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时代1958 >

第350部分

大时代1958-第350部分

小说: 大时代1958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只是认识的不同而已,你又不会听他们的,为什么要在意这种言论呢?”谢洛夫不为所动的说道,“站在中国的角度上,出现这种言论是非常正常的。民族国家都这样,对我们不满的不是中国一个国家,好像其他国家对我们的不满更大,骂就骂吧,也不会少一块肉,目前各大红旗边防军区的配备没有问题。这就是我的看法……”

“边防军人数才不到三十万,在和中国接壤的地方才十几万人,加上中亚、远东、土耳其斯坦等军区,我们在中苏边界的军队刚刚过了五十万人,是不是力量显得有些薄弱?”陆军总司令格列奇科元帅看着谢洛夫问道,“这对国防安全是不利的,你有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占据优势,让中国不敢轻举妄动。”

“拼数量么?格列奇科元帅,你要知道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拼军人人数不是一个明智的举动,反正我们不可能和中国出现作战,为什么不把力量放在一些其他方向呢?”谢洛夫有时候真觉得不知道如何凭借这些国防部的元帅。

首先军方的态度一直是强硬立场,这可以理解。哪个国家的军队都是这样。但苏联国防部显然有些过分了,看什么问题都在想用军事解决。怪不得七十年代乌斯季诺夫自信满满的认为就算同时在东西两线开战,也可以迅速战胜。

谢洛夫相信当时乌斯季诺夫的判断,苏联军队绝对能战胜敌人,只不过得到的是已经毁灭的地球,军队赢了,国家没了。说苏联国防部强硬嘛,确实很强硬,但实际上还是对这种言论的出现表示忌惮,这说明还是对中国高看一眼。只不过这种高看一眼,谢洛夫是应该高兴还是应该悲哀,这对中国不是好事。同样对苏联也不是好事。

“如果苏斯洛夫同志知道这件事,可能会训斥你们的,至于勃列日涅夫同志,他的脾气比较温和,但也绝不会支持你们动手,第一书记的态度我就不说了,我还是那句话,中国不敢主动进攻我们,我们进攻中国也得不偿失,我们不能和人力资源太强的中国开战,同时他们也害怕我们以万计算的坦克,所以,国防部完全是小题大做。”谢洛夫一边说话一边戴上了手套,站起来看了一眼国防部的元帅们道,“同志们,先搞定美国吧。那才是一切问题的根源……”(未完待续。)

第五百二十七章 候补委员

在两个月后的苏联**第二十三次代表大会上,谢洛夫就如何建立一个稳定、安全又有效率的社会环境,发表了讲话。阐述了利用科技手段,令最高领导层倾听到民意的一些办法和畅想。

“身为一个肃反工作者,我不信任任何一个人,是人就不可靠。但机器不会背叛。我所追求的是整体的力量,以我们的科技力量迟迟早会达到这一点。从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基辅的城区监控网络的调查来看,三个苏维埃最重要的城市治安都有不同程度上的好转。但这还不够,要建立人民心中的安全感,让法律和人民同在,必要的监控是必须的。”谢洛夫咳嗽了两声道,“一个人行走在苏联广袤的大地上,他就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脱离不了国家的视线,不论从反间谍的领域考虑,还是从社会治安考虑,都是一件好事。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遏制犯罪,我们的工作在于让所有压制住自己的阴暗面,做不出暴力的行径。”

在一片掌声结束之后,谢洛夫继续阐述道,“自三大城市的监控网络建立之后,谢洛科夫同志的内务部工作就减轻了不少,三大内务总局的破案率大增。命案破案率提高了一半,当然这只是开始,在我的设想当中是远远不够的,我认为命案是必须要破获的。让犯罪份子明白,有些事情还不能做。犯罪分子强大,执法者就要更强大。就是这样!”

