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乱世芳华 >

第135部分

乱世芳华-第135部分

小说: 乱世芳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绍隽却没有像过去一样立刻应下,反而是微微皱着眉头,难掩忧色,这一仗在他的意料之外,“第一军仓促成军,来守上海……”

虽然是赫赫有名的猛将,带着手下的第一师南征北战,但他坐上第一军军长这个位子还没有几日,随着全国各地部队源源不断地涌入,为便于协同指挥配合作战,军委会将不同军系的部队凑在一起,编制了新的军级番号,而升任的新军长,也有可能是非本派系的长官,从而打破了军队长期以派系圈定部队统率范围的怪圈。

而沈绍隽的第一军就是这样一支临时拼凑而成的军队。沈绍隽这个军长还兼着第一师的师长,第一军下辖三个师,除了第一师是沈绍隽的嫡系命脉之外,另外两个师都是纯粹的杂牌军。

其中第二十八师是由两个省级保安团和已被撤销番号的旧军阀残部合编而成,第十七师则是由早年山东的一支地方部队改编而来的杂牌军,由于战绩不突出,伤亡又惨重,曾经被裁撤,几经周折,被拨编到了第一军。

所以在这三个师中。只有第一师是戴国瑛的嫡系宠儿,也是真正得之于革命军的正宗血脉。

乔霏微微一愣,她只知道第一军是日后威震抗倭战场的铁军。是革命军中一支传奇部队,这个军在抗战时期曾经被军委会当做整个华中战场的战略预备队,几乎每一场硬仗都活跃着第一军勇猛的身影,它的赫赫战功也使倭军恨之入骨,并咬牙切齿地称之为“支那第一恐怖军”。

她没有考虑到的是。这支军队其实是在抗倭战火中仓促诞生的,它的桂冠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凭着在战场上真正一刀一枪拼出来的战功脱颖而出,才享有了后来突出的地位和声誉。

这个时候的沈绍隽恐怕还需要一些时间来与新并入的两个师进行磨合,如果立刻让他带着第一军上战场恐怕的确会存在问题。

一直以来她都将沈绍隽想得太强大了,认为他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打胜仗。这其实是潜意识作祟,她根本完全不了解军事,沈绍隽之所以常胜。是因为他了解自己的军队也明白时势,懂得在合适的时候做出正确的判断,而她的想法显然太一厢情愿了,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身上,而没有顾忌其他的客观因素。

想到这里她不禁出了一身冷汗。也许会因为自己贸然的举动而改变历史的走向,甚至害他送命。

车中沉默了一阵。沈绍隽开口了,“我会向校长请缨的。”

“第一军能做好准备吗?你不必顾虑我,方才是我没有思虑周全。”乔霏难掩忧色。

“这样的决定自然不可能是你随口一句就能影响到的,我总不能拿我那些手下的命来讨好你吧?”沈绍隽坦荡地笑了起来,“其实想想如今哪里还有什么太多时间磨蹭,只能在战争中磨合了,如果校长下决心死守上海,就算我不主动请缨,第一军也是逃不掉的,况且军人就应该不恐战,不惧死。”

“等他决定一下,你当场就向他请战,”乔霏略一思忖,“那时候的他肯定最好说话,你尽管向他要最好的装备和军官,争取在最快的时间提升你们第一军的战斗力和装备。”

各个军队都成天向戴国瑛要钱要粮要装备的,没理由沈绍隽就要做个老实人,既然要上战场打战,就必须给他们配备最好的装备。

“我知道了,”从军这么多年,这些道理他也明白一些,“你特地来找我,肯定不止是要说这个事,还有什么想法?”

乔霏笑了笑,反问道,“你觉得如果不惜一切代价死守上海,守得住吗?”

“我看没有守住上海的有利条件,本来就军心不齐,所有人都知道死守上海是错误的主张,为着一个宋慕德就要军士们卖命,有几人会情愿?恐怕大部分人身在江南,心已到了江北;而且部队刚刚进行调整,无论是谁来做主帅,长官部都是临时凑合而成的,所指挥的部队也是临时调拨的,就算是胡杰来守,这些部队他过去没有指挥过,不了解各部队的情况,也不了解敌人的情况,这一战没有胜算。”

