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时代1958 >

第374部分

大时代1958-第374部分

小说: 大时代1958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帝国主义战胜不了埃及,苏联永远和伟大的埃及人民站在一起,埃及是人类文明之母,和文明之母站在一起应对问题,是我们苏联的幸运。我再次提醒某些帝国主义国家,埃及已经成为了世界不可或缺的力量,在纳赛尔先生的领导下,埃及必然将焕发出古埃及的夺目光芒!”想了半天,没发现埃及有什么优点的谢洛夫,只能从历史入手,但没想到埃及人还真的吃这套,这套马屁让埃及人十分舒服。这就简单了,在约旦没什么收获的谢洛夫,可算是找到了恶心英国的机会。(未完待续。)

第五百六十二章 跨国婚姻

有历史国家都注重历史,这句话果然是没错的。哪怕现在埃及人百分之八十都信奉和平教,但一样对古埃及那个时代充满了向往,古埃及毕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除了极少部分宗教疯子之外,普通人不管如何都会对自己国家的历史有发自内心的崇拜。

“英帝国主义者,从埃及抢夺了数不清的财富和人类文明的宝藏,现在殖民地时代已经远去,苏联支持埃及人民把那些在大英帝国博物馆的埃及文物拿回来。正义迟早会到来!”站在麦克风面前的谢洛夫声情并茂,一副感同身受的叫喊。准备把从约旦受到的挫折从埃及找回来,迎来了广场下方阵阵的欢呼声。

我让你们英国人恶心我,现在我也恶心恶心你们!谁让你们屁股不干净的。现在谢洛夫才发现,历史还真是一个好东西。就大英帝国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内的古埃及文物数量众多,价值连城,其收藏木乃伊之多,仅次于埃及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罗塞塔石碑更是举世闻名!从文物的价值上来讲,大英帝国博物馆的文物价值,在很多国家本土博物馆之上。

“可恶的苏联人,是不是闲的,总是多管闲事!”英国驻埃及大使馆听到谢洛夫对着埃及人公开呼吁之后,脸都绿了。如果英国把那些文物还给埃及,那还不还其他国家?希腊的呢?中国的呢?伊拉克的呢?伊朗的呢?大英帝国博物馆本身没有多少东西是英国人自己的,全部都是日不落帝国时期从全世界搜刮的,要是归还的话,博物馆就要关门了。

不管英国人怎么想,成功给英国人找麻烦的谢洛夫倒是心情舒畅,顺便还去了埃及博物馆转了一圈,看看那些几千年前的文物,或者说是石头。埃及现在除了本国之外,还有利比亚、******和苏丹的军队。

“我们一定要支持纳赛尔,埃及的政治影响力太强了。这不是因为纳赛尔多么值得支持,而是我们别无选择,******的布尔吉巴虽然这几年有明显的社会主义倾向,但实际上他和一些第三世界的国家一样,只是不喜欢动不动就被选举下去,他看上我们的体制是因为,我们国家的干部没有任期!”谢洛夫直观的感受到纳赛尔的影响力,似乎这比他上次来埃及的时候又强大了不少。

但这对苏联来讲也算是一件好事,阿拉伯国家当中,有资格领头的就这么几个,埃及、阿尔及利亚和沙特,不要说这个时空阿尔及利亚没有**,就算**了也差一点火候。埃及亲苏、沙特虽然不想后世这么亲美,但也有这种征兆。叙利亚、伊拉克那些国家,虽然在阿拉伯世界可以称得上是一方豪强,但和埃及、沙特相比还差了一点。如果沙特没有世界第一的石油储备,那他的基础条件甚至还不如利比亚。更没有资格和埃及相提并论。埃及的生活条件也很差,但埃及是阿拉伯人口第一大国,苏伊士运河在手,阿拉伯文化中心。在纳赛尔时代,埃及一直都是阿拉伯领袖。

刚刚结束的战争,虽然约旦大败,但叙利亚和埃及联军却并不丢人。随后苏联空军出动,摧毁以色列的核设施,还从侧面提升了埃及和叙利亚的影响,不管苏联是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但摧毁以色列核设施,确实对阿拉伯世界是一件大好事。

莫斯科在之后收到了明里暗里阿拉伯国家的各种感谢,就算一直跟苏联尿不到一个壶里的沙特,也发表声明赞扬苏联的正义之举,说苏联空军的行动免除了所有阿拉伯人心中的阴霾,苏联领导层忽然发现,自己似乎从来没有这么受到阿拉伯世界的欢迎。