“还有,自从六七年前开始,国家有些地方出现了群体**件。以哈萨克的一次集会作为参考,当地被抓捕的嫌疑犯在警车内死亡,消息走漏引起群众集会冲击当地党委,这就是由于信息不通畅所引起的,当地我在莫斯科命令一个侦察组去哈萨克才平息事端。这件事体现了人民对我们有所疑虑,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执法的透明度要提高,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执法者也进入到被监控的范围内,防止我们这些安全人员也被某些因素影响。”转眼间谢洛夫的报告已经进入尾声,最后道,“我的报告已经完了,谢谢同志们”

随后谢洛夫转身向身后的苏联中央主席团的委员敬礼,走下主席台回到自己的位置上。谢洛夫的位置距离主席台很近,属于最接近中央主席团的座位上。而他身边则是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叶戈雷切夫。

“说的没错,你自己对着我们看不见,我可是亲眼看见第一书记频频点头。”叶戈雷切夫侧着头低声道,“我觉得你的报告,方向是没有问题的。”

“是么?”谢洛夫暗道不是我写的,虽然他写报告水平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这次的苏联**第二十三次代表大会,参加的除了苏联人自己之外。还包括了几十个国家的近百个党派代表,这很正常,每次的大会都是这样。苏联自称无产阶级工人的祖国,要是开一次大会没人来,真说明出了大问题。

这是波德戈尔内犯错误之后的首次代表大会,不知道赫鲁晓夫想要说什么事情。但肯定不只是喊喊口号就算了,说不定会有一些人事调整。谢洛夫想的没错,赫鲁晓夫确实要进行一些人事调整,因为中央主席团出现了空缺。

在拿下了波德戈尔内的同时,当年中央书记库西宁病逝。中央主席团的空缺已经出现了两个,谢列平以党和国家监察委员会接任了波德戈尔内的位置。库西宁的位置由谁来接替还是一个问题。这当然是有些先兆的,谢洛夫曾经在赫鲁晓夫的一些话语中听出一些端倪,不过他没有告诉叶戈雷切夫,其中一个人选自然是叶戈雷切夫本人,另外一个人则是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柯西金的主要助手马祖罗夫。

不告诉叶戈雷切夫的原因就是,谢洛夫认为叶戈雷切夫进入中央的可能性很低。谢列平他们这些人都有一个资历问题,谢列平是这样、谢米恰斯内是这样、叶戈雷切夫是这样,甚至谢洛夫本人也是这样。和柯西金的主要助手马祖罗夫相比,叶戈雷切夫不占优势。

果然,赫鲁晓夫随后在大会上宣布谢列平出任主管组织的中央书记,代替了波德戈尔内之前的角色,乌克兰党委第一书记谢列斯特、和部长会议副主席马祖罗夫成为中央主席团正式委员。谢列斯特和马祖罗夫随后分别在主席台发表了讲话。

“我们的年龄真是一个劣势!”随着众人鼓掌的谢洛夫低声对叶戈雷切夫说道。

“但时间在我们这边!”叶戈雷切夫虽然有些失落,但马上振作起来说道。

时间在我们这边?谢洛夫看着赫鲁晓夫身边的勃列日涅夫,暗道,“这个前提是赫鲁晓夫要多呆上几年,不然的话一切都不好说。”

经过全体中央委员的投票之后,赫鲁晓夫的提名被认可。现在的中央主席团是这样的,第一书记赫鲁晓夫、最高苏维埃主席米高扬、中央书记苏斯洛夫、这些人不算。谢洛夫能看出来明显的团体,乌克兰党委第一书记谢列斯特算是波德戈尔内的继承人,但谢列斯特实际上已经失去了靠山,他只能依靠赫鲁晓夫。

中央主席团跟随勃列日涅夫的人,是他的左右手安德烈基里连科。如果叶戈雷切夫进入中央主席团,谢列平就不会在里面孤立无援了。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政府在中央主席团委员中占据了三个名额,分别是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柯西金、部长会议副主席波利扬斯基和部长会议副主席马祖罗夫。波利扬斯基和马祖罗夫都是柯西金的主要助手,三个人的主张其实都差不多,这就很有意思了。

“没想到最大的团体成了柯西金那些人,怪不得勃列日涅夫最后才解决了柯西金。”谢洛夫觉得这种情况很有意思,除了赫鲁晓夫之外,柯西金竟然成了最强势的人。

“提名两位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谢洛夫、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叶戈雷切夫同志,同时中央主席团任命谢米恰斯内同志为俄罗斯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的提名获得了通过,谢洛夫倒是十分意外自己能获得提名。

