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兴宋 >

第84部分

兴宋-第84部分

小说: 兴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时穿第二次来,不,加上昨天的结案,时穿是第三次来知府衙门了。

宋代的建筑风格以精致为主流,飞檐翘壁都精雕细琢,画柱雕梁都美仑美央,整间衙门显示出一种慵懒的奢华,那种极端精致的氛围,让人觉得仿佛画中……常听说明清的官场习惯是做官不能修官衙,据说修建官衙会妨碍自己的官运,没想到,宋代连官衙都这么精雕细琢。

穿过一重重廊道,时穿来到海州通判办公的衙署。

通判这个官职,在现代被认为是“叠屋架床”的存在,因为他拿着俸禄不干啥事,天天端着茶碗监督百官,随时准备批评。这种不举手不讴歌,只批判的官员,一定是拿着美钞做事的……不过在宋代,通判虽然具体事务一样不干,但知州发布的每一个命令,必须由他附署才能成为有效文件,这个职位也是宋代朝廷对官员权力的有效监督,故此称为“监州”。

监州与知州是同品级的官员,时穿来过州衙三次,这是第一次发现整个州衙的行政单位居然是一分为二的,左半部分是“监州”衙门,右半部分是知州的州衙。两大衙门在院中相互并列……啊,再加上一个法院,那么行政体系就全了——宋代的西方,都不曾有这么完善的政府架构。

不过,宋代地方官员并不直接管理审案,宋代的司法是完全独立的,州的司法机构是镇抚司或安抚司,主官称之为“提点刑狱”。而这一刑狱衙门,常常不与州府衙门在一个县城。这种完全的司法独立、监督独立的体制,被现代历史学家常称之为“叠屋架床”,虽然宋代西方还没做到三权分立。。

通判找时穿麻烦,不是来审案子的,他是监察百官的。时穿进门的时候,通判随手抛下一张文书,神色平静的问:“时穿时长卿,听说你的徒弟越过了‘修完所’,承揽了海州县‘宅宿务’修缮工程,这里面,没有什么情弊吧?”

时穿张大嘴,很是惊愕:“判官,全海州都知道我人傻……你能不能指点我一下,‘修完所’是什么东西?”

“‘修完所’不是东西……啊,我是说,‘修完所’是个东西,它是官府的一个机构……”海州通判觉得这个话题很难跟傻子解释清楚,他耐下心来,做出持久战的姿态,端着茶碗解释:“‘修完所’是朝廷的一个机构,平时专门负责修缮城墙,整修道路。

可这个机构除了修缮城墙之外,也承揽其他的工程,毕竟城墙与道路几年修缮一次,只要用心做一次工程,基本上几年没什么活儿干。

朝廷不养闲人,‘修完所’做完修缮城墙的工作后,长年累月干领俸禄,坐等下一期修缮工程——这种事朝廷承受不起,所以‘修完所’也经常承揽工部拨下来的工程项目,比如修个桥啊,铺个路啊,疏通一下运河呀。

不过,‘修完所’最大的工程,还是利用州衙闲置的土地,修盖房屋旅舍,转交给宅宿务,让后者租给每年科举的考生,以及南来北往的客商——明白了吧,宅宿务那些房屋哪里来的,都是修完所建造的。”

时穿温顺的像一只猫,频频点头:“明白了,早说嘛,就一个‘官办房地产公司’,我明白。”

通判望了时穿一眼,沉思了一会,回答:“人都说时长卿遣词用句不合规矩,‘官办房地产公司’——这几个词我听懂了,果然很新鲜,但也很贴切。”

稍停,通判继续说:“我皇宋各个县城分为军州、镇州、民州……,县城又分为上县、中县、下县,修完所这样的机构,一般设在州府,因为唯有州府,每三年要举行一次州试,大量的读书人涌入州城临时借寓,准备参加考试。

朝廷的宗旨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读书人的种子,朝廷不能懈怠了,所以才在州城设立‘修完所’以及‘宅宿务’,方便举子们参加科考。海州是州城,这‘修完所’归州衙管辖,海州县虽然拥有宅宿务,但那只是些县级官寓,其官职不全,管辖权力缺失。不过这么多年来,咱们沿袭的官场规则:当州衙与县衙重叠的时候,总要分县衙一点汤水。所以县衙才有了一点闲余的房屋出租。”

