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卡耐基成功全集之三为人处世哲学 >

第34部分

卡耐基成功全集之三为人处世哲学-第34部分

小说: 卡耐基成功全集之三为人处世哲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些人是因为资金不足而失败,但更多的失败,是肇因于 时间、精力和脑力的滥用,这种一人公司的老板,每多和一个客户接触,就多出一项杂务,不但所有的资本无法使这些杂务圆满进行,而且既然不能专 精于任何范围,这公司反而没有存在的必要。这个小公司必须大刀阔斧的改革,把一切不必要的分枝去掉,否则新枝不断地生长,旧枝又不去除,最后, 树干一定会因为支撑不了而倾倒。

  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方法,不但使我们能与人适切地讨论工作 问题,又能避免碰到自己不专精范围时的困窘:那就是当你与客户讨论自己专业的知识时,态度越严肃越好,但当话题转为自己所不熟悉的范畴时,就 该把态度放轻松,甚至可以说说笑笑。这个方法不但能使人适切的相互沟通,也能避免那些因太过孤单而渴盼接触的人不智地乱发表意见。

  当然,如果你对某个不熟悉的范围,愿意深入研究探讨的话,自然不必 照这个方法做。其实只要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锲而不舍,持之以恒,也许就能开创新前途。不过一定要搞清自己不是潜意识下,或为心理因素才如此, 而是在神智十分清楚的情况下,为了职业上的因素如此做的。我们在本章中所讨论的问题一定要好好牢记在心,不要欺骗自己。要时时问自己:“我做 这项工作,是因为它对我长期的事业利益和目标有好处,还是只为了要解除自己一时的孤寂,所以对任何与工作有关的接触都一律来者不拒?”

  简言之,多才多艺当然很好,但也常给自己创业的人惹来麻烦。任何能 打断他们长久孤独工作状态的客户或朋友,都可能改变他们的工作方向,致使他们一事无成。因此,如果他们真想成功的话,最该注意的就是放松自己, 欢笑一下。

  并不自觉的成功者在我们的调查中,有许多成就斐然的人。他们脚踏实地、切切实实地努 力,花了许多心血和精力在工作上,对公司也有极明显的贡献。不论以什么标准来衡量,他们都堪称成功的榜样。问题是,他们并不自觉。他们对自己 的成就浑然不知,仿佛自己毫无建树似的。

  他们这种心态,十分让人纳闷,也引起我们更进一步探讨的兴趣:为什 么这么杰出的人,能力这么强,却不了解自己的成就?

  答案就在于,他们激励自己时所用的特殊方法。请看下面两个例子。 谦虚?健忘? 罗夫是那种不用人催,就会努力工作的人。他大学读的是生物,毕业后进入一家大企业的化学部门服务,而且工作时样样得心应手,他认为:“读 生物化学固然有趣,但现在我才在做真正的大事。”

  罗夫部门的绩效非常好,工作也非常繁重,每天都好像有做不完的事似 的。罗夫进公司的第 2 年说:“这没有关系,我会按重要性把事情一一处理好,也许不能每一件都兼顾到,但只要是重要的事,一定都会做好。”

  另一个类似的例子发生在乔依丝身上,她拼命工作,并且常为周遭的人 赶不上她的速度而生气。在大学时,她主修的是经济,毕业后也很顺利地进入社会工作,她说:“我要以自己的力量,开创一番事业。”她认为自己在50 年代所上的大学,只是人生的一个跳板而已,她曾在大三时说:“我们浪 费了太多时间,大多数的人都不知道自己上大学的目的是什么!”她不但知道,而且迫不及待地想毕业,好施展自己的抱负。

  从上班的第一天开始,乔依丝就知道自己走对了路,她在一家医药公司 服务,老板的作风很对她的胃口,而且有很多升迁的机会。在她应征这个工作时,一位女主管带她参观这个公司,并告诉她:“公司规模虽不大,但人 人亲密合作,而且随时可以和上级沟通。”事实果真如此。她在第 3 年的时候表示:“我真喜欢这个环境。”

