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帝国时代 >

第117部分

明末之帝国时代-第117部分

小说: 明末之帝国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时,在川南一带,与线国安合着眼泪吃完年夜饭不同,这里的清兵将领可是一日三惊。建昌一带,明军经营日久,在这里有着深厚的基础,当年蜀王刘文秀更是在这一带布置重兵,准备北伐收复全川,只是随着孙可望内犯,不得不放弃。
后来清兵入滇,驻扎建昌的冯双礼誓死不降,可惜部将狄三品叛变,这才导致川南全境沦陷。
不过,这里毕竟是明军的一个重要基地,驻扎着大量的军队,当孙一率领大军逼迫过来的时候,这些投诚兵根本无心作战,不是投降,就是倒戈相向。
因此,只要孙一发动进攻,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骚扰,也会让这些清兵将领恐慌莫名。
清兵四川巡抚高民瞻更是满怀忧虑。
吴三桂带领清兵入滇之后,四川空虚比广西更甚,如果不是幸运的招降了川南的明军,说不得他们连抵挡川南明军的攻势都是一个问题。
可是,随着吴三桂在云南的惨败,明军士气大振,那些投诚兵军心不稳,哪怕是明军最弱的一个兵团,孙一带着一小股不能称之为军队的军队前来恐吓一番,都能引得大批的投诚兵反正。
如今这些投诚兵已经不是他功劳簿上最耀眼的一笔,反而成了一颗随时都会爆炸的炸弹,不知什么时候,就能把他炸个灰飞烟灭。
他在成都城里思量了许久,最终打定主意,在年关过后,遍邀川南投诚兵将领,集聚一堂,好酒好肉的全都拿了上来,在相互说了一番恭维的话之后,高民瞻拿起酒杯,说出了此次宴席最为重要的一句话,“各位大人,马惟兴、塔新策等人的事情,想必大家都听过吧。”
众多投诚兵将领先是面面相觑,然后脸色一沉,冷声说道,“巡抚大人,咱们都是粗人,不会这么多歪歪绕绕,你有话,就请直说吧!”
高民瞻心知,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不弄到点什么东西是绝对不行的,于是也不客气,显得很自然的说道,“诸位大人休要动怒,其实本巡抚的意思是很明白的,就是希望大家能够将家眷安置在成都府内,如此一来,同贼人作战之时,才不会有什么后顾之忧。”
狄三品听到他的话,咽了一口苦水,这根本就是人质嘛,不过他没有立即发作,而是随意的说道,“巡抚大人这是不信任我们。”
高民瞻也是苦笑了一下,这件事情本来是准备缓缓实行,这样才不会在投诚兵中引起太大的反弹,但是现在却不能不如此暴躁的行事,于是也是摇着头说道,“非是本巡抚不信任诸位大人,实在是形势逼人,不得不出此下策,还望各位大人海涵。”
狄三品依然是苦笑了一声,他其实已经可以猜想得到高民瞻会说出这样的话来,清兵的宴席,向来是宴无好宴。可惜,一步走错,便再难回头,如果他能多坚持一会,坚定的跟在庆阳王冯双礼后面,或许便能支撑到孙永金的腾越大反攻了。
如今的他已是不忠之臣,重回明军纵然不死,肯定也不会大用了,就像那个杨威一样。
高民瞻显然也是知道这一点的,他相信狄三品一定会妥协,只要有他带头,其他的自然可以慢慢解决。
可是,正当他满怀希望的时候,却听见狄三品很强硬的说道,“如果我们说不呢。”
高民瞻脸色大变,拿起的酒杯“哐”的一声落到地面上,顿时,清兵蜂拥而入,冲进酒席之内,将这些投诚兵将领团团围住。
这时,众人方才听见高民瞻缓缓的说道,“如果诸位大人不肯配合的话,那么只好委屈了。”
狄三品处变不惊,依然好整以暇的坐在席位上,对着高民瞻说道,“巡抚大人,我们有个三长两短不要紧,都是一些粗人,向来命贱,可是如果巡抚大人有个什么三长两短,那就可惜了。”
高民瞻一听,便觉得有点不对,问道,“什么意思!”
