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卡耐基成功全集之三为人处世哲学 >

第75部分

卡耐基成功全集之三为人处世哲学-第75部分

小说: 卡耐基成功全集之三为人处世哲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都告失败,他因此不信任自己的能力,他觉得自己的教育失败。他说,当他得到一 个职位时,总不认为自己可以作得成功。因而他顾此不成又习彼,一次又一次,结果百无一成。就因为他自己怀了错误的精神态度,他永远不得步上正 途。

  比起贫穷的思想,自以为将命定贫穷,老死贫穷的信念,贫穷本身尚不 足惧!

  若是你觉得前途无望,四周惨淡,你就当立即回转,朝另一方向前进, 期待与希望的阳光可将黑暗的阴影都遗弃在背后。

  除去所有的贫穷和疑惧的思想,从心扉上撕下所有黑暗,犹豫的图案; 换上使人愉快的光明画面吧!

  你该下定坚毅的决心,同贫穷战斗;因为,世界上一切的幸福享受,都 是人人有份的,你也要在不剥夺,不妨碍他人的原则下,努力争取属于自己 的一份。

  你是应该享受富裕的,那是你天赋的权利。要在心中不停的确立思想, 同时坚毅奋斗着去追求,最终必能如愿以偿。——有千千万万的人,就因为心中明白这个道理,而彻底挣脱了贫穷的生活呢!

  第三章 设计自我的人生

  一、人生设计通则

  传统管理会阻碍我们的学习。因此,我们必须由实际行动中学习自我思 考,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进行自我管理。

  先懂得管理自己管理他人之前,必须先懂得管理自己。如果我们能够为人师表,那么我 们已经在使周围人走上正轨的道路上踏出了第一步。因此,我们应学会由内而外的管理,意即由自身而外界。现在让我们从检视你管理自身的程度来开 启序幕。

  内部与外界平日里你如何管理自身与环境?请择优与择劣各记录四、五则。分别就 各则回想当时的你,是否一切都在范围之中?是否能为所欲为,言所欲言?

  是否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为外界所左右?

  这些优劣事件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关联。当你能有意识地掌握自我时, 事情必然是很顺利地进行。反之,当你自我失控时,也就无法掌握周围状况。

  换句话说,由内而外的经营法建立在这样一个理念上:外在世界是内在 世界的反映,反之亦然。它给我们一个启示,扮演正式的经营者角色,是以管理者自身与周围为基础。除非能掌握自身的内在世界,否则将无法有效地处理外在世界的困扰。 现在,让我们对彼德。福特进行个案研究。

  彼德。福特是某大银行的人事主任,现年 39 岁,晋升得非常快。许多同 事羡慕他的成功、他的活力与他给人的信赖感。近两、三年来,他在董事会里担任重要的任务。他在某一天当中的活动记录是:早晨八点半:彼德抵达办公室,比平时早到十五分钟,但比预定计划晚 十五分钟。为了清理办公桌,他预计七点起床,可惜昨晚因有应酬,以致??

  他几乎来不及吃早点,他很焦急,交通仍然是那么拥挤——而且在正式上班 之前还有许多杂事等待他处理呢!他冲上楼,在走廊上对外籍上司点头打招呼,但却忽略了向侍者问好。一路上他盼望别遇见同事,以免浪费时间在闲 聊上。

  下午一点半:用午餐。距离与人事室同仁开会讨论一份奖励办法之前还 有半小时可利用。彼德边用午餐,边处理备忘录里的杂事。唉!由于三个临时插入的会谈,上午就这样渡过了。第一个会谈在九点,为了商议一个职位——“社团计划负责人”的权责。这个会议仅威灵顿的冗长挑剔就拖了两个 小时。会议结束时,彼德已经感到头痛。第二个是与潘。瓦尔顿和约翰。诺瓦拉的会谈,较为有趣、不沉闷。会谈尚未结束,彼德就匆匆忙忙地赶赴老 板处做周报。

  他停下笔稍作休息,放下电话并按摩颈项左侧。无疑地,他患了血管风 湿症。他想到今天的后半段——有更多的会谈,至少要花两小时写信、批阅公文,下班后还要搭车至爱登堡买些晚餐及明天会议中的餐点。没多少时间 可让他休息,或者补给点营养。下星期在巴黎将更惨——成功得付出代价!

