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异能农场主 >

第88部分

异能农场主-第88部分

小说: 异能农场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前啊,咱们村的闺女嫁出去了,娘家人都不敢管太多,为啥啊?因为娘家底气不足啊!这事儿要是放以前,你黄婶子也不敢把她闺女接回来,因为她儿子儿媳妇肯定有意见,家里多个人养病,花的都是钱。现在好了,家里有了钱,当然有底气把闺女接回来,也能够让金桂有条件好好养着了。”

人一个不注意,就容易落下一身病,不管事情是个什么长短,没了康健,那就是输了,上了年纪之后,老汉更是这么认为。

卫靖泽不知道以前是什么情况,听老汉这样说,心里也有些感慨,如果家里没有家资,做什么都底气不足,也难怪大家都追求钱。现在村里情况慢慢好起来了,卫靖泽虽然不敢说全是自己的功劳,但是自己也有贡献,心里那份高兴地心情,更是别提了。

潘金桂的事儿,对于村里人来说,也是一个转折吧?让他们突然认识到,自己有了钱之后,以前很多不敢干的事情,现在都敢了,以前没底气的事情,现在有了!钱不仅仅是可以买东西,更是撑腰杆子的!

黄婶子家里,不仅有叉水村的人去看望潘金桂,也有自家的亲戚之类的,黄婶子不是省油的灯,来一波人就要把自己闺女命苦的事儿说一遍,虽然是车轱辘话来回说,可是大家爱听,这事儿又是个大八卦,很快事情就都传开了,本来还觉得潘金桂喝农药没道理的人,也慢慢偏向了,一个女人被逼得喝农药,肯定是走投无路了!

还有另外一件事,对这件事的传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那就是潘建新家贺新屋的事情。

农村人家做了新房子,一定要请邻里乡亲亲朋好友来吃酒席的,潘建新家的房子就是在十月吃酒席。

在潘建新家搬家那天,村里不少人都去看了热闹,主要是看看潘建新家的新房子如何了。

不得不说,潘建新家的房子确实做的不错,是当下农村最时尚的样式,外面也有了一些欧式浮雕的装饰,显得十分洋气,二层的小楼房明晃晃的召显了潘建新家的家底厚了不少。

在办完新家的当晚,卫靖泽和村长等人就一起将一块恭贺乔迁新喜的匾额送到了潘建新家,然后被挂在了堂屋的墙上,然后潘建新家请大家吃酒喝茶。在这个过程中,潘建新跟大家说了自己房子构造是什么样的,造价如何,哪里哪里用了什么最新的东西之类的,听得大家是一惊一叹,那些正准备做新房子的人家听得格外认真。

在这次茶酒会上,潘建新又邀请了全村人来参加贺新屋的酒席。

一般农村人请客,跟谁家关系不好就不会请谁家,不过潘建新家在村里的人缘还不错,所以每一家都会到场,只是他大伯家,潘建新是不准备请了。

第120章 舆论仗

基于对卫靖泽的感激之情,潘建新把卫靖泽是列为上宾的,不仅不让卫靖泽帮着出菜之类的,还让卫靖泽住在主桌上,这一桌,除了村长等长辈之外,还有潘建新媳妇娘家人,可见对卫靖泽的重视了。

卫靖泽跟着老汉带着江延宗,三人一起入座,刚坐下,就听到潘建新的老丈人拉着潘建新问:“建新啊,勇勇呢?我怎么没见他?”

潘建新说:“他在读书呢!今年高三,我没让他请假!”

这老外公也表示了理解,孩子读书最重要。

说起来,还是有很多人把孩子读书这事儿放在很重要的地位的。

潘勇在经过上次的“劳动改造”之后,态度端正了许多,读书也认真了,成绩好转了不少。当然,学习在丢掉了一段时间之后,重新捡起来是很困难的,可是想到自己干活那几天受的苦,想到自己爸说的那些打工的状况,潘勇便不敢懈怠了,现在辛苦一点没什么,等学到了东西,有了本领,以后才不会那么辛苦呢!

现在,就算是有人叫潘勇一起去打游戏,潘勇也不去了,这孩子如果真的要学好,自制力还是很强的。

现在,潘建新也没有别的很多愿望了,就希望把两个孩子都供出来。以前觉得读了大学就要去城里工作上班,现在有了卫靖泽和江延宗这样的榜样,又觉得就算是种田,多读书也是很有好处的,学了东西才不会落后于人啊!

