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清坑你没商量 >

第92部分

大清坑你没商量-第92部分

小说: 大清坑你没商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日一早,众人起来收拾利索,一路向北赶路。刚刚到达房山县境界,就碰上了大队的大顺军兵。

李岩急忙下马询问路过的士卒,方才得知,顺军南路总指挥刘芳亮已经下令向北京进发了。

一个前军都尉识得李岩,跳下马来相见。

李岩问道:“闯王有军令,待他攻破居庸关,刘将军方可进兵,如何现在就开过来了?万一南边奉命勤王的明军过来,谁来抵挡?”

那都尉道:“公子有所不知,闯王已经过了居庸关,屯兵北京城下了!我家大帅正是奉闯王将令,开至北京城下,与闯王会师!”

李岩不由惊讶,居庸关地势险要,关城雄伟,城上配置大口径火炮,当真易守难攻。如何这么快就被攻破了?

他却不知,三月十五日,就是王烁在涿州碰到李岩的前一天,李自成就已经率军抵达居庸关下。

居庸关此时由昌平总兵唐通镇守,太监杜之秩监军。这二位根本就没考虑关隘如何险阻,更没考虑怎样防守,而是考虑如何保住性命。

刚望见李自成大军前锋的影子,两人就已经率军出关,立于大道两侧恭候大顺王降临了。

李自成辍手而得居庸关,大军过昌平,沙河,十七日,直达高碑店,围困西直门。京师的最后一道屏障,就这样完了。

而南路顺军在左营制将军刘方亮指挥下,接到闯王合围京师命令,由真定直扑保定。

镇守保定的大学士李建泰也是不战而降,北京南城也直接暴露在闯王大军的攻击之下。

李岩得知详情,急忙改变路线,带着王烁等人向北京西边赶去。

但见一路之上,广柔的京南平原,到处都是大顺士卒,排成望不到首尾的纵队,向北进发。士卒一路说说笑笑,根本不像是要去打仗的样子。

王烁不由摇头叹息,这是京师啊,大明的心脏!敌人都到家门口了,愣是不见一支军队出来防御!这大明,不倒才真正奇怪了!

第230章 担心城破心急如焚 德胜门下齐呼万岁

闯王大军已经对北京形成合围之势,一行人不敢耽搁,快马加鞭赶到北京西面。刚刚望到北京的城墙便无法前行了,前面全是黑压压的大顺军兵。

京师城墙附近,浓烟滚滚,炮声隆隆,呐喊声不时传过来,李岩看了不禁心急如焚。

若是顺军在他赶到闯王那里之前便攻破北京城,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计策就落空了。

攻城的顺军旗纛为黑色,这是闯王的直属前军,战斗力颇强,由制将军袁宗第指挥。

李岩正在着急,忽见前营左果毅将军谢君友自前方下来,急忙赶去打听闯王的老营所在。

谢君友告诉他,前军正在攻打京城西南的广宁门,战况很是激烈,闯王老营还在在北面的沙河。

李岩闻听,辞了谢君友,赶紧带领大家远远绕开攻城的士卒,赶向北京北面。

由城西南一路向北,到达西北角,刚拐过一个弯,就听得前方欢呼声大作。

“万岁,万岁!”黑压压,密集列阵于北城墙外的士卒大声欢呼。

只见前方德胜门附近的士卒纷纷向两边退开,留出中间一条通道。

通道北面,一个巨大的华盖,在数万士卒的不断欢呼声中,沿着通道缓缓前进;一面杏黄色大纛旗在华盖前方不远处引路,旗上大书“大顺”两个红字,迎风飘扬。

“闯王来了,我们过去!”李岩指着那华盖方向对王烁道,随即打马沿着城墙边的空地向那边跑去,身后,王烁等人也紧紧跟随而来。

李自成骑一匹黑火炭高头战马,毛色锃亮,身穿藏青色长袍,束宽雕花兽口腰带,高扎箭袖,并未穿甲。外罩红色战袍,头戴宽檐毡帽,帽顶一撮大红色樱簇。方国字脸,脸膛黑红,双眉粗重,络腮胡子。从马上看,也就是中等身材,并不魁梧。虽然一只眼睛瞎了,向眼窝凹陷进去,但骑马傲然立于华盖之下,却别有一番威严,英气逼人。

他的周边,簇拥着刘宗敏、刘希尧、李过、李双喜、牛金星、宋献策、顾君恩、杨永裕、李守信等一般文臣武将四五十人,在那面大顺军旗引导下,伴随着将士们一浪高过一浪的“万岁”欢呼声,缓缓来到德胜门下一箭开外。

突然,欢呼骤停,整个北京北面城墙附近,一下变得鸦雀无声,说不出的肃穆和诡异。

李自成抬首瞭望德胜门箭楼,几丈高的箭楼楼檐高跷,威严耸立于城墙之上,每层射口上都有明军守卫,严阵以待。

他微微皱眉,转头问立马于身侧的刘宗敏道:“各城门进展如何?”