必须想办法强化埃及的领导地位,否则埃及就很可能被后来依仗石油资源居上的沙特篡位,站在苏联的角度上,篡位不是不行,但坐上来亲美的沙特是绝对不行的。

以色列有核武器和没有核武器的因素,在这就显得十分重要,以色列有核武器,埃及就相当面对一个用军事手段永远无法彻底击败的对手,如果没有核武器,这个可能就一直存在,埃及人也有信心对抗下去,哪怕打赢对面的几率小的可怜。

“纳赛尔一死,埃及立刻缓和和西方的关系,可能也是看出来这点,拥有巨大威望的领导人死去,国家政策转向,这不仅仅是埃及!”谢洛夫思考了半天觉得,必须要强化埃及在阿拉伯世界的领导地位,这件事苏联一定要尽力去做。

现在的条件比历史上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之后要强上很多,那次战争阿拉伯联军一败涂地,叙利亚、埃及、约旦、伊拉克都受到重创。纳赛尔不服立刻采取消耗战和以色列拼人力,最终埃及经济出现问题,在他死后埃及停止了继续和以色列对抗。

但这次战争不同,以色列没有出现单方面吊打阿拉伯的场面,核设施也被苏联空军炸了。可以说一样受到惨重损失,这种情况下双方都需要时间来休养生息。所以第三次中东战争之后的消耗战应该不会出现。

埃及有什么地方是苏联需要的呢?除了地理位置和苏伊士运河之外,埃及的自然条件很差,属于管好自己就不错了那种。有,埃及有三千万人口。这些人口就是能帮助苏联的地方。苏联的人口不足,农业也不好,两个因素互相制约,所以单独面对美国都很吃力,更不要提美国的盟友比苏联的小伙伴强多了。

“没钢铁、没煤炭、造船么?不行!希腊造船倒是很吊,只能纺织业了吧?幸亏不缺水,埃及也只能发展轻工业了,重工业会受到原材料的限制,不过这样也好,可以对苏联做出补充!”谢洛夫做出一副评估报告,通过电报发往苏联部长会议。交给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柯西金,这方面的事情柯西金的话语权最重。

军队始终是埃及政治力量和权利的源头,没有军队就没有埃及的基础,这倒是和一战之前的德国比较像,只不过埃及军队可远没有当初的德国厉害。所以谢洛夫每次来到埃及,都要和埃及的军方将领见面,参加聚会,顺便提从一下埃及军方将领的意见。

“如果苏联的军事顾问出现了令埃及不满的举动,埃及方面可以通报我们克格勃之后自行处理,苏联和埃及是平等和友好的兄弟关系。不是殖民者和被殖民者的关系,两国两军处在平等的位置上,苏联军人自然也要遵守埃及的法律!”谢洛夫套上军装之后,又恢复成道貌岸然的样子,全无在约旦时候的堕落感,做起了欺骗第三世界国家的老本行。

这种表态是必须的,他要照顾埃及人的自尊心,不过完全可以从别的地方找回来。比如从莫斯科回国的军方领导子女,其中有不少是带着毛妹回来的。这种情况谢洛夫没有什么不满的地方,苏联又不缺乏女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苏联越接近欧洲的地方,女孩的出生率就越高,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白俄罗斯、乌克兰甚至俄罗斯自己,女孩的出生率都比男孩要高。甚至从统计上,哈萨克也开始出现这种征兆。

难道苏联的饮食结构有问题,或者自带着爱生女孩的基因?这种情况已经有些离谱了,苏联的很多加盟共和国如果单独统计,男女比例都很悬殊,要知道卫国战争都结束将近二十年了,带来的影响也应该消失。

既然女人多,总不能让她们嫁不住去,埃及军方将领的子女生活条件都不错。所以克格勃在这方面不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多和埃及将军儿子有关系的苏联女孩,根本就是克格勃的成员,都在拿着克格勃的工资。

在聚会的时候甚至连语言障碍都没有,直接说俄语就行了。就像见到自己的部下一样轻松,这种情况要是持续个二十年,苏联没准能做到在埃及上流社会形成一种亲苏的风气,就像当年帝俄时期法语在俄罗斯的地位一样。

