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称雄 >

第499部分

明末称雄-第499部分

小说: 明末称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定西堡中有锦衣卫系统的密探,大汉百余万大军中营以上单位基本上都有锦衣卫的人,他们潜伏在军中。有可能是士兵也有可能是军士、军官,严密的监视着这支强大的军力。各级部队里但凡有点风吹草动,锦衣卫就能通过这张大风迅速得知,密奏天子。

张煌言的身边。就有不止一位锦衣卫的人,甚至还有东厂的人。他们的密报,完全验证了张煌言的报告。

枢密院总参作战科很快复盘了定西堡一战的详细战斗经过,刘钧看过之后,拍掌惊叹。张煌言一个年轻的中级军官,一个曾经的秀才。居然有如此胆气魄力,不但能把定西堡防的滴水不漏,还能主动出击,打出了一记漂亮的反击战。尤其他那故布疑兵虚张声势之计,充分的证明了张煌言不仅有勇气,他还相当有谋略。

刘钧下诏,特旨超升张煌言为右将军师长,晋定西开国伯爵之位,赏银十万块!

在皇帝的授意下,新闻出版总署和宣传司这两大帝国喉舌机构迅速运作了起来,一时间,京师各大报刊铺天盖地的都是关于定西大捷和张煌言的新闻头条。

各种各样的赞谥之辞涛涛不绝。

不但有关于定西堡的详细经过,有张煌言如何指挥有方,如何胆气过人。还有许多报纸从全方面开始挖掘张煌言这个人,比如他家乡在哪,祖上出过什么名人,他小时候有哪些地方显现出不同凡响,后来又如何的为大明的腐朽悲愤,又是如何的弃笔投戎,从一个秀才到皇帝麾下一小卒。

再一步步的南征北征,慢慢成长为如今的一员不世骁将。

这种全方面的爆光热炒宣传,让张煌言成为了继黄宗羲这位帝国第一位状元,第一位连中三元的大才子之后的又一帝国新星。

一颗耀眼的将星正在冉冉升起!

张煌言,才二十一岁的金虎将军,开国伯爵。

这个年纪,这个官职军衔爵位,无不让人惊叹连连。

许多人都认为,如此秀才张煌言没有弃笔投戎,那么他现在可能还只是一个秀才。就算他鲤鱼跃龙门,也顶多就是个进士。还得经过四年时间,才能当一个八品小官呢。

看看当今名满天下的大才子黄宗羲,复社领袖,新科状元,连中三元,可如今也不过是个七品而已,还是个在部学习的七品。

黄宗羲要想做到正三品,起码还得二十年,或者三十年。而如果想要封伯爵,就更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

这么一比,顿时无数的读书人不淡定了。

这时有一份报纸出了一期专刊,这只是一家只有销量不到三千份的小报,他们这期专版,就是专门的统治了一下如今军界中那些位居军校以上的中高级军官的原来身份。

结果他们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果,大汉军界如今中高级军官中,其中竟然有半数以上都是读过书的。其中这些读过书的人中,但只有小部份人中过秀才、童生、贡生等功名的。

原来有许多人都是弃笔投戎参军的,真正父祖辈是武职的只占少数。

许多人不但读过书,还曾下过场考过。有不少人还是童生。

绝大多数的现在高级军官们,都读过点书,但又都没什么真正的功名,大多人连童生资格都没取得。

连大汉天子,都也仅是一个武生而已。当今的枢密使傅山。也一样只是一个贡生,举人都不是。

他们曾经在科考失意,可却在军界光芒耀天。

许多读书人,特别是那些拼命读书,却始终还在最底层挣扎,连个童生秀才都考不到的学子们不由的想,也许自己只是选错了路,如果自己投入军中,也许就能和傅枢密、王提督他们一样,早就出人头地了。

大汉帝国突然就爆发了一股投军热。其中还有许多都是名教子弟。不过想当兵,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读书人自然有些优势,但并不就能轻易入选。

刘钧对于自己一手带动起来的这股子投军和尚武的热潮,很是满意。朝廷当文武并济,而不是一味的靠打压武人。

虽然刘钧也认为,为长治久安考虑,朝廷还应当是文人当政的朝廷,但武人却不能成为完全被排挤打压的群体。相反,朝廷还得加大军费投入。始终维持一支战斗力强大的常备军。

朝廷可以选择文武分开,军队就是纯粹的军队,大汉的军队应当是常备军队职业军队,军官们也是职业军人。他们不能干涉国家政事,文武官员也不能随意的转换身份。文官不得转为武官,武官必须由专业的军人担任。

武官如果转为文职,必须选退出现役,且一旦退出现役,就不能再重返军队再任武职。

靠自废武功。自我阉割这种办法,是行不通的。

剑还是得锋利,只是得掌控好。

大汉应当是一个开拓的时代,大汉应当恢复尚武精神,刘钧希望读书人把投身军界为国效力视为一种光荣,希望大汉的百姓把投军入伍看做是一种荣耀,希望大家把军人看做是一种尊崇的身份象征。

“听说卫拉特联军已经击败藏巴汗的军队,生擒了藏巴汗还占领了前藏后藏!”