刘宗敏脸膛黑红,身材魁梧高大,当下于马上插手回禀道:“东西两侧已经开始攻城。京师城墙坚固,大炮轰击见效甚微。南面刘方亮已经抵达永定门外,正在部属攻城,料很快就会开始。刘方亮一动,敌军必然分兵,到时四面攻击,定有破绽可寻。”

李自成点点头,又看看牛金星和宋献策问道:“丞相,神仙,你们二位有何高见?”

牛金星躬身答道:“明帝各路勤王兵马都在路上。陛下拿下京师,则各勤王之师必退;若迁延时日,待敌军逼近京师,则于我不利。目下当速战速决为宜,权将军布置四面围城,加紧攻打,此处置极为合适。”

李自成没有表态,沉思一下,再次看看宋献策问道:“神仙,你有何法可尽快破城?”

宋献策禀道:“四面急攻,伤亡过大,于我军不利。倒不如摆出阵势以威慑,只做佯攻。待寻到破绽,则调集全军精锐,于破绽处发力猛攻,一举破城。”

牛金星摇头道:“京城广大,四周平坦,我军调动皆在敌军眼皮之下,如何瞒得过敌军?只有加紧攻打,才可使敌军被迫暴露弱点。若是佯攻,极易被敌军识破。”

宋献策辩道:“敌可识我,我亦可识敌。各明帝勤王之师,只是虚张声势。其自知京师不可救,早已各存私念,迁延至今,无一路抵达。

臣觉得,这些勤王之师,陛下倒不用顾及。李岩将军曾言与崇祯议和,臣意可以利用。

大军今日已攻击时候不短,京师城墙何处易攻,各标帅想必心中有底。过午之后,大军暂歇,派人进城议和,广造陛下欲分西北而王之声势。

敌军闻听陛下欲回军西北,夜间必放松戒备。那时,急令各标帅选择精锐,望敌军易破处猛攻。各处急攻,定可突破一点,破一点则全城动矣!”

李自成点头赞道:“还是神仙你心眼多。”回头问李守信道,“李岩回来了没有?”

李守信答道:“还没有李将军音信。”

牛金星见李自成欲采纳宋献策之计,心中不自在,于马上躬身道:“陛下,臣有一计,亦可快速突破城门。”

李自成看他道:“丞相讲来。”

牛金星道:“臣打听到,西面南城广宁门监军,乃是崇祯宠信太监曹化淳旧属,此人惟曹之命是从。曹化淳现在老家养病,并不在京师。

陛下可于日落黄昏之时,城上看不清城下之人面目之际,使人假扮曹化淳诈开广宁门。投靠咱们的明军之中,有不少太监都识的曹化淳,与之多有接触。只要扮的像,定可赚开城门!”

李自成点头道:“丞相此计可行,丞相可立即去着手准备。”

牛金星正准备施礼离开,就见右侧军阵前方扬起尘土,几十骑快马飞驰而至。

待到得十几丈开外,马上众人纷纷下马,一人飞步向这边赶来,正是制将军,中权亲军中军副将李岩。

李岩来到李自成马前跪倒,大声道:“臣李岩参见陛下!”

李自成俯首看看李岩笑道:“嗬,咱们的大公子回来啦。”就让李岩站起身说话。

李岩站起身,立在李自成战马一侧。

李自成问道:“事办成了?”

李岩躬身回道:“臣惭愧,未曾劝动冯铨来京。”

李自成冷哼一声道:“这家伙真是不识抬举!”就问道,“你没把他强抓来?”

李岩道:“未曾。”

李自成道:“你呀,过于心慈手软。对这种混蛋官吏,听话就留着,不听话就宰掉。你把他强抓来,我倒要看看,当着老子的面,他敢说半个不字!”

