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第一太子 >

第706部分

大宋第一太子-第706部分

小说: 大宋第一太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洪进任泉州留后的时候,确实还是南唐的臣子,但是先这一点他不会否认的,但是谁也不敢拿这个说事,因为他先生是大宋的归侯,就是归顺的意思。

人家陈洪进直接将自己的十万人交给了大宋,就凭借这一点谁也不能说什么。

“本将知道南唐的水师哪里最薄弱,我们的水师虽然没有练成,但是本将相信在我的运筹之下一定能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取得胜利。”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陈洪进以前是南唐的将领,自然知道南唐的事情,也知道南唐的底细。

赵麟沉吟一会道:“作战这事,本官是不能过问的,本官只管理政事,这些还是由将军做主。”

大宋实行的是分权,这州官怎么能过问军事呢,只不过这事情重大,所以才来商议一番的。

“恩,也好,本将这就给皇上和殿下禀报。”陈洪进点点头。

“好,那本官就开始为将军准备粮草,为出兵做准备,本来本官还想和将军好好的喝一杯呢,看来现在没有时间了。”

“赵大人,公务最重要嘛,我们来日方长,我现在就去准备了,等到我们天下一统的时候,我和大人好好大醉一番,哈哈。”陈洪进是军人出身,天生的有一种粗犷的气势。

“好我们就这样约定好了,让我们一起见证大宋的强盛吧。”赵麟和陈洪进两人的手紧紧的握在了一起。

随后陈洪进就离开了知州府,他要将他的想法给赵匡胤和赵旭知道,这些要是没有这两位的同意也不行。

而赵麟也开始让手下的官员连夜查看官府的粮仓中海有多少库存,确保如果大宋行动的时候又足够的粮草。

如果不够的话要上报朝廷了,这财政也不归知州管,没有的话只能上报了,不然赵麟也是没有办法去弄那么多的粮草去,因为地方的财政控制在转运使的手里。

“这大宋的知州也是一个穷光蛋呀,就是不知道母亲现在在皇宫之中怎么样了,过的好吗?”赵麟闲暇之余还想起来了自己的母亲,毕竟自己在外面做官也不能时常见到自的母亲。

“雷倩,你说这一次天下一统之后我们去大山名川走走怎么样?”赵麟已经和朱雷倩成亲很久了,朱雷倩自然是跟着他来上任了。

“如果天下能太平,我们去哪里都无所谓,关键是看你愿不愿意了,现在你是知州管着一州的民政,造福着百姓,这也很重要,不过无论你做什么决定我都支持你。”

朱雷倩很是支持丈夫的行动,无论他干什么都支持,这就是夫唱妇随吧。

第1384章背后主使之人

“这李煜还真的不知道好歹,还居然想着要恢复他的皇帝称呼,就凭借这一点真的就不应该饶了他,不要以为真的大宋不能过了长江天险,朕发誓一定要灭了南唐。”

赵匡胤当然是有自己的渠道知道利益在朝廷上发生的事情,他生气了,真的生气了。

“李煜这可是你逼朕的,因为她朕一直对你相当的忍让,想不到你居然还想着这些,那就不要怪我不客气了。”赵匡胤的双眼怒睁,让人害怕。

“陛下,蜀地的捷报,崔彦进等将军送来了捷报,蜀地已经彻底的被平定了。”赵普这个时候走了进来,手中拿着一个奏章。

“哦,快让朕看看,这蜀地几个月终于被平定了,好呀,不过这些人还是不能给他们功劳,要是他们当初不知道约束手下,想必也不会有这些事情,下诏,让他们继续保境安民,一定不能出现类似的情况,否则格杀勿论。”

赵匡胤前一阶段还是相当高兴,不过很快他的连有阴沉着了,立刻下了这么一道旨意。

“陛下在我们这个应该嘉奖他们呢,为什么您的措辞还这么严厉呢,难道您就不怕……”

赵普的后半句很清楚了,想让赵匡胤做到赏罚分明,以防他出现什么意外,比方说那些将领会不会因此造反呢?

