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清山变 >

第476部分

清山变-第476部分

小说: 清山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中想着,接过俄人递过来的公文,当众打开,交给一边的瑞徵收好,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马林斯克并不是在撒谎,俄国确实准备派人到北京来,商讨两国边境争端问题,这要从咸丰七年说起。

俄国从尼古拉一世到亚历山大二世的两任沙皇,虽然都是东侵中国的策划和指挥者,但囿于不同的内外因素,不敢让穆沙维耶夫把事情闹得太大,因此不得不在温和派的涅谢尔罗杰(当时的沙俄外务部尚和鸡烈派的穆沙维耶夫之间充当调停人的角色,不过每一次的争执,都是以穆沙维耶夫占上风。

克里米亚战争结束后不久,英法两国在东南沿海挑起事端,俄驻美公使在美国都听到了‘英国人不仅想在中国得到通商的更加便利的利益,而且还想得到舟山岛’的传闻,还说什么‘法国正在和英国采取联合行动,也指望在太平洋沿岸得到某些东西’。

其时,驻北京的俄罗斯教士团团长,修士大祭司巴拉迪,这个一直以‘政治成绩远高于文化成绩’著称于世的老人,则以更加蛊惑人心的语言向圣彼得堡报告说,“现在,随着和平的奠定(这是指巴黎合约),我们已不再受拘束,我们的行动应具有明确性,对合并阿穆尔河左岸,我已经不再怀疑,自由航行只是权宜之计,此种做法既不妥当又很缓慢。”

巴拉迪是个中国通,连续担任第十一次俄罗斯教士团的成员和第十二次教士团的团长,在中国生活多年,汉语非常流利。在信中他说,“中国如同一个固执的老人,他喜欢别人表面上顺从他,这样就会默默的做出一切让步,我觉得,事情可以毫不声张的顺利解决,但是要FoRcEd’aLLER(法语,行动)。”

穆沙维耶夫对此跃跃欲试,他坚持认为‘中国政府处境越艰难,他就越难以理喻’。因此,‘同中国政府谈来谈去毫无益处,一切问题只要由我们自行解决看行了,因为中国政府不敢,也不会阻挠我国行动。’他牢牢记得尼古拉一世在死前的遗训:‘中国理应满足我国之合理要求,倘若不允,尔今手握雄兵,可以武力迫其就范。’

但不等穆沙维耶夫动手,又有一个人出现了,他叫普提雅廷,出身于圣彼得堡的一个贵族家庭,有伯爵袭位。他多次参加沙俄的对外战争,引起沙皇的注意。1842年,他出使伊朗,并取得里海贸易权,建立了两国之间的航线。普提雅廷非常善于用外交手段为祖国谋取利益。伊朗之事过后,他又到了日本,并于1855年迫使日本政府签订了《下田条约》,俄国船只得以驶入下田等三个港口,并承认沙皇对千岛群岛的权利。

他的外交活动成果启发了俄皇,既然能够在谈判桌上解决,又何必劳师动众的去打仗呢?于是,在英法两军在广东沿海高歌猛进的时候,担任俄国驻伦敦海军武官的普提雅廷立即驰书政府,请求立刻解决黑龙江划界之事,否则,俄国将保不住与英法两国在日后瓜分中国时的利益。

于是,俄皇于咸丰七年的11月间,招他回圣彼得堡,准备任命他为赴华全权公使,到中国去,借中国与英法交战,无暇北顾之机,拿下俄国需要得到的利益。

但还不等普提雅廷出发,英法联军就先在安山湖败下阵来,这样的结果大大的出乎俄国人的意料之外,俄皇大吃一惊之外,不敢再想通过谈判获得黑龙江流域的利益,但又舍不得就此放过,于是改命外交部副相格尔斯为谈判代表,赴中国一行。探听一下中国的虚实再说。

原来,在沙俄内部,以武力夺取黑龙江和以谈判获得这两种方式,各自有其支持者,前者以穆沙维耶夫和康士坦丁亲王为首,后者是以外交部尚书涅谢尔罗杰、格尔斯和普提雅廷为首。在后一派占上风之后,穆沙维耶夫在使团尚未出发,就写信向沙皇抱怨,“彼得堡竟然无人考虑到,使团可能遭拒以及嗣后应如何对付中国人?”后来在给康士坦丁亲王的信中,他也说,“不瞒殿下,直到如今,我仍不能赞成那种以为出使北京会有好处的见解……我认为,第一,假若中国肯于退让,那么在文字上只能写为‘解决了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第二,如果中国不同意我国提出的分界线,依然认为阿穆尔河是中国的,那么,我们必须以武力强迫他们承认我国的权利,如果公开的建议遭到中国的拒绝,我们又毫无表示,那就意味着我们放弃了领有阿穆尔的权利,正因为如此,我对军事行动早有准备,实际上,如果我们不得不用武力强迫他们接受我国的条件,也许会更好些——既然英法当年有权以武力强迫中国接受其条件,为什么我们就没有这样的权利呢?”