除了一些日常的交流之外,最受关心的就是潘金桂喝农药这事儿了,大家好不容易来到离八卦主人公最近的地方,当然是伸着脖子竖着耳朵听消息了。

酒宴也不过一两个小时的功夫,十多道菜上了之后,大家也吃得差不多了,许多人都讲桌上的菜分别装进袋子里,带回家。

这是这里的风俗,谁家办酒席,去吃酒席的时候,大家都会把吃不完的菜打包带回家,热一热再吃,这么做的多是妇女,男人少见这样做的,不过也不是没有。卫靖泽对这种风俗是很持有赞同态度的,每次办酒席,都会有许多菜,如果吃不完,全部倒掉的话,真的是太浪费了,还不如大家都打包带走,就算是不自己吃,也能够给家里养的家禽家畜吃,不算浪费了。

唯一不太好的是,大家打包的工具不太健康,除了本村的人可以直接端着碗回去,之后还回来之外,远的人都用塑料袋打包,这个对身体不太好。

吃完饭,许多人也没有急着回家,而是成群结队去黄婶子家,看望一下潘金桂,这十里八乡的,大家都是拐着弯的亲戚,不需要上溯五代,三代之内肯定有牵扯,所以无论是以什么样的名义去看,都不为过的。

看望潘金桂的人,又听黄婶子把说过了无数遍的话车轱辘似得说几遍,许多作为媳妇的人也是感同身受,做婆婆的人就觉得虽然媳妇不能太娇惯,但是也不是那么折磨的,黄婶子凭着那张利嘴,在舆论上逐渐赢得了很大的支持,潘金桂婆婆之前所做的功夫,大半都白费了,因为她的口才不如黄婶子的好。黄婶子哭诉起来的时候,感染力很强的。

在酒宴散去之后,从各村来的妇女回家的时候把自己听来的第一手八卦传播出去了,就算是大家都听过了,没关系,可以交流一下意见嘛,闲磕牙这事儿,还真没有妇女能够抵挡得住。

黄婶子在舆论层面上为女儿争取到了一些主动权,但是事情要如何发展,还要看潘金桂自己的选择了。

鸭子买回来,关在家里养了好些天,卫靖泽找了个晴朗的天气,让小鸭子们跟着大鸭子出门了,还让大风跟着去看着,如果小鸭子迷路了,或者掉坑里掉沟里之类的,大风也能够帮着拉一把,别让小鸭子因为意外死了。

让卫靖泽比较紧张的是,鸡舍那边孵蛋的鸡快出壳了,有些鸡蛋会晚一些,最早放进去孵蛋的那些蛋,应该就是几天的事情了。

虽然每次都被育雏室的热气熏得不行,跟上蒸笼一样,卫靖泽还是不辞辛劳地往鸡舍跑,希望能够看到小鸡安全出壳。

潘厚勤那边确定好养蛙的事情之后,这次就来找卫靖泽商量了。

“小泽,我爹觉得我可以养蛙,但是他让我多听你的。”

潘厚勤比卫靖泽还高一辈,在农村这种极为注重辈分规矩的地方,村长让儿子听卫靖泽的,可见对卫靖泽的认同了。

卫靖泽说:“我尽量给你科学的意见,主要还是靠你自己拿主意。”

潘厚勤认同。现在的后生都有些狂,知道一点东西就吹的天花乱坠,这是潘厚勤瞧不起的,可他觉得卫靖泽不是那种人,人家自己养鱼养猪养鸡赚了钱,从没在外面吹过,就算是别人打听,也回答的合情合理,不让人觉得不舒服,这年轻人有很多东西,比他们这种上了年纪的人还要老练呢!

“你想什么时候开始养呢?要不要等过年的时候包个鱼塘?”

村里的几个鱼塘都有人包,包的年限也不同,到期了就可以续包或者换人包。

潘厚勤说:“等不及了,就田里养吧!这不只有半个月就要收稻子了么?等稻子收了,我就拾掇我家门前那块田出来,离得近,也方便照看。”

牛蛙确实是也可以在田里养。

卫靖泽说:“你自己想好了就行,到时候要按照牛蛙的要求把田整好。这冬天养蛙可不容易,天然饵料没那么多,你得自己辛苦点,为牛蛙弄吃的。”

潘厚勤说:“行,这个资料里都有,我都看过了,资料不是说牛蛙到了十度以下就不活动了,开始冬眠么?我就想着,到时候给大棚里弄点灯之类的,给加热一下,保持温度在二十度左右,牛蛙肯定就愿意出来了,愿意出来吃东西,就不会不长个儿了。”

卫靖泽有些意外,没想到潘厚勤也是能够用心思考的,看来以前对他的印象需要改观一下了。

“我看这办法可行,只是成本有些大,你要做好准备。”

冬天的时候牛蛙冬眠,肯定就不长肉了,那潘厚勤年前开始养蛙这事儿也没有了意义,还不如等到年后开春了再养,既然心急赚钱,就要用一些非常规的手段了。

潘厚勤心里急,但是没办法,稻子还没收,田里还没整,也没有办法马上开始养蛙,只是这事儿倒是在村里传开了,大家都羡慕潘厚勤抓住了一个好机会。

前面有了潘秋阳和潘壮牛两个例子,大家都相信,如果是卫靖泽肯定了的事儿,一定能赚钱!

