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南宋春晚 >

第62部分

南宋春晚-第62部分

小说: 南宋春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怕她从此不再理他。
眼前的小娘子眉梢间皆是笑意,脸上光芒绽放,无比的轻松愉悦。罢了,便是如此,如她的愿吧。
赵东楼缓缓弯了唇角,道:“好。”
半闲居中楼的某扇窗后,高九郎不动声色的看着赵东楼送容娘出来。半响,他微微一笑。
刘虞城看见,便有些不屑,道:“原想容娘子是大户人家闺秀,知书达理,又有心计,是郎君的良配,谁料,不过如此。便是小户人家的小娘子,也不会如此伤风败俗,私会郎君,可是……。”
高九郎摆了摆手,神色自若,问道:“可安排了人?”
刘虞城忙道:“茂儿在后头窝着,他极是警醒,绝不至被发现。”
正说着,外头有人轻叩,刘虞城忙开了门,闪进来的正是茂儿,九郎的小厮。他手脚机灵,言语利索,三言两语便将容娘与赵东楼的话说得明白。
刘虞城听罢,不由得直了眼睛,连声道:“这……这……这……,这小娘子,怎生如此违世绝俗!”
这违世绝俗,却是比那伤风败俗更让他震惊!
“这小娘子,如此……,断难掌控,况那徐府不过如此,京中郑家,咱再多走动走动,想来不难。娶妻当娶贤,郎君,弃了她吧。”
高九郎却摇头,深不可测的眼睛里居然也带了一丝笑意,他饶有趣味的道:“不必担心。日后有了小郡王的眷顾,还要他徐府做甚?”
刘虞城脑中急转,他纵是这世间最懂九郎之人,此时也猜不透九郎的心思,于是颓然道:“九郎自有主意,待自己亲事,也需谨慎些。”
外头小婢轻轻来回:“郎君,婉娘子在外求见哩。”
刘虞城与茂儿垂首暗笑,高九郎皱眉,不耐道:“那蠢货,又来痴缠,快去打发了她!”

