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时代1958 >

第135部分

大时代1958-第135部分

小说: 大时代1958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亚戈达、叶若夫和贝利亚三个人,除了中间叶若夫真正称得上是杀人不眨眼之外,不论是亚戈达还是后面的贝利亚,都在执行斯大林命令的时候,尽量避免牵扯无辜。但命令就是这样,两个人是无法反抗总书记的命令的,不是任何总书记都是斯大林,斯大林也不是一般的总书记,这从贝利亚在面对赫鲁晓夫前后的态度就能看出来。

三个前辈先后死亡的教训告诉谢洛夫,尤其不要在不必要的时候发善心,亚戈达就是因为一直在暗中对抗斯大林的命令被收拾掉,而贝利亚的问题更加严重,在被马林科夫、赫鲁晓夫收拾掉之前,正在做的工作是限制内务部的庞大权力。这点给谢洛夫的教训尤其严重。现在就连阿厉克赛那种贝利亚的余党,都认为当初自己的老大行为十分不可取。

在贝利亚被杀之前一个月,贝利亚即着手筹划改革国家保安体制的措施。并在短时间内予以贯彻,其内容首先是将规模庞大、权力极大的内务部的种种“生产、经营和建筑单位”转交给各经济部委。斯大林死后的一个月间。就有近三十个这样的大单位被转拨出来,包括远东建设总局、特种石油工业建设总局、公路总局、铁路建设总局、林业工业总局等等。稍后,同样出于贝利亚的创议,庞大的劳动改造营和教养院管理总局及其各分支机构移交给司法部,内务部仅保留关押“特别危险的国家罪犯”的特殊营和关押战俘中被判刑人员的军事罪犯营。

前几天阿厉克赛告诉谢洛夫,比起他苦心在全世界经营的克格勃驻外企业,当年的内务部下属的企业利润更高,规模更加庞大。林业、石油业的单位内务部都不少。现在谢洛夫的一些动作仅仅是恢复了内务部时代贝利亚下属的一些功能而已,当初甚至核工业都是内务部在领导,贝利亚时代的内务部实力远远超过现在,重新合并了内务部的克格勃,也不过才刚刚有了当初内务部一点影子,想要用这个机构让人不敢收拾他,还还远远不够。

“当初我们头认为总书记去世之后,赫鲁晓夫和马林科夫根本不是自己的对手,同时在斯大林总书记的时代中有些案件确实影响恶劣,内务部的名声确实太坏。所以才着手限制他自己掌控的部门,没想到这种主动表示集体领导的动作,却成了被除掉的导火索。”阿厉克赛的劝告常常在谢洛夫的耳边响起。“尤里,克格勃的工作范围只能越来越大,绝对不能缩小,能财政独立就财政独立,不能像是我们老大把手中的盈利企业交出去。”

这些话给了谢洛夫相当大的触动,看来贝利亚还是在最后心软了,愿意改变内务部的恶劣名声,放出去了很多属于内务部的权利。却因为头一次的轻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前辈们的不断被杀。给了谢洛夫足够的经验教训,保证自己的利益。就必须牢牢地把克格勃控制住,贝利亚时代的庞大隶属于内务部的企业和独立审判权。谢洛夫没有办法收回来,国内暂时没有进展,只能从国外想想办法。

贝利亚的权威可以从一件事情上可以体现出来,在他被捕之前的几个月,一句话就把当时的苏共中央书记、原国家安全部部长伊格纳季耶夫和副部长留明被撤职、逮捕。现在的谢列平能逮捕中央书记么?科兹洛夫就是中央书记,他是谢列平他们这些人的顶头上司,谢列平就算是要收拾格鲁乌都要向赫鲁晓夫通报,克格勃和内务部看起来在一九六零年已经差不多了,实际上在阿厉克赛他们的眼中还差得远。

“你在全国企业建立克格勃的监控网络,看起来似乎比我们那个时候要大,但实际上克格勃只有监督的权利,而当时的内务部很多企业就是我们的,所有利润都归我们说的算。就算是国家一分钱不给我们内务部,我们也能维持下去自己的组织。什么时候你能够不花国家的一毛钱把克格勃现在的所有人员都养活,才有了初步可以自保的实力,那个时候你需要小心的就不是政治手段的压力了,以我们老大为前车之鉴,小心不要被突然动手对手的暗杀掉。”这是阿厉克赛的忠告,不要像贝利亚那样轻敌。

