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兴宋 >

第224部分

兴宋-第224部分

小说: 兴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穿很平静,他带着鼓励的神情怂恿说:“决定吧!只要你一点头,剩下的事情,自然会有人替你安排。”。

褚素珍轻轻叹了口气,一言不发的扭身来到自家门前,团练犹豫了一下,并没有闪开。褚素珍站在原地等待团练的决定,时穿站在牌坊下黯然的轻轻一摇头,团练赶紧闪开人墙,褚素珍就这样,一言不发的穿过人墙,过去推自家门。

罗家的门一打开,露出了门后偷听的罗二以及罗母,罗母张嘴想骂,但立刻被门外的情景吓了一跳。

时穿挑选团练”都是十岁出头、身材高大的男子。这一年来,团练们每天中午能吃到一顿免费的肉食,加上大运动量的锻炼,使得他们越发显得雄壮。如今门外约两个都(0人)的青壮小伙,听完褚素珍的遭遇”各个怒火冲天的望向罗家。在罗母的眼中,这些人都满脸横肉、凶相毕露,而牌坊下”海州城最凶恶的人也一脸狞笑的望着罗母……,这让罗母咆哮的话还没出嗓子,立刻软了口气,温和地说:“这是做什么?没见到进士牌坊吗?俺们罗家可是进士门第,你们围在门口做什么?”。

时穿站在牌坊下一拱手:“婆婆,得罪了。近来海州城不安定,云台山聚集了一波匪徒不说”最近又窜来一直吊睛白额大虫,县里已经发了布告,要求乡民结伴而行,防止匪徒与大虫伤害,我见褚姑娘独自在外”便派人护送了回来。…”

时穿说这话的语气很柔和,但脸上的表情却不是一个柔和的态度,他目光凶狠,说话的时候腮帮子上的肌肉不停的跳动”仿佛用尽全力控制自己,才使得自己不至于恶语相向。

罗母虽然心中恐惧,但还是不由自主的刻薄,只是语气软和了很多:“媳妇”你看你,一个人跑出去做什么…,………”。

时穿再度打断罗母的话:“婆婆”罗望京罗兄在勾栏与人争小姐,欠了勾栏院的债,被困在徐州一个多月了,他向海州商人借钱,但海州商人不耻他的为人,没有借给他。前几日几位商人在海州一处茶舍谈起过这事,我听说之后,已经派人去接了,大约这一两日就能到家。”。

时穿的话里有一股浓重的羞辱味道,褚素珍听的频频皱眉头,但可惜时穿这番努力对牛弹琴了,一旁的罗母听说之后,首先想到的是:媳妇的钱都用来娶二儿媳了,媳妇手头也没多少,时大郎派人去接我家大儿………省钱了

罗母赶紧拍着手笑开了,绝不提钱上的事:“回来的好。今年春旱,四处欠收,农户多有投充的,我儿现在回来恰好,我们罗家也可以拣几户上好的土地,好好收纳。”

进士享有免税待遇,而且有资格拥有一定数目的免税佃农,所以只要是进士就穷不了的,总有一些被赋税逼迫,走投无路的农民带着田产过来投靠,以其获得免税待遇,这就叫做“投充””

当然,投充过来的田地虽然记在进士的名下,但进士是无权买卖的,他们一般只获得相当于官府赋税七成的粮食,作为庇护投充人的代价……,…不过,你要真厚脸皮,也能把这些田地卖出去,因为田契上毕竟挂着进士的名字,田产所有人这么做是为了躲避赋税,而躲避赋税本身就是不合法的事情,拿出来打官司,也是说不响的。

然而,进士出卖“投充田产”仅仅是合法,却并不合理。依靠乡规民约管理的乡间,人人心中自有一杆拜,官府不好出面的事,那还有宗族乡老出面。更况且进士不可能无限制的收纳投充人的田产,再转手卖出去,然后收纳新的投充人。官府不会许可这种投机取巧的行为。

所以历代朝廷对进士名下登记的免税田,既有数目限制,也有指标限制,这些田产一旦卖出去,如果到了另一位进士手中,那就算了。如果是普通人购买,购买人不但不享受免税待遇,他还要补交这块田产历年来所欠的税额所以这种投充田,很难出手的。

罗母在算计投充田,但作为新鲜出炉的进士门第,她并不知道关于免税田的规定,这番算计令人墙外的赵师侠、王宜之直皱眉头。但门内的罗二很享受这种点算,他出声说:“母亲,哥哥得的投充田需分我一半啊,不,要分我八成。母亲,你跟哥哥说,哥哥以后做官了,不会依仗这些投充田做生活,我可就指望它们养活春妮跟孩子们呐……”(未完待续。