“其实宋慕德的主张未必就不是正确的,除了国际影响之外,我们还有经济命脉,上海这座大都市有太多民族产业,如果我们太快放弃,这些产业来不及迁往后方,一旦被倭人得去,无疑就增加了他们的实力。所以这场战要打,但不是硬拼,我们绝不能把自己的精锐都耗在这个战场上,必须且战且退,我们的目标不是死守,而是争取时间。”如果今天主政的是卢林,她自然可以把这些话坦然相告,但是戴国瑛并没有他那样的胸襟和气度,乔霏这样一个外行人的话,他是绝对听不进去的,所以她只能从沈绍隽这里下手。

“恐怕不容易,一旦在上海开战,这里一定是主战场,倭人一定会调拨大批军队,在这样的情况下,和他们周旋并不容易。”

“‘游军之形,乍动乍静,避实击虚,视赢挠盛,结陈趋地,断绕四经’。我虽然不懂行军大战,可我觉得这句话用在这场仗上也未尝不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尽量不和他们正面相抗。”

“在正面战场上敌进我退,那上海一天就沦陷了。”沈绍隽不以为意地笑了笑。

“难道死守上海只有你们第一军么?我说的战术只适合你们第一军,到时候投入战场的数十万兵士自然会吸引倭人的注意力,你们只需要在后方骚扰,歼敌数量也未必会小于正面战场,还能在最大限度上保存自己的实力。”

沈绍隽微微摇了摇头,没有答话,如果在大战中他还只顾着保存自己的实力,不敢与敌军硬碰硬,只靠着小股骚扰得甜头,那就不是那个充满了血性的战神了,还会被整个革命军传为笑柄,一辈子抬不起头来。

乔霏讪讪地笑了笑,沈绍隽自然有自己的战术,有岂用得着自己这个外行人教呢,“其他的我就不多说了,你一定要记得保存实力,倭人说要三个月灭亡华夏,我们就拖它三个月,把它的气焰打下去。但是死守真的没有必要,你的话姑父还是能听得进去的,多劝劝他吧。我知道他一心指望着倭人侵犯了列强的利益,让列强居中调停,这是根本不可能的,现在列强自己的经济形势不好,一个个自顾不暇他们哪里敢强硬地挑起战争,全都奉行绥靖策略,是绝对不可能为我们出头的。还记得我曾和你说过,若有一日倭国真的入侵华夏我们必须用持久战耗死他们吗?”

“你那篇文章当时根本没人在意,没想到如今一切都成真了。”

乔霏点点头,“既然要持久战,我们就一定要保存实力,千万不要在这场仗里把自己的元气给耗尽了,今后的日子还长着呢。”

“其实把战场选在上海真不是个明智的选择。”沈绍隽长叹一口气。

“可惜这战场不是我们选的,而是倭人逼的。”她又何尝不知道,以大量兵力集中淞沪,既削弱了华北抗倭战力,又未保住沪杭地区;而上海、南京失守,长江门户洞开,对武汉和华中腹地威胁极大,这自然不能被视为是战略上的成功。

“最最重要的一点,到了不能再战之时,你一定要记得提醒姑父有序撤退,切不可贸然乱撤,若是大批军队集中在公路上一定会成为倭军轰炸目标,到时候就是平白被炸死,一点价值也没有,撤退有的时候比进攻还重要,若是撤退变成了溃逃,那么损失无法估量。”虽然具体的战况她无法预测,但是有一点却是清楚的,革命军在抗倭战场上,常常会出现无组织地大溃逃,并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第二百二十章激战

沈绍隽心中一凛,这一点是他一直疏忽的,如果要死守上海,无疑会有几十万军队投入这座城市,一旦撤退,的确是个庞大的工程,虽然长期在国内征战,但是这么大规模的战役还是他第一次参与,又是要面对倭国这样强劲的对手,并没有太多经验,而其他军官将领也都是如此,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上海真的守不住了,戴国瑛只要一句“回撤”,就会出现所有部队都一窝蜂疯狂撤退的情形,到时候乱哄哄的一片,所造成的伤害恐怕不逊于在战场上的损伤。

这一场死守上海的仗几乎没有得到任何将领的支持,但是戴国瑛决心已下,军令如山倒,纵使不赞同,一接到命令,所有的军队都迅速行动起来。

相较于将领们不乐观的态度,华人们却对保卫上海十分支持,已经失去了北平,如果再失去上海,无疑会重重挫伤华人的自尊心,何况倭军来势汹汹,扬言要三个月之内灭亡华夏,更给惶惶不安的华人们的心中蒙上了一抹阴影。

这些在百年前被大华皇朝的祖宗往死打的倭人,一向被华人视为最低贱的民族,可是就在这些年重新崛起,甚至狠狠将当年所受的屈辱报复回来,这无疑是在华人脸上扇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所以民众的抗倭意识十分浓厚,一个个同仇敌忾,华夏民族少有这样团结的时候。

终于在一个白天,华夏空军率先对倭军在上海的虹口、汇山码头等据点实施轰炸,当晚,驻扎在上海市区的两个师于拂晓时向上海的倭军发动全线进攻。

战争正式打响!