财政是必须要独立的,权利必须抓紧一切机会收拢到手中,最让谢洛夫深思的是阿厉克赛一句不是很确定的话,贝利亚除了自己部门的部下们之外,似乎有一个特别的咨询机构,听这个意思似乎是类似于影子内阁一样的东西,不过最终因为他本人被干掉,这个机构也没有起到作用。

得到了谢列平的首肯后,第一总局的工作中又多出来了一个新的部门,专门应对全世界各地的宗教,这个部门在谢洛夫的记忆中从没有在第一总局出现过,算是一个突破。

“第一书记一直在询问我克格勃的规模可不可以更小一点,而你一直都在不断的扩大我们的部门,这让我相当为难!”同意了谢洛夫建议的谢列平也相当无奈,一方面他知道谢洛夫的提议是为了克格勃的发展,另外一个方面他也在承受着赫鲁晓夫的压力,颇有一种受夹板气的感觉。

“工作么?对于中东以及不少地方的工作都需要这个部门,毕竟当地的宗教势力都不小,不了解敌人谈何战胜敌人呢?”谢洛夫很是认真的道,“在我看来第一总局早就应该有这样的一个部门,宗教事务委员会只应对国内的问题太可惜了,它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你说得对,我们归根结底是一个进攻性的部门!”谢列平很是认可,然后话锋一转谈起了另外一个问题,“明天开始很多盟国的代表就要到了,你去接待一下。在八十一国*和工人党大会之前,把我们情报领域的事情处理完。到时候还有的我们忙……”

“明白!”谢洛夫把大檐帽带上,真正忙碌的事情还在后面。这次的全世界*大会人数比上次多得多,党派也多出来二十多个,上次的大会只有六十多个国家参加。不过好像这也是最后一次大会了,如果谢洛夫没有记错这次大会之后,因为中苏分裂以后再也没有世界范围内的*和工人党大会。后来的所谓世界大会,跟现在苏联举办的大会根本无法相提并论,通常都是来了五六十个党派,加起来还不到二百人。跟现在一个参加党派就是一个庞大代表团的规模根本无法相比。

两天后谢洛夫代表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接待了盟国的情报主管们,伊利塞斯库、科尔津斯基和马库斯、拉萨克这些老朋友自然不用说,捷克斯洛伐克的新任安全局局长卡佩特霍特也是谢洛夫欢迎的人物,在苏联的所谓华约盟国中,真正能略微分担一下压力的可能也只有民主德国和捷克斯洛伐克两个国家了,其他国家在工业上真的不怎么样。波兰这种问题儿童自然不用说,除了人口波兰没有一样在华约内部还算不错的地方。匈牙利、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这个几个国家说是助力还是拖后腿都很难说。

不是谢洛夫对波兰有偏见,论忠心耿耿苏联有保加利亚、论精神面貌有罗马尼亚、论工业规模有民主德国和捷克斯洛伐克,他想了半年都没有想到波兰有什么地方是可以帮得上苏联的,也许那几千万人口还有点用。

怀着利用情报体系控制这些国家的阴暗目的,谢洛夫忽然发现自己正在扮演平时最为鄙视的角色,主动的拉拢这些盟国的同行,上赶着放血养着他们。克格勃的绝大部分安全干部已经回到自己的岗位上,这次和华约盟国的情报部门开会就不用去电影院了,甚至连克格勃的大礼堂都不用动,直接在卢比杨卡广场十一号找个大型会议室开始。(未完待续。)

ps:我还说要恢复正常更新呢,结果今天又两章,哎……

第二百二十二章 追杀机制

很多人都是熟悉的面孔,伊利塞斯库、科尔津斯基和马库斯、拉萨克还有卡佩特霍特。苏联这边主席的代表是克格勃主席团成员外加第一总局的局长萨哈托夫斯基中将,以及和这些盟国发生关系的第一总局所属机构,会议的规模不到一百人。但这些人的能力权威涉及到影响力却远远不是几句话能代替的。

谢列平最后到达会议室,对到来的各国同行表示欢迎,发表自己对于各个盟国的看法,以及对目前华约阵营各国的工作看法,随后表示会议正式开始。

“谢列平主席的话已经概括了我们目前所遇到的问题,那我就来讲一点具体的!”谢洛夫冷淡的接过了谢列平的指挥棒,在在场众人的脸上扫视了片刻,最终把目光落在了波兰内务部部长科尔津斯基身上,有一种很是冷漠的语气问道,“科尔津斯基同志,谈谈关于波兰军事顾问团当中戈林涅夫斯基上校叛变的事情吧……”