“不用担心这些人根本就没有机会,而且这也是陛下的高明之处。”赵匡胤没有回答,但是苗训却替他回答了。

这些将领本来就是因为蜀地大乱而战战兢兢的的,生怕自己被处置,但是奇怪的是朝廷一点都没有过问,只是让他们自己的尽快的平定叛乱。

他们还等着朝廷对他们的惩罚呢,毕竟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朝廷不会放过他们的,所以那些将领现在都是有点害怕,等着朝廷的旨意。

“还是先生了解朕,有的时候使功不如使过,这些人都是有过错的,他们从此不敢在自持功劳高,只能勤勤恳恳的为大宋做事了,这就是真的目的,则平拟旨去吧。”

赵匡胤真的深深的懂得用人之道,知道什么人的可以用,什么样的可以重用。

赵普要禀告的事情也差不多了,所以他离开了,只剩下孟昶了,这个是苗训开口了,不过他是来替孟昶说话的。

“陛下这孟昶还真的不错,在蜀国的时候,还知道让官员做一个好官,这些是他当初写的官箴,请陛下御览。”

苗训给赵匡胤的一个奏章,说是孟昶写的官箴,这是从蜀地刚刚呈上来的。

“官箴是怎么东西,朕要好好的看看了。”赵匡胤也不明白,这官箴到底是什么东西。

孟昶当政时,四海升平,国泰民安,但鉴于前朝国君王衍因吏治腐败而亡国的前车之鉴,于后蜀广政四年撰写了篇振奋人心的“官箴”,颁于郡国。

以期让官员们“历历在目”,“则必能隐惕于其心”,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

其原文一定有二十四句共九十六个字:

朕念赤子,旰食宵衣。托之令长,抚养安绥。政在三异,道在七丝。驱鸡为理,留犊为规。宽猛所得,风俗可移。毋令侵削,毋使疮痍。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赋舆是切,军国是资。朕之爵赏,固不逾时。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为人父母,罔不仁慈。特为尔戒,体朕深思。

“哦,以前蜀国灭亡的是怎么没有人给朕说这事情,这孟昶还知道这些,真的是不错。”

赵匡胤看完这九十六个字,也是赞叹不已,要是真的能够做到这些,那皇帝还真的是一个好皇帝。

“那个时候大家都想着要军功,谁能想顾忌这些东西,这还是这一次大乱的时候在一个郡县里得到的,这些确实是孟昶书写的,谁能想到这么一个皇帝,最后却变成了亡国之君呢?”

苗训感慨道。

“这都他孟昶自作自受,不过这一首官箴,朕决定在我大宋实行,每一个衙门都要立上碑文,不过其中有些东西要修改一下了,这孟昶总算为我大宋做了一件好事。”

好的东西都要哪来借鉴,赵匡胤不是哪一种迂腐的人,后蜀的好东西用到大宋这里那最好不过了。

“好了先生你知道真不是问这件事的,朕让你办的那件事怎么样了?”

“哎,根据全师雄的交代,蜀地的一切叛乱都是有人在背后指使着,陛下你说对了正是那个人,他在背后指使,我们还真的是小看他了。”

苗训无奈的说了一句,好像有什么事情是他不敢相信似的。

“哼哼,还真的是孟昶,当初旭儿跟朕说的怀疑的时候,朕还不相信,那孟昶一个懦弱的人能够有什么出息,想不到他给我大宋带了这么多的麻烦,如果是这样的人,还真的不能留下这个祸害了。”

对于杀人那个皇帝不会手软的,特别是对那些给对他们统治有威胁的人他们是更加的不会手软的。

赵匡胤为什么对孟昶动了杀机,赵匡胤可不是这样的人,但是今天到底是这么回事呢?

原来赵旭以前就跟赵匡胤说过,当心这书中的叛乱和孟昶有关,一定要注意,但是当时赵匡胤并不相信。

但是随着蜀地叛乱的结束,主要的人员全部被捉住了,一审问什么都知道了,原来背后还真的有一个人,这个人还真的是孟昶。

这孟昶平日里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想不到他的心有这么大,这是赵匡胤不允许的。

同时赵匡胤也看出来孟昶在蜀地的威望,他人在汴京,只是一句话就将引起来这么大麻烦,所以他不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出现。

这样的人要是出了汴京回到蜀地的话,那么蜀国说不定就再一次建立了,花费了那么大的力气才将蜀国给平定,这个时候千万不能再出事了,所以赵旭想着一定要除掉孟昶,这是孟昶自己的找死呢?

苗训也不说话了,赵匡胤还从来没有这样对待一个亡国之君呢,这是第一次,谁也不能阻挡,所以孟昶撞到了枪口上了。

第1385章皇帝请吃饭

孟昶还不知道皇帝很快就要对他下手了,他现在知道现在后蜀已经被平定了。

“对了陛下,外面很多孙大人带回来的蜀国的图书等着您去查看呢,要是没有什么其他的事情我就先退下了。”苗训见到赵匡胤已经动了杀机,自己也是时候退下了。

图书,什么图书,这赵匡胤还搜集蜀地的图书吗?

