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时代1958 >

第261部分

大时代1958-第261部分

小说: 大时代1958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想说什么?我在想到底是狠一点直接把同性恋驱出苏联,还是像是释放它们不闻不问,好像怎么抉择都不对。”谢洛夫捂着自己的额头说道,“真正坚定的同性恋者在这个群体中也只是少数,大多数人是男人和女人都不忌讳的双性恋者,我害怕一旦放松监管,会起到一个非常恶劣的作用,无法对双性恋者进行校正……”

最可怕就是放弃压制后,双性恋者的群体,风气一旦改变了,想要在校正回来可不容易。

怎么办?就是谢列平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只能叹了一口气说道,“还是老办法,发现的要进行引导,没有发现的只要不在社会上造成影响,我们就当做不知道,人都是有理智存在的,只要社会影响不变,他们那些人不会主动暴漏在人们目光之下的!”

“这个问题你以后不要碰了,还是让科学家和医学家去研究,你是克格勃,我真害怕有一天你会对苏联国内也采用在阿塞拜疆时候的办法!”谢列平很无奈的说道,“要知道当年贝利亚多么强大,他自己就是国家的领导人,下场不也是那样么。”

这可能就是你和谢米恰斯内不敢轻举妄动的原因吧?谢洛夫不为所动的想到,要么直接认输要么就反抗,你们两个总是在反抗和认输的边缘挣扎,难怪最后落到那种下场。

“都说穿越都福利,怎么不给我个黑科技之类的东西,把同性恋都只好呢?”这个群体到底怎么对付,到了今天谢洛夫都没有一个好办法。把鉴定出来的基佬全部撵出国家,似乎是有些太残忍,同理也不能对精神病人这么做,他在做总局局长时候的想法有些简单,真要连精神病都送到美国,苏联的国家形象说不定直接会落到谷底。

新年之后的谢洛夫,抓紧时间把各种资料都看了一遍,包括涉及多个国家的情报网络建设,还有一些渗透的方案,过几天他要回到新德里和尼赫鲁谈论撤军的问题,让印度自己负责自己的国防,苏联不能总是做印度的保镖,同时也不能让美国这么做。反过来想想尼赫鲁其实也不愿意让两个军事强国的军队总是在自己的国家横行霸道。

说到横行霸道?谢洛夫拿着一份印度方面的报告,总觉得上面写的情况似乎没这么简单。是不是策划出来的?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美国大兵的日常活动,总是在轻松之后管不住自己的裤裆。后世这种案件经常在日韩这些国家发生,其实在联邦德国可能也会经常发生,只不过上辈子谢洛夫距离欧洲太远,没有多少这方面的消息。不过按照美*中女兵的遭遇,连自己国家的女兵都这个待遇,欧洲也绝对不会少。

但最近六起在印度的案件,好像不是这么单纯,让伊塞莫特妮去询问了一下苏联驻印度大使馆,才知道至少在推波助澜这方面,苏联绝对从中有重大的作用。

“从去年十二月到现在,印度的美国士兵出现伤人、强、奸案件十九起!”伊塞莫特妮回来之后一五一十的报告到,“其中最大一起是半个月前在加尔各答的案件最大,已经传遍了整个印度,引起了印度人民的巨大反感。”

“受害女性四人?这个案子和我们有没有关系?”谢洛夫审阅完卷宗后问道。

“是安东诺夫将军利用了一些手段策划的,具体过程要不要写一份报告?我们的处理意见是?”伊塞莫特妮抬头询问道。

“干得漂亮,等着涨工资吧。”谢洛夫一点不避讳的说道,“制造的影响力越大越好……”(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五章 这很土耳其

谢米恰斯内比谢洛夫早走一步前往法国,目的则是去巴黎和法国人沟通,看看是不是能不能把波兰在阿尔及利亚战争中被俘的顾问团军官要回来,这些人也不多,大概就是一百多人,波兰内务部部长科尔津斯基和谢米恰斯内一起去的。

过两天谢洛夫去印度后,苏联国内的安全工作就会由第一副主席伊特瓦索夫来处理。

“我们要向中央建议一下,一定要想办法建立粮食储备的标准,联盟的气候太不稳定了,今年大丰收明年就可能减产,我们还需要饲料粮供养庞大的畜牧业家畜,要是年年都没有积累的话,很容易会因为天气问题出现披露。”在克格勃总部的会议室当中,谢洛夫开始思考比较靠谱的提议,上一个提议已经被谢列平直接否了,现在他准备做一些真正的好事。刚当上中央委员总要弄个提议才行,通过不通过在另说。