这个时候,连潘建新都坐不住了,跑来问卫靖泽:“你不是问我要不要干什么项目嘛?我觉得养螃蟹挺好的。”

卫靖泽一听就知道他肯定没这方面的经验,听到潘厚勤那事儿,就着急了,所以就开始上门来了,连养螃蟹这事儿肯定也不太清楚。

卫靖泽让他坐下,说:“你这是一拍脑袋决定的吧?这不行,先把几份资料拿回去看看,看好了再来找我。赚钱这事儿,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潘建新盖了新房子,欠了一些债,再加上两个孩子上学,负担也不轻,急于赚钱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绝不支持。

刚送走潘建新,卫靖泽的手机就响了,接起来一听,原来是英奇师傅。

“小卫啊,你在做什么呢?”语气还真是温和的很,卫靖泽有些意外,竟然没有因为被人围追堵截而生气嘛?卫靖泽也为陈寒松了一口气。

“没做什么呢?在家忙活,您在那边还好吧?”

“好啊,挺好的,就是有个事儿要跟你说,你能多捎一点鸡蛋、鸡和鱼之类的来嘛?黄鳝泥鳅也要,对了,你前段时间不是上山摘了一些野果子嘛?也给捎来行不行?”

这果然是师徒传承,英奇师傅打电话来,也是为了吃的的事情。

卫靖泽点头说:“当然没问题,您这是要给谁做饭呢?”

英奇师傅乐呵呵地说:“不是我,是我徒弟媳妇生了嘛,给弄点好东西补补身体嘛!”

原来是这样,这英奇师傅果然是十分爱护后辈,为了徒孙,愿意主动给自己打这个电话。

“这样啊,那我跟着饭店的车捎过去行不行?陈少那边没关系吧?”

“没关系,我跟他打了招呼了!”

哦,那看样子是已经答应了对方的要求了,不然哪里能够让别人帮忙。

英奇师傅主动提出会把钱打到卫靖泽的账上的,卫靖泽也收了,第一次是人情,这次就要算生意了啊!

卫靖泽空了半天时间,去山上找了一些蘑菇,将猕猴桃之类的野果子打包了,再将英奇师傅点单的东西打包上,顺便还捎了一些最近熟了的橙子之类的过去,反正是跟着人家送菜的车去,也不需要运费。

英奇师傅第二天就收到了东西,还特地打电话来把卫靖泽夸了一通:“东西很好,你这孩子会做人,还给送了橙子。”

卫靖泽说:“没什么,是应季的东西,也不多难得,就是让大家尝个鲜。”

这东西就是亲戚家送的,人家种的树一般是自家吃,虽说伺候不是万分精细,却也是不怎么打药的,长得不好看,难得的是好吃。

第121章 要防盗

听着英奇师傅的语气,好像没有什么不开心的,卫靖泽也放心了一些,说:“您在那边忙不忙?准备什么时候回来呢?”

英奇师傅突然笑起来,说:“我还以为你们巴不得我不回去了。”

毕竟英奇师傅说话可不怎么好听呢!

卫靖泽说的真心实意:“当然是希望您早点回来了,大家都惦记您的手艺呢!”

有了好菜,没有好厨师,也是浪费。

英奇师傅说:“那行,估摸着也差不了几天了。”

英奇师傅要回来,对大家来说绝对是一个好消息,但是对陈寒就不一定了,想到英奇师傅要回来了,陈寒浑身的皮都绷紧了。

虽然卫靖泽也同情陈寒,可是他也没有多少时间去体会陈寒的心情,养牛的事儿还是要操持起来呢。

卫靖泽写的养牛计划书终于在江延宗那里通过了,就要开始准备养牛的事情了。

牛除了吃牧草,还能吃不少料,像玉米秸秆、酒糟、豆渣、玉米、豆粕、红薯之类的他们都吃,就是食量比较大,不太好满足。

所以卫靖泽决定先买上十多二十头小牛,把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