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卧龙助理 >

第262部分

三国之卧龙助理-第262部分

小说: 三国之卧龙助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司马懿呵呵一笑:“长文过奖了,那我们接下来就当尽快暗中与城外那方绍联系吧,我想此刻城中蠢蠢yù动之辈甚多,这样一件进献大功,我们可不能让别人捷足先登了。”

“正是如此,那我们就分头行事吧。”

建业,皇宫。

月sè皎白,秋风萧瑟。

在那静寂的长廊上,有一个急促的脚步声正匆匆而来,待得接近那灯火辉煌的大殿之时,那脚步声却又忽然改变了,变得沉稳而轻盈,闲庭而信步。

蒋干是有意放慢了速度,他深知吴帝孙权是那种极为“jiān滑”之人,脚步声能够漏lù自己内心的轨迹,作为一名优秀的外jiāo使臣,蒋干当然会注意到这一点的。

“蒋先生,我家陛下宣你入内,请进吧。”

蒋干深吸了一口气,极力的将一抹淡然的微笑凝固在脸上,方才随着一名宦官进入殿内。

殿中一派歌舞升平,奢华糜烂的景象。

穿着娇媚的十余名舞伎正自殿中央翩翩起舞,殿两侧,三五十名伶人正弹奏着琴瑟钟鼓。而在那高高在上的皇座上,孙权则自边品着美酒佳果,边笑眯眯的欣赏着眼前的曼妙身姿。

见得此景,蒋干心里又安稳了许多,他甚至还涌起几分鄙意。

这座雄伟富丽的大殿,乃是孙权称帝这后,征调了建业附近三万多壮丁,huā了数月的时间日夜赶工建成的,据说在建这座大殿的过程中,光累死的丁夫就有两千之多。

两千人,对于人口稀少的江南来说,已经算是一个不xiǎo的数字。而这座宫殿的富丽堂皇,却丝毫不逊于长安与邺城的任何一座宫殿。

即使是当年统治着几乎整个北方的曹cào,在营建铜雀台时也是犹豫再三,最后是在不敢多耗民力的前提下,huā了多年的时间才建成。而今的吴国,富庶远不及汉魏二国,而孙权方一称帝就大兴土木,以满足其个人的享乐,在蒋干看来,这是很不妥当的。

“孙仲谋毕竟还是不如其兄孙策呀,终究只是一个守土之犬而已。”

蒋干带着心中的讽意走上前来,不卑不亢的向孙权行礼。孙权只是微点了点头,轻轻一挥手,婢nv为蒋干看了座。

“魏使啊,听闻贵国现下正被汉国的三路大军入侵,眼下各个战场都是焦头烂额,不过魏使你看来是一点都不担心呀。”孙权的口气漫不经心,而他如此言语,显然是带着几分讽意。

蒋干淡淡一笑:“陛下身为一国之君都不担心,蒋干只是一个xiǎo角sè而已,又何需担心呢。”

孙权先是一怔,接着呵呵笑道:“朕还未赐酒,魏使你就先醉了么,被入侵的可是贵国,朕有什么好担心的。”

蒋干面无表情的道出了四个字:“chún亡齿寒。”

一刹那间,孙权的脸上闪过一抹惊悚之sè,不过也只是一闪即逝,如果不是蒋干有意密切的观察在他,也很难发现孙权在一瞬间的思想变化。

看到这一点,蒋干心里又有了几分低气,遂又道:“天无二日,民无二主,这最浅显的道理,我想以陛下之英明神武,自然不会不知道。既是如此,那陛下就更应该懂重,汉国若吞灭了我大魏,下一个目标自然也就轮到了陛下的吴国。大魏如果都挡不住汉国的进攻,那么干以为,吴国也一样挡不住,到时,步我魏国的后尘只是时间问题。”

明知蒋干此言是有所图,但孙权的眉头还是忍不住微微而皱。

“于我蒋干而言,大魏若亡,我大不了归隐田园,回老家做学问,倒也乐得自在,如果我心情好,或许还会在新君那里谋个一官半职,我这xiǎo日子照样过得舒舒服服。可是,陛下就不同了,如果汉国攻灭了吴国,陛下只怕是,嘿嘿”

蒋干没未讲话说完,但那yù言又止的杀伤力却更大。

孙权眉头皱得更紧,挥手示退了歌伎伶下,大殿之内很快安静了下来,孙权则是面lù怒sè,喝问道:“魏使,你敢对朕说如此不敬之话,就不怕朕一怒之下杀了你吗?”

