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时代1958 >

第557部分

大时代1958-第557部分

小说: 大时代1958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联人想让美国人的后代和美国人自相残杀,苏联从来都没有要和美国和平共处。”

“这些孩子承认自己是美国人么?当初美国人为什么不把这些孩子带回去?哪怕稍微有一点责任感的人,都不会抛弃自己的孩子。可见美国人毫无道德感,也对,一群被流放的人组成的国家,能够什么道德?”谢洛夫再次回应这些指责叫嚷道,“你们知道这些孩子叫我什么么?他们叫我父亲,从那个时候开始,他们就不是美国人了,他们是肃反工作者,未来这些孩子会清除掉苏维埃前进的障碍,障碍中包括任何国家。”

围绕着美国私生子成为苏联蓝军部队的问题,世界舆论再次打成了一锅粥。不过和以往不同的是,苏联通过联通各国的电子邮件,稳稳地稳固住了所有亲苏国家的舆论。不尽力就取得了比以往更加难做到的舆论优势。

就在这种情况下,印度代表团访问莫斯科,几乎没有被任何国家注意到。为什么说几乎呢?也许中国注意到了,因为克格勃在南亚的机构,得到了消息,中国近期似乎和巴基斯坦又一次接触。但是谈了什么问题,没人知道。

克里姆林宫中,苏联中央主席团委员大多数的成员都在,对于今年来说,苏联国内也不算平静,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在几天之前刚刚去世。虽然知道柯西金已经比历史上多活了半年,可谢洛夫还是感到苏联的排队去世的程序已经启动了。

很多人都是刚刚参加完柯西金的葬礼,谢洛夫不知道这些大体岁数都一样的其他领导人是不是心中踹踹,反正所有人的脸色都不好看,包括和柯西金不和了一辈子的总书记勃列日涅夫也是一样如此。

正是因为被这种情绪所困扰,苏联的领导层在面见印度代表团的时候,气氛显得有些沉闷,根本就没有一点宣传中不同制度国家关系典范样子,印度人刚开始也心里吃了一惊,仅过了打探之后才知道柯西金病故的消息,才知道并不是苏联领导层对印度不满。

“印度人说孟买大火灾是巴基斯坦策划的,将对巴基斯坦进行毁灭性打击,所以需要苏联的外交支持和军事支持?”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元帅沉吟片刻道,“巴基斯坦是一个亲美国家,如果印度愿意替我们解决掉这个麻烦,那是再好不过了。”

“陷入战争中的印度更需要苏联的保护,这样在其他的方面,我们也会得到印度的外交回馈,这省了我们不少的麻烦。”外交部长葛罗米柯也觉得这对苏联来讲是好事。

中**力比印度强,从赫鲁晓夫时代这就是苏联高层的共识。不过这只是苏联高层的共识,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共识和苏联自己的共识截然相反,而是认为印度比中国强。

这种认识差距,是因为中印战争爆发的时候印度的国际环境远远比中国好,加上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占据了舆论优势的欧美媒体往往采纳印度那一方的观点。到了八十年代,印度因为一直紧跟苏联的步伐,所以印度军队的装备至少领先中国一代以上。

印度的T72对中国的59,空军是米格27对中国的歼7,几乎任何军种都能领先中国一代,而且印度的东北部已经完全失陷,现在剩下的领土边界更接近于印度本国的文化,中国如果进攻,肯定不会出现二十年前那种撵鸭子的局面了。

就算是谢洛夫,也不敢确定现在中国和印度爆发战争,到底谁是胜利者。毕竟中国的武器已经落后一代左右,不是二十年前拿着突击步枪对付印度人手中的老李了。

意志力和军事作风能不能磨平一代的武器差距,这个问题总政委也不知道。所有国家都恨不得自己的敌对国使烧火棍做武器。

“尤拉,谈谈南亚的事情。”勃列日涅夫把头转向了谢洛夫,他需要情报专家的意见。

“支持,为什么不支持。干掉任何一个亲美国家我都支持,更何况印度人愿意替我们自这么做,如果以孟买大火灾为借口对巴基斯坦进行全面进攻,和平教国家我无法评估,但是有分量的大国没有任何一个会敢明面上站在巴基斯坦那边,这个道德代价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付得起!”谢洛夫眼皮一翻道,“而且这样还不够,我希望阿明能抓住这个机会,和印度南北夹击,几个月之内让巴基斯坦消失,同时也是给阿富汗的改革提供一个宣泄口,提高阿富汗人民党的威望,一举两得,这是好事。”

