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乱世芳华 >

第102部分

乱世芳华-第102部分

小说: 乱世芳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从照片上看,罗素虽然需要腿部支撑套,但他依然不失为以为风度翩翩,仪表堂堂的好领袖,狮子般的头高高昂起,目光炯炯,海军大氅披在宽大的肩膀上,何等潇洒大方。

虽然他没有什么具体的政策,可却把话说得很精彩,这个总是微笑着,开口就是“我的朋友们”的男人,虽然不讨政客们的喜欢,却赢得了参加投票的人民的心,对他们来说,罗素的话清楚具体,比喻通俗,最重要的人民可以感觉得到他对他们真正的关心。

而罗素的竞争对手,现任的总统先生终于开始慌了,他也走到人群中发表演讲,可是得到的却是听众的嘲笑和怒吼,甚至在他经过的地方,沿途几万人挥着拳头,高呼着“绞死他!”总统被吓得面无人色,几乎说不出话来,不过他能活着回来已经算是走运了。

一切都如同乔霏所料,政治风向已经完全发生了变化。

这时候的执政党真的算是手足无措,甚至可以说是在垂死挣扎,不择手段了,使出的手段简直是难看到了极点,政府的各个部长们纷纷痛骂罗素,称他是骗子,说的全都是空话、假话……

但无论他们怎么骂,他们的胸膛都再也无法挺起来了,人们已经对他们烦透了。

相比之下,罗素越战越勇,乔霏甚至明显感觉到他的变化,他变得愈加豁达宽宏,自信必胜,好像从来没有哪个参加竞选的人像他这样把握十足的,他那份独特的领袖气质终于渐渐彰显出来了。

大选之夜终于到来了,罗素几乎是毫无悬念地打败了他的对手,以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优势赢得了这次选举。

乔霏那晚在安平堂和洪美堂、司徒平一起收听广播,得知消息的那一瞬间,她总算微微松了一口气,立刻给远在华夏的戴国瑛拍去了电报,洪美堂更是高兴地打开一坛他珍藏多年的老酒请大家痛饮。

第二天的报纸一扫之前对于罗素的攻击,全都一面倒地唱起赞歌来,说他的“个性和主张都是人民所喜欢的”,又说他“有善心,有诚心”……

不知道是为他的演讲和风采倾倒,还是美国的报纸也喜欢拍马屁。

不过就在新旧总统交接的当口,形势变得愈加不可收拾了,越来越多的饥民到首都请愿,结果被残暴无情地撵走、拘留,被拘留的人蜷缩在冰冷的地上数天才得到释放,在这期间,不给水喝,不给饭吃,不给看病,越来越多的人觉得忍无可忍。

终于有三个市率先发生了暴动,成群的人闯进食品杂货店和肉类市场,把货架上的东西一抢而光,随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各处集结采取暴力行动了,甚至有的州议会大楼、市政府大厦和银行都被这些失业者们占领。

有的激进者甚至打出了推翻现有政权的口号,向政府、议会大楼进军,制度观念、权力观念和私有财产观念都出现了崩溃的迹象。

不少市、州都已经陷于破产,街道垃圾成堆,饥民议论纷纷,都想要采取暴力行动,失业队伍成日在政府周围转来转去。

有钱人沉不住气了,银行职员们个个神经紧张,市长、县长动不动就出动警察,甚至天天随身带枪,双方一有冲突,立刻拔枪相向。

政府越来越不能维持秩序,各人都只好力求自保,商人们生怕铁路切断,电话不通,公路被阻,因此组织起了自卫委员会。

就连乔霏有洪梅和谢英跟着,也难免有几分不安,和众人一样在家里囤积了一些蜡烛和食品,让苏妈妈留下的三个孤儿也住到了家里来,以应对有可能的混乱,她的邻居更夸张,甚至在楼顶架起了机关枪,形势十分严峻,四处风声鹤唳。

工人们在城市暴动,农民们则在农村发起了运动,农民们手拿干草杈和霰弹枪用武力来反抗,他们封锁了公路,将卡车所载运的牛奶统统倒进沟里,甚至冲进牛奶场,将牛奶全部倒翻在地,把汽油倒进牛奶桶里。