“柯西金竟然成了胜利者?真没想到。”在大会结束之后,基里连科来到勃列日涅夫的家中第一句话就是表达自己对这次的第二十三届代表大会的看法。

“是啊,柯西金这个人立场比较激进,而且还是经济专家。让我们第一书记另眼相看不是没有道理。”勃列日涅夫还是不疾不徐的样子,和往常一样淡然。

柯西金的改革在历史上建立在赫鲁晓夫失败的基础上,并且在早期获得了勃列日涅夫的支持,至少没有遏制。但不代表勃列日涅夫就愿意这么做,柯西金和勃列日涅夫的关系从赫鲁晓夫时代就一般,只不过两人在自己的领域中地位都算是稳固,所以才没有刚开始就干起来,这不代表两人的关系好。

“现在政府已经在主席团里面占据了三个位置,柯西金的两个助手都成了政治委员,我们是不是应该想想办法。”基里连科发现自己有些看不懂勃列日涅夫了,自己加上勃列日涅夫才不过两个位置,怎么他就一点都没有感受到威胁呢。

“三个部长会议副主席,三个中央主席团委员,这代表不了什么。是的,柯西金在政府的地位很稳固,但那种权利可以通过时间慢慢消磨。五年不行就十年,早晚会有办法的。真正的大权,有四个部门,党、政、军、特。柯西金只不过在政府一言九鼎,但谢列平这次成了主管组织的中央书记,加上身兼党和国家监察委员会主席,谢洛夫、谢洛科夫、都必须听他的,现在你应该明白谁长远才更有威胁了吧?”勃列日涅夫深吸了一口气道。

勃列日涅夫虽然知道这次大会之后,柯西金的话语权加重。但仍然能清楚的认识到柯西金的权威仍然在政府当中。而谢列平就不同了,接任主管组织的中央书记,就对自己在党内提出了挑战,身兼党和国家监察委员会就让苏联的包括克格勃、内务部的特务力量跟着他走,可以说柯西金的威胁在一个领域,而谢列平的威胁在两个领域。

“可是三个委员,也太多了。那柯西金还不是想怎么来就怎么来。”基里连科对这次的大会相当不满意。

“也许赫鲁晓夫是来真的,可能过上个两三年,他真的会退休。”勃列日涅夫有些不确定的说道,早先对赫鲁晓夫的种种退休言论他并不相信,但这次大会赫鲁晓夫又提起来这件事,而且明显加重了政府在中央主席团的话语权,弄得勃列日涅夫也有些不确定了。

“那我们怎么办?”基里连科最终还是要听从勃列日涅夫的意见。

“等待,我们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对了。”勃列日涅夫耸耸肩道。未完待续。

第五百二十八章 美元转折点

“等待是唯一的办法,不过包括谢米恰斯内在内的人,还有舒里克,都觉得勃列日涅夫这个人还不错,这点让我比较忧虑。”在大会结束之后,谢洛夫在和叶戈雷切夫离开之后这么说道,这次大会之中柯西金在中央主席团话语加重。谢洛夫很是害怕谢列平他们出现误判。

“我会提醒舒里克注意一下,不过看看吧。你有什么想法?”叶戈雷切夫点点头道。

“我?”谢洛夫忽然停下来站在原地愣了一下道,“我需要准备反攻了,越南战争从现在看来短时间内肯定不会结束,美国无法在一年内摆平越南,注定了这场战争的结局。也许美国人不会短时间内服输,但这样更好,美国政府坚持的时间越长,造成的后果就越严重。越南战争结束之后,就是我们反攻的机会……”

“到时候你准备怎么样?”叶戈雷切夫问出了自己想要问的问题。他感觉谢洛夫好像已经等待这一天很久一样,这只是一种感觉,没什么根据。

“在二战结束之后到现在已经二十年了,我们国家也已经被美国压制了二十年,而这一切也该结束了,我这个国家安全总政委不是白当的。两年内我会制定一系列的计划,和我们的盟国缓和,集中力量等待反攻的那一天。”谢洛夫脸上挂着一种叫做冷淡的笑容,虽然在笑但让人感觉到一种不妙的预感。

谢洛夫一直以来小心布局,十几年来不敢有一天懈怠,提醒着自己不要忘记大洋对面有一个国家是多么的危险。而到了现在,他正处在一种叫做黎明前的黑暗中,可以清楚的感觉到,转折点正在前方不远处等待着他。

“不远了,我能感觉的到。”在卢比杨卡克格勃总部自己的办公室内,谢洛夫站在窗户边上目光落在广场中间的捷尔任斯基铜像上,语气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