在最初的一周期间,大概倭军想不到华夏竟然真的敢突然主动发起进攻,被攻得有些猝不及防,但是迅速就反应过来。立刻调拨了大批援军,在强大空军和炮舰的火力支援下,从长江南岸大举登陆。

双方几十万大军云集到上海这个狭窄而密集的战场。

战事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上海城中的资本家也在政府的组织下忙着将自己的产业迁往后方,虽然民众对这一场保卫战态度乐观,但还是有许多有消息门路的人得知了上海根本守不住,迁往后方的火车飞机都排得满满的,稍有积蓄的人都拖家带口地逃难,车站到处都是人,火车的运力根本就跟不上。

乔霏当初在国内投资产业的时候就执意将工厂选在了西南。虽然当初宣昭初大加反对,却没有丝毫动摇她的决心,西南后方不仅落后。而且交通不便,除了当地人之外,上海的资本家一向不屑在那些地方开办工厂,而事实证明她的决策无疑是正确的。

自从她接手了乔家的家主令之后,将乔家分布于华北、中部的重工业工厂也都逐步迁往了西南。当年宣昭初不知道她为什么对西南那么感兴趣,甚至还以为她有了想要占领西南自立为王的年头,如今看来,西南无疑是最安全的地方。

乔霏手中的产业都早已安全转移到了后方,因此没有陷入太大的慌乱之中,但是乔家上下都已经在打点着收拾行李。随时准备离开上海,大华银行是乔家最重要的产业,无疑也是要迁走的。她的父兄们每日都为了这件事忙得无暇他顾。

走是一定要走的了,不仅是乔家上下要走,走的还有沈家的老小们,可惜乔霏派去接沈家老小的人回来禀报说,沈老爷子不肯走。

“为什么不肯走?”乔霏惊讶地问。如今火车票一票难求,多少人想法设法地逃往后方。她都给沈家老小安排好了,竟然还有人会推却?

“老爷子说他不愿意离开家,他一把年纪了死也要死在自己的家里,不愿意逃去其他地方受苦,沈将军的兄姐也舍不得家中的产业和田地,他们坚持上海一定能守得住,根本不需要逃。”回话的人一脸为难。

乔霏点点头,没有太放在心上,因为此时报上的消息都是捷报连连,民众对军队抱有很大的希望,觉得通过这一次战役就能把倭人彻底赶出华夏,沈家人觉得迁往后方是多此一举也是情有可原,他们既然执意坚持,不妨等到战事吃紧的时候,再安排他们后撤。

可是她毕竟和沈老爷子接触不多,对这位老爷子的性格并不了解,老爷子并不是真的不想后撤,自然舍不得家是一方面,但若是沈绍隽或是乔霏亲自来接,给足了他面子,他自然欢欢喜喜地后撤,可是只派个下人来算什么?太过于轻视他了!

沈宏礼心中恼怒,自然发了脾气说什么也不走,沈家的其他人也觉得形势并不算坏,若是走了,家中辛苦置下的产业可都白搭了,也撺掇着老爷子不走。

乔霏根本没理解沈老爷子的想法,她自个儿忙得形容憔悴,哪有那么多时间去关注他的情绪。

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海的战况开始吃紧,各地的精锐部队都被调到了上海加强抗击。

驻扎在上海郊外嘉定战场的沈绍隽正在协调各部的行动,他正准备向罗店推进,准备接收罗店至施相公庙一线的防线。

此时增援的倭军已经陆续登陆,倭军第十一师团主力直扑罗店,并于当日午后占领了罗店。

罗店镇位于淞沪侧背,沪太公路中段,是江苏与上海之间的交通枢纽,罗店如落入敌手,那么华夏军队与后方联系的陆上主要交通线将瘫痪,所以双方都十分明白,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