第231章 天命难违尽人事 初见裹脚好新鲜

闯王嫌李岩过于心慈手软,弄的李岩无言以对。

宋献策见李岩脸上尴尬,便在一旁插话道:“让那个在宣府投降的太监杜勋,去见那皇帝老儿也就罢了,那家伙也是崇祯宠信之人。咱们就是去传个话,把条件告诉崇祯,他爱答应不答应。”

李自成没有理会宋献策的话,而是伸手指一下四周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大顺军阵,对李岩道:

“孤大军如云,雷霆一击,岂是他崇祯能承受的?议和本就是孤看着你李大公子再三进言的面子,给他明朝廷一次活命的机会。”

说到这里,方对宋献策道:“那就命杜勋走一趟吧。”便命人传杜勋来见。

杜勋却在宣府,并未跟随而来。

李自成命人去宣府传令,让杜勋立刻启程来京,不得有误。

随后便问李岩道:“如今孤大军已四面围城,以你李大公子看来,是强攻好,还是用计好?”

李岩的看法基本和宋献策一致。说完自己的看法又道:“这北京城虽说现在是崇祯的,可将来是我们的。若是强攻,将城墙打个千疮百孔,岂不是等同于自己把自己的城墙给拆了?”

这一句话打动了李自成,他让刘宗敏传令,大军停止攻城,就于城下扎营休息。

又对李岩道:“你一路辛苦,暂回沙河老营休息吧。”然后让撤去大旗华盖,只带着刘宗敏几个武将和大批的卫队,骑马沿城墙向东走去。

他从未到过京师,此刻心情不错,要参观一下这北京城的外观了。

李岩看李自成脸色,已经猜到,他已无意和崇祯议和了,而宋献策建议让杜勋充当议和使节,想必另有他意。

李自成喜怒并不形于色,不了解他的人是轻易不会看出他心里到底在打什么主意的。他往往只是面上不露任何表情,让属下各抒己见,但他心中其实早有定论了。

轻易便答应让杜勋充当使节,又急着参观城墙,说明他并未将议和当做大事去对待。

而参观城墙,并非要去寻找攻击弱点,那是他觉得这城墙已经是自己的,要急于看看属于自己的东西了。

李自成带着武将走后,各文官也相继下马,到自己的亲兵队伍搭的临时营帐中坐下休息。李岩直奔宋献策那里,询问情况。

宋献策告诉他,闯王不战而轻易得居庸关,兵临京师城下,已经对明军毫无尊重之意,此时恐怕心中已经下定决心,要占领北京,推倒崇祯了。

李岩听了道:“可是,天下所有富庶之地还都在大明手里,那些藩王巴不得咱们把崇祯灭掉,他们借机起事,以咱们为敌。拿下京师,必定成为众矢之的!咱们降卒众多,未经整训,后方亦不稳固,如何应对天下征讨?”

宋献策道:“在打进居庸关之前,言和尚可。如今再动此议,恐不合时宜了。目下只能占领京师再说。”就对李岩讲了刚才闯王询问破城之策的事。

然后道:“闯王心里,已无偏安一偶之念。我只有想方设法拖延闯王破城时间,等你回来,再看议和有无希望。然牛丞相所出计策实是高明,我料广宁门今晚必破,我军占领南城已无悬念。到如此地步,我等再言议和,岂非自寻烦恼,令闯王不快?”

李岩想想,亦确是如此,但仍不死心,说道:“南城只是外城,于整个京师设防并无大碍。说不定,崇祯丢了南城,反而更易应允和议。”

宋献策笑道:“你总是一厢情愿。崇祯是视天下为其一人一家天下之君。当年鞑子犯京师,仅凭杨嗣昌一句杀主军以恐鞑虏的荤话,即将并无大错的兵部尚书王洽杀掉,足见其视臣子如猪狗之心。

我们在他那里,恐连猪狗都不算。以其天子视臣子如猪狗之心,岂会与猪狗都不算的我们议和?

且闯王亦是高傲之人,于兵临城下之际,留崇祯一命尚难,又岂肯与之坐而议和?

再者,明兵本无战心,南城一破,更无斗志,必如溃堤,甚或有望风而降者,京师内城岂有独存之理?”

现在李岩要议和,其实是为王烁将崇祯弄出京城,挟天子以令诸侯找借口。

杜勋还在宣府,至少也要明日才能赶到,而今晚一旦顺军攻破外城,内城明军眼见守不住献城投降的话,他的计策就落空了。

宋献策不知道他心里已另有打算,见他焦虑,就劝解道:“天命难违,非你我可左右,咱们还是尽人事吧。

一者,多劝陛下善待京师官民;二者,还是我先前所言,多劝留守西京的田见秀,练兵,固民,以防不测。这些话,只你我心知即可。”

大军之中,人多嘴杂,李岩不好对宋献策多说,又怕在这里呆的时间长了,引起别人怀疑,在闯王面前说闲话,便匆匆告辞出来,带着王烁一般人回沙河老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