翰林院里,陈名夏对黄宗羲道。“漠西蒙古人倒是好迅速。”

“那是我大汉并不打算出兵藏区。”黄宗羲头也没抬。

眼下时间已经进入了龙汉二年的三月,京师大学在正月十六已经开学,黄宗羲和陈名夏、顾炎武这新科一甲三名也在学校报道入学。不过他们是一甲,受特殊待遇,已经在翰林院授职。他们每周的周末在翰林院轮值当班,其余五天则在京师大学正常上课。

周末的轮值并没什么事,真有什么事也轮不到他们这几个新人。因此他们轮值的时候,更多的是在干私活,做学校教授们分下来的大汉字典的编写工具。教授们每人负责一部份,然后再给自己的学生分配任务,这样有京师大学上万学生的帮忙,字典编纂的速度很快,预计再有三个月,这份独特的字典就能完成了,到时候就算没有老师,也能自学。

龙汉二年,这是一个不安静的年头。

朝廷在大肆宣扬定西堡大捷的同时,卫拉特的主力,和硕特部和准噶尔部的联军,在顾实汗和巴图尔洪台吉的率领下,奇兵入藏,他们攻势凌厉,迅速的夺占了前藏大半地区。

战败的藏巴汗率领残部退守后藏,顾实汗乘胜进军,活擒了藏巴汗噶玛·丹迥旺波,将这位一贯反黄教的首领按照处死蒙古贵族习俗装入牛皮袋里,投入湍急的雅鲁藏布江中。

至此,统治了西张地方约二十余年的噶举噶玛政权正式结束。

黄教成功的勾结了漠西蒙古入藏,灭了对手,使格鲁派成功的坐上了藏区第一教的位置。

成功占据藏区的顾实汗,也正式入驻拉萨,成为藏区汗王。虽然康区和青海被汉人夺走,不久前还在昆仑东山口重创了漠西蒙军,但汉人并没有乘胜进入藏区,这让顾实汗松了口气。

准噶尔等盟军帮他们打下藏区后。便如约撤退,将藏区交给了和硕特部。从此以后,和硕特正式迁入藏区,西域归属准噶尔部。

虽然没能如协议把整个青藏打下。但顾实汗和巴图尔商议后,还是决定暂时不再去争夺青海和康区,他们主动的从青海和康区撤出,只占据藏区,大有藏汉从此各不相犯的意思。

准噶尔等部还师。顾实汗立即给自己的老师罗桑曲吉赠给博克多称号,这与当年俺答汗赠给索南嘉措大赖称号一样。“班”是梵文班智达(学者)的简称,“禅”是藏语大的意思,“博克多”的蒙古语中对智勇兼备杰出人物的尊称。从此后确立了活佛转世系统。

罗桑曲吉是五世大赖的老师,也是他主张引顾实汗入藏。

经此一战,黄教得以成为藏区第一大教,而顾实汗也以黄教保护者的身份,成为藏区世俗的最高统治者…汗王。

顾实汗先赠罗桑曲吉博克多称号,然后让大赖掌管前藏教务,掌管后藏教务。而他自己则是统治整个藏区的汗王。通过这种安排,黄教里有了两个活佛转世系统,形成了两个中心,这样他就能更好的掌控藏区了。

顾实汗坐镇拉萨,从此和硕特部移驻藏区,顾实汗大封功臣,将那些随他攻占藏区的蒙古和藏族贵族在这个新的世俗政权里占据高位,封他们为贵族,赐他们庄园和农奴。

“和硕特部攻下了藏区,他们接下来会不会来报昆仑山之仇?”