蒋干淡然一笑,全然无惧:“陛下若是杀了蒋干,蒋干便可与那苏武、张骞一样名垂千古,为后世所景仰,对我这个读书人来说,倒未尝不是一件幸事呢。”

面对着这般自若的蒋干,孙权沉怒了半天,忽然哈哈大笑:“果然不愧是公瑾的同窗,蒋干,你这一张嘴真是独步天下呀。”

蒋干谦然一笑:“陛下过奖了,其实,干只是就事论事而已。”

孙权抚着紫髯,饶有兴趣的说道:“既然先生给朕描述了这般恐怖的一个未来,但不知先生可有解决之策吗?”

蒋干道:“既然陛下问了,那干也就不吞吞吐吐,其实干确有一计。”

孙权问:“愿闻其详。”

沉寂了片刻之后,大殿中发出一个充满杀气的声音。

“奇袭荆州”

陆口。

此时的陆口,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人烟稀少的xiǎo村镇,作为柴桑以东最重要的军事要塞,经过汉吴两国十数年的经营,此地已成为一个军民两用的繁华的港口。

汉军在此地设有仅此于夏口的庞大水寨,作为防备东吴的最重要的前哨基地,陆口集结了将近七百余艘大xiǎo战船,这个数字已经接近荆州水师的三分之二左右。

在汉帝刘备去世前的大多数时候,陆口汉军的规模,至少保持在两万人左右,这个数字大多数时候,也会根据东面柴桑的吴军驻军数量做相应的调整。

水寨高台上,徐庶望着一艘艘满载着士兵驶离水寨,脸上渐渐lù出焦虑之情。镇守陆口,一镇就是近十年的徐庶,此时已身任右大司马之职,尽管这个官职显赫无比,但其实他所能动用的兵力,大多数时候仅只陆口的数万驻军而已。

但是现在,他麾下这点可怜的兵力也要被收走,前线的上大将军关羽已经下令,从陆口调动大部分的军队增援前线,这也就意味着,现下徐庶手中的兵力,只剩下不到五千。

“云长太过托大,他这么做,只怕是会给别人钻了空子呀。”

徐庶遥望东面而叹,目光之中布满了担忧之sè。

第四百一十二章隐患的种子

第四百一十二章隐患的种子

“大司马,兵马皆是集齐,若无什么吩咐的话,我就上船出发了。”

上前说话的是关平,此时,这位曾经的关家xiǎo将军,已经成长为成熟的将军,他也已有妻室儿nv,现下官任dàng寇将军。这个官位是他的父亲曾经拥有过的,显然,他的父亲为他争取到这个官位,表达出对自己的这个长子寄有强烈的期望。

“定国,上大将军真的打算把陆口大部分的兵马调走吗?”徐庶明知事实已定,但仍忍不住多问了一句。

关平面sè凝重:“前线的那个于禁抵抗非常顽强,父亲说了,若想击败此人,就必须向前线增兵,用绝对的兵力优势冲垮他。”

徐庶叹道:“话虽如此,可是陆口如今被调得只余下不到五千的兵马,若是东吴来攻,却当如何应对。”

关平不以为然道:“大司马多虑了吧,我大汉国如此强盛,东吴焉敢来犯。再则,前不久新到柴桑上任的那个什么吴国大都督陆逊,只不过是个软弱的儒生而已,你看他给父亲写得信,那讨好之词用的,哎,连我都觉得ròu麻,这样的人,能成什么气候呢,吴帝又不是蠢货,若是想侵我荆州,又焉会用此人。”

关平洋洋洒洒一番论词,表示了对陆逊的轻视,以及吴国不敢对荆州用兵的自信,显然,他的意思也正是关羽的意思,这就是为什么关羽敢将陆口之兵几乎调光的原因。

关平把话说到这份上了,徐庶也无话可说。以他右大司马的身份,如果在长安的话,当然是极有发言权,但这里是荆州,是上大将军关羽的地盘,这里是关羽说了算,特别是当先帝故去以后,更是如此。

‘唉,若是先帝尚在的话,绝对不会令云长这样做。’

徐庶心下唏嘘,却只得勉强笑道:“既是如此,那定国你就尽快出发吧,莫要耽误了行程。”

“那定国就此告辞了,大司马多保重。”

关平拜别徐庶,上得巨大的斗舰,扬帆出港,向着下游而去,经由夏口转入汉口去往襄阳,再经别的水路赶往前线。

目送着大部分的将士离港之后,徐庶方才怀着闷闷不乐之心回往他的中军大帐。

他前脚刚一入帐,后脚便有一个匆匆而来,兴奋的叫道:“大司马,东吴发兵了。”