通判说完,脊背重重靠在椅子上,他的书记官斜眼看着时穿,顺手递上几张纸,这副做派,仿佛审案子的法官由旁边的书记不停的递来卷宗一样,但时穿见惯了现代法庭的审案模式,对于书记官这种加重犯人心理负担的动作,反而觉得滑稽可笑,觉得做戏的成分太浓。

他的嘴唇翘了起来,嘴角露出一丝微笑,摇头拒绝书记官递上的卷宗:“俺人傻,看不懂。你读”

书记官气了个仰倒。通判见到唬不到时穿,便随手接过书记官递过来的几张纸,态度深沉的扫了一眼纸面,叹着气说:“一直以来,海州县的宅宿务,房屋修缮都是由‘修完所’承揽的,我知道黄翔黄和尘即将出任海州县,在这个时候,现任海州县突然把房屋修缮工程交给你徒弟,是不是有什么蹊跷?”

时穿一直愣愣地听通判说话,听到了这里,他不好意思的挠挠脑袋:“判官,我来这里,是因为听说我被告了,告我的,只是因为修完所的事情吗?”

通判气的随手一掷那几张纸,纸张随风飘舞着,时穿快速瞥了一眼,才发觉刚才那几张纸上什么字都没有,其实也就是一叠白纸。

时穿不满的抱怨:“我算什么,不过是一个‘大将’,赏金猎人而已,没有俸禄没有品级,还需自己花钱购买装备,我算是官吗?需要判官出面吗?我每天大太阳底下满街乱走,帮着州衙县衙维持治安,还要自带干粮——这样的辛苦活,谁愿意干谁干。”

判官是监督官员的,平民百姓想让判官问话——还不够行政级别。时穿想要说的是:我的行政级别,到了需要判官出面的份了吗?

第144章你有什么辩解

第144章你有什么辩解

ps:特别感谢静湾、天使2005、yujianmoon等好友们真心感谢所有书友的支持

通判气的随手一掷那几张纸,纸张随风飘舞着,时穿快速瞥了一眼,才发觉刚才那几张纸上什么字都没有,其实也就是一叠白纸。

时穿不满的抱怨:“我算什么,不过是一个‘大将’,赏金猎人而已,没有俸禄没有品级,还需自己花钱购买装备,我算是官吗?需要判官出面吗?我每天大太阳底下满街乱走,帮着州衙县衙维持治安,还要自带干粮——这样的辛苦活,谁愿意干谁干。”

判官是监督官员的,平民百姓想让判官问话——还不够行政级别。时穿想要说的是:我的行政级别,到了需要判官出面的份了吗?

说完,时穿抱起膀子,斜着眼睛看着通判,受到挑衅的通判嗖的站起身来,但他的掌书记见状,连忙凑到他耳边低语几句,通判连续剧烈的喘了几口气,缓缓地坐回到椅子上,粗声问:“大将,对于修完所的投诉,你有什么辩解?”

时穿生态轻松的回答:“做买卖嘛,讲究货比三家。我徒弟学的是砖石建筑,擅长建筑砖石结构的房屋,整间房子构造下来,除了门窗,不需要一根木头。海州县经费上紧张,也许打算花三年的维修费,而后一劳永逸解决现属‘宅宿务’的修缮问题。

判官,不说别的,我徒弟在这方面的手艺,那是全海州城独一份,不找他们找谁?”

书记官低声跟通判交代了几句,通判显得不耐烦起来:“还有人告你拐卖良人,本官已经查了,你身边确实有昆仑奴存在,这,你怎么解释?”

时穿憨憨的解开衣襟,从里面掏出一大叠文件,这些文件当中有宋纸——现代称高丽纸——制作的文书,也有书写在羊皮上的文书。高丽纸上书写的文书是用墨写成的,羊皮卷上书写的文书也不是汉字,全是曲里拐弯的符号,不知道用什么材料书写的。

时穿脸上依旧是不以为然的笑容:“这几名昆仑奴……啊,其中有几名还算不上昆仑奴,他们是雅利安种,白人,印度高种姓人——哦,应该叫天竺人。

这些奴仆都是海公子赠送,我有海公子原先与他们签订的契约,以及海公子的转聘合同,至于这几份羊皮卷,那是用昆仑奴的语言,书写的劳务合同。海州是通商口岸,想必这里的通译很多,总有人认识蕃人的文字,判官大人不妨请这些通译鉴定一下。

另外,我的奴仆都在那里,他们虽然不懂皇宋的语言与文字,但他们个个都认识本民族的语言,请判官派遣通译过去询问一下,就知道这几份羊皮卷的真假了。”