狄三品依然还是那样的好整以暇,缓缓的说道,“我的意思这么明显,难道你还听不出来么,就是告诉我的弟兄们,现在不动手,更待何时。”
说时迟,那时快,狄三品在一边说话的当口,一边从长鞋中掏出一把短刀,当即便向身边的一名清兵刺了过去。
那些被高民瞻邀请过来投诚兵将领更是掀翻了桌子,纷纷露出隐藏起来的兵刃,同那些涌进来的清兵进行厮杀。
高民瞻原是埋伏别人,那里料到会变成这般情景,心中大恐,眼珠子贼溜溜的一转,便要从后门溜走。
可惜,狄三品虽然在与人厮杀,眼睛珠子却一直都在看着他呢,眼见他要逃跑,立刻拼杀过去,犹如老鹰抓小鸡一般,轻轻松松的将他俘虏,然后一声大喝,“不想你们的巡抚大人送命,就都全给我滚出去。”
一声喝下,全场皆惊,那些清兵犹豫不定,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高民瞻如今被抓在狄三品的手上,只觉得裤裆底下一湿,一边挥着手,一边嘶哑着说道,“滚,还不给我滚出去。”
正在他嘶哑的大声喊着之时,一个更加惊慌的声音传来,远远的在院子之中就喊了起来,“巡抚大人,大事不好,狄三品等人的亲兵在四处纵火。”
狄三品听到之后,哈哈大笑,一边把高民瞻抓得更紧,一边大声喊道,“你们巡抚大人正在喝酒呢,你在院子里回话便是。”
刚刚还在同这些投诚兵将领厮杀的清兵只觉得一阵恶寒,心想外面的传信兵应该没那么蠢吧。
可是,他们那里想到,外面哪位朴素的清兵在院子里铿锵有力的喊道,“喳!”
喊完之后,似乎还觉得很得意,“砰砰砰”的跑了出去。
那群刚刚还在同狄三品等人厮杀的清兵顿时集体晕倒,可是巡抚大人落在他们的手上,上又不敢上,撤又不敢撤,就在那里傻呆着。
紧接着,一个更加不好的消息传来,“巡抚大人,大事不妙,川南叛军攻城。”
听到这一个消息时,高民瞻便知大事不妙,果然,不久之后,一个更加让他绝望的消息传来,“狄三品的亲卫打开城门,接应川南叛军进城,我军已经抵挡不住了。”
高民瞻还没有听完,便觉得一阵头晕目眩,手足无力,在狄三品的劫持下,都差点瘫软过去。
当他被狄三品弄直起来的时候,只觉得口中一阵苦涩。
至此,狄三品率川南、成都归降明军,清兵再度收缩于保宁一带。
正月,孙一率部进驻“满城荆棘”的四川省会,成都。
第三章 庄亲王的历史剧
西南兵败,噩耗连连,年关的喜庆味儿还未消散,整个京城便笼罩在一片愁云惨淡之中。;广西、四川相继遭到攻击,成都刚刚在满清的袋里拿捏了几个月,便再度落入明军手中,一方大员,四川巡抚高民瞻兵败被俘,川陕总督李国英于慌乱之中调兵堵截。广西提督线国安则更加惨淡,好好的年夜饭也没能吃个安心,还差点被对方打了个全军崩溃。于是,一封封加急文书快马递入京城,震得太和殿中的君君臣臣一片骇然,心中惶急,拼命的调兵遣将,想要堵截明军。
实际上,今天的这种局面,在吴三桂、卓罗兵败身亡的时候,他们就应该想得到了。西南一战,原先聚集于四川、湘西、广西一线的清兵全线推进,在云南惨败之后,惹得偌大的一个后方陷入极度的空虚,面对明军的强势反扑,自然难以招架,接连丢城失地,一溃千里。
这个时候,其实他们应该觉得庆幸才是。西南战役,明军被摧折更甚,云南诸府已是满目疮痍,没有十年的功夫,再难恢复原来的模样。如果不是这样,明军的进攻便不会仅仅止步于成都、安庄、桂林一线。
不过,顺治皇帝仿佛不明白这样的道理一样,依然变得更加的怒不可遏,再提御驾亲征一事,冲着群臣便是一阵劈头盖脸的骂过去。
在世人的眼里,顺治或许是个温和睿智的皇帝,但只有真正了解他的才知道,伴君如伴虎,这句话是丝毫不假的。
在顺治的怒吼之中,众臣伏跪于地,不敢抬头看他半分,心中不由自主的回想起顺治十五年时的情景。
当时清兵主力入侵西南,江浙空虚,郑成功乘机发动,重兵劲卒尽数而出,有如乌云遮天,一路席卷而来,很快便兵临江宁城下。
顺治闻言之后,当即便要撤回辽东,被群臣劝阻之后,又暴跳如雷,叫嚷着要御驾亲征,如果不是太后及时呵斥,还不知要闹出什么事情来。
性情反复,便是如此。
如今,群臣在顺治的怒叱之下,隐隐的觉得,这次的事情,纵然太后劝止,恐怕也难以起到太大的作用。
于是,在众臣退朝之后,无不是心中打鼓,顺治真的能打仗吗?
