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的第三帝国 >

第460部分

我的第三帝国-第460部分

小说: 我的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队。

结果现在他已经不能毫发无伤的逃回苏伊士了,为了保住手里那点儿还算精锐的部队,他不得不再一次丢掉一部分士兵,带着第8装甲师和一些机械化步兵仓皇后撤。

至于他手里大部分的步兵,要么已经被无情的丢在亚历山大侧翼,早就成了德国人的俘虏,要么就被抛下,挣扎着前往开罗,这部分人以英国殖民地军队居多,他们奉命死守开罗,为反击争取时间。但是无论如何,巴顿手里能够回到苏伊士运河的部队,不会超过3万人了,而他们的对面,得意北非军团人数超过50万,前线兵力就多达31万人。

当然,现在巴顿虽然难过,却还有撤退之后东山再起的本钱,比他更加郁闷的是困守亚历山大港的蒙哥马利,现在他正背着手站在亚历山大港那萧瑟的码头上,静静的看着波涛来来回回冲刷着港口那厚重的水泥码头。

对于这个今年只有51岁的中年将领来说,蒙哥马利略显苍老,他的头发已经灰白,脸色也并不怎么好看。在这位已经统帅部队在北非和隆美尔你争我夺了半年时间的将军心里,最难过的不是奉献一生的大英帝国丢掉了至关重要的北非,而是大英帝国已经丢掉了全部家底的那种深入骨髓的绝望。

如今已经是10月末,再过几天就是蒙哥马利的51岁生日,当年他27岁的时候,德国签署了《凡尔塞和约》,大英帝国依旧傲视天下,现在24年过去了,德军横扫欧洲战无不胜,而曾经的大英帝国却已经成了流亡海外的一个皇帝陛下。

英国人在北非耗尽了最后一丝骨血,囤积在北非的物资事实上是英国最后一块大规模的海外家底了,蒙哥马利手里的20万英军,也是英国现在最后一支拥有本土部队做家底的大规模精锐了。现在英国人最后一点儿底气,就是蒙巴顿将军在印度了那3万英军主力了。

“现在,一切都结束了,我们败了,干净利落的被德国人击败了。”蒙哥马利苦笑着自言自语,等待他的结局并不如何乐观,要么被德国人俘虏成为集中营的座上宾,要么逃回冰岛被那些官老爷们绞死以儆效尤,无论如何他都不可能再和今天一样,率领大军与对手在沙场上决一死战了。

他看了看远方的海面,然后转过身来,让那些浓烟滚滚的阵地映入自己的眼帘——意大利人听说侧翼的德军大获全胜,战斗竟然提升了一个档次,现在他们的攻势一浪高过一浪,似乎真的找回了当年罗马军团能征善战的影子。

不过在蒙哥马利的眼里,却多了几分被弱小的对手愚弄的感伤。因为在他的心中有一个角落里,是坚信着只要德国人不来,那么意大利人丢了整个北非也不足为奇的想法的。连他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不知不觉中,他就加上了一个奇怪的假设“德国人不来”。

已经两天的时间了,当他在那一天的上午看见德军轰炸机还有运输机铺天盖地,从海面不远处飞过亚历山大港的时候,他就知道在北非的战斗已经完了,他们耗尽了自己的优势,从那个时候开始,形势已经尽在德国人掌握。

从德国人击溃了英国本土舰队,登陆英国时候开始,从西班牙和德国部队开进直布罗陀的时候开始,从德军不惜代价攻占了马耳他,奇袭了克里特的时候开始,北非的运输线就只能绕过好望角苟延残喘勉强维持了。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英国还有在北非的美国人其实一直都在吃自己的老本,为了维持英美在中东的根本利益,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都在中东附近布置了大量兵力,甚至建设了兵工厂来降低军队驻扎成本——结果这些东西现在都被德国人消耗光了,也许美国人可能还会有一点补充,可是失去本土的英军,确实是消耗光了。

他的身后,停放着摆成方阵,已经废弃的玛蒂尔达坦克。这些坦克已经本土的陷落,已经无法及时维修了,大多数都是发动机和变速箱的故障,停放在这里等待开罗等地运来的配件。再远的地方,已经有士兵正在把修理不好的坦克还有装甲车推下码头,沉入海底,用来给即将占领这里的德国人制造一些麻烦。

“将军!舰队旗舰来电,说他们要带走愿意离开的英**队,问您什么时候登船,舰队要前往印度,然后在那里划归为印度洋舰队继续作战。”一名参谋从远处走来,他的声音有些干涩,看起来这几十个小时的折磨对于每一个亚历山大港内的英国人都终身难忘。

“我,就不上船了,毕竟要有人留下来为这场战争负责,我想,我是最好的人选。”蒙哥马利苦笑了一声,开口说道:“你告诉那些准备去印度的英**官,不要听美国人说什么坚守苏伊士之类的蠢话了,本土丢了,我们即便是坚守苏伊士也改变不了什么了,守住印度这个听话的地方才是正经!”

