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塑国魂 >

第345部分

重塑国魂-第345部分

小说: 重塑国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英国绅士已经可以预见得到,只要取得海战的胜利,那么,也就到了这场战争谢幕的时候了。

为此,英国人处处刁难**佬,沿途不但不开放港口,还向德法两国施加压力,禁止向**舰队开放停泊港湾。当英国的观察船将海战最初胜利的结果传回白金汉宫的时候,政客们一片欢腾。数年的努力,持续对日本小弟的投入,总算有了回报。

一旦**人转头,英国只需要平息南非布尔人的*乱,那世界就会重新和平。再次回到英国人熟悉的那个世界体系当中。脑残的威廉二世陛下,面对重重压力,恐怕也只能胡咧咧几句,而后愤怒地挥舞一下拳头。

偏偏在这个时候,该**的中国,该**的民族主义者、复仇主义者,趁乱参与了海战。将英国唾手可得的胜利果实无耻地抢走!这叫人情何以堪?

最要命的,英国人郁闷地现自个儿居然无力起反击!部署在远东的军队实在有限,而在印度的殖民地军队,也就顶多能维持维持秩序,下土著。想要与中国人开战,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不行。该**的中国人在海战里,使用了成熟的潜艇技术,迄今为止,面对这种新式武器,英国人根本就是无可奈何。即便抽调分布在各地的皇家海军,大张旗鼓地杀向远东,也不足以保证胜利。

为什么?海军部长尴尬地说,面对潜艇,在没有成熟的反潜武器之前,战列舰与小渔船没有任何区别。即便是万吨以上,造价昂贵的战列舰,也很有可能在一轮潜艇鱼雷打几下,葬身海底。这还只是海战,要教训该**的中国政府,让其彻底臣服,必须要动用6军。6军大臣保守估计了一下,要远征中国,英国政府起码要抽调二十万的6军,还必须有四十万的预备队。别如今只有二十个正规师,可中国广袤的土地,巨大的人口基数,乃至于自给自足的军工体系,本土作战的情况下,战争潜力甚至不亚于日不落帝国。参谋部所拟定的远征计划,其最终目标只是拿下北京。若想征服整个中国,恐怕得需要十倍乃至于二十倍的兵力。

事到如今,英国的绅士们这才愕然现,曾经懦弱不堪的中国,居然在几年间,默默成长为一个英国根本就操纵不了的庞然大物。其势力虽然根本撼动不了英国,但完全可以改编整个远东的**局面,这令英国不得不重视。从根本上来讲,一个强大的日本再强大,那也是日本,大英帝国只需要勾勾手指,就能让日本万劫不复。可一个强大的中国……事到如今,既然不能消灭,那就只能拉拢。

白金汉宫一声令下,外交官们行动起来,一边探听虚实,一边纷纷拜访北中国举足轻重的政客们。英国正努力影响着共和国的政策,觊觎于往日的影响力,许下的诺言,可以让共和国站在英国绅士的一边。

英、日、俄三国乱成一团,这个时候与共和国关系最为密切的美国,无疑成了理所当然的皮条客。美国人一边享受着然的国际地位,一边暗自偷笑。无论结果如何,美国都不会损失什么。中国参战并且取得胜利,取得了整个朝鲜,对美国来说自然是好事儿。那意味着美国资本家又多了一处资本输出地。哪怕维持现状,这种然的国际地位,也够白宫里头的**家们享受得了。

而德国人则纯粹的搅屎棍子,唯恐天下不乱!英国人的战略目的,德国佬即便再脑残也会知道一二,威廉二世巴不得远东乱成一锅粥,充分地牵扯英国人的注意力。闷声大财的感觉,想想就舒心。

至于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这个世界什么时候轮到他们做主了?二流国家就要有二流国家的觉悟!

对马海战意外的结局,无形当中让列强将新生的共和国,摆在了同等的位置上。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在北京,等待着共和国进一步的声明。在距离海战结束七十二小时之后的现在,所有人都知道,距离这个声明,不远了!

(恩,手欠,更新了。冲这点,大家伙是不是多多给花?不要废银子的。)

四一四风起(四)

江宁,行宫。

‘啪’。上好的景德镇盖碗摔了个粉碎,紧接着慈禧那尖锐刺耳的声音便响了起来:“稍安勿躁?都这个时候了还叫哀家怎么稍安勿躁?别以为哀家不知道你们一个个安的什么心思!你们不就是觉着大清让人家从**撵到了江宁,没几天好日子了么?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趁着来得及赶紧捞银子,等着何绍明他日一到,立马投奔新主子。你们说,哀家有没有说错?”帘子后头的慈禧勃然大怒,手指伸出帘子,一个个点着下头战列两班的大臣。手指所向,一个个大臣惶恐不安,纷纷拜倒在地:“臣等惶恐!”