第332章九品王爷

第332章九品王爷

这话说完,罗二望了一眼正在进门的嫂嫂,似乎在抱怨嫂嫂没把自己的嫁妆给他这位兄弟多分点。猪素珍听到罗二话中有话,嘴唇蠕动了一下,但仅限于嘴角抽了抽,过后,她神色如常的低头继续向院子深处走去。

倒是时穿实在忍不住了,他一边挥手让团练们散开,一边很无奈的解释:“罗婆婆,这“投充田,嘛,在罗兄名下,它叫“投充田,;如果转到罗二头上,那就是普通农因,要照章纳税的。投充人是冲着进士那块牌子去的,凭计么要把田地无偿送给罗二?”

罗母眼珠一转,有气无力的说:“自家兄弟,还分那么清楚干什么,等他大哥回来了,让他大哥立一份契书,就说把田地卖给弟弟就行。”

竟然无耻到了这种程度,时穿无力的摇摇头:“进士的投充田是卖不出去的,就算买了,也卖不出价钱来,因为谁买了都要补交赋税。”

罗母拍手:“那不正好吗?今年海州县免税,他哥哥得了投充田立刻转手卖给弟弟,一个税钱都不用出,就能帮弟弟置办一份像样的家业来………媳妇,你赶紧催人去迎迎自己夫君,趁这个月咱把该办的事情都办完了,下个月,官府一年的免税期到了,又该收税了。”

时穿很无奈的摇摇头,真的是无语了。

他一挥手,团练们散开人墙,时穿紧接着招呼大家继续赶路,赵师侠若有所思,王宜之凑了过来”问:“猪素珍,这个名字我之前隐约听说过………噢,听说前阵子海州举人上书,弹劾罗望京家门不谨,默许母亲私夺妻子嫁妆,给弟弟娶亲…………”

时穿深深地看了王宜之一眼,这位王安石后人”身上已经看不到王安石的偏执,倒显得像人类一份子了。稍停,时穿回答:“哈哈,站在罗望京的立场来说,猪姑娘在海州动乱时曾遇匪人袭击…………按礼教说法”这样的人已经白璧微瑕,事后其父将她快快嫁了出去,一个名声坏了的女子能嫁给了一位举子家庭”若从常情衡量,他父亲似乎已经对得起她了。

论语中说:“漫藏梅盗,冶容诲淫”人的财物被偷了,收税的官府没责任,强盗也没责任,全怪被盗者没把财物藏好;女子被人糟蹋了,收税的官府没责任,犯事流氓也没责任,全怪那女子长得太美让人心动。

以上,是伊1学派宣扬的主要观念,但同样”发明这套学术的程氏两兄弟,自己都没身体力行这种学说。

王宜之是王安石的后代,他身上虽然没有了王安石的偏执,可王安石的学术观念仍是其家传。二程学派那种打着遵循古法古礼名义”实际行动上却是对别人严苛对自己宽容的学术观点,是王安石生前就反对的。作为王安石后人,王宜之马上说:“这话不对!若“漫藏诲盗,冶容诲淫,是真”要捕快、衙役、官府做什么?

海州教匪叛乱,乃是地方官府教化不严”事后应对无猎,以至于百姓受苦。朝廷事后尚要对灾民抚恤,褚姑娘不过其中一个受害者,其父待她的态度,还不如朝廷待普通流民仁厚,真个是“……

王宜之把剩下的话忍了下来,他的同伴赵师侠则摇着头叹息说:“我见犹怜………难怪海州举子…………”

海州举子群情滴涵,罗望京做的有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在于猪素珍的美丽与才学。现代统计学统计表明,娶了漂亮妻子的男人普遍短寿,这是因为漂亮妻子会引来更多的凯觎,使得她丈夫疲于奔命。

猪素珍父亲是小吏,常年在外做官,母亲柔顺只知道听丈夫的话,其家境…………大约相当于现代的小康家庭。这样的家境已经属于中产阶级了,再加上她本人的美丽与才华,使她成为海州读书人的心中的标准情人,大多数读书人都梦想能娶到她为妻,或者一奔走裙下为荣。

当猪素珍出事时,很多人一边慨叹猪素珍的不幸,一边心底暗自思量,这样一位过去需要仰望的偶像,恐怕要低嫁了吧,没准能轮到自己头上…………结果轮到了罗望京头上。

好吧,轮到罗望京头上也没什么,终究他还是一位进士…………但猪素珍万贯嫁妆嫁入罗家,罗望京连家都未回,就被婆婆折腾尽光,这就让令人难以忍受了。

行,万贯嫁妆没轮到我花用,我不生气,但也没轮到她丈夫花用,或者她丈夫没花多少,这就不对了,这让那此年轻时切切念念想做猪素珍丈夫的人,感觉自己受到侮辱,糟践人不能这样糟践啊。