只要一有农民被逮捕了,就有成群的武装农民围攻监狱,当局只好放人,这些人认识到行动有效,便闹得愈加起劲了。

事态的发展越来越控制不住了,一切都往乔霏当日的预言发展,已经当选为新一届总统,但却尚未交接上任的罗素却始终不过问政府的任何事,就像一个散淡的世外高人一样每日过着悠闲的生活,乔霏有的时候会受邀到他的府邸小住几天,但也绝不谈政事,只说一些家庭琐事,或是一块儿出去钓鱼,或是去听一场歌剧,倒像是和家人朋友一般享尽天伦之乐。

不过大家心里都清楚,形势绝对没有表面这么平静,就在几天前一个失业者向罗素开枪,却误中罗素的朋友,导致他当场死亡,在这样动荡的时候,他们身边每天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危险和意外事件。

第一百七十一章 学

目前美国的局势虽然混乱,但除了给乔霏的生活添了一些麻烦之外,并未对她造成什么太大的影响,和在华夏时她历经的危险比现在多得多,这一点小困难自然吓不住她。

乔霏一向都不是一个合格的学生,不会成日埋首于图书馆,专心读书,除了完成正常的课业之外,她常常在美国四处跑,结交各类人士,看上去倒像是一个无所事事的散淡闲人,在罗素就职之前,她也常常应罗素夫妇之邀,到他们家做客,不过这样悠闲的生活对罗素来说显然就不合适了,来找他的人太多了,人们对这位即将就职的总统充满了期望,但无论谁来找他,他都只是点头称是,看上去没有丝毫主见。

在这个社会处于分崩离析的边缘时,他还一味采取谦恭、含糊、事不关己的态度,未免有些不负责任,就连罗素夫人都怀疑,事到如今,还有谁能有办法挽救这个国家。

当然这个时候最不淡定就是那位即将卸任的总统先生,他必须将罗素也拉到这一团混乱中,让他无法脱身,三天两头地打电报给罗素,想把他拉上政府这条快要没顶的船,但都被罗素搪塞回避了。

因为这位总统永远都是老调重弹,要增税,要有信心啦,全是一纸空话。

乔霏不得不佩服罗素的隐忍和耐心,在没有正式得到所有权力的那一天,无论如何他都坚决不会做任何表态的,在这个时候,他充分展现出一个合格的政客应当具备的素质。

罗素似乎有的是耐心,但终于美国的耐心要被耗光了,因为美国的资金也快要耗光了,正当总统发表演说的时候,美国整个银行系统突然开始总崩溃了,自股票崩盘以来,倒闭的银行已经超过了五千多家,民众每日都惶惶不安,他们只能大量囤积黄金、货币,储户搞不到黄金就要纸币,作为货币储备的黄金越来越少,但财政部又不得不增发纸币。

无论在何时何地,银行挤兑,总是带着自杀的意味,尤其这次危机发生在大萧条三年的时候,形势自然更加复杂,各银行门前每天都人山人海,争提存款,为了准备现金应付提款,银行不得不出售抵押品和证券,因此损失惨重,每个人都充满了绝望,只有乔霏却在笑眯眯地以极低的价格买进经过她筛选认为有价值的抵押品和证券。

没过几天全美的银行不是已经停业就是停业在即,财政部严重缺钱,连政府人员的薪金都发不出去,更不用说偿付公债了。

当然为了响应即将卸任的这位总统“保持信心”的号召,有责任感的人依然极力故作镇定,新闻评论都十分轻松,甚至以大版面盛赞美国银行的经营有方,想让储户放心,不过显然一切都是徒劳的。

罗素就任总统的那天,虽然街头巷尾都飘扬着国旗,但是此时全国金融的心脏已经停止跳动了,华尔街的证券交易所正式关闭了,天空一片灰色。

十多万群众站在空地上,等待新总统就职典礼的开始,军队在所有要害地点都加上了机枪,生怕出现民众暴*的情况,一切都笼罩在莫名的萧瑟和肃杀之中。

罗素不戴帽子,不穿大衣,挺着宽阔的胸膛宣誓之后,走上了讲台,片刻他洪亮的声音就通过广播网响遍了全美。

“我将要求国会授予我一件唯一足以应付目前危机的武器,这就是让我拥有足以对紧急事态发动一场大战的广泛行政权。这种授权之大,要如同我们正遭到敌军侵犯时一样……”

