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美人如诗,草木如织 >

第17部分

美人如诗,草木如织-第17部分

小说: 美人如诗,草木如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我们玉瓷杯里的清茶,温白酒窖里的浸泡物,家常饭桌上和鸡肝一起熬制的美味汤,中药木匣子里的一味救世草。

生活中,因爱组合起来的两个人,在寻找一种共有心灵愉悦的同时,也指向一个现实里一起知觉日升日落的塔楼。

相互吸附和寄生——真心相爱的两个人,无时无刻不思念,坦然开放身心,共同面对纷乱的世界。疲惫时心灵安然的床,创伤了获得安慰的手,创造里对流在双方眼波里智性的喜悦,一起嫩绿一起枯萎时微笑着迈过时间幕帘的脚,这些,该是菟丝子的一点自性里,所谓吸附和寄生的意义!

让吸附和寄生带上自私化外衣的,是人对自然的陌生感,和伊甸园里,逗引人,并让人在欲望面前模糊不清的蛇女巫。欲望女巫的咒语和人的愚蠢,形成了人的情感世界里经无数历险而形成的悲苍的史诗。那些史诗的吟唱者,是风沙漫漫的时间路上,在爱的河岸边,绝望孤独里行走的人;是在爱的河流里、浪涛间,绝望地漠然穿行的人。

看到船坞上幸福的身影,那些该都是滋生万物的阳光。见着《啵纭どV小防镙怂孔拥纳踩滩蛔〉叵耄涸诟鞲錾懒⒊沙さ挠曷断拢胶图纳囊帐酰檬禽怂孔釉谧匀皇澜缋镎故靖说墓赜谛腋5囊坏悴频囊帐醢桑

注:有时间的人,可用菟丝子和鸡肝做一味菟丝子鸡肝汤,能够止浮肿,也是补肝明目的佳品。

《美人如诗 草木如织》PART3 27 麦性

《载驰》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而不臧,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而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危E由苹常喔饔行小P砣擞戎陂厍铱瘛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

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诗经·国风·啵纭ぴ爻邸

【解题】这首诗是一个有勇有谋的美丽女子,为亡国亲人,孤身求援时的心声。这个女子,是中国有史记载以来留名最早的女诗人,她的名字叫许穆夫人。

【注释】

1载:语助词。驰、驱:孔疏“走马谓之驰;策马谓之驱”。

2唁(音厌):向死者家属表示慰问;此处不仅是哀悼卫侯;还有凭吊宗国危亡之意。毛传:“吊失国曰唁。”卫侯:指作者之兄,已死的卫戴公申。悠悠:远貌。

3漕:地名;毛传“漕;卫东邑”。

4大夫:指许国赶来阻止许穆夫人去卫的许臣。

5嘉:认为好;赞许。

6视:表示比较。臧:好;善。

7思:忧思。远:摆脱。

8济:止。

9閟(音必):同“闭”;闭塞不通。

10言:语助词。阿丘:有一边偏高的山丘。

11危ㄒ鬽ang2):贝母草。采危尾。挥魃璺ň裙

12怀:怀恋。

13行:指道理、准则;一说道路。

14许人:许国的人们。尤:责怪。

15众:“众人”或“终”。樨:幼稚。

16芃(音彭):草茂盛貌。

17控:往告;赴告。

18因:亲也;依靠。极:至;指来援者的到达。

19之:往;指行动。

电影《角斗士》的开头,在风云飘渺的黄昏,在漫布天地的广阔原野上,金色麦浪象陷入古琴里的水波一样地涌动,一双经了沧桑的有力的手,轻轻拂过金色麦浪,一步步地走向云烟翻滚的天尽头。我被那双拂在金色麦芒上的手吸引,画面上的麦芒触动指尖、手指、掌心的软肉,那种瘙痒的感觉和我行走麦浪里曾有过的相似感觉融合在一起,让我如同走入腐朽的岁月,神秘的命运,流血的疆场——滚滚的麦浪里所潜藏的富足与空无的变换,还有平凡而神秘的手形成的伸展抓握的意象。在意识进入画面的一瞬间,在我的内心打开了一个通向广阔未知的世界通道。

