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 >

第27部分

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第27部分

小说: 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十三路,临江王共敖。共敖本是义帝的上柱国,进攻南郡,屡立战功,所以封临江王,定都江陵。

第十四路,辽东主韩广。韩广本是燕王,迁为辽东主,定都无终。

第十五路,燕王臧荼。臧荼本是燕王韩广手下大将,获封燕王,定都蓟。

第十六路,迁齐王田市为胶东王,定都即墨。

第十七路,齐国将领田都为齐王。田都追随楚军援救赵国,又随楚军入关,所以封为齐王,定都临淄。

第十八路,济北王田安。田安曾攻克济水以北几座城池,率领军队投降项羽,所以获封济北王,定都博阳。

项羽分封天下,标准简单,指标清晰,就看你是否跟他关系好。如果跟他关系好,普通的战功就可以成为封王的资本。关系不好,抱歉,哪怕你早已是王,这时候也要挪挪地方。

此外,齐将田荣,数次违背项羽,又不肯带兵跟项羽走,虽然战功多,资历老,但坚决不封王。还有陈馀,因为他弃印而去,又没有追随项羽入关,项羽认为他不给自己面子。你不给我面子,我就不给你封王,有本事你去死。所以陈馀不封王。

这个分封结果出来,众人大惊,纷纷上前劝说:“项羽你可不能这样意气用事,说起陈馀,他对于赵国的功劳,丝毫也不小于张耳。现在张耳已经封常山王,你让人家老陈以后怎么混呀。”

劝说的人太多,项羽无奈,听说陈馀在南皮,就下令割南皮的三个县给陈馀,算是补偿吧。但王已经封完了,这次陈馀没赶上,下次有机会再说吧。

还有番君吴芮的部下梅谿,战功比许多封了王的人要多得多,项羽却提也没提他。因为太多的人替梅谿说话,项羽只好给他封了个万户侯。

分封完毕,天下乃定——项羽认为乃定,就携了自秦宫中搜得的财帛珠宝与妇女,回到彭城,享受他快乐幸福的人生去了。


诸侯死亡榜

项羽回到彭城,就该义帝倒霉了,因为义帝一直居住在这里。

项羽将义帝迁走,暗中命令衡山王吴芮、九江王英布及临江王共敖于江心截杀。可怜一个放牛娃,有牛不放跑来玩政治,结果搭进了一条老命。

还有一个韩王成,虽然项羽名义上保留了他的王位,但心里恨他跟了刘邦,不跟自己。所以项羽不让韩王成回封地,带他回到了彭城。此后韩王成就沦为项羽撒气发火的玩具,先是废除了他的王位,改封他为穰侯,又随便找了个借口,把韩王成给杀了。

这就是项羽行事颠三倒四、不可理喻的性格。你既然视刘邦为敌人,杀掉刘邦不就完事了吗?可是他杀不掉刘邦,他在刘邦面前,举止失措,张口就说错话,所以他挑老实巴交的韩王成下手。却没有考虑到,杀掉无辜的韩王成,反而更让诸侯心寒齿冷。

而刘邦得知项羽将自己封锁于巴蜀,当时就气坏了,大吼大叫,要跟项羽拼老命。周勃、灌婴和樊哙都劝他,萧何则说:“封在巴蜀,虽然说地方艰险,可总比死了强点吧?”

刘邦大怒:“怎么就会死呢?”

萧何说:“如今我们的军队不如人家,百战百败,不死还能怎么样?我希望大王你能够淡定点,称王巴蜀又有什么不好?只要大王能够广集天下贤士相助,取用巴蜀的财富,到时候再打回来,由大王你重新分封天下,不也是一样吗?”

刘邦:“这……那就这样吧。”

刘邦无奈接受现实,但他的统战工作继续进行,给了张良一百镒金子,两斗珍珠。张良把这些东西统统送给了项伯。刘邦乘机走项伯的后门,要项伯向项羽请封给刘邦汉中的全部土地——项羽居然答应了。

没办法,刘邦是精通人性的黑色大师,项羽明明知道他对自己有着莫大的威胁,但一旦和刘邦打照面,就被刘邦摆平,没办法对他下手。

诸侯们开始动身了,各自赶赴自己的封国,去享受胜利的果实。这时候各路诸侯中不得志的员工开始了大跳槽,有的离开刘邦去投项羽,有的离开项羽来投刘邦。长期在项羽手下郁郁不得志的韩信,也带着他的宝剑,满脸悲愤地跑到了刘邦这边——但刘邦也没有重用他,他还得继续考虑跳槽的事。

奇怪的是,项羽又主动给了刘邦三万士兵。而刘邦进入汉中的时候,听从了张良的建议,烧毁了通过的栈道,一方面是防备从诸侯方面来的盗兵——实际是怕项羽对他来个突然袭击。另一方面可以向项羽显示自己没有向东用兵的意思。

可是项羽,他为什么要给了刘邦三万士兵呢?