顺治能不能打仗,尚且不说,但是京中的八旗劲旅却确实是怕了。
西南一役,多少八旗子弟出征千里,然后又是多少八旗兵的家中尽皆缟素,数万精锐丧生于茫茫大山之中,你叫他们如何能不害怕。
在这种惊恐情绪里,总是滋生谣言的好地方,再加上京中八旗总有各种各样的关系和门路,太和殿里刚刚议论出来的事情,说不得还没有下朝便传到城中百姓的耳中。
顺治在朝上大发雷霆的事情,广西和四川遭到攻击的事情,一个接着一个传出来。
当在京的八旗兵听说顺治要御驾亲征的时候,虽然有所意料,不过依然心中震恐,多尼的前车之鉴在前,难道还要他们接二连三的去送死吗?
于是心中一片悲戚,可是顺治既然做了决断,他们又能如何呢。
刹那间,原本繁华得有点畸形的京城便有了一丝萧索的味道,仿佛这些八旗兵要跟上卓罗、巴思汉等人的脚步,渡过易水,踏上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道路。
每个八旗兵也不再花天酒地的晃荡于京城大街之中,尽量的与家中妻小待在一起,享受着这最后的温馨。
顿时,各种各样的销金窟,茶社、酒楼、赌坊生意都清淡了很多,就连平时在年关时刻,生意最为火爆的戏台班子,竟然也出现了接不到生意的情况。
兴冲冲赶到京城的杜班主便这样一头撞到了南墙上,大叹流年不利,原打算乘着年关时刻的热闹劲头大赚一笔,谁知道落下这么一个结局,白白的折腾了来回的路费。
正当他垂头丧气,打算放弃最后的努力,回到南边的时刻,倏然之间,一个衣着华丽的奴才来到他的面前,将大笔银子一摆,然后只说了一句话,让他到庄亲王的府上去演戏。
杜班主只觉得喜从天降,忙不迭的磕头叩谢诸天神佛,在他将近绝路之时,柳暗花明又一村。此刻,他那里知道,所谓的大笔银子其实只是那名奴才贪墨之后的一部分而已。
不过,当他跨进庄亲王府的时候,还是发现这一台戏还真有点不一样。
但见正座之上坐着一个锦衣华服的男子,而在他的右手边,则坐着一名手执折扇的年轻书生,如果不是他剔着一条长长的辫子,倒真有点戏文中所说的风流倜傥、一代军师的模样。
可是,在平时听戏之时,最多的老少妇孺却是一个没有看见,更加让人奇怪的是,那名锦衣华服的男子没有半点要点戏的意思,反而扔给他一个剧本,要他们照本来演。
说起来,杜班主也是明白点戏文中的意思,无非就是鹤蚌相争,渔翁得利,孙永金是鹤,李定国或是投诚兵是蚌,清兵便是渔翁了。
杜班主眉头微蹙,他的那颗七巧玲珑心几乎是在一刹那间就可以肯定,这台戏定不简单,而且真正想听戏的人恐怕也不是这位锦衣华服之人,只怕地位还要更加崇高。
顿时,脸上一喜,督促着班中那群懒货,让他们加紧排练,没三两天的功夫,便演练完毕,然后在庄亲王的带领下,穿过红色的高墙,来到一个他们从来没有想象过的地方。
原来,真正的听戏之人,居然就是顺治。
杜班主更是心中一颤,卖力表现。
只见最初之时,中间穿黄袍那人脸色阴沉,虽然是在听戏,但根本就是心不在焉,仿佛随时都会发作一样。
不过戏剧一旦开始,那黄袍之人瞬间就被吸引了过来。
戏文很简单,无非就是照抄清兵入关的历史。
可是,这一段历史,对于北京城里的八旗兵却是炫耀不完的荣耀。
因此,虽然戏文之中没有丝毫的新鲜东西,但是顺治还是刹那间被吸住了,脸色逐渐变得红润,双目炯炯有神,很是亢奋的模样。
杜班主心中大喜,眼睛笑眯了起来。
而当他们演到左良玉东下南京,清兵乘机下江南,杀得明军如同土鸡瓦狗一般时,那黄袍之人更是拍手称好。
可是,戏剧发展得很快,不久,孙可望内讧,清兵大举进入西南,在即将大功告成之时,一个不知名的小儿如同彗星般的崛起,瞬间将清兵的幻想打得支离破碎,良臣猛将尽数陨落。
当看到这里的时候,那黄袍之人的心仿佛被揪了起来一样,悬在空中,迟迟落不下去,急切的想看看,历史接下来将如何进行演绎。
戏文很快便接着唱了下去,原来那如彗星般闪烁的小儿在西南没有多少根基,与原来明军之中的系统又格格不入,再加上一场场大胜,更是能够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