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时代1958 >

第26部分

大时代1958-第26部分

小说: 大时代1958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早知道有影响为什么不严肃军纪?我以什么名义让谢洛夫停手?我说军事管理总局无权对红军战士处罚?还是说处罚和德国居民搞摩擦是不对的?”扎哈罗夫大将狠狠地把内部参考文件仍在桌子上道,“人家按照规定对有问题的战士处罚,你用什么理由阻止?”

扎哈罗夫大将不是没有保护西方集群名声的想法,在昨天晚上他就已经给莫斯科的克格勃主席谢列平打电话了,把谢洛夫在西方集群清查的消息告诉了克格勃的掌控者,到现在他都记着谢列平的话,“尤里一旦查出问题,在克格勃里面没人能阻止他,如果尤里认为自己是在为了国家清除一些问题,那连我都阻止不了!如果在国内我还可以调他回来,但在德国我也没有办法,事实上尤里本身是在高加索进行清查工作,是我把他安排到柏林的……”

“扎哈罗夫同志,如果你和巴格拉米杨元帅私交还不错,倒是能让尤里不那么光明正大的清查,否则的话,可能现在你面对的问题才刚刚开始!”

脑海中回想着这些话,扎哈罗夫大将无奈的说道,“谢洛夫不是没有在档案上进行记录么?这说明他已经在手下留情了,如果我们强行阻止军事管理总局的清查,里海虎发起疯来,搞不好又有几个将军因为是波拿巴份子提前退休了……”

“如果换成刚刚建国的时候,谢洛夫说不定是捷尔任斯基同志的得力助手!”索科洛夫上将的自语让扎哈罗夫大将脸色一变,这并不是一个好的玩笑。

前方捷报频传,在近卫65坦克团的谢洛夫,源源不断的接到各地克格勃驻军代表的电报,在总局局长亲自督阵的情况下,军事管理总局的特工发挥出来了百分之二百的效率,体现了克格勃这个机构本来应该有的面目。

可是这种效率实在让谢洛夫高兴不起来,磨着牙评价道,“一群占着茅坑不拉屎的王八蛋,早有这个效率,会被我亲自找上门么?平时哪怕拿出现在十分之一的热情,也不会五个月就有两百件摩擦事件记录在案……”

“通知军事管理总局驻北方集群、南方集群和中央集群、中央集群就算了!在西方集群的清查行动在北方集群和南方集群同时展开,一定要在兄弟国家的国土上刹住红军士兵一些落后的风气,好了,让十一司的同志们去联系波兰和匈牙利内务部吧!邀请两国内务部一起参加清查行动,解决苏联驻军和所在国居民的纠纷!”中央集群只是名义上还存在指挥机构,具体的部队已经被撤销了,谢洛夫口中的四大集群是按照传统的说法,事实上中央集群除了指挥机构,其他部队已经分散在其他三个集群之中,自然没有部队让谢洛夫去查。

“匈牙利和波兰?我们和当地的内务部关系还算不错,相信这不是问题!”伊塞莫特妮所指的是三年前波兰和匈牙利事件,当时她也和谢洛夫在两国奔波了很长时间。谢列平是非常了解谢洛夫的,他猜的一点都没错,在西方集群的清查只能算是开始,谢洛夫的目标是整个苏联在国外的驻军。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五十二章 低风险高回报

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三总局局长令,所有苏联驻东欧红军部队中第三总局驻军办事处在命令下达第一时间,开始清查四大集群中以下问题,着重调查当地红军驻军和所在国居民的关系,秉承着公正的态度对红军和当地居民的摩擦事件进行调查。第三总局所有驻军特工有责任刹住这股落后思想对红军的腐蚀,纠正红军一些不正之风。清查行动代号,东风西进。五月十三日于柏林、第三总局局长尤里·叶菲莫维奇·谢洛夫。

在下达局长令之后,谢洛夫将局长令备份通过电报发给莫斯科。将行动禀告给了现今克格勃主席谢列平,对于这份报告谢列平已经有了一些心理准备,暗叹一口气在报告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再稍早的时候,也就是谢列平接到电报之前,波兰内务部部长科尔津斯基和匈牙利内务部部长拉萨克已经接到了谢洛夫的电报,电报的内容两人只是匆匆的扫了几眼,其中的内容对于两人来讲,其实远远没有谢洛夫的落款签名有吸引力。