史家陈隆予先生分析说,这三万士兵,其实是监视刘邦的。项羽对刘邦充满了警惕。

这个解释,乍听起来古怪非常,刘邦又不是孤家寡人,手下有兵有将,派来的三万士兵,又不可能将刘邦的十万人马团团围起来,怎么监视刘邦?

而且,这三万士兵,连个主将都没有,项羽就是把三万士兵派过来,让他们成为刘邦的军队,这叫什么监视?

推敲起来,项羽可能是真的想用这三万士兵监视刘邦。因为项羽没什么特工经验,更不懂得统战,他手边的亲信又统统封了王,不可能派出将领去汉中,只能派上一堆大头兵。他心里想的是,我有三万人监视着你,谅你刘邦不敢轻动。他显然忘了刘邦是个大活人,能够举重若轻地把这三万人改造成战场上的杀手,再带他们回来杀项羽。

可见项羽的思维是不连续的、非逻辑的。做事情只能想到第一步,没有能力研判出此后的变局。这种做事时顾头不顾尾的鲜明粗人风格,体现在他分封天下上,就会引发一系列的乱子。

最先闹起来的,是田荣。田荣征战一番,却因为不听项羽的话,什么也没有封到,气愤之余,又听说项羽把原来的齐王田市,改封为胶东王。而和项羽关系比较铁的齐国将领田都,被封为了齐王。

田荣怒不可遏,就去攻打田都,田都被打得星夜狂奔,逃到了楚国,去找项羽哭诉了。

而后田荣独霸齐国,不允许齐王田市去胶东改任胶东王。可是齐市害怕项羽,就偷偷地逃跑了,逃到了胶东。田荣发现田市不乖,不听话,勃然大怒,就追到胶东,干脆把田市杀掉了——胶东王田市,他在分封后不足一个月,就被除名了。此后田荣自立为齐王,不需要你项羽的分封,以表示愤怒。

项羽封了一大堆,还漏掉了一个枭雄彭越。这时候彭越手下有一万来人,没人搭理他,他也不知道怎么办。幸好自立的齐王田荣,给了彭越将军印,让彭越去攻打济北。彭越总算找到了组织,当然要卖力干,当即驱兵入济北,杀掉了济北王田安——他荣幸地成为第二个被除名的王。

眨眼工夫,十八王就已经死了俩。分明是还嫌不够热闹,被冷落的陈馀终于出山了。

陈馀出山,专门来找项羽的麻烦,因为项羽封了他的老伙计张耳为常山王,自己却只是封侯,这对陈馀来说是极大的羞辱。于是陈馀找自立的齐王田荣借兵,要求攻杀现在的赵王张耳,再把被挤对成代王的赵歇接回来,继续当赵王。

这正是“坑灰未冷山东乱,原来项羽笨如猪”。眼见得大封天下没几天,又乱成这个样子,项羽心里好烦。为了排解心理压力,他干脆杀掉了无辜的韩王成。于是韩王成沦为第三个被除名的王。

短短的几个月,从义帝开始,胶东王被杀、济北王被杀、韩王被杀。封王榜竟然成了死亡榜,拉开了诸侯死亡的序幕。

诸侯们死了也就算了,此时汉中,投奔刘邦的韩信,居然也被拖到刑场上去,正要开刀问斩。


追韩信

到现在为止,韩信也算是经历过大世面的人了。

他在项梁渡江时投军,经历了攻杀第二任楚王景驹的战役,追随项梁参加过东阿战役,并在定陶战役项梁败死之际,于星夜亡命奔逃。他逃回楚怀王身边,从此成为了上将军宋义的部下。项羽杀死宋义,韩信又成了项羽的部下,并在钜鹿战役中奔前跑后,累得牛喘。随后他追随项羽入关——但项羽压根不认识他。

悲愤的韩信从此投奔了刘邦,随军来到了汉中。他在汉军中弄到了管理粮仓的小官,却又不知因何缘故,触犯刑律当斩。

负责监斩的,就是当年沛县的监狱长夏侯婴。夏侯婴现在的身份地位,已经不同以往,他看着死刑犯们一个接一个地走过,咔嚓咔嚓,连续十三个脑壳被切除。接着是韩信被押上来。看到夏侯婴,韩信很郁闷地问了句:“喂,不是说你们家汉王欲取天下吗?为什么要杀壮士呢?”