因为这麦浪,我在想象的世界里回忆起这个暗藏涌动的画面来。

麦子对人具有什么样的意义,似乎只有真正经历过饥荒的人,才能够说得出来。饥饿面前没有道德,没有制度,没有人性,只要生死,这是人原本最初的样子。麦子的汁液进入人的肠胃,分解成血脉肌体,这是麦子作为人的主食之一后,所具有的作用。使人得安闲,生思虑的,也是这麦性的热力。整个人类的战争,从某种意义上,也算得上是麦芒上的战争。而一个人的幸福,是不是也可以叫做麦香之福——麦香里,有安然的、温和的使人陶醉的居室厨堂的气息。

在妇女无名的时代,一个弱女子,能够有“我行其野,芃芃其麦”一样的为家救国的心,在茂盛的麦浪里,孤身一人,扶辕驾车,去救危难中的亡国,许穆夫人决绝果敢的胸襟,才会感动齐人,来帮她驱除外辱,重建遭罹难的家园。许穆夫人的名字,才能够在史册的台阶上,走到今天,让读到这些篇章的我,生出一种我华夏族人里有如此女子的自豪,和为人当如此的敬慕之情来。

记得姜夔《扬州慢》里“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的诗句。乱国飘零,废池冷月,“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的”的黍离之悲里,我以为,一切尽去的光阴中,还有一点来声的,正是这“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的荞麦里飘出的一点生意。苍凉景色里的死暗和“荠麦青青”的一种生的气息,才更让人觉得自己身处时间里,不知去向何处的苍凉。

我是个生在麦垛里的人,小时候,跟着大人,亲手抛洒过麦种到黄沙扑面的土地里,在雨落大地的时候,在一片片葱绿的田间奔跑过,见到过寒风落雪的季节,雪被下青绿色的麦苗下默然浸透一片的大地。春,在日日堆积起来的麦浪的绿色里飞快地飘过,夏日,我跌入了麦芒的神话。

我用童年稚嫩的手拂过绿色的麦苗时,湿露的冷和柔软的细叶,让我喜欢上了在清晨和夜晚变幻不定的自然。当少年的手掌拂过金色的麦芒时,我的脑海里记住了那点深藏不露的骚动和一点点由大地上升起来的人对未知世界的苍然,也感觉到看不见的生机在哪里涌动。

好象是《时代周刊》上西方介绍中国的一篇文章,谈及中国的文化和人性时说,中国的味道,就象麦子的味道。这话极深地印入脑海,觉得说的非常到位,却是不能深解。为写这些文字,思前想后的时候,才突然地明白一点所谓“麦性”的自性。

《美人如诗 草木如织》PART3 28 竹林

《竹竿》

藋藋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傩。淇水滺滺,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诗经·国风·卫风·竹竿》

【解题】卫女远嫁诸侯,欲归不能,以诗抒思父母、念故园之情。

【注释】

1籊籊(tì替):长而尖削貌。

2尔思:想念你。尔;你。

3泉源:一说水名。即百泉;在卫之西北;而东南流入淇水。

4行:远嫁。

5瑳(cuō搓):玉色洁白;这里指露齿巧笑状。

6傩(nuó挪):通“娜”;婀娜。一说行动有节奏的样子。

7滺(yōu悠):河水荡漾之状。

8楫:船桨。桧、松:木名。桧;柏叶松身。

9言:语助词;相当于“而”字。

10写:通“泻”;排解。

《竹竿》是我所倾慕的奇女子兼诗人许穆夫人的一篇思乡之作,文中之竹,是她回忆和亲人一起生活时,垂钓淇水上,乐趣陶然的图画里,连接父母兄弟姐妹的一种附着物,那种望着水面,浅笑和静等当中无忧无虑的欢喜之情,是乡愁溶在水面上时,安抚人心的影子里对岁月流逝的不忍神色。

自然里的竹子,色泽淡雅,细圆修长,有节常青,韧而难折,中空有度。竹所生成的乐音里,笛使人动情,萧催人忧伤。竹子的身上,很好地反映了儒、佛、道三家相互交融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人立身向世的风骨和抒情冶性的身影。象“何可一日无此君”的晋人王徽之,和“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苏东坡,都是千古让人惊讶的竹痴。对于正经历着农业社会过渡到现代工业社会的我们,这种爱慕自然生灵,就象痴恋一个不舍女子一样的性情,即觉得有趣,又觉得难以合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心理节奏。中间所缺失的,或许正是现代工业社会中,和我们钢筋水泥的日常生活相互融合的道德架构。自然里的一片深林竹海中,除了自然之美,是不是还有我们想要寻找的心灵的答案,正走在社会转型路上的人,总是不得而知。