科尔津斯基和拉萨克分别是本国的内务部部长,互相不是没有见过面。但要说两人之间的共同点,那就只有一个在三年前波兰和匈牙利风起云涌的时候,他们分别在自己的岗位上配合过谢洛夫行动,最终让谢洛夫成功平息了影响十分恶劣的骚乱。

以他们对谢洛夫的了解,接到电报之后马上召开会议下达了配合第三总局工作的命令,无论从任何一个方面,这次的清查对他们两国的居民来讲,都是一件好事。甚至好好包装一下,完全可以成为一个政治成绩。

就这样在谢洛夫的严令之下,这场纠正红军错误思想的运动迅速从驻德西方集群中波及到了整个苏联驻东欧的部队中,由驻集团军代表带领,第三总局特工两千克格勃工作人员全体出动,掀起了这场遍及三国四大集群的风暴。

由第一总局十一司遍及东欧的顾问人员剧中联络,第三总局的驻军特工具体执行,当地内务部系统的本国人员作为支援力量,第三总局和第一总局的联手,立刻起到了无往不利的效果,第一总局顾问人员把档案从当地内务部调出送到第三总局驻军特工手上,第三总局特工立刻按照档案上的记录寻找涉事士兵。

四大集群中,中央集群只剩下空架子,北方集群和南方集群兵力不多,最为难搞的还是西方集群,这里的部队众多,每个部队都有着光辉的历史,所以谢洛夫的目光主要是盯着这里。谢洛夫清查红军的行动从一开始就显得不同寻常,在局长令的严令下,第三总局的特工在没有平时的慵懒,像是饿狼成群结队的在草原上游荡一样,突然以极大的密度出现在普通士兵的视野中。

说实话一般的普通战士,基本上一年都不会见到这些戴着蓝色边框大檐帽的克格勃人员出现,很多士兵还是第一次见到军营中还有这么一只力量。

但一般头一次见到克格勃特工的士兵印象都不好,因为很快就看见自己的一个战友被这些蓝色大檐帽的克格勃人员叫走,考虑克格勃工作的性质,这些士兵很难对这些特工有好印象。但第三总局的动作却能赢得当地民众的好感,尤其在拉萨克和科尔津斯基的引导下,波兰和匈牙利的舆论很快就被第三总局动作吸引过来。华沙青年报和匈牙利首都报从一开始就进行了跟进报道。

“一直以来苏联驻军和我们国家当地驻军的民众之间,确实有些摩擦,有些驻军地附近的居民也非常困扰,对此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是为了目前的形势和资本主义国家对抗,我们给予接受,也都尽力采取协调的态度。但现在苏联国内显然已经注意到了这方面的问题,已经开始着手解决这类的问题!”华沙青年报这么说道。

“作为这次运动的发起人,现今第三总局局长我们并不陌生,三年前匈牙利面临全国对抗的时候,当时的第三总局局长谢洛夫就曾经来过匈牙利,协调过我们国内的对话,才没有让匈牙利落入思想分裂的险境……”匈牙利首都报则将主要目标放在了行动的发起人谢洛夫身上,还配上了谢洛夫身着中将军服的照片,标注道,“苏联国内最年轻的中将……”

目前这位最年轻的中将,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近卫第七十九坦克师副师长崔科夫少将送走,这位少将是来走后门的,驾驶着装甲车把当地农民土地破坏的那个少尉,是崔科夫少将哥哥的孩子,至于他哥哥在卫国战争时期阵亡了。对这个侄子崔科夫少将十分照顾,这次刚听说第三总局开始清查,还有自己侄子的档案所以才急急忙忙的找上门来。

面对着比自己小了十几岁的谢洛夫,崔科夫仍然不敢怠慢,毕竟在红军眼中,这个手上倒下了不知道多少将领的总局局长,已经形成了一种天然的畏惧。

“小孩子嘛,犯错误是很正常的,向那个农民道歉一下,陪点一些象征性的钱就行了!”岁数不大的谢洛夫一本正经的和崔科夫少将在这里装同龄人,至于那个二十多岁的少尉,立刻就变成了谢洛夫的侄子,要知道谢洛夫的儿子还在瓦莉娅的肚子里面孕育,还不一定是儿子。