话音刚落,欢声雷动,乔霏愣住了,她没有想到罗素向民众要求这近乎**的强大权力时,竟会得到听众最强烈的支持,她再一次意识到,在这个年代“**”不仅不是个贬义词,还极易得到民众的追捧和肯定,身处在激流中的人民,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将他们带出困境,**专制好过一群自诩民主的政客在台上吵吵嚷嚷,推诿扯皮,却对事情没有任何帮助。

格雷的脸色因为激动而变得通红,他和普通民众一样用力鼓掌,脸上净是狂热的神色,他们都期望着罗素带领他们走出这场绝望。

罗素已经完全变了一个人,和所有人曾经认识的或是以为的那个罗素丝毫不同,他的神色严峻,声威赫赫,严肃得让任何人都不由得生出几分畏惧之心。

伟大的政治家都有属于自己独特而强大的气场,让人生不出半点违抗之心,从心底对他产生崇拜和敬服,乔霏站在台下若有所思地看着,一直都含而不露,让人觉得他太过软弱的罗素终于要开始施展他强硬的一面了。

乔霏和罗素夫人参加了晚上的庆祝舞会,而罗素却留在总统府召集他的智囊团立刻开始研究紧急法案。

罗素的第一步就是让银行休假,紧急印制新钞票,乔霏虽然敬服他的魄力,可还是失望地叹了口气,随着罗素的上台,她在美国抄底的黄金岁月终于要过去了。

当然罗素的一系列举措,很直观地给乔霏上了一课,历史中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在现实中却丰满得令人赞叹,每一个手段,每一项政策,有的也许小得不起眼,但都充满了针对性,当初的华夏联合政府就是在经济危机上倒下去的,如果当时也能像罗素这样采取强有力却灵活刁钻的手段,恐怕就能顺利度过危机,而那个联合政府也不至于夭折。

乔霏每天都仔细地观察罗素的每一项举措,包括政策和宣传,真正精彩的一幕是罗素对那些囤积户施加压力,逼着他们不得不把攒在手心里的黄金和货币放出来。

根据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国会虽然下了狠心,却无法定出法律,对那些事先囤积货币的人追加惩罚,于是,政府采用了宣传的办法,凡是在一个月前提取过黄金,而在一周之内还不退回储存的,银行便公布他们的姓名。

这一宣告刚刚登出,各家银行就忙得不可开交,门前又排起长龙来,仿佛之前争先提款的场景再度上演,于是各家银行又回收了黄金储备,就意味着他们又可以发行新钞票了。

商业又开始活跃起来,不出一周,全国四分之三的银行复了业,华尔街的证券交易所也重新开张,股票价格开始上涨。

虽然幸福的日子并没有真正回来,但是金融恐慌总算过去了,终于没有发生币制混乱,所有的人都松了一口气,在罗素上台这一百天里,面对着历史上最严重的危机,罗素顶着狂风暴雨前进,向全世界显示出他无穷的智慧和无限的精力。

罗素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总统,他热心布道,他不会光说不做,但也不会光做不说,在他实行新政的同时教育人民,向他们阐明新政的目标,他把整个美国变成了一个大课堂,通过给民众的讲解,提升民众对他政策的支持率,为他的每一项政策的执行提供了便利。

在他上台后的第五天,他就把采访白宫新闻的记者召集到办公室,为他们讲解有关美国生活和美国社会的种种根本问题,甚至把银行业务这样复杂的问题都讲得深入浅出,人人理解,就连银行家都称赞佩服,一时间各个报社都纷纷派记者到白宫采访,规模较小的报纸也开始采用华盛顿专栏作家的稿件,通过媒体的宣传,罗素将自己的思想撒向了全国。

因为和罗素一家的良好私交和特殊关系,乔霏成了整个哈佛离白宫最近的人,她固然看重自己的学业,但比起学校老旧的观点和教育,此时的她已经深深地被罗素雷厉风行的举动给吸引住了,她就像一块海绵如饥似渴地跟在一旁学习罗素的行事和手段。

虽然前世也是个出色的政客,但重生之后她明显感觉到了前世战略高度和眼光格局的局限,无论是几大家族还是她个人,专注于人际钻营和利益分配上的精力,远远大于为国家做真正有利的事。

她前世是个有志气有抱负的人,但以他们当年的行事手段,就算真的改变了国家,恐怕他们也很难制定出真正具有长远眼光,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利的政策,这一切都是由他们的思维方式决定的,政客注定做不了政治家所做的事,因为他们的出发点不同,落脚点也不同,这就是政治家们必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