“可是将军,那我们在中东的利益怎么办?让出油田我们就真的完蛋了……”参谋说了这句就不知道再说点什么才好了,现在大英帝国即将失去的东西太多了,哪个不重要呢?

虽然现在巴尔干地区反对德意土瓜分的敌对活动非常频繁,土耳其和意大利都陷入到了无休止的游击战争之中,可是当北非这里尘埃落定,巴尔干也就彻底被这几个国家包围,没有了外面势力的支援,想必这里的抵抗运动也持续不了多长时间。

北非易手,埃及丢失,苏伊士运河成了前线,这种情况下大英帝国的流亡政府对中东和印度的控制力还要持续下降,等到有一天德国人真的染指中东的时候,想必附近的英国势力也就会立刻随之灰飞烟灭,到时候英国流亡政府能依靠的,也就只剩下一个可怜兮兮的加拿大了,别说反攻英国本土了,会不会被美国卖给德国都很难说。

“你担心的事情,都是我战死在这里之后的事情了,我也就管不着了。”蒙哥马利挤出了一个微笑来,伸出手来拍了拍参谋的肩膀:“路上也不太平,德国潜艇在苏伊士运河附近布雷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到了印度,记得要替我向蒙巴顿将军问好,帮我感谢他对于北非战场不惜余力的支持!”

第673章673敲诈

到底有多少艘船只从亚历山大港逃走呢?这个问题谁也不知道,总之当阿卡多知道意大利的海军因为害怕损失还有缺少油料,最终没有按照约定前往亚历山大港外围,围歼满载着英国士兵的船只的时候,气的摔了自己手里的玻璃杯子。

整整2万名英**人得以乘船逃出亚历山大这个巨大的包围圈,而足以把已经没有战列舰的英国地中海舰队碾碎的意大利舰队,却只敢在港口里看着这支根本不敢战斗的英国舰队离去——英国人一百年的海洋霸主身份吓得意大利海军连正面决战的勇气都没有,听起来很好笑,不过这确实是残酷的事实。

就连德国人为了克服英国舰队恐惧症,还纠结了很长时间,要不是吕特晏斯灵机一动,要不是德国舰队最后关头还有那么一点勇气,现在德国的公海舰队闹不好还在北海被英国人压着打呢,哪有能力在大西洋上称王称霸?

不过谁都知道意大利新老战列舰好歹也好几艘,加上巡洋舰数量上几乎是英国地中海舰队的五倍,结果这个巨大的差距最终还是没有填平意大利人心中的恐惧,这就未免有点太让人恼火了。

“我!我是为什么肯把斯图登特的伞兵就这么丢到非洲那片鸟不拉屎的破地方去?我为什么不惜保留一部分空军支援能力也要让伞兵在达曼胡尔那个该死的地方独自面对巴顿的坦克?”阿卡多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对着意大利的使臣破口大骂。

他用皮靴踩着地上那些破碎的玻璃,发出咔嚓咔嚓的声响来:“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能让意大利的海军能在德国空军的掩护下,封锁亚历山大港,歼灭或者夺取英国人的地中海舰队!完全困死亚历山大港内的十万英国守军!这是我们约定好的!约定好的!”

他恼羞成怒的走来走去,完全没有把脸色已经灰青的意大利外交特使放在眼里:“我的伞兵在达曼胡尔损失了差不多3000人!3000人!意大利的舰队呢?是不是唯一一个伤患是因为浪太大扭伤了脚趾头啊?”