咦?听了韩信的话,夏侯婴很吃惊。因为在当时,了解刘邦心事的人只限于汉军高层。夏侯婴是刘邦的亲信,当然了解。但一个小小的死刑犯,竟然也知道刘邦的心事,这事有点意思。

于是夏侯婴就把韩信叫过来,聊了几句,感觉很不错,这个韩信,是个人才。夏侯婴就去找刘邦推荐,刘邦也懒得理会这些小事,就随口吩咐了句,让韩信做个治粟都尉——还是个管粮仓的小官。然后刘邦就把这事给忘了。

这段时间刘邦真的很烦,自打他来到了南郑,部下就开始了胜利大逃亡,士兵逃,军官逃,谋士逃,将领也逃。总之大家都不乐意待在这个兔子都不拉屎的地方,都想逃回家去,做个团圆富家翁。

重要将领越逃越多,刘邦的心里越来越恐慌,压力越来越大。忽然间门外有人来报:“报,丞相萧何逃走了。”

什么?这个消息,犹如当头一记闷棍,打得刘邦当时就坐地上了。萧何比他年长一岁,在沛县时多年照顾他,是他的智囊,是他的左右手。如今萧何竟然也逃了,可见自己的人生事业……多半是没戏了。

绝望、沉闷,刘邦度过了他人生最艰难的两个日夜。到了第三天,正准备继续绝望,忽然间报说丞相萧何门外求见。当时刘邦又喜又怒,冲过来揪住萧何就打:“他妈的,别人逃就逃了,咱们是什么关系?你怎么可以弃我而逃呢?你辜负了我们五十多年的生死交情,我打死你,打死你……”

萧何架住他的手,说:“大王,我没有逃,我是追赶逃跑的人去了。”

“你去追人?”刘邦问道,“追哪一个?”

萧何回答:“追韩信。”

刘邦:“追哪个?”

萧何:“韩信。”

刘邦:“你说清楚点,到底是追哪个?”

萧何:“已经说三遍了,是追韩信。”

“不可能!”刘邦悲愤地大吼起来,“现在逃跑的将领,已经有几十个,你说追谁我都信,居然说什么追韩信,你为什么欺骗我?”

萧何说:“我怎么可能骗你?逃跑的那些将领,都是无关紧要的,只有这个韩信才是举国无双的人才。你如果想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没有第二个可以商量的人,这要看你有什么计划了。”

刘邦呆滞半晌,才说:“唉,我也不愿意待在这地方啊,如果能有机会,我希望向东发展。”

萧何说:“你既然计划东进,那么一定要留下韩信。如果你不信任他,他还是会失望逃走的。”

刘邦说:“好啦好啦,看你的面子,就让这个韩信当个将军吧。”

萧何说:“那不行,区区一个将军,还是留不住他。”

刘邦:“啥意思?你还想推荐这个韩信当大将?”

萧何:“为什么不可以?既然韩信有这个能力。”

刘邦:“算了算了,我不跟你吵,那就让他当大将好了。”

萧何:“这也不行,汉王你脾气出了名的爆,对人傲慢无礼,现在任命韩信为大将,像使唤个小孩子一样。你这样对待他,他还是会逃走的。”

刘邦:“你到底啥意思?”

萧何:“我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要选个吉利日子,汉王你得心怀虔敬,斋戒沐浴,建筑法坛,具备礼仪。然后登坛拜韩信为大将,这样才能留住他。”

刘邦:“你这简直是胡闹……行,我再依你一次,看看这个韩信,究竟有什么道行,让你鬼迷心窍。”

刘邦接受了萧何的建议,准备登坛拜大将,却不敢公布韩信的名字。消息传出,汉军中群情热烈,多数将领都认为自己符合大将的条件,汉王要拜的大将就是自己,心中充满了期待。

到了任命的时候,见到汉王拜的大将,竟然是个闻所未闻的韩信,众人心里都很受伤。


登坛拜大将

拜将仪式结束,刘邦坐下来,好奇地看着眼前的韩信,说道:“丞相多次向我推荐你,请问你以何计策教我?”

韩信谦虚道:“韩信才疏学浅,不敢班门弄斧。”

刘邦:“不要客气,务请指教。”

韩信继续谦虚:“韩信见寡闻陋,岂敢见笑方家。”

刘邦:“本王固请。”

韩信第三次谦虚:“韩信年少无知,不敢献拙于长者。”

刘邦:“你他妈的有完没完?快别磨叽了,有话快点说吧。”

韩信:“……我想请问汉王,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