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清山变 >

第619部分

清山变-第619部分

小说: 清山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负责情治之事的是井上馨和山县有朋两个,闻言立刻起身,双手按在大腿外侧,身体呈九十度鞠躬,“这都是我们的工作不力,有所失职之处,请大人原谅”

这种姿态的鞠躬,已经是最高程度的道歉方式,但此时此刻说来,却没有半点作用。三条实美毫不为之所动的翻了翻眼睛,“副岛君,你有什么意见?”

“这样一个受中国皇帝重用,负责对日关系的重臣,不应该没有他的资料啊?”副岛种臣带着无比疑惑的神情,“而且,从他的话语中可以听得出来,于我方这一次出使到中国的成员都是很熟悉的样子。以井上君和山县君所能得到的情治来看,中国在很长的时间内,并没有专司对日本进行过深入的研究。所以我以为,这个人一定是在日本有过一定时间的生活经历。中国皇帝突然降旨,要求我们使用中文进行交流,也是为了掩盖这个人可能听得懂日文,而进行的欲盖弥彰的举措。”

副岛种臣的话合情合理,一时间得到所有人的赞赏,但仅只如此,还是不够,毕竟,这个甘子义的出身来历,非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官员不能熟知,而且,还非得是可以接近皇帝的近臣,不能给出完全的回答。在朝臣中疏爬一番,也只有肃顺能够合乎条件了。

日本人于肃顺并不陌生,他是皇帝登基之后不久,由九门提督左翼长的位子上提拔起来的,二十年来几乎从来不离御前,宠信之隆,也唯有曾国藩等极有限的数人可比。想来要从曾国藩那里打探,难度太大,而且还会有打草惊蛇之虞,当以肃顺为最佳。

于是,由副岛种臣带领井上馨,换上一身装束,从行宫出去,径直到肃顺府上,投谒拜见。肃顺听过皇帝的话,心中暗自打鼓,日本人会不会那么听话,就主动到自己府上,来给自己送钱来?退值回家不久,有下人拿着名刺到堂上来,“老爷,外面来了几个人,要见老爷。”

“是谁啊?”

“不认识。这是他们的名刺。”

肃顺接过来看看:再晚愚生副岛种臣,井上馨拜肃大人雨亭大人门下。一笔颜字写得点画波磔气势精神,显见是下过很多年的功夫的。于是肃顺知道,戏肉来了。“叫他们进来吧。”

下人领着几个人穿过走廊,缓步向正堂走去,肃府所在,已经不是当年京中的劈柴胡同。咸丰八年一场变故,劈柴胡同的旧宅给朝廷抄了家,等肃顺从山西任上回京,皇帝另外在京北赏了他这处宅子,距离翁府不远,不过略有不同的是,院中有一弯从玉泉山引来的池水,绕堂而过,增添了几分气韵。

副岛种臣和井上馨都是日本政府的重臣,这一次随团出使,办差之外,更有探听和观望的作用在内。尤其是副岛种臣,他是日本第一流的人才,自问早已经做到不为外物所动心,但看到肃顺府中一片景致,还是不得不赞叹,不到中华大国,不知富贵二字

一路走来,青葱满地,阆苑道路两边种植的冬青、寒梅,甚至还有百十支在风中摇曳的孤竹——这种东西不是应该只生长在南国的吗?怎么北移了?能不能种得活啊?

一边打量着,一边跟着肃府的下人穿廊过洞,很快的,眼前转过一个弯,就是正厅所在了,副岛种臣和井上馨两个走进堂上,肃顺已经起身相迎,二人先一步拜了下去,虽然是日本人,但行动趋走之间,很是像模像样,“再晚,拜见老大人。”

“这样的称呼可不敢当,请起来,请起来。”肃顺让二人起身,彼此各自归座,又命下人献茶,这才认真端详,两个人的身材都并不很高,身上穿着西装,手中拿着礼帽,神情中一片文静端庄,“阁下是?”

“晚生副岛种臣,这位是晚生的同伴,名唤井上馨。”

肃顺点点头,“二位从日本远路而来,登门是客。但请恕老夫冒昧,这晚生二字,从何而起?”