苏联的粮食进口量增长很快,有的年份高达几千万吨。苏联大量进口粮食的主要目的是:解决饲料用粮的严重不足,目前苏联全国每年需要口粮五千万吨,加上种子、工业等用粮总计不到一亿吨。尽管欠收,苏联近几年的粮产量仍在一点二亿吨左右。显然,这些粮食满足上述各项需求是不成问题的。

但是苏联每年实际所需饲料用粮一点都不比人吃的少,因此,苏联进口的大部分粮食实际上是作饲料(玉米和豆类)用的。增加粮食储备,确保稳定供应苏联虽有耕地二点三亿公顷,但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极为不利,全国只有百分之一的耕地处于降雨量在七百毫米以上的地区,而六成以上的耕地则处于年降雨量在三百毫米以下的地区。周期性早灾严重影响农业生产,使粮食产量极不稳定。因此,如没有大量储备,这种情况是难于应付的。三、满足粮食出口和东部地区的需求苏联每年要对外出口部分粮食,而且有‘的出口对象国往往远离苏联产粮区;此外,苏联每年要从其欧洲部分的产量区向东部?地区调运一千多万吨粮食。

“如果我们联盟仅仅满足于让人民吃得饱,则不用考虑这个问题,从粮食产量到储备体系都完全够用,但实际上如果需要粮食的地方都很多,酒精和畜牧业都需要粮食,尤其是根据这几年的报告,畜牧业的粮食缺口在逐渐上涨!”拿着笔的谢洛夫在报告上着重于粮食问题,对,又是粮食问题,总是这个问题。

这份报告的用途,那就是苏联一定要在环境有利的情况下建立粮食储备体系,斯大林时期就下令组建储备委员会,几年内储备的战略物资是苏联走出二战困局的基本保证。即使在戈地图改革的最困难时期、在苏联陷入全面食品赤字的情况下,苏联仍没敢动用自己的战略储备。

考虑到斯大林的战略物资储备是在三十年代开始的,其实就能想到那种储备体系其实有着非常严重的军事色彩,其实就是为了打仗用的。当时世界上只有苏联一个孤零零的社会主义国家,除了自己所有人都是敌人。这种环境下的储备和民用没什么关系,谢洛夫的提议是建立一个和苏联社会相关的粮食储备体系,简单来说是民用的。

谢洛夫不敢打那些战略储备的主意,那些东西说实在的,只要战争没有来临,国防部死都不会同意有人去动用,所以那些属于应付战争的储备物资,基本上就是只进不出的状态。

苏联国家物资储备库房像一个个小岛遍布在联盟的领土上,它们一般比较隐蔽,外人难以觉察。甚至有的库房在距离地表一百多米的地下洞穴里,那里所存储的物资足够一个中等城市的居民挨过核冬天。

至于苏联和人民息息相关的储备基地,不是军用的那种,完全可以说是弱的可怜。谢洛夫不知道前世看见一则报道是不是真的,说苏联解体的时候莫斯科的粮食供应已经只够吃两三天的地步,可能不会这么弱,但估计也不会强多少。

十年来谢洛夫被纠正最大的地方,就是苏联的农业,一直他都认为苏联的农业很弱,现在看来是一个误区,他的思维从苏联农业很弱到其实也不是很弱,在到了已经很不错了的观念,完全是认知的层次在循序渐进。因为他现在知道的情况越来越多,知道了苏联的粮食都用在了什么方面。

为了完善自己的报告,谢洛夫离开了莫斯科前往图拉,进入一个建在图拉州一个曾出产石膏的山地里的储备库进行调查,这是适合保存战略物资的地方。储备库的入口位于非常平整的田地里,布满带刺的电网的混凝土围墙遮挡着人们好奇的目光。进入储备库的唯一手段是进入军用通道,一分钟左右就能到达仓库。所有进入仓库的人要通过严格的登记程序,并穿戴专用的衣服、头盔。几分钟后,电梯到了距地表一百多米的地下,这是苏联国家储备库中的一个分库。

