都不会再有南下攻击的机会了,唯一能够做得只有坐等民军的大举反攻。”

慕容恪说罢,王帐里陡然一寒,气氛立刻变得凝重无比。慕容俊目光闪烁,彻底忘记了登基称帝之事,跟着陷入沉思之中。

慕容恪语音铿锵,奋声说道:“诸位,石青和他的民军已经成了横在燕国面前的难关,闯过去,天宽地阔,一切好说;闯不过去,燕国极可能会再度退到塞外苦寒之地。值此危急时刻,我等必须抛弃一切杂念,戮力同心,共赴艰险。”

“三弟说得好啊!”慕容俊心有所感,扬声大赞,继而说道:“民军统帅王猛很是不凡,应对极有章法,兼且士卒心志坚毅,有城池倚仗,强行攻打不仅艰难,而且损伤太大,实话说罢,为兄对此一筹莫展,不知三弟可否为我分忧?”

慕容恪口音一转,安慰道:“王兄勿忧,民军确实比较麻烦,但也并非毫无破绽;以小弟看,他们不仅有破绽,而且是有很多可以被我所趁之破绽。”

慕容俊又惊又喜,连声催促道:“三弟请说,愚兄洗耳恭听。”

慕容恪娓娓说道:“王兄,小弟听说,石青平素不着锦袍,吃用和普通士卒相差无几;在他的影响下,民军将官皆以节俭为时尚;另外,去年夏初我军与民军战后,中原出现了粮食短缺,为了从江东得到补给,石青不仅归降了大晋,献上了传国玉玺,甚至不惜冒险前往江东为质。事实上,去年那一战对民生的影响并不大,我军只在南皮、乐陵转了一圈;可是为何会对中原产生如此严重的后果?”

“为何如此?”慕容俊忍不住追问。

“因为中原太虚弱了。”

慕容恪极其肯定地说道:“石虎残暴无道,奢侈无度,在位期间早将中原折腾得疲弱不堪。石虎死后,中原群雄相争,战火四起,冉闵、石祗斗阵不休,相持经年,中原雪上加霜,处处漏风,处处失火,再不可能有一点积累储备周转。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哪怕我军只是稍稍骚扰了一下乐陵、南皮,邺城即刻出现粮荒,石青迫于无奈,只好向江东求取援助。从此可以看出,粮食可谓是中原最弱之处。”

慕容俊猛然醒悟,欣然赞道:“不错!三弟说得太对了。眼下民军看似难缠,其实已是强弩之末,只要我军坚持下去,也许要不了几天,民军各城守军就会断粮。三弟说得持久作战就是这个意思吧。”

慕容恪点点头。“行百里而半九十,事已至此,我军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坚持下去,若是人马不够,督促塞外再调几万青壮过来,若是粮草不够,就是杀牛杀马,也不得半道回撤。另外……”

说到这里,慕容恪顿了一顿,继而决绝地说道:“仅此还不够,中原既然有缺粮之患,我军就该从此着手,在对方要害上多插上几刀。以小弟愚见,我军主力对民军保持压力的同时,趁民军腹地空虚之机,可以另遣三五支轻骑分队,或奔乐陵或奔邺城或奔平原,甚至可以杀到枋头河内,深入敌后烧杀抢掠,尽其所能地破坏毁灭,用以增添邺城负担。如此以来,小弟不信中原还能如先前一般稳定!”

“咝——”

王帐之内响起一片吸气声,任谁也没有想到,一直温文沉静如君子般的慕容恪会想出此计。这计实在太毒了!

第七集 第七十二章 舆论战、心理战

五月二十。

慕容俊大会燕国群臣的时候,石青到了悬瓠城。经过几天的梳理,他对攻略扬州以及日后可能的攻略江东已经有了一个较为成熟的思路。

当天晚上,在周勃的安排下,石青设宴招待悬瓠城商贾士人,在宴会上他先将各方战况做了简要通报,言道北方燕国死伤惨重,眼下只能自保,再无进攻之力;荆州军困于宛城之下,寸步难进;扬州大半落入民军之手,褚衰、殷浩坐困愁城,朝夕难保,他此番前去广陵,就是为了拔除大晋在江北的最后一座城池。总而言之,对民军来说,形势不是小好而是一片大好。

鼓动唇舌煽动了一番后,石青随即明言宣告:大晋早就亡了,匈奴刘氏攻破长安的时候大晋已经亡了,眼下的江东朝廷未得明诏传承,未得万民拥戴,只是琅琊王氏、颍川庚氏扶持的一个傀儡,根本不配为天下正溯。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有德者据之,并非琅琊王氏、颍川庚氏和昏庸懦弱的司马氏之私姓天下,他石青不敢妄自菲薄,有心逐鹿问鼎,扫平江东,一统六合,取司马氏而代之,冀望天下英雄襄助之。

悬瓠城内的商贾成分非常复杂,不仅有豫州淮北的本地豪雄,还有淮南江东一带的世家大户;在三方突袭之下,民军能够打成眼下这个局面已经很令这些人惊奇了,当石青道出问鼎天下的志向后,先前的惊奇顿时算不了什么,他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出现在面前。石青的意思说得很明显,他的敌人只有江东司马氏、琅琊王氏和颍川庚氏,其他人尽皆是可以襄助之的“天下英雄”,只要对方愿意。

随着宴会的散去,石青的讲话不胫而走,演化出各种不同的版本在江淮一带四处流传。

石青没在悬瓠城多做停留,第二天一早就启程南下。临行之前,考虑到江淮之地不利于骑兵作战,他又派人向后面的张温大军传令,命令魏憬部五千混编骑赶赴宛城援助王朗,命令随军的校尉马愿领两千人从羊市渡河,由淮南、合肥一线南下,赶赴芜湖对面的濡须水入江口大张旗鼓,做出渡江攻击的态势,以分散大晋水军的精力;张温率主力按计划前往下邳,从淮阴渡河进入扬州。

五月二十七日,石青一行过了宝应湖,来到和高邮湖相连的河道上的天骑营驻地。

天骑营这段时间没闲着,一直不停地在河道上架设浮桥,石青来的时候看到的是八座浮桥一架接一架依次铺在河道上,彼此之间又有通道相连,如同一个巨大的寨堡横跨大河两岸。

“这倒是个很管用的笨办法,无论如何大晋水军都不可能连续突破八道浮桥。文直干得不错啊,不过,若是再架几座浮桥是不是更稳妥呢。”石青不知是夸奖还是贬抑,笑着调侃了孙霸一通。

孙霸哭笑不得地叫苦道:“大将军,晋军确实不能从水上突破,可若是从陆上偷袭,只需多点几把大火就能把浮桥全部烧掉;天骑营兄弟最多只能看守八座浮桥,多一座都没法顾及了;就算如此,好多兄弟还是被拖得快受不住了,幸好大晋水军胆小,不敢上岸夜袭,不然很可能就坏事了。”

“这倒是个问题。”石青收起笑容,拧着眉头想了一阵后问道:“眼下大晋水军主要在哪活动?联系的上吗?”

孙霸答道:“联系肯定联系的上,只是时间没准。吃了一个大亏后,大晋水军学乖了,生怕我军暗中再下什么绊子,所以不光躲到湖心去了,还不挺地游弋,以防我军摸清他们停泊习惯后突施偷袭。”

“张温部还未赶上来,石某可在此停留三日,等待张温部到来顺便把这件事给了结了。”

石青点了点头,吩咐道:“文直,你即刻派人进湖联系大晋水军,告诉王颐之,民军后续人马已然渡过淮河,广陵城指日可下,扬州归属石某下辖再无可疑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