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衣风流 >

第482部分

锦衣风流-第482部分

小说: 锦衣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碎语,但终究是不好的。”宋楠道:“张公公,你不懂,这一趟差事我不能去。”张永愕然道:“那是为何?”宋楠静静道:“跟你明说了吧,我对朝廷用人朝前不用朝后的行为确实很不开心,但决不至于到了不顾大局的份上。说来你可能不信,我这回是因为没有必胜把握才决定拒绝的,可不是矫情的话。这一次鞑子气势汹汹,准备的也很充足,要是没有必胜把握,领军之人只要再打一次败仗,丢了陕西大片地方,事情便不可收拾了。我拒绝是因为我不是最好的人选,朝廷应该去选择能够力挽狂澜之人前去才对。”张永愕然半晌,喃喃道:“宋侯爷都没有把握,朝中还有何人能胜任?常宁战死,定国公一败涂地,朝中能打仗的基本上都在西北战场;宣府大同等地的将领难道比西北当地的将领们还善于在西北作战?难道要让团营的侯爷们去领军?不是咱家背后损他们,他们能打胜仗才怪,除了英国公还有两把刷子,其他人可都只会嘴上功夫。京营大比武您可是夺魁的。”宋楠摊手道:“这我就没法子了,我自己是不能做这没把握的事情的;哪怕胜算有三四成,我也能去赌一把,但问题是我觉得现在的胜算不足一成;硬着头皮上的话,结果会更加的糟糕。”张永木然半晌,呆呆道:“难道这一次是我大明之劫?没人能治得了鞑子了?皇上今天上午就在吵闹着要御驾亲征,亲自去回回鞑子,被一干大臣苦劝制止,若我将这话说给皇上听,皇上恐怕真的要自己亲自领军出征了。”宋楠愣了愣道:“皇上去的话,大明就完了。皇上可不会打仗。那一败若被鞑子擒获……大明朝……”“是啊,这可怎么办呢。鞑子当真这么厉害,连侯爷都这么说,看来是确实厉害了。”张永跺脚搓手,焦急之态溢于言表。宋楠翘起脚来搭在凉榻边缘的木架上抖动,一副惬意的样子,张永的焦急似乎并没影响到他;张永眼观六路,从宋楠的神态中似乎看见了某些端倪,眼珠一转低声道:“宋侯爷既然都这么说了,看来战胜鞑子是无望了;既然无法战胜鞑子,看来只有议和一途了;咱家这便回去将宋侯爷的话转达皇上,让皇上准备和鞑子议和便是。”张永说这话,起身作势要走,宋楠一拍木扶手叫道:“议和?你出的这什么鬼主意,跟鞑子议和,亏你想得出来。你想作死便去奏议,可别扯上我,明日一早你若不被皇上吊在午门旗杆上,我便不姓宋。”张永哭丧着脸道:“这也不成,那也不成,难不成任凭鞑子取了西北不成?又或者是让皇上御驾亲征?哎,我堂堂大明,关键时候竟然无人可用,真是悲哀,皇上肯定伤心死了。”宋楠啐道:“你这点花样还是别在我面前玩了。我说的没把握战而胜之,可不是说没机会战而胜之。事实上,如果皇上能答应我几个条件,我愿意再去冒一次险,成与不成,那便是我大明朝的气数了。”张永喜道:“就知道没有能难倒侯爷的事情,咱家这便去回禀皇上,但不知是那几个条件?”宋楠下地穿鞋道:“我同你一起进宫面圣,这几个条件皇上若是答应了,我便领军出征,若是不答应,我便还回来睡大觉;请皇上另择高明。”张永大喜道:“好好好,就是这话;哎呦,侯爷您别动,咱家伺候你穿鞋袜,你可是我的爷,能请得动您的大驾,咱家也是面子有光了。话说多少大臣来见你,连你的面都没见着。刚才梁储费宏出言不逊,被尊夫人命人撵了出去。”宋楠愕然到:“我家夫人撵人了?”“那可不?两个胖丫鬟挥舞着扫帚赶人,哎,梁大学士真是可怜。”宋楠愕然无语,小郡主为人妇多年,虽然稳重了许多,但终究脾气火爆,居然命丫鬟挥着扫帚赶内阁大学士出门,真是荒唐胡闹,唔……还有些解气。i752

第六八九章讨价还价

乾清宫中异乎寻常的冷清,平日的歌舞声声丝竹渺渺不见了踪影,整个乾清宫给人以空荡荡冷凄凄之感,值夜的太监宫女们一个个如兔子般的敏感,这几日朝廷的大事不妙,他们也是小心翼翼到了极致,生恐一个不慎得咎于皇上,打一顿还是小事,丢性命那可就太冤了。;