包括勃列日涅夫在内的所有人都点点头,如果还能起到让阿富汗平稳的作用,那可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因为阿富汗也是传统意义上的和平教国家,苏联公开支持阿富汗废除不平等条约,就避免了在印度和和平教国家之间选择一方的尴尬。对印度完全可以实际支持,避免口头表态。

至于巴基斯坦?一群苏联的领导人会想一个亲美国家的命运么?巴基斯坦只要死的有价值就行了,至于以后有没有连锁反应,那又不是苏联的邻国,关我屁事。

“那就告诉英吉拉,苏联将支持印度的任何正义举动。”勃列日涅夫最后拿出了决断。

“还有就是我们将在六月份举行演习,印度人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就看他们自己的了!”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了然的加了一句。

意思自然是让印度在苏联大演习的时候动手,这样苏联可以为印度争取一些时间,因为当时所有国家的目光都在苏联身上,印度人可以打一个时间差。

“所以我们最近的调兵行动动静应该大一点,制造出来足够大的动静。”谢洛夫更进一步的说道,“有阿富汗和印度同时动手,加上安德罗波夫同志手中的俾路支解放军,我可以乐观的断定,巴基斯坦作为一个国家的时间,正在步入倒计时。”

随后契尔年科把苏联的态度明确的告诉了印度,嘱咐印度如果有足够的证据开启战争,苏联将选择站在正义的一边,不论谁对印度威胁,苏联都绝不后悔一步。

“谢洛夫,你认为中国不会出兵么。”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总觉得有些心里没底,这个问题必须搞明白。

“这和中国有什么关系?”谢洛夫想了一下道,“如果是十年前,中国可能会出兵。但现在环境不一样了,而且现在的印度也不好打。”

印度代表团说是一个代表团,其实只有几个人,知道了苏联的态度之后,印度人马上就回到了本国,对英吉拉甘地进行汇报。苏联的支持让英吉拉甘地放下了心中的大石。

在孟买大火灾一个星期之后,印度铁娘子英吉拉甘地宣布,必须要对孟买大火灾严查到底,并且宣布印度进入紧急状态,这是印度在建国之后的第二次紧急状态,上次也是英吉拉甘地下令的。不过这次事出有因,很多党派也没有找她的麻烦。

“利用紧急状态掩护运兵,不过总会是有一点作用的。”谢洛夫得知之后如此说道,现在他考虑是不是要通知一下阿富汗的阿明呢?想想还是等等好……

苏联开始在本土**军区选拔部队参加演习,从这个时候开始,西方八一的大演习就一直被塔斯社所报道,和往常的故意遮掩不同,这次苏联光明正大的在进行跟踪报道。牢牢地吸引了欧美国家的注意。比起印度这个国家,苏联当然是理所应当的获得更多关注。(~^~)

第八百三十二章 总政委和国防部长

四大集群都是不能考虑的,苏联国内的军区,白俄罗斯军区和乌克兰、敖德萨军区将是这次大演习的参演部队,然后从其他军区抽一些摩托化步兵师作为补充,乌斯季诺夫对这次的大演习寄予厚望,亲自操刀进行作战部署。

另外一个方面,以明斯克作为总指挥部的谢洛夫同样对参演部队进行了训斥,比起对面的苏联红军国内一线部队,自己这边的条件就复杂了很多。毕竟华约二十万参演部队比苏联本国的军队战斗力还是要差一些。这让此次以反面角色出演的总政委有些挠头,这次的演习只有一个大纲,没有明令红方和蓝方谁必须获胜。

为了这次演习他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从克格勃边防军总局和内卫军总参谋部招来了优秀的参谋团,这两支部队同样是苏联武装力量的一部分。只是在有的统计中,克格勃内卫军并不算在苏联士兵总人数之内,可这不代表他们就不能打。

“乌斯季诺夫以为他一定会赢,我必须告诉他一个事实,没有什么是一定的。”谢洛夫摘下了自己的手套,扔在桌面的地图上道,“我给你们提供一个大概的方略,你们往里面补充意见,记住,这次我们扮演的是北约部队。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是北约。”