“惶恐?不见得吧!克扣、贪墨、私设关卡,扪心自问你们谁没干过?最可气的就是有人竟然打起了新军的主意!上个月武备库里头足足少了两千杆洋枪,哀家下令严查,可查了半天除了查办了几个小虾米,和了半天稀泥就不了了之了。哀家还琢磨呢,莫不是洋枪长翅膀飞了?嘿,可昨儿岑春暄来了折子,哀家这才明白。感情不是洋枪会飞,而是有人把枪械卖给了**党,中饱私囊了!”

“臣等万死!”下头一众大臣个个噤若寒蝉。还有少数几个人一脑门子冷汗,浑身打颤不止。

“万死?没错,你们是该死!”慈禧腾的一下站起来,挑开帘子,干脆走了出来。老太太这会儿的脸色铁青,看起来是动了真火了。也无怪她生气,被人从**撵走,狼狈南迁。换谁谁不窝火?自打住进这江宁行宫,老太太就没有一天舒心的时候。崩看老太太跟自己那倒霉儿子光绪不对付,可对这大清江山实在紧张的很。皇家死社稷,江山都没了,那她这皇太后还能苟活于世?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对得起祖宗,慈禧是下足了功夫振奋图强。

老太太主意拿定了,可下头办事儿的人却是别样心思。大清国二百五十来年,混到现在,从根子里腐烂透顶。江南富庶之地,几经盘剥,挤出那么点儿银子,整个官僚体系这么层层过滤之后,到了下头竟然连点儿影子都没有。

真还不算什么,最可气的是历代大清皇帝引以为豪的满汉平衡政策,说白了也就是和稀泥内耗政策,到了这个时候却是一切中枢决定的绊脚石。满清的红带子、**带子们,一个个捞银子是把好手,到办正事儿的时候一个比一个窝囊废。官场上尔虞我诈,相互倾轧,斗起心眼来那叫一个能耐!大多数的官吏自己个儿没正事儿,偏偏对着会办事儿的主儿横挑鼻子竖挑眼。三天两头上折子参。

你不不搭理,就是寒了忠臣的心;可你要搭理了,这帮没正事儿的家伙立马蹬鼻子上脸,要求查办**对手。

任凭谁都看得出来,大清的整个**体系,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完全适应不了现在的格局。

南迁到了江宁,慈禧痛定思痛,顾不得亡爱新觉罗还是亡大清这个难题,力主变法。老太太琢磨的明白,变法真要图强了,这摇摇欲坠的大清国还能维持上几年,总好过立马消亡吧?

慈禧想的挺好,没了光绪皇帝胡闹,这变法就是自个儿主持,用的都是自己一系的人马,这总不会再出两年前的那场笑话了吧?可实行起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她到底还是忘记了,变法变法,就是重新进行利益分配。而附庸在其身边的那些大臣,哪一个不是现在的既得利益者?这变法,不是头一个就变在他们脑袋上?这实行起来的阻力就可想而知了。

更何况,却是如其所言的。大清国混到现在,上到中枢大员,下到州府衙门的小吏,任谁都没看到丝毫的希望。说白了,真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明眼人都瞧出来大清实在无力危机了,崩塌不过就这两年的光景。于是乎上下一心,加倍的盘剥克扣。

有了这两种心思,这满清的二次新政还能有好?且别说下头的地方督抚大员,心里头还存着别样的心思了。

这些日子慈禧本来就一直窝火着,直到今儿个得知,那帮子乱臣贼子居然突然出兵对马,就凭那支刚刚组建的舰队,差点儿把日本联合舰队生吞活剥了!

打鸦片战争开始,满清算是认识到了海防的重要**。经历过甲午,慈禧更加知道一支犀利、优势的海军,对一个拥有漫长海岸线的国家意味着什么。没了日本联合舰队的牵制,北海舰队完全可以在南中国漫长的海岸线实施无扰、登6作战。江宁的地理位置在那儿呢,人家完全可以靠着优势的海军一鼓作气,绕过天堑,直捣**龙。

虽然刚刚得知前一段时间摩拳擦掌的何贼,将手中的屠刀最终举向了日本,老太太一开始还长出了一口气,安了不少心。起码短时间内,何逆不会南下,这大清还有一段时间的缓冲。可紧接着老太太琢磨明白,当即就出离了愤怒。

说白了,何绍明此举,完全已经不把大清放在眼里了。也唯有如此,才会在统一北中国之后,放着富庶的江南不管,奋而起对日之战。

“狂妄!”又想起这一茬,老太太心里咒骂一句,随即有些气馁:“莫非这大清,连今年都过不去了?”

