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时代1958 >

第240部分

大时代1958-第240部分

小说: 大时代1958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给我一天时间做准备!”谢洛夫敬了一个军礼完成了这次汇报,第二天从莫斯科起飞的客机上,坐满了白发苍苍,一看就工作经验很丰富的老人。

这些老人最小的也将近五十岁了,甚至他们身边需要一个年轻人照看,当然也是为了学习,他们从内务部、格鲁乌、甚至不是安全部门的工作岗位上被招回来,这一次一起上了飞机,之所以会同意接受谢洛夫的召唤,只因为当时谢洛夫问了他们一句话,“你会肃反么?”

第三百六十三章 经验丰富的老人

肃反,多么令人印象深刻的词汇,它的意义远不是表面上那样黑白分明。苏联是一个有两千两百万平方公里的大国,这片土地上有着习性不同宗教不同,打着民族主义、打着宗教幌子,打着各种各样大旗的反对者,但在布尔什维克的眼中,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称呼,反革命,而契卡的任务就是肃清反革命。

谁敢反对革命,谁就应该被镇压,契卡的敌人可以是俄罗斯人、也可以是乌克兰人、还可以是拉脱维亚人、乌兹别克人。谁想独立谁就死,不要以为帝俄崩溃了,这些地方就可以独立,愿意做苏联人的可以留下,不愿意做苏联人的那就做肥料。

契卡战士通常不愿意杀人,但不代表他们不会这么做,人活着可以创造更大的利润。但如果不听话,和古拉格那群律贼一样铁了心和苏维埃作对,那还是死了好。

距离上一次大清洗已经快过去三十年了,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这表明知道如何清理敌人的肃反工作者正在变老,而苏联内部的敌人只是蛰伏了,远远没有消失。等到这些真正对付内部敌人的肃反工作者老死,谁来收拾蛰伏起来的反苏份子。

趁着这些老肃反工作者还没有老死之前,谢洛夫需要一批年轻的肃反工作者成长,苏联内部目前没有这种环境让他乱搞,但不代表国外没有,这次来到印度他就要在印度东北部来一场大清洗,这不是开始,同样也不是结束。没准几年后他还会在印尼再来一次……

几个小时后客机降落在阿拉木图,苏联外交部正式回应印度的干涉请求,等到莫斯科的命令下达,谢洛夫就会出发前往印度新德里。

两架飞机搭载着三百多位特殊的乘客,降落在了阿拉木图机场,刚下了飞机就看见中亚边防军司令库德里亚什少将,站在凛冽的寒风中等待着他。

“头,刚从热带回来有些不适应吧!刚回国这么快就来阿拉木图了?这么辛苦……”看见谢洛夫下飞机,库德里亚什少将马上迎上来问道。

谢洛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和美国大使史蒂文森唇枪舌战的画面早就传回苏联,库德里亚什也从电视上看到了谢洛夫的表现,可以说整个苏联现在都认识他,虽然还比不是上加加林,但也算刷脸成功。

“辛苦谈不上,就是这个命!”谢洛夫没有过多寒暄回头看着下来的老家伙们,吩咐道,“安排好了休息的地方没有,我们要在这里谈一下工作!”

在莫斯科的时候,谢洛夫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多谈去了印度怎么办,毕竟当时他的时间比较紧,但现在这段时间他可以和这些老人家沟通一下了。

“头,这些人是谁,你怎么带了这么一批人过来?”库德里亚什少将疑惑的问道。

“他们呐,肃反工作者!”谢洛夫活动一下有些僵硬的肩膀说道,看到库德里亚什有些心不在焉就明白了,克格勃所有人员不论级别高低都可以称为肃反工作者,这是传统。想必库德里亚什是认为这些人只是一般的干部,所以补充道,“他们是真正的肃反工作者!”