  为什么这两个例子这么值得我们注意呢?有三个理由:一、我们所访问 的例子中,没有人比这两位工作得更勤奋了。当然,也有人像他们一样地努力,但年年月月都像他们这样毫不懈怠的,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第二个原因 是很少有人像他们一样,以自己每日的工作为乐。第三,他们的成就,就像他们所付出的努力一样多。就拿酬劳来说吧,这两个人在 1983 年的年薪,都 在美金 10 万元以上,这算是相当高的酬劳了,但他们却毫不以为意。罗夫说:“这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成就,何必大惊小怪的到处宣扬呢?”乔依丝也说:“我的公司很好,而我赚的钱也够花,不过这也不算什么,又不会打破世界 纪录!”也许有人会觉得,他们以这种毫不在意的口气叙述自己的成就,是在暗示要加薪或升迁,但实际上却不然,他们并不是对此感到不满,甚至平 时,也很少提到升迁、加薪的问题。

  如果我们再仔细观察他们平时如何处理每天的工作的话,就会看到一个 有趣的现象:他们两人都有意的抹杀自己过去的成就。

  在罗夫 34 岁时,他的公司为了扩展业务,要到德州设立工厂,这个重任 就落在罗夫和其他 3 个资深的经理人身上,他们要负责监督、管理整个计划。

  由于事前市场调查显示,一旦工厂落成,将会有极大的利益回收,所以罗夫 摩拳擦掌,预备一试身手,他说:“市场就在此,我们要好好努力,把所有的产品都卖出去。”他对自己能入选为这计划的负责人之一感到光荣,并诚惶诚恐地工作,因为其他的负责人,年纪至少都比他大上 15 岁。 这个计划可说十分庞大,光是工程就进行了两年——比原计划多了 3 个月,这是因为某些建材暂时缺货的缘故;而又因为通货膨胀的原因,预算也 稍微超出原来的计划,不过,最后总算大功告成。而训练新进人员操纵机械 又多花了他们6 个月的时间,罗夫说:“要找出适合的人才来做适当的工作, 才是最麻烦的事,我们曾雇用一位经理,但他第一天来上班就喝醉了酒,想想看!喝醉酒,这会把一切都弄得完蛋!”

  不用说,这个计划花了罗夫 3 年,时间也不算短了,但除了时间之外, 罗夫还花了无穷的精力在上面,他常常熬夜,不眠不休地工作,到最后计划快完成时,他高兴的说:“我现在对整个流程都了解了,从有机反应机械装 置,到整个资金运转都会了。”等到计划完成后,罗夫却不稍事休息,马不停蹄地又去忙别的事,因为在这 3 年中,他也还在进行其他的计划,既然这 个计划已告结束,他已开始费心在他的新计划上了。

  5 年后,罗夫 42 岁了,我们问他如何评估自己对这公司的建树。“我的 建树?”想了半天,他答说:“没有什么特别的建树啊!也许过几年,我才可以真正称得上对公司有什么建树吧!但到目前为止,实在没有什么,除了 上礼拜公司又升了我一级罢了。”

  他是谦虚呢?还是有健忘症?如果光看这个例子,我们免不了会下这两 种结论。罗夫的同事都认为他是公司的大功臣,除了上述的建厂计划外,他们还可以对罗夫举出至少一打以上的大功,他们的副总裁还认为不止于此 呢!

  乔依丝的情况也是如此。当她 37 岁时,有一天恰巧碰到高中的一位老同 学,两人便寒喧起来,她问那位同学现在在做什么,他答:“我在销售办公用具。”他们站在一起谈了 20 分钟。

  这次的谈话一直萦绕在她耳际,她很高兴听到那些和她一起长大的老友 的消息。“我和班上的同学都失去了联络,但他却对他们的行踪了若指掌,因为他参加了同学会,而我连什么时候举行同学会都不知道,就是知道,也 没有空去。”

  除此而外,还有一个理由使她难忘这次的谈话。她说:“他提到包装对 他们那一行的重要性,例如一包内该装多少东西等等的问题。”他的话引起了她的兴趣,因为她发现,不只是她自己的公司,甚至整个工商业界都忽略 了这个问题。“办公文具公司和药厂,在这方面都先我们一步。我们只会大批的卖给各大公司,或分成一小包一小包的零售。”而她同学的话给了她新 的灵感,那就是“小量包装”。