也难怪阿卡多如此的愤怒,毕竟非洲军团的一切行动,事实上都是从意大利独自入侵北非埃塞俄比亚开始的,结果20万意大利部队没有能够完成他们的任务,反而被英**队赶出了埃塞俄比亚,一路上溃败回了突泥斯。要不是隆美尔在最后关头杀到,挽救了意大利的溃败,现在整个北非已经是英国人的了。

按理说整个非洲军团都是德国在帮意大利稳住阵脚,如果仅仅是进军中东,德国不如和土耳其联合起来,直接杀向中东来的更方便一些,现在这场非洲的战争,似乎都是在为意大利的战略在买单。

结果就是这么一场为了意大利利益的战争,双方约定好的攻击行动策略绝对是万无一失:德国出动伞兵奇袭达曼胡尔,意大利海军封锁亚历山大,隆美尔的部队正面敲碎盟军的防线——最终的结果就是歼灭所有英军北非力量,俘虏或者毁灭掉英国的地中海舰队,这完全符合各方的最大利益。为了确保意大利舰队的安全,德国还保留了一部分轰炸机和战斗机,想要在关节时刻跨海掩护意大利舰队。

可是最终执行的时候,意大利的舰队根本没有出现在它应该出现的位置,于是英国舰队从容的离开了亚历山大港,从苏伊士运河轻松逃走,竟然还顺带着运走了2万名英军士兵。

意大利的舰队没有出海,却有特使赶到了柏林元首府邸,陈述了一大堆意大利舰队无法出海的理由,拿油料还有准备工作未完成作为借口,还恬不知耻的希望德国高层能够理解意大利的苦衷。

“这件事上,意大利做的确实有欠考虑,这简直是在伤害两国之间的传统友谊。”坐在一边的奥古斯总理开口说道,他的先辈是大名鼎鼎的铁血宰相,他自然也不会对这种单方面占小便宜的事情无动于衷,于是看着已经快要被阿卡多骂吐血的意大利使节,慢悠悠的陈述自己的想法:“墨索里尼先生必须给第三帝国一个说法,如果他不给,我们就自己去拿!”

意大利使者用颤抖的手从怀里掏出了一个手绢,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墨索里尼给出的筹码并不多,他迟迟不拿出来其实有他自己的考量,毕竟之前德国在法国问题上、巴尔干问题上、还有北非问题上都非常好说话,这让意大利国内有些飘飘然起来,有论调甚至觉得德国人都是白痴,意大利只要尽情的捞取好处就可以了。

虽然这个论调的支持者并不多,但是墨索里尼确实有点忘记了第三帝国那可怕的国力事实上也是悬在意大利头顶上的一柄钢刀。意大利举国都奈何不得的巴尔干半岛,20万德**队就轻而易举的摆平了——这也就是说,不用从前线调兵遣将,仅仅是德国国内的常驻部队,踏平意大利就不是什么难事。

于是这个可怜的使节现在也不敢把墨索里尼那近似于挑衅的条件说出来了,他可真的害怕面前这位欧洲七成领土的实际统治者,第三帝国的元首阿卡多真的下令攻击意大利,那意大利差不多也就可以成为历史了。

既然意大利海军能被称霸世界一百年的纸老虎英国吓住,那它的陆军就绝对可以把横扫欧洲未逢一败的德国陆军视为神明。如果说英国海军是可怕的,那么德国陆军在意大利人眼中就是无敌的。让意大利守军去对抗无敌的德意志大军,这些人不立刻造反,也会马上投降。

“我的元首,作为意大利的外交官,我希望可以马上回国一次,亲自向领袖阐述一下这件事的危害性……”那名意大利使节擦完了头顶上的汗水,哆哆嗦嗦的解释道:“如果有必要的话,我们可以把海军的几个将领抓起来,任由贵国处置!”

其实放走地中海舰队也好,放走2万英国士兵也罢,这些都不是让阿卡多如此生气的原因。最主要的是这一次大撤退让阿卡多想起了他亲手扼杀掉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他不知道这一次小小的失误到最后究竟会给他带来什么样的隐患。正因为未知所以恐惧,正因为无法估计推测,所以他才紧张到歇斯底里。

“这件事不是一个小小的外交官可以解决的问题。”阿卡多摆了摆手,拒绝了意大利师使臣的要求,想了想才继续开口冷冷的说道:“意大利海军的事情先放一边,让墨索里尼亲自到柏林来见我,轴心国最重大的考验即将来临,这种时候我不希望出现任何不可预知的问题,比如类似这一次的单方面毁约。”

他走到使节的面前,一双因为休息不足带着少许血丝的眼睛如同鹰一样盯着对方,开口说道:“让墨索里尼亲自来找我,明白了么?调整好措辞,用最优美的外交辞令,如果你办不到的话,我就让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