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清山变 >

第515部分

清山变-第515部分

小说: 清山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一双眼睛瞪得好大,狠狠的喘着气,“肃顺,朕看你的胆子是越来越大了?居然敢当面顶撞朕?嗯?你是不是以为,朕施政之间多行仁厚,便是不敢罢黜朝堂重臣了?朕免了你军机大臣的职衔——你滚出去”

肃顺颜色大变他没有想到,不过是几句话的功夫,皇帝居然就要把自己从军机处赶出去了?不但他吃惊,众人无不骇然。这一次君臣奏答,所议者都是公事,又怎么能临以重课,甚至要闹到罢相这么严重呢?

有心求恳几句,皇帝的眸子凌厉的扫过来,满是不怀好意的问道,“怎么?你们想说什么吗?”

文祥吓得一哆嗦,低下头去,“奴才……不敢。”

“不敢就好。”皇帝撇一撇嘴角,“来人,把肃顺叉出去”

皇帝抓住肃顺奏答不利之机,痛加裁撤,甚至以罢相相惩,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肃顺很忠心,也很听话,但实在不是可以赞辅纶扉之—他的书读得太少,说一些风花雪月之事,还能博自己一粲;论及政务,则较诸许乃钊、文祥、阎敬铭等人远甚。若是只以旗人之身领班,而将他置于这样一群理学大家环伺之中,也未尝不可,但那样的话,在他感觉就太过有些屈才了。而重惩肃顺的另外一个原因,却是为了敲打那些以为在这一次对俄作战中,卓力功勋的有功之人。

皇帝回京之后,朝臣以翁心存、倭仁为首,动员清流,屡屡上章,为朱洪章、胡大毛、程学启、张运兰等人在东北之地和俄国打仗的余暇时日,多有不法情事,特别是有不知道从哪里得到的消息,清军在占领伊尔库茨克、鄂木斯克、乃至巴尔瑙尔、卡因斯克、下乌丁斯克等处之后,从上到下,纵兵为害,也不知道糟蹋了多人俄国女子,也不知道抢夺了多少俄国财物之情,大上特上弹劾文字。

这样的奏折呈上来,引起了军方的猛烈反弹留守瑷珲城,指挥作战的奕山第一个上折子,来表示对清流的不满,认为这些人空坐在温暖舒适的家中,胡乱进言,扰乱军心,进而又以这样毁谤言辞侮辱兵士,他身为领兵之将,分外难以容忍。因此在折子中请旨,自己回京,与上折子的那些人当场对峙,以分辨清楚是非黑白。

皇帝恼怒的同时,很觉得困扰:战事还没有到彻底结束的时候,就开始这种官场倾轧之风了?这是他不能允许出现的。于奕山所请,自然不准,在批示的文字中将奕山臭骂了一通,交电传司发往盛京将军公署。但这样的事情不能以强势力压,总要想一个解决的办法出来。

思考了几天,皇帝把主意打到了肃顺的身上,以向其‘借人头’之法,震慑天下人,若是能够就此使风浪平息下去,自然是极好,若是仍旧不改攻讦之风的话,下一步,就要真正的处以雷霆了而对于肃顺的委屈,倒不妨事——事后肃顺知道自己以其人为施行之术,不但不会怨怼,还会更加为自己重用他而觉得欢喜呢这一点,在他而言,是有把握的。

三言两语间把肃顺哄出暖阁,皇帝若无其事的展颜一笑,“正好,不必等菜肴凉了,都吃吧。”

肃顺失魂落魄的出了养心殿,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有这样一天只为几句算不上如何过失的奏答,皇帝竟如此狠心?要将自己逐出军机处了?这一次出关作战,自己受尽苦楚,皇上竟丝毫不念?想到伤心处,肃顺站在养心门前,失声痛哭起来。

第90节

第90节

君臣几个草草用罢午膳,文祥等人心思凌乱,连吃到嘴里的是什么东西都分辨不出来,膳罢谢恩,跪安而出,赶忙回转军机处值房,到此一问才知道,肃顺已经回府去了。??⑤阅读本书最新章节

文祥叹了口气,“这一次的事情……信臣公,还请老兄日后多多为雨亭美言几句啊?怎么就为了这么一句话的疏忽,遭致重谴呢?”

许乃钊和肃顺虽然不合,但在他看来,这还算得上的君子之争,与一己之私无关,而在他心中,也认为这一次皇帝对肃顺的处置,有些过苛了。闻言点头,“这一节不劳博川兄嘱咐,今儿个不提,等到开年之后,总要合辞吁请,看在肃顺多年来一贯办事勤恳,侍君挚诚的份上,也要皇上法外施仁,恕过他这一次的。”

“如此便好。”文祥嘱托了几句,各人彼此拱手作别,传轿回府去了。

肃顺回到府中,神情一片恍惚,门下人见了都觉奇怪,“大人,您怎么了?敢是身子不舒服?”

