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时代1958 >

第347部分

大时代1958-第347部分

小说: 大时代1958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比较吃亏。这个东西就是怎么有利怎么来,出了日韩两国十二海里之外,理论上都是苏联主张的海洋领土。虽说有些不要脸,但作为敌对的一方,这也是很正常的。

这种划分方式有些不给两国的渔民活路,所以苏联太平洋舰队的小型船只,常年都在和日韩的渔民玩捉迷藏的游戏,一年扣押船只上百,年年都有开炮驱出对方船只的报道。这个报道当然是对方报道的,苏联国内不会报道这种消息。

“通知全国安全干部和肃反工作者,还有情报主管,马上赶往莫斯科,一个星期之后召开全国安全大会。会议是年年都要开的。”仔细想了一下没什么问题,谢洛夫就准备坐火车回去了。

“刚刚莫斯科方面来电,希望你马上回到首都。”伊塞莫特妮拿着电报道,“是谢列平主席的电报,中央主席团可能是想要详细询问一下在印尼的工作情况。谢列平主席透漏,中央主席团正在讨论对你的工作进行什么奖励。”

“舒里克?我什么奖励都不要,没有必要的东西。”谢洛夫一副高风亮节的样子,如果不是下面没穿裤子正在晒蛋蛋的话,说不定别人真以为他高风亮节。不但他是这样,伊塞莫特妮和卢卡妮都没有穿衣服,这就尴尬了。

在踏入莫斯科之后,谢洛夫连家都没有回,直接就去了克里姆林宫做汇报,他知道包括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在内的中央主席团委员都在等着他。作为此次在印尼的直接前线负责人,他比别人更加清楚当地的局势。

“基本上来说,十年内印尼和美国会处在互相敌视的阶段,十年之后就不好说了。”谢洛夫把在印尼的工作汇报完毕之后,做出了这种判断。美国自认为天下无敌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妥协的,不管他面对的是谁。但美国人也不是傻子,在实力不及的时候就会捡起来现实主义的理念,放弃一些早先的原则。

历史上因为越南战争,美国国内出现了大问题,美国一边进行战略收缩,不再和苏联进行硬碰硬的较量,忍耐苏联的战略进攻。同时开始发挥自己盟友的力量,但这样还不够。美国还开始主动和中国寻求改善关系,一点也没有世界霸主的架子。这些权宜之计发挥了效果,用了十年时间调理内伤的美国人,在里根上台之后开始反攻。

既然都能和中国缓和,那到时候主动和印尼改善关系,承认早先的错误并不是不能理解的事情,但这都是建立在苏联一直存在的基础上,苏联一旦顶不住,美国就会揭下面具开始报仇,中国的运气比较好,银河号、大使馆和南海撞机接连出现的情况下,仍然忍得住。但一般国家是扛不住的,如果不是自由战士后来主动跳出来档抢。那当年的弯弯问题没准真的会成为美国发起进攻的号角。

“那你留下了后手没有?”勃列日涅夫比较注意实际问题,得到多少失去多少这种事情最简单,勃列日涅夫也愿意多关心这些事情。要不说怎么苏联在他手上的时候,被说成是社会帝国主义呢。

“在印尼的布局,其实有一个绕不过去的国家,就是日本。我相信几年后日本等到美国人消气了,可能还会尝试和印尼接触。印尼这个国家无法变成完全的计划经济,但这样也好,像是全计划经济的国家,我可以毫不客气的说,我们伸手进去非常艰难。”谢洛夫一边思考一边回答勃列日涅夫的问题道,“其实市场经济,容易被金融力量干扰。南斯拉夫就是这样,所以对于我们最有利的国家形态,其实应该是这样的,那就是一个由*执政的国家,但是实行的是容易被伸手的市场经济体系,不过这种形态的国家现在暂时不适合出现,因为美国才是最强大的金融力量,我们还需要发展几年。”

谢洛夫心中,苏联和东欧国家自然是要实行全计划经济的国家,苏联就不说了,玩市场经济就是死,东欧国家也不能用市场经济,这不是说那些国家不适合,而是那是苏联的基本盘,必须和苏联保持一致。否则他们会影响到苏联。

除了参加华约的国家之外,其实其他国家实行市场经对苏联是有好处的,当然前提是美国先死。否则大头还是会落在美国人的手里。这种分配体系的终端是苏联,也只有这样苏联才能把自己的国家发展到极致。