第八十九章 亲事
更新时间2014424 23:55:35  字数:2677

 第八十九章婚事
倒不需人去打发,一侧的楼梯上被踩得“咚咚咚”作响,却是有人上来了。门外婉娘听见,心中遗憾,不得不匆匆去了。
上来的是守平!守平在高九郎面前素来畅所欲言,如今隔了几月不见,更是有许多话要说。高九郎又甚有涵养,他微微倾向守平,那双点漆的眸子似能看懂人心,偶尔点头,插话时恰到好处,言语极为得体,不会抢了话头,也不会一味迎合。
因说到半闲居,守平兴冲冲地道:“那边郎君们都在议论,说九郎心思巧妙,造的好雅致所在,实是清平县头一个好去处。九郎,你今日这一举动,可是赢了不少人心啊!”
高九郎听罢,便微微侧脸,看向守平,他的黑眸中微含笑意,道:“这个主意,可是容娘子出的呢!”
原来当日九高九郎欲借关扑三日的势头,替永安楼再造一把火。不料八斤回去一说,便带回了容娘的话,说永安楼人气已盛,不如在半闲居想些法子,趁机做些铺张。关扑之日,城中各户倾巢而出,独独读书人与小娘子们不好与市井人士混杂寻乐,不如将半闲居腾出,好生招待了这些人,也博些静雅高洁的名声。
守平得意一笑,道:“你不知我这个妹子,天性聪颖,许多想法,纵是一般的郎君也断断不如。那年我说的修路与免租的法子,便是容娘出的主意呢!”
高九郎黑眸一凝,更显深幽,顿了片刻,他摇摇头,自嘲道:“若容娘是郎君,怕是成就非凡。”
孰料守平一听,那脸色反倒似从高山顶上一路咕噜噜滚下来一般,瞬时垮了下来。他长叹一声,幽幽道:“九郎不知,我这个妹子,吃了许多苦头呢!”
然而这些苦头,却是不好与外人说得,守平转了话题,与高九郎聊些临安风俗。
爆竹声中一岁除,饮过椒柏酒,乞过愿,鞭春牛,戴幡胜,看过元宵的灯山,这个大节,也就过去了。
年节的热闹便如那炮仗,轰轰烈烈的炸响过后,余味未消,声音已散。平凡的日子一如这清江河水,从上游缓缓流淌而来,它不留你,也不为你而留。
年后守礼携了家眷去了临安,便是临走那日,他也未能与容娘说一句话,容娘一直避而不见。守平也被守中打发去了临安,临走前送了他一句话,若是今年省试不能得中,便收拾铺盖回清平,侍奉长辈。守平灰溜溜的去了。
城北的房子在震耳欲聋的炮仗声中开工了,一应大小事宜,在高九郎的周密安排下有条不紊的进行,徐府只需跟着他的步子,一一照做便可。府中不独两位夫人,便是徐守中也称赞高九郎好心思。
虽如此,容娘日日在家中算大小账目,也算得头昏眼花,腰酸背痛。然她心中有个计较,便是在离去前完成此事,以尽最后一份心意。离去的愁绪与新生的期盼交织在一处,心里时而冷时而热,极是难受。倒不若一心做事,反过得畅意些。
容娘存了此心思,去了负担,行事便不受约束,越发得心应手。往往那边高九郎发了话过来,这边容娘做出的回应又准确又及时,绝少误事,配合堪称天衣无缝。
刘虞城冷眼旁观,看得一时,不由叹道:“这小娘子,这小娘子……。”
高九郎之事微微一笑,并不答话。
中途张家跟风而上,也照了样子在坡地建房,高九郎与容娘一个在城南,一个在城北,同时道:“不必理会!”这个“同时”是八斤考究的,据说连神情都有些类似。
到四月中,临安守礼写信回来,特特的派了七斤送至家中。彼时于氏正与徐夫人在老夫人处说话,听到有守礼的信,老夫人大喜,忙忙道:“真娘,快些读来,可是三娘有了!”
徐夫人抿嘴一笑,心中却也是有些期盼的。她打开书信,先自默默的看了一遍,看到后来,神情却有些凝重。老夫人与于氏看着,还打量是出了甚么大事,不料徐夫人一一说来,两人俱是一怔。
守礼心中说,他丈人邓仆射因喜守平性格宽厚、温润而泽,要与守平说一桩亲事。说的却是礼部杨员外郎家的小女,正逢及笄之年,容颜殊丽,知书达理,颇有贤淑之名,恰与守平相称。
老夫人一听,并不言语,只是神色间不太喜悦。
于氏早听说了大郎的决定,心知老夫人取中了容娘,便打诨道:“六郎才刚成亲,便知为弟弟谋亲事。如此,倒有几分当家的味道了呢。”
不料老夫人听了脸色一沉,道:“不是他丈人撮合的么,关他甚么事!”
此事实不能怪于氏,容娘与六郎之间的事,她确是不知晓。
于氏被驳了个没趣,便讪讪的退到一旁。
徐夫人默默的想了一回,起身慎重站了,朝老夫人恳求道:“娘,我欲让七郎相看相看,求娘答应。”
老夫人重重的叹了一回气,道:“真娘,你总是心软。容娘嫁谁不是嫁,难道嫁到别家去,便比咱家强?”
徐夫人淡淡苦笑,容娘虽不是她腹中所出,那性情,不说十分了解,却也是能捉摸个大概的。怕是,她更愿意嫁出去吧!
“娘,容娘你是知晓的,极重情义,她又是个执拗的,拿起便有些放不下,若留在家里,她一辈子不畅快。她一个小娘子家,受的这些苦也够了。娘!让她嫁出去吧,算是咱家欠她的!”
说到后头,徐夫人热泪滚滚,伤心的无法自己。
老夫人看着这个形容憔悴的儿媳,这两年,她竟是衰老的厉害,精神又不好,有时连她这个老婆子都比不过。诶,若是大儿在,她何至如此操劳?
“你总是惯着,哪家的小娘子不是家里指亲!况大郎那里,你如何去说?”
老夫人心里实有些话,偏于氏在此,也不好说得。容娘与六郎之间私相授受,做长辈的便该言辞斥责,收了他二人的心去。罢了,六郎在外为官,此事却不能宣扬出去。
徐夫人见老夫人有些松动,忙道:“只需娘不帮着大郎说话,待大郎回来,我亲与他说。”
此回徐夫人下了决心,也不等大郎归家,便写了回信去,叫守礼打听女方家世,行事作风。不过两日,守礼便回信说,那家原是书香世家,行事是出名的有礼,那小娘子的名声甚好,只叫徐夫人起了草帖,再送往临安。
几番来往,邓仆射夫人代了家长,带了守平与那小娘子相亲。两人一看之下,竟是对上了眼,羞答答插了金钗,许了心意。徐夫人大喜,忙细细禀报了老夫人,老夫人无奈只得答应。事已至此,便是大郎归家也没有办法了。
于是徐夫人赶紧置办了定礼送过去,那边又回礼过来,来往反复,不亦乐乎!
容娘知晓,倒是没有多大反应,左右嫁或不嫁,她都已经下了决心离开。
然守平之事一定,婉娘便十分打眼了。她比守平尚长的一岁,婚事却没个影儿,老夫人每每看见于氏,便要念叨一番。于氏无法,只得请了媒婆四处打探。不妨婉娘东挑西拣,总是不如意,最后还是丁二娘悄悄在于氏面前说了好话,于氏方知她们母女是看中高九郎了。
于氏心中犯难,婉娘其人,不比娥娘,娥娘只是愚钝,婉娘却是心肠狠辣,性情乖戾。若嫁到高家,怕给瑾娘添事呢!
于氏正犹豫间,高九郎却派了媒婆登上了徐府的门,正式求亲。
此事不独是徐府众人惊讶,便是刘虞城,也是懵懂的。他不知郎君为何执意于那个不守妇道的容娘子。虽小娘子有几分聪颖,然娘子便该守在家里,相夫教子,只求贤惠,多了一分聪颖反容易取巧卖乖,祸乱家宅。
难道九郎对那容娘子动了心?
九郎只是付之一笑。那笑,云淡风轻,无关风月。