“等这些跨国婚姻出生的孩子,长大之后重新从莫斯科毕业一次。埃及和苏联的关系就应该牢不可破了!”谢洛夫看着场中这些少男少女,没准以后就是埃及军方的掌权者,或者是阿拉伯社会主义联盟的高官。这个年代埃及只有一个政党,就是纳赛尔的阿拉伯社会主义联盟,地位相当于叙利亚的阿拉伯复兴社会党。

对待叙利亚的态度,和对待埃及是一致的,反正苏联女人很多,就算是几千例都完全没问题,叙利亚留学到莫斯科的学生,一样有很多带回了苏联妻子。

“对于埃及的战损补充,我们决定补充给埃及t62坦克,性能绝对在t54坦克之上。这也是我们苏联现役的坦克!”在纳赛尔面前,谢洛夫拍着胸脯保证埃及军队的恢复一定没问题,顺便把t62坦克这个破烂吹上天,也不算吹,中国都没有这种坦克。(未完待续。)( )

第五百六十三章 开足马力

在这方面谢洛夫是没有节操的,和一般苏联干部动辄国际主义精神、正义的立场不同。他基本上属于看菜下碟,人家爱听什么他就说什么,纳赛尔喜欢做阿拉伯世界的领袖,谢洛夫就说他是阿拉伯世界的领袖。敌视以色列,苏联就敌视以色列,看在苏伊士运河的面上,怎么都行。

世界上的黄金水道就这么几条,其中苏联和埃及的关系原因,苏伊士运河算是苏联看起来最稳固掌握的一条,黄金水道的重要性不用多说。哪怕就算是苏联几乎本国能满足所有需要的资源,也不能否认这些黄金水道的重要性。对于资源本身不够用的国家尤其是如此,就拿日本来说,本身工业实力强大但是所有原材料包括粮食都要进口,还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这永远都会被掐住脖子。

能完全依赖本土哪怕被孤立,还能坚持的强国只有两个、一个是美国、另外一个是苏联。美国本土的条件太优越,至于苏联完全是领土大才勉强够得上。剩下巴西、印度、中国、如果按照美苏的标准、哪怕是苏联的标准,都会出现本国资源不够的问题。

如果你的国家年产钢铁一亿吨,进口八千万吨铁矿石,而且附近的海域还在敌国控制之下,对手还是全球第一大海军,那你的国家钢铁业就不能完全说是自己国家的,和平年代也许能凑合过下去,一旦关系恶化,瞬间就会被掐死。

所以其他国家的威胁在谢洛夫看来不是很大,真正内外兼修的国家是美国。这个国家才是苏联的敌人,其他国家可能工业实力够,但缺少资源一样不能发挥出全部的实力。

纳赛尔所要求的帮助,谢洛夫一概表示自己回国之后会劝说中央同意,还表示愿意请求柯西金对埃及的经济结构进行评估,帮助埃及发展经济,他怎么都不能对埃及的三千万人口视而不见,苏联不但自己缺乏人口,连自己的盟国都缺乏人口。东欧那些国家人口缺乏比苏联还要严重。

唯一一个人口资源充沛的盟国,这个国家给苏联的印象只有头疼。打交道的时候不被坑就不错了,最怕的就是收钱不办事,所以一定要找一个听话的国家,这才是谢洛夫前两年在印尼大开杀戒的原因。

“埃及加上苏丹、叙利亚人口,差不多有五千多万,印尼一个亿,印度算不算?这么算来,如果把敌人定义成北约国家,似乎人口上的差距已经被拉平了。”谢洛夫做出了一个乐观的估计,话虽然这么说,不过人口素质还是差得很远,一个文盲和一个大学生在价值上差的太远,阿拉伯人和印度人不可能和西欧国家和美国的人口一样。

毫无疑问苏联集团确实比历史上更强了,双方的实力在一九六七年已经开始接近。还在越南战场上打生打死的美国人身后,苏联的身影已经渐渐逼近。

“没准真可以把美国一波流带走也说不定呢!”看着北越的电报,谢洛夫招呼自己的助手准备回国,带着纳赛尔和阿萨德要求的援助数额,准备回莫斯科把这些事情一块办了。

北越的电报也是请求援助,一样是军事援助,从电报上来看,言辞十分恳切。表明北越缺少武器装备,这个理由谢洛夫是不信的,正常的损耗现在中国和苏联的援助足够用。不够说明北越正在暗中准备什么东西。

“嗯?春节攻势?应该就是他了!”从罗马、柏林转道回莫斯科的谢洛夫,刚刚回到莫斯科,顺便接受了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勋章和一个列宁勋章。随后直接进入克里姆林宫,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