“不瞒大人,我等身是东洋之人,但久慕中华文化,这一次随使团进京,也是为求能够亲近中华人物。而若说到如今大清第一值得仰望之人,就非老大人莫属。故而不揣冒昧,登门拜访,请老大人莫怪。”。

更多到,地址

第41节实惠(4)

第41节实惠(4)

“老兄太客气了。肃某何德何能,也称得上什么第一流的人物吗?菲材驽钝,不过在我国皇帝陛下驾前供趋走之役而已。阁下抬爱了,太过抬爱了”

“这可不是抬爱。老大人荩忠为国,天下谁人不知?当年在朝的时候,屡建功勋;外放山西,更是在半年之内,举发一省上下层层弊政,凡此种种,都可见老大人才德俱佳,实勘朝臣表率呢。”

肃顺明知道对方来是有所图,也为他们的说话大觉满意,同时升起一阵惊悸:日本人连自己当年在山西的事情都知道了?可见功夫下得很深啊。当下不再缠绕当年旧事,改为谈一些风土人情——他最好这种奇闻异事,副岛两个也是言辞便给,讲起中日两国不同之处,言语描绘得栩栩如生,令人由衷而起神往之心。

闲谈良久,下人再度上堂来,“老爷,可要留两位客人用饭?”

“留,一定要留。把黑龙江将军给我送来的大马哈鱼呈上来,请两位贵客品用。”

请二人入席,肃顺有意不安排陪客,只是由几个府中的下人在席间张罗、伺候,自己陪他们说话,“这是皇上上个月赏给老夫的茅台酒,在贵国怕是用不到的,来,尝一尝,尝一尝。”

副岛种臣酒量甚宏,但此刻不敢多饮,故作陶然的举杯,浅浅的抿了一口,“果然是好酒。可惜,在我国却是不得一尝。”

“若是喜欢的话,等贵使回国之前,我送几坛于你,怎么样?我这府上别的没有,若是说御酒,你想用来洗澡都行。”

“久闻老大人最得贵国皇帝陛下信重,仅此一端,便可见端倪。”井上馨笑眯眯的接过话题,主动问道,“老大人,不瞒您说,这一次到贵府上来,是有事相求的。还望老大人不吝赐教。”

“哦?有什么是肃某可以帮衬的?但说无妨。”

“贵国总署衙门中,有一人,身担日本股帮办大臣,姓甘,双名子义。大人可知?”

“甘子义?”肃顺闭上眼睛,沉思片刻,“总署衙门虽不是老夫职责管辖,但内外臣僚,也都略知一二。这个甘子义?还从来没有听说过。怎么,问他有何用?”

“这,只是为见其人才学俱佳,我等有倾慕之心,故而想向大人请教。”

“这个人我不认识。”肃顺眼神中一片至诚,令人一见不疑,“不过能够做到总署衙门帮办大臣的,朝中也只有这寥寥数人啊?这样吧,等明天我进宫去,向皇上身前的小太监打听一下。我这个御前大臣,终究是不及这些人在皇上身前的时间多啊”

“那是,那是。”副岛种臣从西装的口袋中拿出一份红皮本本,在桌上向前一推,“这一点小小心意,请大人笑纳。”

“这可不行。”肃顺忙又推了回来,“我与二位一见如故,这一点小忙又算得什么?”

“不。大人,这点心意不敢说孝敬大人,只不过,御前各处当差的,都要打点一番,这笔钱,就当给大人用之打赏就是。”

肃顺也不坚峻,伸手接过,“既然如此,我就代这些奴才,谢过两位的盛情了。”

听肃顺讲完经过,皇帝笑得打跌,“日本人给了你多少银子?”

“给了奴才五万两。”

“惊羽,你听见了吗?只是为了知道一个甘子义的出身来历,日本人就肯拿五万两银子呢哈哈想不到甘子义竟然这么值钱?不行,朕等一会儿还得到总署衙门去,再给日本人施加一点压力,想来能够到手的银子更多。”

惊羽也是轻笑连连,“皇上,您就别胡闹了。还有这么多大人在等着您呢”

皇帝不理她,又对肃顺说道,“这条大鱼,不要放跑了,继续抻着日本人,多多从他们身上弄点钱出来。总之是越多越好。就看你肃顺能不能做得到了。”

“奴才为皇上效劳半生,只以此次差事办得最称爽快。奉旨纳贿,在我大清还是第一份呢”肃顺笑着说道,“请皇上放心,有了主子的旨意,奴才不从日本人身上榨出油来,就是他们养的”

听他语出粗俗,皇帝扬声大笑和肃顺说了几句话,面授机宜一番才让他下去,随即升座中正仁和殿,召见军机处,第一件事还是和日本人有关,“臣弟昨天和总署同僚议了一番,以为还是俯准日本国所请,在沿海各省,选开口岸,让其登岸经商为宜。”

“初步就这样订下来吧。具体的嘛,暂时不必急着让日本人离开,留他们在京中住上几天。等到合约正式确定下来了,朕再到会,亲临其事。”

答应着,又说道,“臣弟恐日本人会问及甘大人下落,故而临时为其编造借口,言语中恐有咒诋圣上之言,请皇上恕罪。”

“你是怎么编的?”