我们生活的世界,随着城市院落的逐渐消失,竹子更多只是公园里众人的观赏物。柳宗元在“今日南风来,吹乱庭前竹”的《竹》中诗里所表露的不折性情,早已经游离出我们被节奏化生活所控制的心性之外。在欲望的河流里游走的人们,在孤独和黯然里发出的嘶哑声音,让我们在安然的物质生活里,总有种说不出的失落——一种现代人的失落,我们看到眼前一片绿叶缭绕的竹林的时候,却失落了内心的一片竹林,这总是件让人困惑的事情。

生活记忆里,吃过最香的米饭是蜀地农家渗了蜂蜜的竹桶饭,麻油姜丝的凉拌笋片是熟悉的家常菜。生活里,和一个心悦的人,不管走在什么样的路上,都会觉得神安物静,如走在竹林深处,这也是很多人想望的事情。假日旅游去寻找小镇竹林,那是因为内心被俗世的困惑和伤痛挤压,想要让缺失和有残影的内心被竹的自性和它自然里的静幽来淘洗一番的缘故。

曾经有几把竹椅,坐于其上,酒色间,和三五友人论过天时,聊过爱恨。写这些文字时,自己的竹林却是一片乱影,月下竹影之愁和腐土里的新笋之势,不知道是不是这竹所要给我的?用一个夜晚,走一段文字中竹林里的路,对一个城市里象蚂蚁一样忙碌生活的人来说,不管从中觉得忧伤还是喜悦,都是件奢侈的事。

29。《美人如诗 草木如织》PART3 29 桐音

《定之方中》

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升彼虚矣,以望楚矣。望楚与堂,景山与京。降观于桑,卜云其吉,终然允臧。

灵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驾,说于桑田。匪直也人,秉心塞渊,騋牝三千——

《诗经·国风·啵纭ざㄖ街小

【解题】卫被狄灭后,卫文公迁居营丘。这首诗记录他在营丘营建宫室,督促农桑的情况。诗里的图景是一幅农业时代的黄金画卷,自然里的那个人,诚恳、朴实、高洁,在一场家园劫难后,正重新开创一个新的历程。另,古人说晴天,用“星言”,古人到田间去,不是说“走”,而是用“说于”,真是一绝,几乎到了物我同化的境界,这算是语言反朴归真的精粹。

【注释】

1定:定星,又叫营室星。十月之交,定星昏中而正,宜定方位,造宫室。

2于:古声与为通,作为之意。

3楚:楚丘,地名,在今河南滑县东、濮阳西。

4揆(音葵):测度。日:日影。

5榛、栗、椅、桐、梓、漆:皆木名。椅,山桐子。

6虚(音区):一说故城,一说大丘,同“墟”。堂:楚丘旁邑。景山:大山。京:高丘。

7臧:好,善。

8灵:善。零:落雨。倌:驾车小臣。

9星言:晴焉。夙:早上。

10说(shui税),通“税”,歇息。

11匪:犹“彼”。直:特也。

12秉心:用心、操心。塞渊:踏实深远。

13騋(音来):七尺以上的马。牝(音聘):母马。

14三千:约数,表示众多。

少年时,我熟悉的是泡桐树。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曾经出现过一阵“植树造林”的热潮。那时候,我还是个懵懂少年郎,跟在大人后面,到公社大队开会的院子里,排着队去领拇指粗的泡桐树苗,然后,到秋风吹过的麦茬地的边边角角,挖出一尺见方的深坑,和大人们一起,把像箭一样笔直的泡桐苗种得满山满凹都是。来年春上,一大半成熟了的泡桐树苗发了新枝,秋天里,再把胳膊粗,几人高的泡桐小树从离地几寸的地方锯掉,新的嫩苗会从树墩上长出来,一个树墩上,把长得最憨最嫩的那棵留下,把其他的份掉(家乡话,份的意思就是掰),这就是两三年之后,能长到直径尺许,顶着蓝天的巍峨高大的泡桐树的雏形。泡桐树有粗壮的生长神经,它在贫瘠的土地上,会把根扎入深土;在肥沃的土地上,则会把根须伸到老远;长在大路边上时,会把身子长得粗壮,冠盖迎风雨、遮灰尘。从这些形态上,总觉得它懂得自然物候里的机变,是个能穿透一切阻隔的树种。

古代的民间传说里,“一株青玉立,千叶绿云委”的青桐是凤凰栖息的树木,因着这传说,高耸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