第九十章 醉意
更新时间2014425 23:36:11  字数:2351

 话说高九郎求娶容娘,徐夫人左思右想,皆觉得九郎实是无可指摘的一个良婿,只家世差些。他人品持重,长相又好。虽是商人,然如今世风如此,连官宦之家,也难免遣了家人做些买卖勾当,赚些钱财。最难得的是他原乃读书人,修养不比一般商人,行事当中自有一股儒雅味道。
徐夫人当下喜滋滋的去与老夫人商议,老夫人瞧了瞧徐夫人精神焕发的模样,勉强按捺住心头的话,由得她去了。
徐夫人正想着凭草帖问卦,好交予媒婆去换帖子。不想外出数月的守中归家,两位夫人大喜之下,便待与大郎商议之后再做决定。
守中却是被白甲扶着回来的,内院也不进,只在外院书房歇了。
两位夫人大骇,唯恐出了甚了不得的大事,忙颤颤巍巍的去看。容娘听说,好歹安抚了挣扎欲起的张氏,也跟着两位夫人同去外院。
到得外院,书房里头传来守中嘶哑的声音,似是吃了不少的酒。
“哼,你不过是个老兵油子,白拿了军饷,上了战场只知闪躲!”
守中素来正义凛然,话一出口,哪句话都是道理,容娘却是从未见过大哥也有如此“平易近人”的时刻。
“将军,战场上只晓得拿身子去挡刀枪的都是傻子!白甲会躲闪,也会伺机出手。”白甲的话声却极是冷静,不急不缓。
谁知守中听了白甲的言语,却是大怒,声音陡然提起,粗声喝道:“什么将军,你不知么,我早已不是什么将军,如今跟你白甲一般,是个良民百姓而已!”
言罢,房中“哐啷”一声,想是摔了甚物事,惊得外面两位夫人面面相觑。徐夫人欲待进去,老夫人却将手一栏,轻轻摇了摇头。
里头白甲的声音再起,却将两位夫人唬得嗔目结舌,面如雪霜。
“将军,你何必自苦。朝廷纳些岁贡,咱藏在这一隅,日子也过得,乐子也享得,免了战祸,甚好!再者,你便是要上战场,谁个给你兵?谁个给你粮?靠朝廷那些个日日争执不休的老家伙?当日南逃他们的腿脚倒快,金人尚未挨近,人已逃得恁远!靠官家?将军你还是歇了这条心吧,人家的老子尚在金人手中,帝姬给金人做妾,他且不思出战,没得你来操这份心!”
如此逆天的话语自白甲的口中出来,却是轻描淡写,似说些邻里琐事一般。两位夫人听得心惊胆战,正欲进去训斥一番,里头大郎却冷笑道:“哼,若是如此,你为甚跛了一只脚还要赖在军中,不是遣返归农么,你为何不走?你割了金兵的发,编了绳子做裤带,你若非恨极,能行此令人作呕之事?”
容娘听得明白,心中便翻滚欲呕,终究生生忍下。
白甲却停了一停,须臾,方道:“将军,我与你不同。你是个磊落光明之人,心中存了大义,无一刻不想着收复大业。我,——不过是个小人。我将这条残命抛在战场上,不过是想着我白家十几口人,被金兵活活烧死的灭家之恨!我婆娘,身怀三甲,被辱至死!我编的这根绳,系在腰间,不过是日日提醒,他金兵杀我家一人,我便要杀他金兵五十!我那未见天日的小儿,则要杀一百金兵才够。”
白甲说到灭家之恨时,咬牙切齿,恨不能立马手刃仇人;说到他婆娘和他的小儿之时,他那般高大的男子,语带颤音,让人听了心中悲苦。
屋内屋外一片寂静。
两位夫人心中惨戚,不忍再听,也不惊动屋内的人,悄悄走了,也未留意容娘滞留在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