真正的肃反工作者?这句话让库德里亚什心中发寒,他明白了谢洛夫的意思,这些人都是三十年代大清洗的直接执行者,这次竟然被谢洛夫又找了出来。但问题是,这些老家伙有什么用,他们都已经这么老了。

老人有老人的好处,至少有经验对吧?反正他们在三十年代已经发动过一次大清洗了,这次来一次小了很多的运动,完全可以避免走了很多弯路,同时还可以教会年轻干部一些东西,谢洛夫挑选的年轻干部可都是风评不错的优等生,可以说是兼具了心狠手辣和思想坚定。好好培养未必不能再震慑一个时代……

库德里亚什准备的招待所条件还算不错,十一月的哈萨克,室内的供暖设施都已经启动,建筑内的温度往往都不错,而且这座招待所距离哈萨克克格勃总部也很近。这段时间让刚刚回到苏联安慰毛妹损失体力的谢洛夫,恢复了一些精神。

“在座的肃反工作者们,我知道有些同志已经暂时离开了我们的工作岗位一段时间,但对于同志们的能力,我是一点都不怀疑的。在那段艰苦的岁月中,敌人从四面八方涌来,甚至敌人就在我们内部蠢蠢欲动的时候,是你们站了出来。今天的人们对你们的工作有误解,说你们扩大了打击范围,我必须要说这是存在的,但也绝对不能说你们当时的工作没有意义,苏联刚刚成立,整个世界没有人是我们的朋友,所以在那个时代在残酷的手段都不过分,因为我们和我们新生的祖国要活下去,那些做人办公室中空谈的人,怎么能明白我们的苦恼?有些沾满血腥的事情,总是有人要去做的。”刚开始谢洛夫就以一种理解的态度和这些心如铁石的肃反工作者来了一场开诚布公的对话。

“那些坐在办公室当中对我们批评的人,他们不明白自己有坐在办公室的机会,可以喝着饮料对我们进行批评,完全是我们给这个联盟创造出来了和平而安定的环境。谁喜欢杀人,哪个人天生就喜欢沾满血腥?但我们没有办法,命运将这项工作交给了我们,我们别无选择,不但要去做,而且还要做的彻底,这就是我们肃反工作者的悲哀。”谢洛夫冷漠的说出了克格勃以及内务部的使命,然后叹了一口气道,“但是我们的命运就是这样,我们不埋怨任何人,只要国家想起我们,我们仍然可以做到……”

“嗅出并铲除叛徒!”这些老人像是条件反射一般,用中气十足的口吻回应道。

“好了,开始吧!”谢洛夫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他就害怕这些老人已经不负年轻时候的冷血,现在看来没有这个问题,既然这样,那还怕什么?

把印度东北部资料分发给众人,印度东北部,通过一条宽约20到40公里不等的狭长地带,与其他地区相连。这条小道也被称为西里古里走廊,更通俗一点的叫法是“鸡脖子”。而这种独特的领土现象正是英属印度分治造成的结果。东孟加拉和平教人口占多数的地区成了独立后巴基斯坦的一部分,从此将布拉马普特拉平原和环绕的群山实际上与许多东北居民所称的印度本土分割开来。

谢洛夫倒是没有这么自作多情,非要把那里的人当做是中国人。实际上那里的文化和风俗其实有更加接近于缅甸、甚至泰国那种东南亚国家。这也是很正常的,东南亚的国家在文化上本来就亲近与印度,中国文化的影响根本比不过印度文化的影响,印度在刚刚独立的时候是有一种东进思潮的,不过现在就呵呵了,连脖子都让人斩断了。印度东北部的崇山峻岭当中还有多少正在迷路的印度士兵,还是个未知数。

如果非要说和中国有关系的话,可能就是印度东北部的人是黄种人,但这算什么关系,苏联的西伯利亚土著也是黄种人,那顶多和满人有点亲戚关系,和汉族人是一毛钱关系都没有,谢洛夫甚至不怕开放边界,他知道只要人口可以自然流动,中国东北的人口一定会往南跑,在具有民族大义的教育都没用。就像是苏联的西伯利亚人口往欧洲跑一样。

“同志们,谈谈你们收获了什么吧?”等了十几分钟,谢洛夫看着这群老人问道。十几分钟的时间已经足够了,一个靠寻找敌人为生的职业,还怕找不到下手的地方么?

“第一副主席,这次行动的工作性质是?”一个头发花白但精神还不错的中校询问。

“拉拢多数,压制少数,让中国和印度结死仇。”谢洛夫眼睛一凝压低声音道,“除了我们,亚洲只有中国和印度有潜力发展成大国,我们必须要防备一下。与其等待两个国家未来有一天给我们找不痛快,不如借着这次机会,防止这种可能的情况出现。他们的精力放在对方身上,总比精力过剩来找我们的麻烦要好!”