判官展读着几份文书,书记官赶忙拿过来几份卷宗对比了一下,低声说:“是海公子的笔记,瞧着墨色,应该是几年前立的契约,如果翻一翻档子,也许会找见原来的文书。”

官场上讲究官官相护,如果确认这批奴隶是海公子最早雇用的,那么否定海公子的雇用关系,就是否认前任的工作,而前任通判必定是升官而去的,做官的人,怎肯得罪自己的官场前辈。

听到师爷认定这份文件确实是海公子的笔记,通判大人已经熄了追究的心思——但通判大人压根猜想不到,伪造文件是时穿的基本生存技能,如果通判大人需要的话,时穿能把联合国的文件给他拿过来,甚至奥巴马的签名,对时穿来说,不过是将一个时光碎片,印刻在一张纸上而已。

“奥巴马,你的昆仑奴怎能叫这个怪名字?”听完通译官译完羊皮卷的内容,通判大人不禁翻了个白眼。

通译官低声解释:“这几份羊皮卷,一部分写的是大食文字,一部分用的是天竺文字,文件的内容大约相仿,不过是几个称呼古怪的奴仆愿意接受事主——时穿时长卿的雇用,雇佣期为十年,合同上还书写着工作时间,工作假期,以及薪水标准。

哦,这几份羊皮卷上没有盖官府的印信,说明这些羊皮卷不是红契,似乎在我大宋境内无效,但那几份海公子订立的转聘契约却是有效的,都上了契约税,盖上官府印信,大人,需要查一查档子吗?”

通判大人想了想,懒懒的摆了摆手——今年正是官员换届的关键时期,黄娥的父亲即将来海州县担任知县,而海州县上上下下的官员也基本准备转任他乡,唯有知州张叔夜获得原地连任。本已打算年底卸任的通判,不想过多的操心,如果不是这件事有可能牵扯下一任海州县、黄娥的父亲黄和尘,他时穿一名大将,眼屎大的官,身为一州通判,都懒得正眼瞧过去。

查档案是一种什么工作?宋代官府档案大多数用的是竹纸,这种纸特别脆,翻阅多了,纸张就成了一堆渣——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宰相蔡京不久前才下令,改用更好的纸张记录官府档案,并规定官府档案一定用一种标准字体书写,这种字体就是现代称之为“仿宋体”的字体。

宋代没有文件分类学,档案归类并没有一定的秩序,在这种情况下,翻检一份档案需要大量的人手,一份份尽心检查,而记录档案的纸又是竹纸,一不小心就会毁去档案。海州通判没有几个月的任期了,如果他想求证时穿手中的档案是真是假,也许没等到查出官府存档的那份档案,他就必须离任了。

现在,有掌书记鉴定时穿手中的档案,笔记是真的,官印是真的,通判想了想,决定不要太劳累自己,他脸色一变,和蔼可亲的说:“好吧,我当初就知道不应该听信无头贴,现在真相大白了,时大将只管出去,本官不送了。”

时穿不满意了,他满脸不高兴的站起身来,嘟囔道:“连句安慰话都没有。”

案子审完了,既然决定不为难时穿,掌书记也语气轻松:“时大郎,你真是个傻子,判官大人从五品,你算什么,没有品级,判官大人找你来问几句话,事后需要安慰你吗?”

“不需要啊?”

书记冷笑:“需要吗?”

对面这几个人不懂幽默啊,时穿边向外面走,边嘟囔:“我只是跟你探讨一下,你一脸严肃干什么,不需要就不需要嘛,何必认真?”

通判在背后大笑:“真是个傻子”

出了州衙门,时穿发觉蒙县尉正在马车边,抄着手跟环娘聊天。啊,这厮无事献殷勤,准没好事。

果然,蒙县尉见到时穿出现,马上抛下环娘迎了上来:“娘也,你没事吧,没事就好……这个,其实我当初聘你为‘大将’是有私心的,原想着让你熟悉几天再给你派活,现在可等不及了。”

时穿打断蒙县尉的话:“县尉,海州城的大将似乎不止我一位。”

蒙县尉哈哈笑着,闪烁其词的回答:“大郎,本县尉也是没有法子——桃花观事件伤了五个兄弟,新补充的衙役还在甄选。然而,都知道海州县头顶上有几个衙门管着,油水少事情多……嘿嘿,大郎,海州城最繁华的十字街,其中大郎所住的豆腐巷在城西,巧了,县衙在城里唯一能管上事的就西大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