“是!”克格勃的参谋、以及华约各国的指挥官齐声道,其中希腊的指挥官最自然,很长时间内,希腊本身就在北约作战体系之内。从希腊加入华约开始,通常都和克格勃的蓝军作为演习中的对手,这种演习希腊人早已经习惯了。

时间进入五月份,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很快结束,西方八一的大演习正式开始进行准备,苏联东部的铁路上,一列又一列的火车上,运载着这次参加演习的部队和装备。帆布下的T80、T72坦克、以及各式的步兵战车、以极高的频率出现在很多城市的火车站。

同时在东欧各国,参演的华约部队也开始向白俄罗斯移动,准备和乌斯季诺夫麾下的红方展开对抗,虽然是演习,但其中的凝重程度一点都不比实战来的要差劲。

苏联总政委谢洛夫元帅已经对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元帅放话了,这场大演习还不一定是谁赢呢,要乌斯季诺夫元帅拿出所有的本事,不然代表苏联的红方输了,可不管自己的事。

“主席,你有把握能赢么?”在私下的场合,小瓦莉娅还是偷偷地问出了这个问题。

“我当然!是一点把握都没有!”先起了一个高调,谢洛夫故意在中间停顿一下,最后说了实话,己方的地面力量只是对方的三分之二,而且自己这边的军队分属于不同的国家,乌斯季诺夫的部队只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苏军。就怕到时候因为配合问题,面对面的时候无法阻止对方的进攻。

不过也不是没有一点优势,谢洛夫知道乌斯季诺夫的作战方式,事实上苏联只有一种作战方式,那就是大纵深突击,任何作战方式都是大纵深突击的变种。可乌斯季诺夫不知道自己的应对方式是什么,如果这点算是优势的话,那蓝军可能只有这么一个优势,至于配备给自己的空军力量,那算个屁的优势。

叹了口气,虽然是一点把握都没有,不过他不能表现出来,相反直接把小瓦莉娅拉入自己的怀中,对着娇艳的红唇一阵猛啃,熟练的扒下的女人的军装。把怀中的小姑娘拦腰抱起,摇摇晃晃的往浴室走去,房间里只留下了女孩的笑声……

也许站在体谅主席的角度上,女孩主动很多,坐在上面像是海洋上的扁舟一样起伏不定。

大规模的部队调动,根本瞒不过任何人,北约方面密令各国部队进入战备状态,防止苏联借用这次演习调动部队,实际上却是为了对北约国家展开突然袭击,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要知道住德国的西方集群可一动不动,驻波兰的北方集群也是如此,这两个集群加起来就是七十万大军,一旦展开突然袭击,加上参加演习的华约部队,苏联可以一次投入两百万军队进行进攻。

万一苏联疯了呢?难道让北约一点戒备都没有?那到时候真出事就来不及了。沉迷于女秘书的总政委要是知道北约这样,可能会更加积极的进行准备。而不是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征服毛妹身上。可总政委毕竟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永远喜欢年轻漂亮的……

这种凝重而紧张的气氛一直持续了一个多月,五十万大军的红方和三十五万大军的蓝方已经准备就绪,在白俄罗斯、乌克兰的之间的平原上,近百万军队已经枕戈待旦,只要一声令下就可以投入到这场最大程度上贴近实战的演习。各国被邀请的军事观察员,也纷纷选择加入一方进行观摩,这是观察苏联战斗力的好机会。

同样有很多军事观察员选择明斯克的蓝方总司令部,他们也想要知道扮演北约角色的谢洛夫,到底是青出于蓝还是成为一个笑话。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大多数人都是过来看热闹的。一个特务,怎么可能会打仗呢?这些人忘记了,苏联进攻土耳其就是谢洛夫规划的。

冷战史上北约国家最危险的时代。受限于联邦德国的政治现实,北约被迫把防御战略由绊线防御改为前沿防御,这就意味着北约陆军必须在联邦德国边境设防,把原来作为预设战场的联邦德国领土纳入防御范围。这在政治上是有效的,但在军事上却把北约陆军最精锐的部分直接暴露在华约军队进攻的矛头之下。

他们这些北约和中立国家的观察员也想知道,这种战略劣势之下,这次的蓝方军队怎么打。六月十六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