“只怕现在顾实汗派来京师的使者都已经在路上了。”

“什么使者?”陈名夏问。

顾炎武在一边道。“肯定是求和的使者,昆仑山一战,听说那被歼灭的一万人马多是和硕特部的。一下子损失了一万人马,这可是有点伤筋动骨。更何况,灭他们的还只是我大汉一个标,不到三千人而已。相信顾实汗肯定已经知道我大汉兵强将猛。现在准噶尔等部既然已经返回西域,那肯定就说明顾实汗不打算再跟我们开战了,要不然准噶尔等部现在就不是西返而是东进了。”

“顾实汗就这么算了?”陈名夏有些惊讶。

“对顾实汗来说,能够保证刚打下的藏区控制在手。总比惹怒大汉,鸡飞蛋打什么都不剩要强。如果能够与我大汉和议,那他也能安心做他的藏区汗王了。往东没法再争青海和康区,他还可以往西把阿里高原打下来,甚至往南打啊,那里还有尼八剌、印度等国可以打嘛。”顾炎武笑道。

“那你们说朝廷会同意议和吗?”

“有可能同意,也有可能不同意。”黄宗羲抬起头,他背往后靠了了靠,换了个舒适的姿势。

黄宗羲端起杯子喝了口茶,继续道,“如果顾实汗真的老实了,那朝廷有可能接受请和,毕竟西南那边如今出了点意外,而东面征伐日本之战又要开打了,如果和硕特部肯放低点姿态,那朝廷暂时放他一马,维持住西面安稳,先把东南两边解决了,也是上策。”

顾炎武在一边补充道,“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朝廷刚拿下西康、青海,又新设了甘肃,这些地方还没有完全占稳,这个时候深入藏区,我们并没太大优势,别忘记了,藏区的气候可是非常麻烦的问题,而且,运输和补给也是大问题。另外,藏区现在的黄教,跟顾实汗那是打的火热,黄教又偏偏是现在蒙古诸部相当崇信的教派,如果我们用蒙古诸侯去打藏区,可能会有意外。可不用蒙古诸侯,我们的士兵却还不适应藏区气候。”

黄宗羲也点了点头,“我觉得没必要着急,解决藏区问题有很多种办法,总会有一种最合适的。”

几个年青才子,虽然在外头风光无限,可真正踏进仕途后,他们才发现,他们只是一群新的不能再新的人,别说指点江山,谈论天下时势没人听,就是再简单的一些小杂务,都没有交给他们做。

他们现在只能老实的看着,听着。

今天这里也没外人,三人倒是不免借机指点起江山来。

说到最后,三人也不免谈起如今风光无限的张煌言来。

“这个真是走运,一战功成。”

“是啊,才二十一岁,已经是正三品的右将军了。”

“休止啊,还封开国伯了呢。”

说到这里,三人话里都不免有点泛酸。他们已经算是读书人中运气最好的了,可如黄宗羲那也是三十多岁了,但张煌言,今年才二十一岁,两年前还仅是个秀才。论起来,那是他们的晚学后辈,现在却衔加三品,爵封伯。

“等京师大学两年学习期满,我想申请外任边省巡按御史!”

黄宗羲突然说道。(未完待续。。。)

'正文 第635章 退社'

翰林院里那座自鸣钟铛铛铛的敲响了五下,下午五点,下班时间到了。

陈名夏三人立即收拾东西,翰林院里也是朝九晚五。他们虽是周末值班,可也一样是到五点就下班。连续值了两天班,三个年轻人都有些无聊了,这样的翰林院生活不是他们期待的,与之相比,他们还宁愿呆在京师大学堂里,那边更热闹一些。

“去那家德国馆子吃猪脚吧,好久没去了。”

“好啊,她们家的黑啤酒味道也好。”

顾炎武嘿嘿一笑,“百史兄只怕醉翁之意不在酒吧?”

陈名夏是去年那科的探花,但年纪却是三人中最大的,他今年已经四十一岁了,相比起黄宗羲和顾炎武两人,他更好结交天下名士,喜好游学。在士林中的名声不弱于黄顾二人。相较起来,黄宗羲比陈名夏小了十岁,顾炎武更小了十三岁。

陈名夏有名士之风,也就是喜爱美人。自那次无意中进了那家德国饭店,发现了里面不少泰西美人后,他后来又拉着朋友们去了好几次。

“去德国馆子也行,不过得百史兄做东。”顾炎武笑道。

“没问题。”陈名夏倒是洒脱,都年过四十了,可却还是爱玩的年纪。德国馆子的一众泰西女子有股子异域风情,他很是喜欢,虽然去了几次,那些女子也仅是把他当成客人对待,可陈名夏越挫越勇。

他倒是发现那饭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