  彼德突然觉得实在很亏待自己。他何必总是如此过度工作呢?就拿准备 明天会议用的餐点来说吧,他可以拒绝呀!事实上,他知道真正的原因——他要事事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一切都因他而贵,才能显示出自己的重要性。 他的生活大致如此。这不仅仅增加他的工作量与复杂程度,而且无形中,他还要花心思、施手腕以确保地位。事实上,彼德很不喜欢自己的这一面。 在总公司的权位争夺战中,他是有足够能力的;但是,难道他喜欢这样过日子吗?他原可活在没有嘲笑、争战、算计、秘密??之中呀!

  偶而他停下脚步,思索这个问题时,不禁感到浑身不自在。好在他所做 过的事情,其实并不是那么重要,那只不过是自我表现罢了。它们究竟实现了自己或别人的哪些成就呢?这世界是否真的因而更好呢?有时他真希望时 光倒流,从头开始。

  别人并未走同样的路,接触面不同,自然无法体会他的感受。他自问:“你的精神一直紧崩着,你有闲暇放松、开玩笑吗?” 另外,他明白年轻人会成长,不再那么依赖他。自从佩蒂回来之后,她显得对事业那么有兴趣,他们的关注焦点一致的情况已经愈来愈少了。 下午两点:彼德将用剩的午餐倒进垃圾桶,穿上外衣拿起纸笔,走向 202室。 好了,现在你已知道大概情形。彼德。福特在许多方面可算得上是成功的,但在生活上却不理想。在我们当中像他这样每天像崩紧的发条一样的人 多得很,一部分由于你自我推动,一部分由于周围——如同事、老板、顾客、委托人??的需求。假如彼德不赶快停止,也许会有某些其它因素促使他停 止。但是他怎能打破这个长期累积的,人为造成的现状呢?

  从彼德身上你看到几分自己呢?这就是由外界看自身,去留意个案主角 是如何掉进陷阱与错误之中(虽然你也看到他的同事给他很高的评价,但是他的家人又是持着怎样的想法呢?)。所以,你是否了解你自己呢?你对你 自身以及周围的事情处理得如何?

  像这样的过程,由自身出发,进入周围,影响他人,再反过来接受他们 的反馈并学习,因而又回到自身;由内而外与由外而内的交替发展,是个内外并重的学习管理法。

  我们刚谈到内在与外在世界,并强调它们之间不可分解的关联,这种关 联关系,无论是内在世界或外在世界,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正如同单面硬币不存在一般,你不能说那一部分比较重要,它们必须是同时存在的。也就是 说内在的与外在的都是一样重要。我们可称它为同步思考法。

  这个同步思考法以“皆”来取代“或”,有很深的含意。例如,考虑管 理问题:旧式经营法把注意力集中于外在世界,专注于经济学、商业、市场等等的模式与理论。甚至谈到人时,重点也几乎完全摆在别人身上,他们的 动机是什么?什么原则造成他们这样??等。有多少管理课程会留点空间探讨“我自己,我的动机,什么原因造成我如此,假如我是个顾客将会如何呢?”

  不仅管理课程的内容,甚至它的过程,也一样把注意力集中于外在世界。 几乎所有管理教学过程都采用一些已处理、易消化的填鸭知识。

  传统保守的管理法则将心力集中于外在世界,其实是阻碍我们学习的。 它所运用的方法无法达到内外互动。这就是雷格。雷文斯所谓的“经验神话论”。由此引发出种种对创造与学习的限制。

  限制一,我们已养成盲目崇拜与依赖一些只不过拥有盔甲在身的所谓专 家,也让我们在事情弄糟时更能找到漂亮的借口。(这是由于许多专家只提供最后的服务。而其提供意见又取决于何类专家,其间之差别真是惊人。如:奶品工业、电路板、人造奶油工业、或生态学等领域的专家,可说是各言其 道。)

  因此,在这新纪元里,我们必须自我授权,由实际的行动中学习,必须 有自信并能自我思考。当然,我们也得从别人那儿寻求信息(但不是劝告)。

  我们也会与别人共事,但仍得由自己决定事情,并且对自己负责。波罗。弗 瑞尔说:“教育是要使人免于受制于人。自我管理就是要使人自由——使我们自身与组织免除于那长期的膏药。”

  自我管理的另一要点是自我授权——当然,随权力而来的就是责任,你 有责任有效地获取、使用它。没有任何人告诉你,使用自我管理会使生活更舒服。事实上,有时却是正好相反呢?

