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衣风流 >

第225部分

锦衣风流-第225部分

小说: 锦衣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廷和朗声道:“焦大人,那本人可否说你可顾佐大人抱团,不顾实际的投赞成票,也是结党之行呢?”

焦芳怒道:“岂有此理。”

杨廷和道:“要问你岂有此理才是。”

刘瑾咳嗽一声道:“现在是在讨论三边总制官的人选,可不是来听你们内阁来吵架的。”

焦芳知道自己歪了楼引起刘瑾不快,于是瞪了杨廷和一眼退回班列,杨廷和一笑也退回班列。

正德开口道:“李首辅,你们这理由显然站不住脚,马昂在边镇战功卓著,无论在大同还是在延绥都风评良好,朕看此人还是合适的,不能以年纪和资历取人嘛。”

李东阳拱手道:“皇上,三边不同别处,不仅是地势复杂,人际更是复杂,这一回三边总制府的重设可不是如往常那般的走过场,而是要真正统帅三边革除弊端,这便需要有对三边了如指掌,对边镇事务捻熟于胸之人,马昂显然是不合适的。”

“笑话。”一人越众而出,大声道。

群臣窃语,惊讶于一向不表态的定国公徐光祚竟然今日也来插上一腿了。

徐光祚拱手向正德施礼,正德微笑道:“徐公爷有何高见?”

徐光祚道:“皇上,老臣实在看不下去了,老臣觉得内阁完全是置国家大事于不顾,只顾着意气用事。”

“哦?此话怎讲?”正德问道。

“皇上,照着李首辅等人的逻辑,年纪轻便当不得大任,那老夫倒要请问,李首辅将我朝新任锦衣卫指挥使宋楠宋大人置于何地?宋大人二十未到,比之马昂来说,年纪小了岁,论资历嘛,不过入锦衣卫两年不足,如今掌管着数万人的锦衣卫衙门,照李首辅的意思,论资排辈的话,宋指挥也该被革职才是,换个老成些的来当指挥使才成?”

群臣愕然,徐光祚拿宋楠来作比较,虽然锦衣卫衙门和边镇衙门无可比性,但也不能说不无道理。

“老公爷说的有理啊,咱家完全同意老公爷的说法,李首辅是否认为宋楠也是不合格的呢?”刘瑾笑嘻嘻的问道。

李东阳愕然道:“我等是在说三边总制官,为何提及宋大人?宋大人是我朝少年英才,这一点在新平堡一役中已获共识,怎会不称职?”

刘瑾道:“马昂也有军功为自己证明,为何李首辅便紧盯着他的资历不放呢?若照着李首辅的说法,皇上年轻,是否也在李首辅心目中也是不合格的呢?”

群臣勃然变色,刘瑾生拉硬套把皇上扯进来,这回李东阳该是没法再辩了。

正德知道刘瑾是拉了自己当大旗来压李东阳,不过他并没有喝止刘瑾的意思,正德很清楚,外廷不愿由刘瑾推荐的三边总制官人选过关,对正德而言,在此事上偏向性倒也不大,只要是能够镇守住三边的人选,正德都会同意;可明明马昂合适,内阁非要鸡蛋里挑骨头的反对,不免引起极大的反感。

“好了好了。”正德不耐烦的发话了,“朕已经决定了,马昂虽然资历浅薄,但用人岂能以资历而论,该以能力为衡量才是,马昂在边镇立下不少功劳,朕以为他是合适的人选,诸位若无其他理由的话,便拟旨任命他为三边总制官,诸位可有异议?”

刘瑾和徐光祚对视一眼,送了口气,三边总制官到手,西北军政反倒比之前插手的更容易,外廷和宋楠英国公等勾结想削弱内廷中官在边镇的影响力,这回可是搬了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杨廷和快急疯了,自始至终宋楠都缩在一角不出声,说好的一起阻止呢?说好的证据到手,揭穿马昂的底细呢?这个宋楠在搞什么玩意儿。

看着李东阳和杨廷和等人急的抓耳挠腮挤眉弄眼的样子,宋楠心头暗爽,本想多看看他们的窘样,但无奈正德已经开始命司礼监秉笔拟旨了,这会可不能耽搁了。

宋楠迈步出列,杨廷和大喜,这家伙终于动了,宋楠来到杨廷和身边低声道:“杨大学士,需要我出面么?”

杨廷和翻翻白眼跺脚道:“你还沉得住气?”

宋楠道:“好,我出面阻止,但你要答应我件事儿。”

杨廷和心头暗骂,这家伙真会抓机会,这时候来谈条件,真是个小人。

“什么事儿,你快说。”

“待会我有个建议,你和李首辅知会一声,不要反对我的提议。”

“什么提议?”