宋楠跟在张永身后,走过一长串灯影婆娑的长廊,这里的一切宋楠再熟悉不过,只是最近数月他来这里的不超过五指之数,熟悉之中透着一丝陌生。

在乾清宫正德的寝宫前,两名当值太监站在门口来回的溜达,他们是皇上贴身伺候的太监,皇上起夜解手或者是半夜要喝茶什么的,都是这两位伺候,见到张永和宋楠前来,两名太监忙上前来叩拜。

“皇上睡下了?”张永问道。

“刚刚才睡下,睡前发了好大的脾气,小邓子的洗脚水稍微烫了一点,被皇上赏了十板子。”一名太监低声道。

张永皱了皱眉头,这小邓子是正德身边新进得宠的一位内侍,机灵乖巧的很,也是张永推荐上来的,连他都被正德以这么小的一件事便打了十板子,可见正德的情绪糟糕到了什么样的地步。

“公公这是要见皇上么?”

“宋侯爷要见皇上,去叫醒皇上。”张永道。

“公公饶了我们,小的们可不敢叫,皇上睡前发话,谁要是发出一丝声音便活活打死,皇上这几晚上都睡不好,脾气有点难捉摸。”那太监低声道。

张永皱眉斥道:“那还要你们这些当差伺候的作甚?”

“公公体谅小的们,要不公公亲自叫?”

张永啐骂一句,整整衣冠上前来到门帘之外,躬身拱手低低的叫道:“皇上、皇上、您睡着了么?”

屋内鸦雀无声,微微有鼾声传来,张永无奈回头看着宋楠苦笑,转回头抬高声音叫道:“皇上醒一醒,奴婢张永求见。”

话音落下,张永还在侧耳听着动静,便听呜呜风声作响,一物隔空飞来,砸到帘幕之上,正好隔着帘幕砸在张永的脑门上,张永哎呦一声踉跄后退,就听啪的一声脆响,像是什么物事落在了地上。

张永脑门生疼,伸手掩面揉捏,片刻额头便鼓起了一个大包,于此同时里边传来正德怒不可遏的怒骂声:“你们这些狗东西,恨不得活活折腾死朕,朕好不容易睡着,你们又来骚扰,朕要活活打死你们。”

张永捂着脑袋跪倒在门口,高叫道:“皇上息怒,奴婢是带着宋侯爷来见皇上的,皇上息怒啊,宋侯爷在门口站着呢。”

里边忽然平静了下来,正德略显激动的声音传来:“宋楠?他肯来见朕了?”

宋楠朗声道:“皇上,臣宋楠前来见驾,深夜前来扰了皇上的休息,臣罪该万死。”

正德叫道:“进来,快进来,你们这帮狗东西,还不进来掌灯么?”

张永一摆手,两名伺候的太监像灰老鼠一般钻了进去,片刻后寝殿内大放光明,张永替宋楠掀了帘幕,宋楠踏步而入,只见正德穿着小衣坐在龙榻上,头发蓬松,容颜憔悴不堪。

“宋楠,快来坐下。”正德拍着旁边的位置叫道。

宋楠上前叩拜,哪里敢坐在龙榻上,太监知机的端来春凳,宋楠便坐在正德侧首边。

“你可算是来了,朕刚刚听杨廷和梁储他们说,你如何拒不见客,置国难于不顾,自顾自己逍遥。朕还在想,宋楠不是那样的人,这不,还是小永子有本事,哈哈哈。”

张永捂着额头上的红肿,哈腰笑道:“谢皇上夸奖。”

正德这才意识到刚才用檀木枕砸了某人,看来便是砸中了张永,忙关切道:“要不要去请太医瞧瞧?擦些红花油什么的,朕也是一时脾气控制不住。”

张永忙道:“无妨无妨,皇上莫管奴婢,奴婢带人退下,皇上跟宋侯爷谈谈大事要紧。”

张永摆手带着众人下去,寝殿内顿时显得空旷起来,巨烛的烛芯烧的噼啪爆裂,光线也忽明忽暗,照的两人的脸上都有些阴森之感。

“皇上又瘦了。”宋楠开口道。

“哎,你不是不知道这些烦心事,朕想过安生日子,但就是过不了,总是有捣乱的。今日是什么暴民,明日是某藩王,后日又是鞑子,朕心力憔悴,能不瘦么?”

宋楠点头道:“是啊,皇上确实够操心的,我大明上下疆域万里,百姓千万,都需要皇上操心劳神,确实够难的。”

正德感激的看着宋楠道:“可不是么?大家都说皇上好做,其实个中苦楚有谁知晓?”