会议一开始就一种发难的形势展开,这点是在场的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的。虽然谈不上大惊失色,但神态各异的各国情报部门的老大,都露出了或是冷嘲或是漠不关心的表情。匈牙利内务部部长拉萨克的视线在谢列平和科尔津斯基身上流转片刻,然后微微一笑自顾自的摆弄着钢笔,其他人虽然没有明显的表态,但一样很关注这件事情。

一个情报部门,最为失败的事情不是工作没有成绩,不是名声恶劣,不是受到别人的白眼,最失败的是自己的部门出现了叛徒。叛徒这个词汇对于一个情报部门来讲,就是最大的耻辱,克格勃养着专门的刽子手部门行动执行部,就是为了对付可能出现的叛徒。要么不发现,发现就是死。行动执行部那些除了以杀人为目的,身下什么都不会的杀手。为什么能得到良好的待遇?不就是时刻准备着出国追杀叛徒么?

“谢列平主席。谢洛夫第一副主席,我们是情报部门,不能保证一点问题都不出,这是我们的工作。”科尔津斯基表示。任何一个国家的情报部门都不能保证能随时随地的发现叛徒,甚至自己部门出现叛逃者也不可能完全避免。

说的好有道理,在严格的纪律和理想都不能保证自己这边出现叛逃者。没错,就算是克格勃出现的叛徒也层出不穷,这几年死在谢洛夫手上的就有彼得"bo bo"夫和平可夫斯基两个重量级的叛徒。如果只有波兰和苏联两个国家没准谢洛夫就不会纠缠了,可惜不是……

“为什么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斯塔西出现过一个叛徒?整个斯塔西的规模不能说小吧?从民主德国成立到现在,有一个斯塔西的特工叛逃过么?”谢洛夫平视着科尔津斯基道,“据我所知一个都没有,是不是马库斯同志……”说完话谢洛夫把目光转到了这位民主德国情报头子的身上。

“可能是幸运,目前为止我们还有碰到过这种问题!”马库斯沃尔夫呵呵一笑,证明了谢洛夫的话没错,很有一副老子就是这么吊的样子。

冷战时期各国的间谍战中,双方都出现了层出不穷的叛徒,还难说是到底占了上风。但有一个国家例外。只有成果没有叛徒,这个国家就是民主德国,造成这个结果的就是民主德国的情报部门斯塔西。至少谢洛夫在后世没有听到过任何一个源自于斯塔西的特工叛逃,甚至在民主德国解体之后,都有很多斯塔西的特工下落不明,没人能找到。

“斯塔西在情报领域的功效,甚至可以作为我们华约盟国的教科书来推广,甚至我们克格勃都要从当中学习!不论是从情报领域还是从经济建设领域的成绩,民主德国的同志们都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在此我代表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全体同志,对民主德国的同志们表达感谢……”

“今天我们不是来问责。也不是故意给波兰的同志们难堪,但同志们都明白情报领域中出现叛逃者是多么的可怕。我们知道的东西太多了,但绝对不能把我们知道的东西泄露出去,各国都要互相监督可能出现的叛徒。我们这些国家都是一个阵营的同志,一个国家出现了叛徒收到的影响是全体成员国。万一不幸出现了叛徒,我们是毫不留情的,只要跑不出地球,就统统都要死!”谢洛夫斩钉截铁的强调道,“你们做叛徒。我就杀你们。我要是叛变整个阵营,你们就杀我,没有情面可以讲……”

“大家都知道要以大局为重,尤里的态度可能是激烈了一点,但相信了解尤里共事过的同志都明白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没有恶意!”谢列平的态度就比较缓和了,更多从整体的利益出发,说道,“冷战一样是战争,在大多数的时间中,我们的军事力量和北约的对手们在对峙,很难抽出力量运用到其他地方,所以作为情报部门的我们,其实才是冷战真正的前沿地带,我们的成果很大程度上表明了目前的形势是对我们有利还是不利,具体的分析和规划,尤里会给你们多做介绍……”

“就像是谢列平主席说的那样,一旦我们输掉了和资本主义阵营的这场战斗,千万不要以为他们能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