于是,有心人一煽动,海州举子便群情涵滔打算替猎素珍出气,等到这件事成了群休效应时,对这件事不表示愤慨就显得很另类………

现在,群休效应开始影响王宜之与赵师侠了,这两人在刘旭的煽惑下,一路愤慨的发表激烈的措词,等到进入白虎山庄,犹不肯罢休。这让时穿很自鸣得意:对付古人,还是需要古人出力啊,他们说的理论我都听不懂,咱也没学过啊。不过,他们引经据典的,听起来格外有劲。

他们谈论的主要是皇宋关于嫁妆的立法,这场谈论让黄爸如坐针毡,临近白虎山庄的时候,黄爸终于找了个机会,拉着时穿落后几步,断然表态:“贤婿,我不是猪父,娥娘的婚事我由她自己做主,名声什么的,黄家并不在意,从今往后,她还是黄家的嫡长女,谁敢那桃花观的事情取笑她,我决不轻饶。”

着,黄爸双目垂泪,拉着时穿的手说:“也是我这个父亲没出息啊,读了那么多年书,不过混了一个同进士,家业都被折腾光了,人穷志短下”不免对娥娘的母亲有所亏待…………可我对不起其母,绝不会对不起娥娘。娥娘的嫁妆我会补给她,你放心,当初她母亲带来的嫁妆,我会一一赎回来。”

时穿既没有反对也没有表示出热情,因为他来不及回答,已经与时姓族人的迎接队伍碰面了。

自从时姓族人聚集在白虎山下,并开始大兴土木,时氏的宅院不断的扩大。原先罗望京所在的这片十来户村民形成的自然聚落,如今已经包含在大片宅院中。穿过罗望京家中新修的进士牌坊,时姓族人的宅院顺着山势依次拔高,最终布满了整个山坡。

迁移来海州的时姓各房都是原先族中不得意者能自立门户,都借机划地为“城。”修建自己庞大而深阔的宅院以冀给后世子孙留下一个宽敞的发展环境。便是暂时没能力盖起大宅院的族人,这时候也要抢先划一块地,把宅基地圈占了再说。

时氏兴建的葡萄谷地并不在山谷中,它位于山的阳坡,从半山坡望去,绵延到地平线尽处全是搭好的葡萄桩架此时,大部分葡萄田中已经埋好了移植的葡萄藤,有财力的族人还会在自己葡萄田边修一个木制拱门,门上标注自家招牌大家都姓时,只能用不同的招牌区分。

当时穿在牌坊下与猪素珍交谈时几名时氏族人早早站在宗屋也就是时灿的门前,等待这位宗老的驾临这位宗老可不比别人,那是时家上下的饭碗啊。如今海州时氏上上下下,都指望这位宗老的周济过活眼见的如今田地平整了,葡萄苗栽下去了,雇来的园丁在亲手教导着大家栽培技术,等过了两年葡萄成熟了,酒酿出来了大家也算是完整迁移后“立业”的难题,从此海州时氏算是扎下根来,眼前这一片空旷的宅基地,就会变成连片的宅院,子孙后代不用愁衣食,这样的人,怎能不巴结紧点?

于是,时穿一穿过牌坊,早有三三两两的族人过来“请安置。”行礼作揖的,让时穿无暇回应黄爸。

在一片纷纷扰扰的,时穿回头望去,山脚下那座未完工的进士牌坊虽然簇新,但牌坊后的罗家宅院已经稍显破败。而眼前,虽然很多宅基地还空着,但少量建成的宅院已经把时氏大族气象呈现出来,相比暴发的罗家,显得更为底蕴深厚。

对此,连两位九品王爷也在赞叹………哦,王宜之是九品王爷,赵师侠虽然是燕王,但还没有品级。

“果然是宰相门第啊。”王宜之感慨说:“即使是开枝散叶的迁居,眨眼之间也能做成如此气象。”

来海州的时姓族人们,见识过时穿正在用巨石修建的玫瑰园后,深感巨石建筑稳固长久。海州临海,每年的暴风雨季节使人必须不停的修缮自己屋顶,而水泥式建筑一劳永逸,几十年内再无修缮的支出,恰好当地最擅长修建砖石建筑的三星班又是时穿的徒弟,所以他们纷纷向三星班下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