  接下来的两年,她逐一审视自己管辖范围内的产品,“其中有一些是别 的公司以专有标签为我们生产的。”她说,但其他由自己公司直接生产的产品,她都逐一检查过,看是否能在包装方面做点改善。老板已同意她的做法, 并派了两名生产人员来协助她。

  她开始动手以后说:“这并不难,我们把 12 瓶分为一组,装在小纸箱里——就像一打汽水的包装法那样。整个箱子的长宽高分别为 3×5×12 英寸, 这样看起来清爽多了,也比较容易购买、存放。”对她来说,这两年中,最叫她感到心焦的时候,就是在新包装推出,等待顾客反应的时刻了。在开结 果研讨会,比较订单多寡的前几个小时里,她很不安地等着,生怕一切都只 是徒劳而已。

  结果却证明她的构想在市场上大获全胜,而且销售情形也维持数年不 衰,乔依丝原本害怕消费者只是为了一时新奇才买他们“小量包装”的产品,她更怕这种“小量包装”的产品会夺去自己公司的批发市场,现在,一切都 证明是多虑了。该公司的销售经理在第二次会中说:“这只会打击我们的竞争对方,因为现在顾客比以前贮存了更多我们的产品。”老板非常满意,而 且到现在都还记得乔依丝的功劳。

  唯一忘记这件大功的,反而是乔依丝本人。在五年后,我们问乔依丝她 如何评估自己的成就,她沉思后说:“谈不上什么成就,我只是东做一点、西做一点,尽我的职责而已。”

  是健忘?还是谦虚?这两种说法都不对,我们得再举几个例子,才能看 出这种人的基本问题在那里。这种人可分为完全不同的两群。

  什么时候才能休息? 蓝领劳工阶级通常的工作型态是成群结队、听命于人的,也就是说,一群劳工为了某个特定的目的,例如盖高楼大厦等等,会聚在一起工作一段时 间。而另一方面,白领阶级的工作则强调个人独创性。白领阶级工作时,旁边没有、也不可能有一大群人盯着,他主要的工作是劳心,而不是劳力,而 且在大部分的时候,都看不到什么成果。劳心的工作,既不像砌砖盖瓦那样是可见的,其成果也不像生产线出来的商品一样标准化,因为心智较肉体来 得抽象,其成果也较难以掌握。

  劳心的工作,比较不容易培养同事间的感情。两个并排工作的油漆匠, 可以一边油漆,一边聊天,因为他们的工作只要求他们用手,而不是用脑,手上虽忙,嘴巴却可以不停。但劳心者就不能如此,如果两个办公桌相邻的 人不停地聊天说笑,工作量必会大受影响,想要边作事、边聊天,对他们来说,简直是不可能的。

  劳心的工作给人较大的工作自由,让人按照自己的计划工作,而且他们 的工作也较劳力者有连接性,也许同时有几个不同的计划要进行,但这些计划相互之间却有些关联,分界也不很清楚。我们所访问的一位园丁把劳心、 劳力工作最大的不同,描述得很清楚,他说:“如果我是坐办公室的人,一定会搞不清楚,什么时候可以喝杯啤酒,放松一下。我看我要不是整天喝得 醉醺醺(因为很多小计划都已完成),就是一点酒也不敢碰,一点轻松的时间都没有(因为计划间都相互有关联,容易搅在一起)。”医生、牙医、律 师,以及各种专业人员都该了解这种情况,因为这就是他们生活的写照。他们处理一个接一个的病例或案子,或者接下几个不同的计划,然而这些表面 上似乎没有关联的案情或计划,从另一方面看却以某种方式一一衔接,有其连续性,其中任何一小件的成功,从他们职业的观点来看,都不很重要。

  这就是罗夫和乔依丝无法找到一个计划的另一个计划分际之处的部分原 因,基本上,他们不能在每件工作完成后都喝一杯轻松一下,所以也就容易忘怀自己已有的成果。

  另外,罗夫和乔依丝,以及其他成千上万像这两位的人之所以会如此,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这原因与表彰外在的成就较无关联,却与维持内在的工作动机有重要的关系。专业人员和管理人才都很明白,保持自己的工作动 机是他们获致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一旦工作热忱消退,麻烦就大了。为了要一直保持自己的工作动机,这些白领阶级就想出一个办法:对自己的成就干 脆视而不见,对其重要性也不予理会。怎么做法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