“关于三边总制的人选,我倒是有一个。”

杨廷和一下子明白了,怒道:“你好无耻,居然想收渔翁之利。”

宋楠微笑道:“我是为朝廷着想,即便马昂不成,你们提出的人选也必会遭受内廷反对,与其如此,还不如我来提个人选。”

杨廷和咬牙道:“你卑鄙。”

宋楠摊手道:“你同不同意呢?”

杨廷和低骂道:“休想。”

宋楠耸耸肩转身往自己的位置上走,杨廷和追上几步在他耳边道:“你不出面,对你也没好处。”

宋楠道:“我无所谓啊,反正我被人打压惯了。”

杨廷和看着宋楠的嘴脸,恨不得一拳打上去,但他知道,一时半会儿还没人能动得了宋楠,倒是这次人选争夺失败,外廷便更是雪上加霜了,一大帮墙头草都要倒向内廷,在想有所作为便难了。

“好,我答应你,你还不出来说话?圣旨马上就拟好了,你他娘的。”温文尔雅满腹诗书的杨廷和爆了粗口。

宋楠嘿嘿一笑道:“一言九鼎哈,你可是读书人,若是食言,全家死光光。”

杨廷和怒道:“好,若是食言而肥,全家……死光光。”

庭上众官见宋楠和杨廷和拉拉扯扯嘀嘀咕咕不知在搞什么鬼,好在秉笔太监当庭拟旨,正德也趁着这个机会歪在龙椅上闭目养神,倒也没太在意下边乱哄哄的朝臣们。

圣旨拟好,摆在龙案之上,掌印太监刘瑾盖上玉玺便可大功告成,刘瑾抓着玉玺正要往圣旨上按去,便听有人叫道:“皇上且慢下旨,关于这个马昂……微臣有事上奏。”

正德抬眼望去,只见宋楠抓着一本卷宗走上前来。

第三一六章大佬之威

第三一六章

得正德首肯之后,宋楠将卷宗打开,从里边取出锦衣卫调查马昂的全部卷宗来一一宣读,从冒领军饷霸占屯田到杀无辜百姓充军功,一桩桩一件件尽数上奏,只是略去了马昂奉献妻妹给徐延德与之结交这一节,这是宋楠故意为之。

群臣一片哗然,谁也没想到这个即将成为三边总制官的马昂竟然是个罪行斑斑的不法之徒。

即便是徐光祚,对其中的一些事情也无从知晓,他只知道,这个马昂和自己的儿子关系不错,逢年过节对自己府中的孝敬也丰厚无比,人也乖巧讨喜,看在儿子的面子上,也是出于自己培养心腹的需要,他才处处提携这个马昂,却不知道此人竟然是个胆大包天的作奸犯科之徒。

正德也吓了一跳,对马昂的认知仅限于刘瑾的举荐和口头之言,处于对刘瑾的信任,正德也无需多做考证;但宋楠口中的马昂和刘瑾所大力推荐的马昂根本就是两个极端的人物,一个是精忠报国的边镇勇将,一个则是奸诈欺骗胆大包天的奸邪之徒,到底谁的话才是真呢?

“刘瑾,这是怎么回事?”正德怒视刘瑾问道。

刘瑾身上冒汗,他和马昂也交往不深,所知的一切都是从徐光祚口中得来,见皇上询问,不由得将目光投向徐光祚;问题是徐光祚也压根不知道这些事情,神色中一片茫然,刘瑾心中大骂不已:你个老狗,可害死我了。

但慌张也无用,总是要弄个水落石出才成,刘瑾强自镇定下来,冷言道:“宋大人,朝堂之上可不是胡乱说话的地方,锦衣卫虽有风闻上奏之权,但这可是涉及重要官员的任命和身家声誉,宋大人说的这些可有确凿证据么?”

宋楠呵呵笑道:“无证据我岂敢信口开河,我南北镇抚司联合查勘真相,在马昂任职的边镇寻到了目击证人若干,可谓铁证如山;证人和部分同犯及污点证人尽数在我手中,刘公公若有疑问,欢迎随时调阅证言和询问证人。”

刘瑾心惊肉跳,但并未乱了阵脚,他明白,当着百官的面宋楠绝不至于为了不让马昂出任三边总制便胡乱造谣,这些证据显然是确实落在宋楠手中了。

“皇上,奴婢该死,臣虽是从兵部考选司查看的马昂的的履历,但奴婢没有深查其真假,乃是一大失误;早知马昂是奸佞之徒,奴婢是无论如何不会举荐于他的;请皇上责罚奴婢。”刘瑾噗通跪倒在地连连磕头。

