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国魂 >

第536部分

国魂-第536部分

小说: 国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英军的轰炸机部队中弥漫着一种“拼了”的悲壮气氛,而中国飞行员也证实,有时他们击落了整个编队的印度轰炸机,但只要有1架幸存,那么这架飞机仍会坚定地向目标飞去!

英国部署在二线的空军部队在2日中午开始传场前线,他们当时对发生在前线的事情一无所知,当他们来到前线机场时,他们震惊地看着眼前的情形:到处都是浓烟烈火,机库成了一堆堆废墟,跑道上满布弹坑,到处都是被摧毁的飞机,而供应情况更是一团糟,由于油库和弹药库被摧毁,增援的飞机往往无法升空,更糟的是中国飞机不时地光临机场,再一次摧毁困在地面的大量英国飞机。

11月3日,中国空军继续大规模袭击印度境内目标。

3日一早,中国空军的“雨鹰”式和对地攻击机集中攻击在德里的英军防线,向未迅速向前突进的中国装甲部队提供空中掩护。而中国空军的主力则大规模轰击英军防线后方的通讯和交通枢纽。

中国人的飞机猛烈攻击印度的铁路和公路交通,这使得英军无法及时得到物资供应,英军的通讯设施变得一团糟,上级的命令要么无法送达各个部队,要么到得太晚,在地面上一切步兵,炮兵,车辆都遭到中国军队不间断的轰炸!

第682章 突击!!突击!!

警卫队,第1装甲集群军。

“报告将军,前卫突击第29装甲团团长许愿!”

“许团长。”在司徒定倭的脸上看不到任何表情:“现在是11月3日上午10点,你的部队这个时候应该在哪里?”

“报告将军,按照计划,我的部队应该到达阿尔苏纳!”

“那么现在你的部队在哪里?”穗子的声音依旧是那样的冷漠。

“将军,英国人的抵抗异常激烈……”

穗子打断了他的话:“我不需要听到解释,在战场上也不应该有解释。前卫突击第29装甲团的任务是于11月3日10点前赶到阿尔苏纳,并对其展开攻击,但你却没有完成任务,拖累了整个装甲集群军的行动!许团长,你被免职了!”

“将军!”许愿大声叫了出来:“请再给我一次机会!”

“在我指挥的部队里,我不会给别人机会!”穗子淡然说道:“给你机会,就意味着对士兵们生命的不负责!”

许愿稍稍沉默了下:“我接受您的命令,将军!但请答应我最后一个请求,请允许我做为一名普通的士兵加入到战斗之中!”

穗子点了点头:“给他一枝步枪!”

“谢谢将军!”许愿接过步枪,“叭”的一个敬礼,大步离开。

穗子站在装甲车上,面色平静:“命令29装甲团,必须在11点前到达阿尔苏纳,命令左翼第7装甲师,右翼第11、17装甲师,对阿尔苏纳形成合围之势!命令第8、第9装甲师,冲过阿尔苏纳,直接对德里展开进攻!命令空军加大轰击力度,我要我的部队达到德里,德里已经成为一片废墟!”

命令一一下达,穗子停顿了下:“命令,各部最迟于今夜22点前到达德里,并在第一时间对德里展开攻击。我的皮靴,要在11月4日11点前踏到德里的土地上!”

在穗子所指挥的部队里,永远没有任何人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战车发出了让人畏惧的隆隆轰鸣,第1装甲集群军迈出了让整个大地都为之颤抖的步伐!

征服印度,把英国人从印度、从亚洲全部赶走的战斗开始了!

进攻成败的关键在于第1装甲集群军的行动。它已闯入阿尔苏纳,正在向德里挺进。

在对印度的攻击中,为了确保胜利,穗子集中了全部6个装甲师中的5个师,而且又把其中的4个师集中用在阿尔苏纳地段。

而英印联军,特别是英军的将领们,仍然沿袭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线式战术,把他们的坦克分割配属给步兵师。英国部署在印度最强有力的第6装甲师还没有到达德里,英军也从来没有打算集中使用他们的装甲部队。

第1装甲集群军在通往阿尔苏纳的桥头堡没有遇到抵抗。主要以印度军队为主的抵抗很快就被粉碎。地形确是难以通行,但是,由于交通调整勤务组织得好,再加上司令部工作颇有预见性,使装甲师和摩托化部队能成梯队顺利地挺进六十英里。对中国军队在这一地区实施兵力密集的突击,敌人毫无准备,它那微弱的抵抗实在不堪一击。