这一次也算是巧合了,因为蜀地的叛乱,赵匡胤派遣右拾遗孙逢吉到成都挑选已经灭亡了的后蜀王朝收藏的图书、礼仪器具。

但是还暗中人苗训去调查一下这蜀地的叛乱的原因,这才是孟昶最为关心。

孙逢吉在蜀地待了大半年了,他也不知道苗训派人悄悄的跟在他身边。

孙逢吉返回首都汴京,呈上的后蜀王朝的礼仪器具全部不符合礼仪条文,赵匡胤命令全部焚毁;图书交付国家历史馆(史馆)收藏。

“孙爱卿,你就跟朕说说你微服的时候,知道的一些关于孟昶事情,朕不想听其他人说,只希望你能给朕一个最客观的回答。”

赵匡胤当是攻打后蜀的理由是孟昶昏庸,而且主动挑衅,现在蜀国已经别灭了,赵匡胤还在关心这孟昶到底是一个什么人。

孙逢吉的任务有这么一条,见到皇帝闻起来,他也是不敢耽搁开始据实奏报了。

后蜀王朝亡国君主孟昶使用的用具服饰十分奢侈,而且超越了自己应该使用的范围,甚至便壶都用宝石装饰。

“陛下您看这就是那个便壶,说他奢侈这一点都不错。”孙逢吉拿出来一个精美的器皿,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什么贵重的东西呢。

赵匡胤看到之后,脸色有点不好看,这东西的价值已经够多少人一年的花销了,可是在孟昶这里居然是一个便壶。

“将这上面的珠宝整下来,看看价值多少,拿到外面给那些穷苦的百姓去。”

这才是最为是在的,赵匡胤就是怎么一个干实事的人,将这上面的珠宝全部扣下来给穷百姓。

“孟昶如此奢侈,想不亡国,能行吗?”赵匡胤最痛恨那些奢华之风了,其实他还真的有资格说这句话。

赵匡胤提倡节俭,而且身体力行,经常穿洗过的衣服,交通工具以及服饰,都力求俭朴,自己睡的宫殿只装饰青布和苇帘,宫中的装饰用的丝织品,都没有绣上图案。

有一次,赵匡胤把一件用麻做的衣服展示给身边的人看,说:“这是我以前穿过的衣服。”

有一次他的把兄弟石守信在皇宫中参加宴会,平静的对赵匡胤说赵匡胤生活太过于俭朴,赵匡胤严肃的说:“你不记得以前在夹马营中艰苦的生活了吗?”

即使是现在赵匡胤外出基本上都是骑马,坐轿子都很少,其实皇帝能没有轿子嘛,有。

赵匡胤所乘的御轿已经修理过好几次了,而且没有任何装饰。

贺氏便问他:“陛下既做天子,怎么不坐一副好的轿子,并用金银装饰一下呢?陛下难道不怕大臣和百姓笑你吝啬吗?”

赵匡胤听后,严肃地说:“朕如果想以四海之富而富我,别说轿子,我管的金银就是装饰宫殿也用不完。国家之财,是天下百姓之财,我不能随便用。古人说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如果只顾自己挥霍享用,就会让天下百姓寒心。”

皇后也深深的为自己的丈夫这种节俭所感动,虽然这个时候的大宋王朝国力强盛,赵匡胤却从未自诩过天下太平,始终生活俭朴,励精图治,开拓进取。

他这种以节俭为本的做法,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极大影响和示范作用,整个社会形成了崇尚节俭的良好风气,当时的州县官去上任,奢侈浪费讲究排场的迎来送往都取消了;小官上任时,大多穿草鞋拄杖而行,骑驴已经算是奢侈的事情了。

所以这一点他做的还是不错的,现在他见到了孟昶以前用的便壶,真的是震惊了,这对他的冲击力实在是太大了。

“还有什么事情都给朕说说,朕倒要看看,这个秦国公是多门的奢侈,朕还真的是小瞧他了呀。”

赵匡胤继续让孙逢吉继续说,这些事情赵匡胤以前只是听说过,当初攻打蜀国的时候也没有事情去证实,现在他终于可以好好的听听孟昶的荒唐事情了。

此刻孟昶在自己的府邸也不轻松,今天他都是没有喝醉,他是否能的清醒,今天有个事情他真的是闹心。

从宫里传来的消息称,蜀地的叛乱被大宋的军队给平定了,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