宋楠道:“请皇上保重龙体,不可过于操劳。”

正德叹道:“若操劳便可解决事情,那朕倒也愿意操劳一些,但问题是,朕也是力不从心。这才鞑子气势汹汹,我大明连战连败,已经损失了八万兵马,形势已经刻不容缓了,在不能阻挡鞑子的进攻之势,怕是不日便打到京城了。朕心里像火一样的烧,可偏偏满朝文武没有能替朕分忧的。常宁、徐光祚都让朕很失望,昨日赶去西北的陆完也吃了个败仗,将安远给丢了,现在大军撤退在庄浪镇境内,凭借着天梯山地势苦苦支撑。陆完的折子上甚是悲观,说恐撑不过三天,庄浪镇便要守不住,庄浪一失,便直接威胁到陕西中腹了。无能之辈,平日嘴呱呱的全是豪言壮语,一到战场上便成了任人宰割的货色,朕真是气的吐血。”

宋楠当然知道这一切,陆完去西北坐镇,想去挽回败局,不自量力的将徐光祚的残兵集结起来,想从安远侧翼攻击鞑子侧后,却被鞑子抓住机会实行了反包围。若非杨一清当机立断,强烈建议立刻放弃安远,四万多明军恐怕也要交代在安远。

“其实,朕一开始便选错了人,朕后悔死了,一开始朕便打算让你去对付鞑子的。但因为某些原因之故,朕又信了他们的话;当时你说鞑子有阴谋,他们都不信,朕也不信,现在看来,你的判断是正确的,朕为当时的不智后悔不已。”正德诚恳道。

宋楠轻轻点头道:“皇上不必自责,当时我也是臆测,也没有证据佐证,只是基于用兵的常识揣测罢了。鞑子奸猾的很,用了阴谋诡计,也不怪咱们中了圈套。”

正德叹道:“话虽如此,总是我们掉以轻心了,朕觉得,如今这个形势,还得你出马为好。前日早朝你虽当庭拒绝了此事,朕还是命他们去劝说你,朕相信你不是不识大体之人,朕知道这段时间你心里定然不太高兴,但这是我大明君臣之间的事情。现在面对的是鞑子敌寇,那些事与之相比应该不足为谈了。”

宋楠点头道:“臣很早就说过,臣的忠心不容置疑,臣对皇上之心可昭日月,臣也做了些错事,但皇上对臣也仁至义尽,当此皇上和国家危难之时,臣自然是义不容辞。”

正德伸手拉住宋楠的手道:“朕就知道,你不会不帮朕。有人建议我下旨命你前往,朕心里明白,朕无需那么做;因为你无需强迫也会帮朕;朕仔细想过此事,其实在朕心里,和你之间不仅仅是君臣之义,还有些他人不知道的关系在其中。有些事用不着多说,也能明白。”

宋楠微笑道:“皇上这几年的口才也是长进了不少,比臣还能说了。”

正德哈哈笑道:“朕是皇上,自然要处处出色才成。说说,你哪一天率兵出发?这件事可是刻不容缓呢。”

宋楠微微摇头道:“皇上,急不得。”

“怎么?”正德皱眉道。

“臣之所以之前不愿接手,便是因为无必胜把握,臣并非无所事事,这段日子臣对鞑子这次的兵马做了研究,臣认为,要想战而胜之,须得皇上答应我的一些条件,不然,恐怕很难。”

正德道:“只要能赶走他们,朕什么样的条件不能答应?”

宋楠摇头道:“不是那么容易的,这条件皇上自然可以答应,但大臣们未必会答应,而且牵扯甚广,影响甚远;但这一切都是臣经过深思熟虑而得。今夜来见皇上,便是要将这些事情和盘托出,请皇上定夺。”

第六九零章讨价还价(续)

正德见宋楠说的郑重,表情也随之严肃起来,皱眉道:“什么样的条件呢?朕倒是被你弄得有些紧张了。。”

宋楠道:“皇上,自鞑子入侵以来,臣虽未参与此事,但却一直给予关注;西北锦衣卫各千户所也不断的搜集关于鞑子的情报。臣认为,此次鞑子入侵是有预谋,做好了万全准备的,今次不同以往,不再是小规模的袭扰掠夺,而是大举入侵。”

正德道:“显然是这样。”

宋楠道:“臣相信皇上和诸位大人们已经分析过这个问题,若说这十余万鞑子兵便想灭我大明,那还只是说说而已,但这十余万鞑子兵的战力,已经让我们亲眼目睹;数月时间,不但八万将士阵亡,还丢了西北十几座州府;按理说敌我两军兵力相差不甚多少,难道说我大明士兵真的不堪一击么?”

正德皱眉道:“是啊,朕也在想这个问题,要说鞑子强悍那是一直以来的事情,生于贫瘠苦寒之地的鞑靼人也许比我大明士兵更加善于作战,但这么多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