“臣弟想说,甘大人身子不适,暂时不能出席会议。”

“也罢了。”皇帝不以为忤,放下此事,对曾国藩几个人说道,“昨天在会议中,日本人答应我朝,在明年的二月三十日之前,撤出所有驻留在琉球的官民设施。但朕想,琉球距离大清太远,反而距离日本很近。日本人借此为凭据,不时派人派船登岛游弋,见中山王府及我圣朝始终不予追究,难免起了得陇望蜀之心,直至有今日之忧。这一次的合约即便能够最后达成,怕也未必能够彻底阻断倭人贪餍之心,琉球地方狭小,根本没有什么兵力配备,所以就要我大清负起责任来。军机处廷寄山东沈葆桢,命他于明年二月初一日,派遣兵舰,监督倭人撤离之事,并以此为常例——大清有了自己的海军,就不能只是在家门口摆威风,要让世界各国都知道,琉球、朝鲜等地都是我大清属国,都是在我大清兵锋环顾之下,不是这些人可以起左右瞻顾之心的。”

“……这件事暂时由沈葆桢和旅顺水师提督宋玉负责,等到南洋海军建成了,交由李鸿章掌管。一来练兵,二来,李鸿章这个人朕知道,这样做,也好激励他一下。”

“皇上圣明,一举而得两善。诚乃明见万里,臣等钦服无地。”

“皇上,李鸿章前几天给朝廷上了一份折子,提请台湾一地,仿照黑龙江等关外三省旧制,新建行省。臣等共议,皆以为是谋国之言,宜乎诏准。”

“台湾的事情,朕另有打算,暂时不必提。李鸿章所请,一概不准。”

骆秉章叹了口气,记得刚刚入值军机处那几年,皇帝每有政令,总要详尽的为众人解释一番,直说的口焦舌敝,不能竣事。自己有时候虽然觉得过于新奇,但更大的感觉是可以学到很多新鲜知识;如今风气却为之一变,大多时候,皇帝从不做任何解释,出口就是法令,根本不容众人有疑窦之声,也不知道这样下去,是祸是福?

和群臣说了会儿话,各自退下分别办差,皇帝在暖阁中休息片刻,忽然一拍脑门,‘哎呀’的轻叫了一声,“皇上,您怎么了?”

“朕想到一个很重要很重要的事情。惊羽……”他色迷迷的笑着,“日本人来去一回,只怕宫中又要多出几个女主子啦”

惊羽羞红脸蛋儿,啐了一声,“您这人,怎么总这样?”

皇帝也不以为忤,吩咐一声,“传肃顺进来。”

很快的,又把肃顺招了进来,“肃顺,你知道吗?”皇帝大约还是不好意思,先把惊羽打发了出去,这才说道,“日本女子,最是贤良淑德,四工俱全。你回去之后,和日本人说,朕很喜欢,让他们捡年少俊美的,送到天朝来。”

肃顺倒不知道日本女子有什么新奇之处,闻言迟疑了一下,“皇上,前几年奴才听您说,日本人连姓氏都没有,尽是一些形同野兽之辈,这样的国家,还能有什么好女子,可以选在圣上之畔的?”

“你懂什么?等日本女子来了,朕赏你两个,你就明白了。”

肃顺和他君臣多年,彼此之间不必时时刻刻都要讲那些君臣大防,因此说话的时候也随意了很多,“这,请恕奴才敬谢不敏了。”

“这可是你自己说的,不要哦?到时候不要和朕反悔啊?”

肃顺并不像他这样好色,但异国风味,久未得偿——当年朝鲜国进贡的女子,皇帝一个也看不上眼,都赏赐给了下面的臣工,肃顺也得了两个,容貌或者未必入得皇帝的青眼,但那种异域女子的风情,倒让肃顺流连多时,他所得的两个宠妾倒也争气,入府不久,连举二男,令他老怀大慰。

他知道,皇帝每每言出新奇,但从来都是能够兑现的,或者,日本女子真有不为人所知的风情万种?自己就这样推拒了,岂不可惜?“奴才……只是怕,她们也听不懂奴才的说话,难道奴才还得请一个通译在家中吗?”

皇帝第二次大笑起来,“这个你放心,日本人做事,滴水不漏,能够选送到我大清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