肃顺一肚皮的不合时宜,扬手给了下人一个嘴巴,“滚你母亲的你才身子不舒服呢”

下人平白无故挨了打,一句话也不敢分辨,跪倒碰头有如捣蒜,“是奴才糊涂,是奴才糊涂老爷别生气,都是奴才的不是。”

“滚远点”肃顺呵斥着下人,嘴巴里不干不净的骂着街,举步走进厅堂,陈孚恩和黄锡正在陪端华说话,给他说前朝典故——端华最爱听这样的小故事,每天都要借故到兄弟的府上来,在他看来,这比到茶馆中听书有意思多了。

今天说的正是乾隆朝几次科考期间,状元公的趣事,“有两个人最称新奇,一个叫张书勋,字西峰,是乾隆二十八年的举子,自幼家贫而力学,这一年的春闱本已经获隽,不料在写榜的时候,忽然发现,策论程式有误——程式不和,再好的卷子也不可取中,其实金榜的名词已经排定,中间抽去一名,如果重新排过,则牵一发而动全身,极其费事,所以历来的规矩,是在已经黜落的卷子中,找一本替补。”

“那一次找来代替张西峰的,是江苏嘉定的秦大士,殿试竟得大魁天下,以落卷而中状元,已经是一奇,却不料,张西峰的状元中得更奇”

端华听得眉飞色舞,正在起劲,一连声的问道,“怎么个奇法?”

黄锡却不说了,起身向外行礼,“大人回府了?多多辛苦了。”

肃顺脸色非常难看的唔了一声,片语皆无的黯然落座,显得心事重重似的。端华也不好再究诘下文,关切的问到,“老六,你怎么了?是不是有不痛快的事?”

“确实有事。”肃顺把今天在养心殿突然触怒皇帝的话说了一遍,到最后,腔调略带哽咽的说道,“这是哪门子的道理?瑷珲城内,我多方筹谋,又要保护圣驾,又要夜来审看军报,如今没有半点封赏不说,反而为一句之失……你们说,我委屈不委屈”

“不行,这得争。??⑤阅读本书最新章节”端华霍然而起,“老六,你在这里等我,我进宫去递牌子”

陈孚恩立刻扬手,口中唤道,“王爷止步”看端华面带疑惑的转过身来,他说,“皇上的脾气你也不是不知道,这时候递牌子进去,不是尽等着触霉头吗?”说完面向肃顺,又再问道,“大人,详情到底如何?皇上是怎么说的呢?”

肃顺一边回忆着,一边把经过详细说了一遍,陈孚恩也很觉得奇怪,以这样的小事,居然就要轻易将军机处首辅罢职,也实在是太过了一点,这还不必提肃顺这一次关外领兵,有功于朝廷、于社稷;只是看他多年来侍君忠悃的份上,皇上也没有必要这样痛下杀手,丝毫不予人余地?

他想了想,口中说道,“依我看,其中另有隐情。王爷,大人,先不必急,等我筹谋一番之后,再做决断——左右新年将至,这会就是想见皇上也见不着。”

“那,老六的差事呢?”

黄锡笑着摇摇头,“王爷稍安。各部都已经封衙,皇上传的是口谕,此刻尚未出宫门。等到年后,再向皇上求恳一番,旁的不必提,只是看在大人……”

“不”这片刻之间,陈孚恩已经有所得了。他若有所思的点头,“依我看,这份军机处的差事,大人不做也罢。”

这句话剑出偏锋,立刻把众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来,肃顺问道,“这话怎么说?”

“大人,我只问您,在这一次大人关外领军之前,依大人所见,圣眷是荣是衰?”

“什么?”

“大人,请恕老夫无礼,以老夫所见嘛,大人当初入值军机处之始,曾经于我等所言的,要助皇上成一代令主,大人成千秋贤相之名的话,实在算不上是契合大人心境之言啊”陈孚恩说道,“大人于皇上一番赤诚之心,皇上待大人圣恩深重之情,在我朝实在堪称君臣际遇典范。但大人……”

他笑了几声,又再说道,“但大人若以为只凭圣眷隆遇,便可使大人安然履步庙堂,便是错了。”他忽然以掷地有声的声音说道,“若大人能听老夫相劝,不如趁此机会,从军机处中脱身而出,再做你那内务府大臣,御前大臣的闲差,比之如今,不知道要胜强多少倍于大人日后一家的身家性命,仕途之上的荣华富贵,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

“子鹤先生,您这叫什么话?我兄弟做相爷没有几年,而且年岁未长,你怎么就让他辞去军机处的差事呢?”