徐庶心头一震,回头一看,却见来人正是张辽。

自当初与方绍和关羽达成协议之后,张辽就投于汉国麾下,一直坐镇陆口协助徐庶提防东吴。

这么多年来,东吴并未曾向荆州动过兵,因此张辽也一直没有立功的机会,不过,先帝刘备对这位曾经的故友仍然不薄,在其去世以前,已将张辽的官职升为镇东将军。以四镇将军的官职授与一个魏国归臣,这已经是十分之厚爱了。

不过,这看似荣耀的官职,张辽却一点都不在乎,这么多年来,支撑着他熬下去的唯一力量,就是对东吴的复仇之心。

现在,机会终于被他等到了,所以他才会如此的兴奋。

与张辽的兴奋相比,徐庶却显得忧心忡忡,他将张辽带来的情报忙是接过来细看,情报上言,数天之前,吴帝孙权下达了集结令,下诏十五万吴军于皖口集结,准备北上伐魏,以盟友的身份,用实际行动来响应汉国的伐魏行动。

这一封情报,表面看起来应该是对汉国有利的,因为吴国的旗号是伐魏。不过,以张辽的谋略,听其方才之言,就说明他看出这情报之中必有破绽。

徐庶先不发表意见,凝眉再度审视那情报,良久之后,忽然眼眸一亮。

这情报之中,果然有蹊跷啊,关键之处,就在于吴国的集结地点。

理论而言,吴军若要伐魏,大军必经淝水转往淮水,兵马集结地就应设在濡须口,但事实上却是,孙权设定的集结地却在皖口,这也就意味着吴军是要经皖水入淮,这其间要转好几道水系,无形中减慢了行军的速度,破坏了兵贵神速之道,以孙权的军事才能,这一点他不应该想不到啊。

徐庶的神sè立变,他几步走到高悬的地图之前,举目扫视着图上的各点位置,片刻之后,他的脸上流lù出一丝冷笑。

“皖口离柴桑只有不到一日的行程,吴帝此举,看来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真实意图是想侵我荆州啊。”

张辽亦lù出笑容,显然徐庶的看法与他不谋而合,遂道:“孙权那厮自以为虚幌一枪就可以瞒过我们的耳目,哼,真是自以为是。这一回正好,若是吴狗敢来,我们就给他们迎头痛击。”

张辽的语气中充满了即将报仇的兴奋与快感,而徐庶却没他那么乐观。

“孙权可不蠢,他之所以敢玩此低劣的计谋,无非是打探到上大将军把陆口之军调得差不多了。如今我军只有不到五千,想要抵御十五万吴军的入侵,怕不是件易事啊。”

张辽却豪然道:“大司马莫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贼军虽众,我张辽焉会惧怕,若是孙权此番亲来,我必生擒活捉他,以报当年合féi之仇。”

张辽的自信是有理由的,当年他坐镇合féi之时,曾多番以弱势兵力,击退吴军的大举进攻,除了最后一次意外失手,每一次孙权却是灰头土脸的退回江东。

但在徐庶看来,张辽却是有点意气用事了,要知道,这里可是长江,在长江上,吴人就是无往而不利的蛟龙,尽管当年方绍曾在长江上打败过吴人一次,但这并不能改变吴军在长江一线的优势地位。

徐庶也不好扫张辽的兴,只得道:“有文远在此,吴人自无所惧。不过此事也不可托大,咱们就一面备战迎敌,一面给上大将军发信,请他速速增兵陆口。”

邺城,汉军大营。

此刻,方绍正在浮桥上散步,也许是在荆州呆了很多年的原因,他喜欢这种浮浮沉沉的感觉,因为这样能让他的思想得到放松。

行走之际,他不时的会拿出那封密信来,那封信是陈群的献降之信。

与上一次的加密信件不同,这一封信乃是陈群亲笔所书,并派了一名亲信的家丁,冒着风险偷越出城所献。

亲笔所书的归降信,若是被忠于曹cào的魏军查获,陈群的叛国之罪将无可置疑,于陈群而言,这一回可是冒了极大的风险。

显然,他这是在弥补上一次“爽约”的过错,想以这冒险之举,来表明自己这一次归降的诚意,以解除方绍对他的戒心与疑虑。

方绍相信陈群这一次的归降是真的,因为与上次邺城之战时相比,这一次他已经没有选择。

‘陈群、司马懿这帮人,可都是些老狐狸啊,若是这帮人以功臣的身份,在朝廷中站稳脚跟,以这帮士族强大的能量,只怕将来大汉国会重复曾经历史中魏国的悲剧,被代表士族的晋国摘了桃子’

方绍思绪流转,种种担忧涌上了心头。

曾经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