“明白了,挑动矛盾,清洗掉印度本土人口。这个仇恨足够大了,不过我们需要一些印度东北部的资料!初步的计划是利用民族、矛盾,由当地土著民族对付印度本土的移民,”一个老上校一只手拖着自己的头,眯着眼睛问道,“不过我们这么做,有些不容易封锁消息!”

“当地黄种人,不满印度的殖民,在两国战争的期间有仇报仇有怨抱怨是很正常的事情”谢洛夫悠悠一叹,身体前倾双手按在桌子上道,“同志们,这是民间的自发行动,和我们不远万里来帮助印度人的苏联国际主义者没有关系,是不是?”

“哈哈……”整个会议室的肃反工作者不论年轻还是年老的都哈哈大笑起来,只有他们自己才明白这种畅快的大笑是什么含义。(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四掌 战争局势

“苏维埃的敌人,没有明天。在印度的东北部,初步的思路是把印度本土移民作为一个阶级消灭掉,一如敢和苏维埃对抗集体化的乌克兰富农,一如不进行城市化的哈萨克牧民。”谢洛夫进行着最后的动员,低声喝道“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代价,但如果可能话,我希望别的国家付出这种代价,有没有问题?”

“没有!”巨大的声浪几乎把办公室的门鼓开。谢洛夫的身影让这些已经走到人生最后的老人,生出一种时空错位的感觉。三十年前的某一天,在全国安全大会上,也有这么一个不到四十岁就已经执掌联盟安全大权的男人,在大会上挥舞着拳头动员肃反工作者消灭苏维埃的敌人,那道身影并不高大,甚至有些矮小。和谢洛夫很壮实的身材不能相比,但那种一往无前的嚣张气势,却出奇的相似。

“你们怕什么?一切权力都在我们手中,我们想处决谁就处决谁,想饶恕谁就饶恕谁,你们都明白,我们就是一切。从州委书记往下,所有认识你的人都应该听你的话,你应该是州里最有威信的人,否则你就不是个合格的内务干部。”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叶若夫于一九三二年联盟安全大会上讲话。

三十年过去了,今天又出现了一个对肃反工作正面看待的安全主管,让他们出国消灭一个敌人,他们老了,但得知了自己没有忘记,仍然义无反顾的走出来。他们已经是最后一批知道如何收拾苏联敌人的肃反工作者了,等到他们死了,苏联就没有这批令反苏份子不敢轻举妄动的家伙了。

自从赫鲁晓夫上台之后,对斯大林时期尤其是肃反工作一直采取敌视态度,要知道他曾经也是用这种办法被斯大林赏识上位的。这也就算了,但让这些老人惊恐的是还在其他方面,文化界的解冻,让一些反苏言论重新冒了出来,曾几何时他们曾经以为自己已经永久的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看来并没有把这种工作做完。

谢洛夫用一种认可的目光看着这些老人,肃反工作的扩大是一个悲剧,但如果不坚持下去就是一个悲哀,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才换回来一个苏联,如果苏联崩溃了。那些因为苏联发展到现在付出代价的群体真的就白白牺牲了。

“头,莫斯科的电话!”库德里亚什出门进来,会议室的隔音效果很好,这也是正常的。地处寒带如果隔音不好说明墙体不够厚实,那是豆腐渣工程。更何况周围还被库德里亚什的人隔离了,不怕在这里的话会泄露出去。

“知道了!”谢洛夫微微点头,退出了会议室,边走边说道,“钢铁般的菲利克斯和我们同在,他的操守是我们肃反工作者一辈子的榜样。”

在心中谢洛夫还是有些害怕和叶若夫那些前辈被视为一种人,只能把捷尔任斯基这个克格勃圣人挂在嘴边上。哪怕他更加喜欢不加掩饰的行事作风。

谢洛夫刚刚回到莫斯科,其实对整个中印战争的形势不太了解,尤其是在国际上的影响不太了解,好在谢列平也知道这一点,让谢米恰斯内打了这个电话,把一些基本的信息和苏联外交部方面的态度,告诉已经到了中亚的谢洛夫。

“是沃洛佳么,我在阿拉木图!”谢洛夫用脖子夹着电话,双手没闲着点燃一根烟,在烟雾缭绕中和谢米恰斯内进行对话。

“尤拉,你刚刚回到国内,可能对现在中印战争的影响不太了解。在公开上祖国对这场战争是不持立场的,但已经派出中央联络部部长安德罗波夫同志去了中国进行安抚,但外交部对这场战争是不持立场的,所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