亚历山大二世置之不理,径自派格尔斯出发,到京之后,中国答应了俄国提出的诸如勘察边境、设立领事馆的请求,其他的,一概拒绝。

消息传来,最高兴的莫过于在黑龙江地区厉兵秣马的穆沙维耶夫了,他全力以赴从事的阿穆尔事业,若是为格尔斯在即将成功的前夕将功劳夺过去,他的心血就全数毁于一旦了,而中国方面的拒绝,就使这一切发生了改变。于是,他一面向俄皇报请,一面进一步向黑龙江地区运兵移民,做好武力解决问题的准备。但来自陆军大臣苏霍扎涅特的一封信,让他火热的心思,凉了一半。

这封信是以私人信函的方式,向他转达政府的决议;“对于您进一步要获取阿穆尔河左岸的夙愿,我不能赞同,依我看,您对于清朝统治者昏庸无能的担心,不应影响我国与这一地区的关系,我们不应着眼于清廷,而应着眼于这个地区——将来不论谁来管理该地区,都必须得到我国的承认,尽管这种承认是非正式的,只要我们能够平平稳稳的,不引起政治的占有阿穆尔即可。”

穆沙维耶夫自然非常不满意,但在这封信的最后,苏霍扎涅特写到,“……我可以极其机密的向您透露,请尽管放心,皇帝陛下无论如何也不会改变控制整个阿穆尔河左岸的决心的。”至此,俄国侵华扩张的整体蓝图就基本上确定了下来。

不久之后,穆沙维耶夫一则为身体原因,再一则,他知道,短时间内,俄国对于中国的行动不会展开,索性赴欧洲疗养去了。

一直到咸丰十年,阿穆尔河一事再度被俄皇提到议事日程之中,为担心引起中国鸡烈的反应,俄国人绕了一个极大的圈子——以和中国人重新商讨当年《尼布楚条约》中双方边境待定区域为由,派人到北京,先看一看中国人的反应,再确定第二步的行止。这一次派出的使团的正使,就是穆沙维耶夫。

这一次到中国来,俄国人打着的算盘是通过和中方商讨尼布楚遗留问题,达到探听中国态度的目的,这里面有一个缘由,大约是这样的——。

《尼布楚条约》在签订的时候,共有三分文本,分别是俄文版、满文版、还有拉丁文本。这是因为在签订合约的时候,彼此不同对方语言,只有拉丁文是双方都能认可,并且签字,作为官方文本保存,而俄文本和满文本作为交换文本,交予对方。

在《条约》中划定了两国的东段边界,规定两国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和格尔必齐河源向东绵延至海的外兴安岭为界。只有乌第河地区由于外兴安岭在东部分为南北两支而未行划定,而这一次穆沙维耶夫等人所定下的计划,就是从此下手。

当时所签订的三种文本中关于这一段未定区域的解释,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分别援引如下;拉丁文本的记载是:‘惟界于兴安岭与乌第河之间诸川流及土地如何分划,今尚未决;此事须待两国使臣各归本国,详细查明之后;,遣专使,或用文牍,始能定之;

满文本的记载是:惟乌第河以南、所定之兴安岭以北中间所有地方河溪暂行存放,俟各自回国查明后,或遣使或行文,再行议定;

而俄文本的记载是:俄国所属乌第河和大清国所属靠近阿穆尔河之山岭之间所有入海河流及其间一切土地,因钦差全权大臣未得划分此等土地之沙皇旨意,应暂行存放,俟两国使臣归国后,两国皇帝愿意划分之时,或遣使臣,或行文书,再行议定。

三种文本,三种说法。按国际关系惯例,经双方代表审阅签字的拉丁文本无疑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标准文本。于是,这一块遗留下来,始终未及解决的土地的归属,也便成为了两国之间的一块心病。

文祥虽觉得俄人来得蹊跷,但并未多想,继续问道,“即便不论贵我两国尼布楚条约未定之事,只是看贵国人于今在阿穆尔河上行舟、岸上布防,难道不就是违背两国当年商定之前约的吗?”