  旧式管理法的另一特质是它鼓励我们依赖过去的角色模型。因此,柯勒 内尔。渥维克把军中的命令与衡量模式带到工业上来。包括近年来承认东方文明在内的多数有关管理方面的书籍,都建立在手工制造业的组织模式上, 它们忽视了近来在经济发展上它已沦为次要了。再者,实际上所有管理的书籍均由男性著述,而劳动力中却包含有大量的女性。

  这并非轻视过去的知识与智慧,但仔细思量其实质,正如彼德的例子一 样,似乎只是显现他人的感受罢了。我们并非提倡钻牛角尖,也非贬低前人的定理,更非压抑知识。而是希望发展出更强有力、更令人喜爱的新传统, 这得由自我发现着手。让我们大略描述其轮廓吧!

  在这里,我们已提出同步思考法来表明两者不可缺少的重要性。因此, 我们将集中注意力于:。内外在并重,两者不可分,不可将其视为各自独立。。考虑管理自身与周围时,也是两者不可分。能经营自身,才能经营周 围;同样地,能经营周围才能经营自身。。同时考虑自身与他人的感受。。理论与实务并重。由实际生活中产生问题,进一步产生解决问题的办 法,并再度印证于生活之中。

  这就是现在试图兼顾个体与组织的做法。同时,我们一直希望以读者为 出发点来完成本章内容。

  求生存、求维持和求成长为了打开此话题,让我们看一看包含在经营自身过程中的另一观念。当 我们不论在家庭里、在办公室,或在何处,可以说是在求生存、求维持和求成长。这是什么含意呢?

  求生存意指当事情不顺利时,仍然使你保持向上挣扎,避免崩溃。虽然 它看似最低水准的功能,但却是任何人都承认这是我们所能做到的最好地步 了。

  以此观点来看,检视你的求生存经验将是很有用的。(你可将它们记在 脑海里,或随手摘记,或如前所建议般,记录在一本簿子里。)试举出四、五件你努力挣扎的情境。然后,在每个例子里留意你当时的感受如何?什么 力量促使你向上挣扎?一旦那段时期过去,它带给你什么影响?你有无任何改变?它又带给你周围的人什么改变?

  从上述练习中,你可能会有所发现:当你为求生存而挣扎时,外界给予 支持的重要性。有些人寻求镇静剂的支持,那可能是最直接的,但是实际上它们是无法提供任何正面功能的(酒精类也一样)。较有益处的——虽然较难获得——是旁人的支持,不论是个人或群体。不仅因为这种支持能助你度 过黑夜,更重要的是它能让你逐渐了解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从而促使你进入 到成长阶段。

  接着考虑成长阶段,如前所述,我们建议你思考三、四个亲身经历,当 你寻求发展时,你与旁人的感受分别如何?

  有些成长事件会与某些求生存的插曲相同;这正是因为往往危机就是机 会,求生存往往导致求发展,但也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成长均来自危机;然而,这两者之间却关系密切。为何如此呢?

  为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了解何谓成长?此处我们对发展的建议与一 般的定义稍有不同,根据字典上的定义,所谓成长是指:。发挥潜能。。更上一层楼。。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它可以是一种新的技巧、新的观察事物的态度,或是新的感受、新的管理模式。以上种种,最重要还是在一个新字。成长不仅仅是增长一点知识和 技能,还是一种新的,与原先不同的状态或功能。

  是否成长的定义和特质完全改变了?可想而知,并不!成长的改变在某 种意义上来说是好的、有益的,或是方向正确的。因此,如果你瞧瞧你所列出的事件,以及它们对你的影响,你几乎可以得到正面的结果。当然,只有 你能判断某一结果是好是坏,而且该结果决定于所有事情,包括你自身、你的工作、你的家、你的处事方式、你的个性、所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