送走了崔科夫,谢洛夫狠狠地揉揉脸才回到了自己的房间,这次的清查在一些人眼中他可能又在作死,平白得罪了一大批人。但实际上并没有报纸上渲染的这么严重,甚至可以说是一个低风险高回报的行动,不但平息一些盟国对苏联红军的不满,重振红军的声誉,还可以让红军清洗掉一些污垢,一举两得!至于得罪的人,在普通人眼中可能还算个问题,但在谢洛夫眼中,被处理的普通士兵怎么可能比一年前那批高级将领相比呢。

正是因为被处理的普通士兵都有问题,而且谢洛夫没有对军官阶层动刀,四大集群的指挥官才一直默不作声,让谢洛夫随意发挥。什么冷酷的总局局长、什么毫不留情的作风、都是报纸吹出来的,至少在这次的行动中绝对是吹的。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五十三章 先期试验

这次行动的意义在于,要在苏联驻军中立下一个纪律,约束住散漫的作风。后世美国驻军的丑闻谢洛夫并不希望发生在苏联红军的身上,至少在东欧是绝对不行的。必须发挥出来华约其他成员国的潜力,而不是和历史上一样苏联单挑美英法德,把其他华约成员国当做小弟来对待。大国沙文主义不是不能用,但在社会主义内部绝对不能用。

“局长,这次赢得了不少盟国的掌声,我这里有匈牙利的报纸!”伊塞莫特妮走过来扬了扬手中的报纸,一点没有避讳的坐在了谢洛夫的大腿上,双手搂住了那人的脖子。

伊塞莫特妮本来就是当年内务部在匈牙利收养的,阅读马扎尔语的报纸没有一点生涩,“像我们这种职业总是出现在报纸上并不是什么好事!”搂着女人蛮腰的谢洛夫摇头道。

“那是别人,其他总局局长都是老头子,哪有我的男人这么英俊!”伊塞莫特妮拉着长声发荡,坐在谢洛夫的身上扭来扭去。

不轻不重的拍了一下女人的翘臀,谢洛夫抿着嘴带着稀奇的神色说道,“当年你的教官难道准备把你嫁给匈牙利高官做卧底么?明明岁数不大怎么这么粘人呢?”

“我不是想让你开心么,总是冷着脸……”伊塞莫特妮楼着谢洛夫的脖子不断摇晃。

“这算什么?处理一些本来就存在的问题,纠正犯的错误也可以上报纸?大场面在以后!现在不过是先练练手……”谢洛夫拿过伊塞莫特妮手中的报纸,看着上面刊登的照片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

简单来说,世界在变化,到了今年斯大林已经死去了六年,曾经在钢铁同志注视下战战兢兢的苏联干部阶层,已经渐渐地忘记了曾经被斯大林所支配的恐惧。没有了用强权压制着着他们的斯大林,苏联的干部阶层处在一个安定的状态。

现在的谢洛夫已经看到了干部阶层在安定的状态下,开始了不太令人高兴的变化。

这种情况在现在以及赫鲁晓夫执政的时期内,到还不算多么恶劣。一方面现在的苏联还没有到后世那种老人政治的地步,整个干部阶层还相当年轻。再者赫鲁晓夫一直准备建立干部退休的制度,也就是说废掉干部终身制!从这点上赫鲁晓夫和斯大林是一致的,只不过斯大林光明正大的干掉反对者,赫鲁晓夫同志的手段更加柔和一些,用退休年限和规定干部调离时间的手段,保持着苏联干部阶层不会蜕变成官僚阶层。

苏联比较悲剧的地方在于,最权威的斯大林也无法用铁血手段阻止干部阶层的蜕变,后继者赫鲁晓夫制定的干部调离政策很有问题,有些岗位竟然只给两年的任期,一个干部刚刚上任梳理完情况就面临了调离时间到了的情况,最后导致赫鲁晓夫最重要的支持力量乌克兰籍中央代表都倒戈相向,如果赫鲁晓夫不这么急功近利短短几年就得罪了全体苏联干部,适当的延长干部任期,可能苏联在六十年代就会成功的废除干部终身制,勃列日涅夫和谢列平等人,也不会短时间就取得了大多数中央代表的支持,废除了赫鲁晓夫总书记的职务。

在谢洛夫看来,赫鲁晓夫能力上自然和斯大林差的太远,但在废除干部终身制的这点上,绝对是一个合格的共产主义战士,一个合法的斯大林继承人。苏联的问题很多,但在要说最为严重的导致了解体的问题,干部终身制绝对是其中最为严重的一条。

五十年代颇为年轻的干部阶层,在经过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十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