到了指定时间,穗子集群军的前卫已进至阿尔苏纳一线。11点,先头部队对阿尔苏纳进行强攻。也许派出步兵师会更合适些,但重要的是乘敌混乱夺取主动权,而不给敌人以喘息时机。强大的航空兵编队支援了强攻阿尔苏纳的行动。

然而,在攻击开始之后,情况对第29装甲团来说似乎不妙。英军炮兵已进入戒备状态,29装甲团的一举一动都招致了敌人炮火的袭击。这时,中国军队的炮兵还在被堵塞的道路上,不能按时进入阵地。无论是工程兵,还是大部分工程器材,都没有运到。

中午时分,空军出动达一百架飞机,以密集的编队发起突击。“雨鹰”轰炸机的猛轰使英军炮兵完全沉默下来,再也恢复不了元气。炮手们弃炮而逃,简直无法再把他们召回到炮位上来。

英军全面停止射击,对中国军队的士气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现在没有一个人再想去隐蔽,这时想把士兵们收拢反而不可能了。

能清楚看到五十码以外的英军掩体。部队在航空兵掩护下展开强攻。

航空兵突击十分猛烈,甚至没有人理会到,他们是在没有炮兵支援的情况下强攻的。

下午,中国军队已攻入阿尔苏纳。英军在我航空兵袭击下早已晕头转向,抵抗是很无力的……

穗子决定扩大胜过,并继续以一个装甲师的力量向德里挺进。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无论是炮兵、坦克,还是反坦克火炮,都还没有调上来。

穗子的担心是一旦让英印联军完成准备,那么战争将变成坚固的攻防战。于是,他不顾士兵的疲劳,毅然决定向德里纵深推进。经过六英里的夜行军,未遇抵抗就拿下了德里的前沿防御罗塔克。

在拿下罗塔克后,出现了一场小小的危机,英军的一个装甲旅在低空飞行的飞机支援下进行了反冲击。所幸的是,英军仓促发起这样的反冲击,并不那么得心应手。他们的坦克行动缓慢又笨拙,而当他们发起攻击的时候,第1装甲集群军的反坦克炮也已经随第1装甲旅的先头部队到达了。这次交战短促而激烈。英军的反击有勇无谋,没多久,他们的近五二十辆坦克就毁在战场上了。英军装甲旅的通信设备是很差劲的,而中国军队的装甲部队却拥有新式的无线电设备,这在机动作战中是一种显然的优势。

英军在罗塔克一线的抵抗被粉碎了。他们的阵地由只有少量反坦克炮的二线部队防守。在飞机的俯冲轰炸之下,英印联军士气涣散……

正当德遭受到第1装甲集群军猛烈攻击的时候,11月3日、4日,右路“李牧军团”之第6集团军与英印联军在印度代奥克尔、格亚一线也爆发激战。

段祺瑞率部沿恒河平原一线神速前进。2日晚,到达江布尔;3日,通过穆扎法尔布尔;同日,其前卫抵达奥克尔,从而将同英印联军一分为二。这样快速前进免不了要担风险,最大的顾虑是南翼的安全。第17装甲师、第9摩托化军和第6集团军的各步兵师,顺利构筑起防线。

驻奥克尔的同英印联军在中国军队的重压下,从奥克尔退守格亚河一线,其南翼部队位于格亚附近。

3日,英军总司令马格龙勋爵下令斯实施局部反击;还企图在这次大规模行动中得到侧翼印军支援,以封闭这一致命的缺口。但是侧翼印军宣称,他们到4日才能参加反击。但英军第5师却于3日早晨,就在格亚以南开始了行动。由于使用的兵力太小,没有取得什么决定性的战果……

奥克尔以南没有发生任何情况,因为为实施反击而集结起来的印军遭到了中国空军的连续轰炸。据印度官方史书记载:“在这关键时刻,证明英军最高统帅部是指挥无方的。”

段祺瑞由格亚向南推进,3日下午攻打瑟瑟拉姆;在他翼侧行动的第3坦克军于3日攻占了瓦拉纳西。这时先头装甲师距印度重镇安比加布尔仅十八公里。

3日晚,段祺瑞令其装甲师于4日封锁安比加布尔与劳尔克拉一线。

中国军队最高统帅部对印度战局的计划,重点放在三个主要进攻方向上。

5日,“李牧军团”主力对安比加布尔发起进攻,装甲军深深地突入了敌军的阵地。第17装甲师迅速进至安比加布尔一线,5日下午进驻安比加布尔,并趁敌混乱之际,继续向前挺进,分割了英军的苏格兰师和集结在劳尔克拉的大量印军。