“此事,我不知道,还要向本国行文询问过之后,再来向中国大人阁下做出官方答复。”马林斯克滴水不漏的说道。

文祥暗中叹了口气,对方这样一推二六五,那就不必再谈下去了。

把俄国公使礼送出衙,文祥拿起经翻译润色的公文,还不及看上一眼,签押房门一开,荣禄的声音传了进来,“大人?”

“什么事?”

“圣驾到了”

“啊?”文祥大吃一惊,一把扔掉手中的公文,抓起桌子上的大帽子,随着荣禄冲了出去。果然,皇帝和一个身材娇小,面容娟秀的男子站在门廊下,正在低声说话,认真分辨,认出是御前当差的惊羽姑娘。“奴才,恭请皇上圣安”

“起来,起来。”皇帝笑着说道,“本来是想在外面走几步就回去的,正好看见有外国公使的马车离开,是不是俄国公使啊?”

“是。奴才刚刚传召俄国驻华公使。”文祥草草解释几句,忽然心中一动,躬身行礼,“皇上,奴才愚钝,总觉得其中若有不谐之处,但又莫辨其详,请皇上训示:俄人此来,真的是为了圣祖与俄国所签订之《尼布楚条约》中未定款项吗?”

“俄国人所上的公文呢?拿来朕看。”

“喳。”

命人取来刚刚翻译好,尚未誊录的文字,皇帝取过手中,认真的看了一会儿,“这一次的俄皇所派的代表是谁啊?”

“其人名唤木哩斐岳幅,是东西伯利亚总督。”

皇帝没来由的一笑,“原来是他啊?”

“皇上,您知道此人?”

“此事啊,”皇帝神秘的一笑,不再多说,把公文递给荣禄,“今儿个先不提了,明天吧,朕再给你们详解。”

文祥怀着一肚皮疑问,但皇帝不说,不能多问,只好带同总署上下,跪送皇帝出门而去。

更多到,地址

第53节 细说从头

第53节细说从头

为了省得再浪费一次c魂舌,皇帝在养心殿叫大起,军机、内阁、御前、总署全数到齐,弄得除了军机处和总署衙门上下众人都有点摸不到头脑。

等了片刻,皇帝升座宝座,行礼之后,让众人站了起来,“今儿个在养心殿叫大起,是有一件事要和你们说的。文祥?”'搜索最新更新尽在

“奴才在。”

“你先把昨天和俄国公使说的话,向列位同僚说一遍。”

于是,文祥又再说了一遍,皇帝紧接着他的话头说道,“世界上的事情,偏偏就会这么巧,朕这边命文祥传见俄国公使,对方国内就派人要到京中来。”

“朕多日来苦思冥想,翻查《阿穆尔河地志》并《盛京通志》多时,昨天散了朝会之后,朕更亲到同文馆,向几位为我天朝所聘之外洋教习多有请教,方能疏清脉络,分辨出俄人心中谋划。俄人的计划是这样的……。”皇帝说道,“先行派人到京,就《尼布楚条约》中未定之款与我朝展开会商,若是不能餍所欲,也不打紧,左右俄人所图,非是为此。他们想要的,是占领自古以来就为我天朝所有的阿穆尔河。如何达成这一目的呢?很简单,到今天你我君臣共商国是时为止,阿穆尔河左岸早已经建满了俄国寨垒营地,驻军总数,不下一万两千人,以此造成既成事实,而俄使南来,不过是与此前后辉映,意求落于笔端,以两国公文,长久留存的。”

“皇上,奴才不才,请皇上降旨,奴才远领军北上,与俄国人决一死战,总要保我大清祖宗基业,不为外人所侵占;赤子小民,不受外人欺凌才是”赛尚阿第一个跪倒下来,大声说道,“奴才愿意将一腔热血,尽数抛洒以不负先皇,皇上多年来知遇之恩”

皇帝摇头摆手一起来,“这先不必急,你有为国报效之心,还怕无上阵杀敌之日吗?”他说,“现今之事,并不在我天朝上下能不能存敌忾同仇之心,共御外侮,而是在于,朕说的是不是对。若是朕猜得对,军旗所指,俄人所居之处,顿时化作齑粉;若是朕猜得不对呢?倒似乎我天朝不能与邻国交好,为尚未确证之事,轻发虎狼,贻笑大方。故而朕想……”

他从御座上站了起来,“你们和朕进来。”

众人随着他进到西暖阁中,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