“尤里,可这样印尼是否会出现南斯拉夫的情况,在我们和美国之间玩中立?”柯西金马上指出了其中的问题问道,“已经有南斯拉夫的先例了。”

“南斯拉夫之所以现在还没有问题,那是因为铁托还在,只要他死了。我就能让南斯拉夫和其他华约国家一样,回到我们的怀抱。一个国家有强人存在短时间是他们的幸运,但这个强人一旦消失,就是我们下手的机会。苏加诺的身体情况我已经看过了,绝不可能活十年以上,十年内我们在印尼建立起来顽固的社会主义政党,只要这个政党不消失,印尼永远都是我们的盟国。”谢洛夫回答完柯西金的问题顿感有些口干舌燥。

苏斯洛夫不断的转着笔,思考着刚才勃列日涅夫、柯西金和谢洛夫的谈话。实际上这其实并不符合苏斯洛夫的理念,但仔细想想也不是没有道理。这种模式下的分工合作,以苏联最终端的体系,确实能保证苏联补齐短板,但只是有些不道德,让苏斯洛夫心中略微有些不舒服,于是问道,“除了这个办法之外,就没有别的办法了么?”

“有,不过这是最省事的办法。我们什么都自己来做,肯定需要的时间会增多。”谢洛夫在回答苏斯洛夫问题的时候很谦虚,因为对方是一个没什么*的人。谢列平也能做到严格要求自己,洁身自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但远远不想苏斯洛夫这样无懈可击。毕竟谢列平对权利还是热衷的。

“好了,这些事情以后再说。不管怎么说印尼这个两百万平方公里的国家,现在已经是我们的一员,作为这次反政变以及后续整肃的指挥官。尤里,我们不会看不见你们的功劳,适当的奖励是必要的!”赫鲁晓夫看了一下米高扬和苏斯洛夫道。(未完待续。)( )

第五百二十三章 北水南调

“鉴于尤里叶菲莫维奇谢洛夫同志,在国家安全工作上出色的敏锐性和警惕心,现授予大将军衔,希望谢洛夫同志可以以后在国家安全工作上更出色的完全国家的任务。”赫鲁晓夫经过短暂的考虑宣布了这个消息。

这样在接任克格勃主席两年后,谢洛夫更进一步被苏联中央主席团授予大将军衔。在三十八岁的时候,他成功的突破了赫鲁晓夫对克格勃军衔的限制,成为了为数不多的大将。这个限制历史上是赫鲁晓夫下台后,勃列日涅夫为了拉拢谢米恰斯内才突破的,授予了谢米恰斯内大将军衔,后来则是安德罗波夫。而谢洛夫在赫鲁晓夫任内就突破了这个限制。

稍晚的时候,最高苏维埃主席米高扬授予了谢洛夫苏联英雄金质奖章,这是谢洛夫得到的第二个苏联英雄称号,作为表彰这次在印尼工作表现出来的卓越敏锐力。

“伊特瓦索夫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勃列日涅夫曾经提议一个新的第一副主席人选,不过你当时并不在莫斯科,所以赫鲁晓夫同志并没有答应,现在你回来了,第一书记的意思还是让你自己决定,毕竟这是你们安全机关的传统。明白么?”米高扬在授予谢洛夫奖章之后语重心长的说道,“老伊万收养了一个优秀的孩子,你比我的几个孩子都优秀。”

老伊万是指巴格拉米杨元帅,米高扬和巴格拉米杨元帅都是亚美尼亚人。至于米高扬所说的孩子们,则是他的孩子,米高扬在苏联高层中是罕见那种儿孙满堂的人,每次照全家福的时候都非常热闹,他们家足有将近二十人。

“伊特瓦索夫同志退休是我们安全工作的损失,但我会选好一个助手的!”谢洛夫没想到自己不在卢比杨卡的时候,勃列日涅夫准备往克格勃塞人。不过赫鲁晓夫是不会允许这个部门被别人控制的,所以勃列日涅夫后来也不会提第二次。

回到卢比杨卡之后,谢洛夫熟悉了几天,看看自己离开之后有没有出现不一样的地方。确认没有问题之后召开了主席团会议,首先对伊特瓦索夫的工作表达赞扬,随后表示自己已经有了新任克格勃第一副主席的人选,说道,“人事总局局长,菲利普?杰尼索维奇?博布科夫中将,作为一个职业的肃反工作者,他的能力是值得信任的。正式任命将在三天后的全国安全大会上宣布,同时全国安全大会伊特瓦索夫同志也会出席,我们将在大会上对伊特瓦索夫同志进行欢送,希望退休之后的伊特瓦索夫同志,可以过上轻松的晚年生活……”