这个储备库的负责人是瓦西里上校,瓦西里这个名字在苏联是个常用名,储备库看起来很普通,但从维持人生存的角度来说,这些储备却远比那些宝物更有价值,而且存储数量之大是藏宝洞无法比拟的。这些储备洞穴宽十米,高十一米,差不多有一公里长。在一个存储白糖的洞穴中,是码放得整整齐齐的、一眼望不到边的白糖袋子的堆垛。隔壁的洞穴里则是一箱箱肉罐头和鱼罐头垒起的看不到头的长墙。这样的存储食品的洞穴在这个分库有几十个。每个洞穴有自己的代号,分别存储不同的物资。

“谢洛夫将军,你们安全干部是过来调查我们图拉储备所的么?放心,这些罐头、白糖和粮食都很安全,地下通道都有红军士兵把守,不会出现问题。”瓦西里上校一边介绍这里的情况,一边用言语试探着谢洛夫。

“我是在考察储备库的建设方式,看看有没有什么借鉴的地方!”谢洛夫可不是来找红军麻烦的,要是让国防部那群老头子知道他在打着储备库的主意,估计会掐死他。只有经过卫国战争时期艰难的人才知道,粮食问题是个多么严重的问题。

谢洛夫也知道这个问题,才准备在苏丹和印度对苏联观感都不错的时候提议强化民用的粮食储备,至于打这些在地下兴建的战略储备库主意,他并没有这个胆量。

“我们的粮食有问题么?似乎不会出现供应困难吧!”瓦西里上校陪着谢洛夫来回走动,有时候还走到旁边的墙壁上用电话指导各个洞穴的看守,让谢洛夫好好参观。

这个墙壁上的电话很别致啊?很有苏维埃的风范,因为电话是直接被镶在水泥墙上的,看起来像是水泥没干的时候,直接把电话按在上面,水泥凝固就变成一体的了。

“一头牛、一头猪甚至是一只羊,每天吃掉的食物重量也比我们人吃的要多,以我们的人口只考虑怎么吃饭的话,其实五六千万吨粮食足够联盟的人吃饭了,但我们吃不吃牛肉?猪肉呢?那些家畜也要吃饲料啊,现在联盟的畜牧业消耗的粮食已经把人口消耗的粮食快持平了,以现在的增长速度,没几年我们的粮食大部分都要给家畜了!”等到瓦西里上校接完电话回来,谢洛夫看着整整一个库房的面粉说道,“民用储备体系和你们的战略储备差远了,我知道国防部不会同意在困难时期动用这些救命的储备,所以才想要强化一下民用储备体系,这次过来是看看你们的储备库是怎么修建的,然后我们就开始要在地上修建粮食储备基地了……”

图拉之行把参观的储备库的经历也写在报告当中,这种预测当时是有道理的,人自然不可能看见未来,但未来的一些趋势却可以看到,苏联的畜牧业在一直发展,粮食肯定会消耗的越来越大,苏联缺乏人类的粮食么?缺,但没有这么大,最大的缺口是饲料粮,所以在冷战时期苏联一边风风火火的大肆进口粮食,一边没事还在给第三世界国家粮食支援,因为苏联不缺乏人吃的粮食,但还没奢侈到用面粉喂牲口。

再把这次的报告交到中央主席团,谢洛夫开始准备去印度,以他上辈子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常识和人生经历,对吃的东西有些基本的认识,一年三季的粮食虽然产量很高,但口味一般都不怎么样,只能说能吃,但绝对称不上好吃。相反一年一季的气候下产量虽然一般,但种出来的作物口感都很好。从气候上讲,印度属于前者,苏联属于后者。

“将军,土耳其大国民议会和参议院做出决议,驱赶希腊裔出国,人数一共一万八千人!”谢洛夫刚回到莫斯科,卢卡妮立刻把这个消息说出来。

“可以啊,这很土耳其,不知道希腊和塞浦路斯是什么反应?”对于谢洛夫来讲,这可真是个好消息,不过苏联此时不适合表态,因为美国的核导弹还没走。(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六章 苏维埃格勒

关于一九六三年年初土耳其驱逐希腊裔最后一批移民的事件,在冷战中其实并不是大事,因为当时美国和苏联刚刚在古巴导弹危机当中结束对峙,两国需要处理的问题还相当多,再者一万多的人口在处理上没有这么明显,类似于苏联这种人口超过亿的大国,在数字上其实并没有这么敏感,种种原因的驱使之下让土耳其糊弄过去。

苏联因为战略目标很多,而且还因为刚刚古巴导弹危机之后,需要一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