“王爷莫惊。我这样说,自然是有缘故的。大人吃亏在书读得少,厕身军机处,周围环伺的都是什么人?文祥虽是旗人,但当年师从曹文正、戴文恭二公,诗书造诣,名闻清流;许信臣,钱塘许氏,一门高第,胸有锦绣,自不待言;阎丹初、赵蓉舫二员,也都是术业各有专攻,一个掌管度支,一个专司刑名。大人又有什么可比之处了?”

陈孚恩语句很冷,不像是在为居停大人借箸筹谋,倒似乎是在教训子侄一般了,“大人比以上诸员所强者,唯在帝眷。而这帝眷二字嘛,嘿大人,您若是能够以内务府大臣,御前大臣之职常伴帝侧,君臣日日见面,锦上添花,自然不必多提,但在军机处中……”

“军机处难道不是也要每天面圣的吗?子鹤先生这话,本王不敢苟同。”

端华肚子中一团茅草,分不清这其中玄妙,肃顺却是能够听得出来的,他沉默了片刻,挥手打断端华的咆哮,“先生的意思是说,皇上有内心看不起我之意?”

陈孚恩摇头,“这倒也未必。”他说,“若是办差事嘛,还是大人这样,不为脸面、情分所顾及,肯于放下一切,心中只念着朝廷的大员;若是做朝堂奏对嘛,就非是大人所长了。大人请想一想,自从大人入值军机处以来,又有几次是在君臣奏答之际,皇上问到大人的意见的?再有,大人入值以来,皇上又有几次宣大人独对的?”

独对是军机处大忌一来是妒忌同僚的荣宠,二来是因为别人不知道君臣两个说的是什么,再问起的时候,有无从作答之苦。肃顺有心想分辨说,旁人也很少有独对之机,但突然给他想起来,除了自己之外,阎敬铭、赵光两个却是经常为皇帝宣召进殿,君臣密晤的。“我……”

陈孚恩了然的笑一笑,“这便是了。”他又问到,“据大人所能忆及,是当年做内务府大臣……不是当年履任山西巡抚之时与皇上情分深厚呢,还是如今和皇上的情分深呢?”

肃顺口中一片苦涩,食不知味的端起桌上已经凉了的茶水一饮而尽,“那,等来年开衙,我就即刻上表请辞差事。也不过是少了一个军机大臣的名头,还能少一块肉吗?”

陈孚恩朗声大笑他还是第一次看肃顺有这样委委屈屈的形容,“大人,也不必为此嗟叹。我虽然不知道皇上为什么要对大人行以重课,但以皇上登基这十年来的所行,可见……”臧否君父,即便是在暗室,也是不宜出口的,陈孚恩沉默了一下,转而说道,“皇上仁厚天生,虽然夺了大人的军机大臣,但依我想来,总还有一份补救之道,这一层,我倒是可以保证的。”

几个人的话正说到这里,门下人又跑了上来,“大人,有旨。”

“哦顺答应一声,也不用换官服,命人备下香案,等天使进门,肃顺一愣,是六福。看他满面带笑,料知未必是什么坏事,进门面南而立,口中说一声,“有旨,肃顺接旨。”

肃顺即刻跪倒,在地上撞了几记响头,“奴才肃顺,在。”

“着肃顺接旨之后,即刻进宫见驾,钦此。”

“奴才肃顺领旨,谢恩”肃顺从地上爬起来,把马蹄袖向上挽了挽,拉着六福的手问道,“好兄弟,知道是什么事吗?”

“不知道。”

“那,万岁爷脸色如何?”

六福安慰的点点头,“大哥放心,万岁爷的气色好得很打发文大人几个出去之后,传杨三儿进去说话,我听不大清楚,只是说,‘好大的出息’,然后就命我出宫传旨了。”

这句话何解?肃顺一转念就明白了,是说自己在养心门外委屈得大哭之事,这样说来,皇上果然并未为奏对不利之事真的动了怒气?要是这样说的话,倒要问问清楚了。

六福在一边说道,“大人,天色渐黑,可不要让皇上久等啊?”

“哦,哦”肃顺答应一声,和六福同乘一轿,出府门而去。

一路无话,进到紫禁城中,养心殿的西暖阁中,已经燃起烛光,映衬着玻璃,一团光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