停步,看着下头卑躬屈膝的满汉大臣,愈愤怒起来:“你说说你们,一个个除了磕头,还有什么用?当初康逆变法,你们说其居心叵测,哀家准了。结果怎么着?天下震动,直接引得何绍明南下。好好的大清愣是少了一半!现如今你们又说,不变法不成了。哀家又准了!哀家琢磨着,这会儿国家危难,也该上下一心愤图强了吧?可你们倒好,吃拿卡要,好好的新政让你们搞了个乌烟瘴气!”

“福建百姓被你们逼得三天两头个个局子光见着起了衙门,不见办真章。批下来的银子扔在里头,跟打水漂有什么区别?也亏着还有几个老成的把关,这才拉扯起来四万新军。可哀家没想到,居然有人捞银子捞到新军头上了!走门子撺掇哀家给管制,行不通就琢磨起了军械库。好啊,我大清的臣子一个个都有通天入地之能啊!什么叫无孔不入?哀家算见识了!你们也不想想,没了新军护佑,这大清还能维持得住?到时候你们一个个都得被何逆押到菜市口,枭示众!”

正这个时候,外头奔进来一个小太监,附耳在李莲英身旁说了几句。李莲英随即跟在慈禧身旁,低声道:“老佛爷,刘坤一请见。”

慈禧闻言,收了怒气,道:“让他进来吧。”

李莲英一抖拂尘,高声叫道:“宣,刘坤一进殿见架!”

“老佛爷有旨:宣,刘坤一进殿见架!”

……

一连串的喊声过后,只见大殿外昂阔步走进来一白老臣。到得中央,三拜九叩:“臣,刘坤一参见皇太后,恭祝太后老佛爷福寿安康。”

“起来吧。”慈禧总算有了点儿好脸色,甭管是真心欢喜也好,刻意拉拢也罢,慈禧姿态十足道:“苦了你了,小李子,赐座!”

刘坤一谢过,挨着锦墩子坐下。

瞧着刘坤一两鬓皆白,慈禧心里头多少有些过意不去。她也知道,若不是有刘坤一手底下几万湘军支撑着,这大清国一早就玩完了。一面是倚重,一面因为寄人篱下,多少有些忌惮。眼见刘坤一这才半个月不见,仿佛又老了许多,慈禧忍不住好一通嘘寒问暖。

问罢家事,问国事,君臣二人就仿佛闲聊一般,愣是将大殿里头跪了一地的大臣忘了个干净。奕匡就领班跪伏在前头,这会儿庆亲王一肚子火气,瞧着刘坤一的眼神能喷出火来。心里头暗道,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好半天,慈禧这才想起跪下的众人。一挥手,道:“成了,都起来吧。这正事儿还得议。”

叩谢恩,一众大臣扭捏着战列两班。一个个都是鼻观口,口观心。生怕一个不是惹怒了老佛爷。

慈禧转头,对着刘坤一温和道:“岘庄啊,今儿个叫你来是有一桩大事儿,前头大家伙都议了,一时也拿不定主意,你给把把脉?”又对着奕匡道:“奕匡,这事儿还是你再说说吧!”

“喳。”抖了抖马蹄袖,奕匡老脸上挤出一抹笑容道:“刘中堂,这说起来却是一桩好事儿。昨儿个夜里,小村公使连夜来访,递了口风,算清日结盟,以抗何逆。”

“结盟?”刘坤一愕然。

“没错!小村公使说了,如今清日两国是合则两利。何逆大举陈兵朝鲜,据说起码抽调了半数以上的精锐。各地进驻的不过是一些守备军,战力颇差。日本在朝鲜牵制何逆大军,何逆腹地兵力空虚,正是我大清进兵收复失地之时啊!小村公使说了,只要咱们大清肯出兵,日本愿意资助大清……”

话还没说完,就见刘坤一勃然而起:“此事绝无可能!”

四一五风起(五)

刘坤一是谁?虽说是廪生出身,可少时便参加了湘军,到现在足足过了四十个年头。这么些年下来,虽然历有升迁,文职武职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