宋楠心中鄙夷之余也佩服刘瑾的机变,寥寥数语便将主要责任推给了兵部考选司,既撇清和马昂的关系,又将脏水泼到兵部头上,不可谓不毒辣。

正德皱眉喝道:“刘大夏,你兵部怎么办事的?一个劣迹斑斑的罪人,考选上竟然成了个忠勇之人,兵部难辞其咎。”

刘大夏面如土色,上前跪倒磕头道:“皇上息怒,臣即刻去查清此事,考选之事一向是考选司负责,臣的主要精力在军务上,一时不察,竟然出了这么个乌龙。”

正德喝道:“你也莫替自己狡辩,考选司是你兵部衙门属下,出了这个大笑话,你让天下百姓怎么看我们?朕命你严查此事,定有人得了那马昂的好处,才写下昧心的考语,相干人等绝不可恕,你也脱不了干系,先查事情,回头再论你的过失。”

刘大夏连连磕头谢恩,竟无丝毫辩驳之言;众人有些犯糊涂,明眼看来是宋楠出来搅局阻挠马昂任职,如今怎么罪名落到了兵部头上,当真是移花接木匪夷所思。

宋楠也有些郁闷,但他并不太在乎刘大夏跟着倒霉,边镇将官贪腐成风,军户屯田霸占,空额冒领军饷之事几乎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这些风气的形成自然也和兵部管束放纵有关。要马昂做的这些事都在兵部的眼皮底下,现如今被扒出来,兵部受处罚也是活该。

正德余怒未消,脸上也无光,自己是明确表态支持马昂任三边总制的,没想到支持的竟然是个贼子逆臣,脸上完全挂不住,指着刘瑾喝道:“刘瑾,这件事你也要负责,虽则你是被兵部考选卷宗误导,但你也同时误导了朕的判断,让朕差点下旨让这个贼子担任要职,朕要罚你。”

刘瑾伸出手来咬咬牙朝自己的脸抽去,啪的一声清脆悦耳;正德愕然道:“你做什么?”

刘瑾一边抽自己的耳光,一边痛骂自己道:“打你个不长进的东西,差点坏了朝廷大事,差点损害皇上圣明之誉,打死你个没脑子的混球!”

正德皱眉摆手道:“好了好了,朕只是要罚你的俸罢了,又没要你当堂自己打耳光,罚俸三月,以示惩戒。”

刘瑾一边谢恩一边起身,心中窃喜躲过一劫,勇于认错,勇于揽下责任,刘瑾吃透了正德的性格,只要自己态度诚恳,正德绝不至于对自己施以重罚,更不至于降职失宠。

宋楠目睹这场闹剧,心中乐开了花,看刘瑾两边的脸庞高高肿起,暗赞这厮还真是下狠手,但见正德对刘瑾轻描淡写的处罚,心中也知道正德压根就没怪罪刘瑾之意,同时也暗自庆幸自己之前的判断,不将此事闹到上纲上线的程度,不以此事为扳倒刘瑾的导火索的决定是何其的英明。

“现在皇上该知道老臣为何极力反对马昂出任三边总制官了吧,老臣早就觉得马昂此人有问题,果然宋大人查出其斑斑劣迹,大快人心之语,臣也是捏了把冷汗,差一点便被这贼子蒙蔽了众人的双目了,皇上之前还责怪臣等毫无根据的反对,老臣也是有苦难言而已。内阁中的几位大人都是老成持重的,眼光也自毒辣,可不会轻易便信了什么兵部的履历卷宗,闹了这么个笑话出来,当真是贻笑大方。”

李东阳连消带打,打耳光啪啪啪扇上去,打得正德和刘瑾哑口无言,心头恼火却也无言反驳。

群臣窃笑之声传来,均想:李首辅这马后炮走的真是精准到位,你早知马昂不是东西,刚才为何不说?偏拿马昂资历浅不足胜任为理由,现在又来表功,当真是首辅之才,嘴唇上下两张皮,里外都是你做人。

“皇上,事已至此,这三边总制官的人选还是要确定的,臣等拟了几个名单,想请皇上和诸位大人当庭议一议,这件事无论如何不能再拖了。”

李东阳显然不知道宋楠和杨廷和达成的协议,还以为找到了好机会,急于趁机抛出名单来。

宋楠不干了,拱手道:“李大人,下官提醒您一句,您所提的这些名单是否经过我锦衣卫的暗中调查,是否身家清白抑或是跟马昂一样有不可告人之行,您可调查清楚了?三边总制官来朝廷要职,恕我直言,无论是谁,我锦衣卫衙门都有责任暗中调查其言行和过往,大人虽眼光毒辣,但可千万别被我查出些名堂来。”

李东阳一愣,不知宋楠何出此言,杨廷和得空上前凑在李东阳耳边一阵耳语,李东阳惊愕的看着宋楠,满脸的不可置信。

正德温言道:“宋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