5日的战斗非常激烈。

劳尔克拉这个地区村庄多,还有许多小林,地形复杂,英印联军防守坚固。这块地方交给步兵团来解决,装甲部队则绕过抵抗的敌人,竭尽全力向南推进。

6日,包括有一个新建师的印军预备队,由克勒格布尔尔向我装甲部队的翼侧反击。经两小时克激战,该敌被击退。6日夜,段祺瑞的主力坦克军投入纵深已达十二公里的桥头阵地。

中国军队最高统帅部精心策划,把装甲群调到劳尔克拉地域,先头部队只遭到敌人微弱的抵抗,于7日进至比拉斯布尔。段祺瑞指挥得当的八个装甲师,在比拉斯布尔两侧挺进,势如破竹。

此前,11月4日,穗子所指挥的第1装甲集群军占领德里,正如穗子所命令的那样,他的皮靴在自己的规定时间内踏到了德里的土地上!英印联军在德里的全线的抵抗陷于崩溃。

中国军队前进的速度,就是要看装甲师每天能开进多远。步兵却远远地落在后面,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缓缓而进。

5日,穗子的战车部队开进了锡格尔;6日,前卫抵阿杰梅尔,完成了对斋普尔地区2万英印联军的包围。

中国的步兵在强大的航空兵和炮兵火力掩护下发起进攻,这当中曾过多地使用了烟幕弹。中国军队很快就发现,斋普尔许多支撑点都经不住炮弹和炸弹,许多阵地都不能进行环形防御,只要用手榴弹和喷火器攻它的薄弱点,就很容易把它攻破。

突破以后,第18步兵师以强行军追击退却之敌。中国士兵情绪高昂,每个人都想追上敌人。

到达谢奥布尔以后,第18步兵师奉命调头向左,挺进科塔。

7日日拂晓,第18步兵师穿过了因受创而停止前进的某师的战斗队形,继续奋力前进,通过遍布密林的山区。敌人用砍倒的树木封锁了道路,他们的炮兵、狙击手和机枪手充分利用荫蔽条件良好的地形。第18步兵师在行动缓慢而艰苦的战斗中继续向科塔推进。7日傍晚,第18步兵师距科塔只剩下一公里了。

·7日晚,第18步兵师接到电话。他告诉我说斋普尔地区2万英印联军的已经无条件投降。

同日,由“霍去病军团”司令部发出的公报说,被围在科塔的敌人也已投降。公报声称,俘虏有二万二千人,包括军长一人,师长三人;有十二个炮兵营缴了械,中国军队还缴获大量补给品和装备。

在对印度的前期攻击中,得到空军大力支援的中国装甲兵对战局起了决定作用,这一点几乎是勿庸置疑的。这种看法并不是要贬低步兵师。步兵师在次后依旧充分发挥了威力,但在对印度之前的战斗中,他们却无用武之地。

整个战局决定于对装甲兵的运用,这实质上是互相对立的两种流派在运用装甲兵的原则上的斗争。英国的军事首脑还是沿袭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则,他们把战车平均分配在整个战线上使用,尽管他们的精锐师参加了战斗。

中国军队的战车指挥官们则认为,战车应当集中使用。据此,在主攻方向集中了中国两个装甲军和一个摩托化军。中国的军事理论认为战车只有一种用法,即大规模集中使用。

而英军指挥部并没有认同这种理论,而且没有积极采取对策。

甚至在中国军队突破德里防线以后,英军将领来仍然没有能够集中他们的坦克以及火炮。在战场上,英军的坦克战术也实在过于死板,而且流于形式。

中国军队的战车军和装甲师不只是训练有素,拥有上等的通信器材,而且各级指挥官都充分理解到,必须在前线直接指挥战车部队。这样,他们就可以及时利用战车战所带来的多变的情况和有利战机。

当然,虽然中国军队十分器重战车,但中国的将军认为,战车没有摩托化步兵和炮兵的积极支援是寸步难行的。

8日,在稍事修整之后,我第1装甲集群军集团重新在印度发起进攻。

8日,在几处同时突破勒德兰防线;9日,第2装甲师占领巴伦布尔,分割了温迪亚山脉所有英印部队。10日,第2集团军的右翼占领了瓜廖尔地区,英印联军在这一地区的抵抗很快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