谢洛夫的话引起一片掌声,同时新任的人事总局局长则变成了他秘密培养的年轻干部。克格勃人事总局当然是十分重要的,之所以一直对人事总局迟迟不动手,主要是博布科夫本身能力不错,也不属于谁的部下。既然这样这次正好让他接替伊特瓦索夫的职务,总比让勃列日涅夫安排进来人好。

几天后的全国安全大会上,新任克格勃第一副主席菲利普?杰尼索维奇?博布科夫上将和全国的安全干部见了面,获得发言的机会,“作为一名年轻的员和经验丰富的战士,为了适应未来安全部门的工作,我被派往列宁格勒的“斯梅尔什”学校学习。当我第一次迈进学校大门时,正赶上一次日全食,周围一片黑暗。我心想:“这会是好的预兆吗?”当然,对于安全系统的工作,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想法,而且往往是从学作中得到的虚幻的向往。学校开课之后,显现在大家面前的则完全是另一番情景我们明白了:等待着自己的是烦琐的日常事务,它需要付出全部力量,特别是丰富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

“今天我获得了谢洛夫主席的提名,成为主管国内安全工作的第一副主席,我本人感到非常兴奋,我们的工作很重要,苏联每天都在发生一些繁琐的事情,甚至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这些事情看起来不重要,但如果我们不处理的话,影响就会遍及全国,所以今天我带着紧张的心情出席了这次大会,希望同志们和我一起,守护好这个国家,谢谢。”博布科夫上将发表完了感慨之后微微欠身,表现出来良好的修养。整个礼堂响起阵阵掌声。

“赫鲁晓夫还是不放心别的委员把人安插进克格勃啊……”回到自己家中的勃列日涅夫卸下了重担,在基里连科和契尔年科身边他不会隐藏自己的想法。一个人总是要有几个朋友的,他也必须信任一些人。

“原因在于什么地方呢?这个部门我们比要有自己人,谢洛科夫自己是不够的。”基里连科想了一下问道,“问题是不是出在谢列平的身上?那个铁腕人物不希望自己的领域被渗透?或者说是其他什么别的原因?”

“是波德戈尔内出了问题,所以赫鲁晓夫才紧抓克格勃的权利不放,害怕出现第二个波德戈尔内。”勃列日涅夫看待问题的角度,可比他的左右手刁钻多了。

为什么赫鲁晓夫对谢列平这么信任呢?”契尔年科对这件事十分不理解的问道。

“因为?”勃列日涅夫苦笑一声向后一倒靠在沙发上无奈的道,“因为谢列平年轻啊,赫鲁晓夫都快七十岁了,他和谢列平的年龄已经完全错开了。相反我的年龄就比较尴尬,幸亏谢列平不像是科兹洛夫和波德戈尔内一样,和我年龄这么接近,我还可以以后慢慢对付他。”

“早晚上我们要搞定那些年轻人。”基里连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自语道,“早晚……”

“谢洛夫的军衔又提高了,现在谢列平的朋友里面他应该算是二号人物了?”契尔年科转而谈起来谢洛夫的问题,“不知道在谢列平的眼里,谢米恰斯内和谢洛夫谁比较重要。”

“职务上应该是谢洛夫,地位上应该是谢米恰斯内,谢米恰斯内和安德罗波夫一样成了中央书记,组织权利比较重要,把谢列平的人弄出书记处才是要紧的。”勃列日涅夫有些事情其实没和自己的两个助手说。赫鲁晓夫曾经准备在谢洛夫回来之后,增补谢洛夫为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自己当时都不知道如何阻止,还是苏斯洛夫说话让谢洛夫在沉淀一段时间,不然他现在就有的头疼了。

“主席,克里姆林宫让我们对这项工程进行评估。”卢比杨卡广场十一号克格勃总部谢洛夫的办公室当中,谢尔瓦诺夫推门进来递交过来了一份报告。

“我看看!”谢洛夫拿过来一看表情就变得十分严肃,这可是一个大工程。简单来说就是历史上苏联进行的世纪工程,北水南调。这个工程一眼就能看出来是专门为了解决苏联农业问题才弄出来的巨型工程。

苏联水资源分布的严重不平衡,前苏联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全境多年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