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清坑你没商量 >

第52部分

大清坑你没商量-第52部分

小说: 大清坑你没商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在祁廷谏和李天俞的安排下,把家眷接到西宁城里,开始了他们重新做人的新生活。

青海的天就这样变了,变得多数人欢天喜地,也有少数人心怀不满,暗中恨得咬牙。

等一切逐渐有了头绪,开始向正常的轨道发展之后,王烁才腾出时间,去看看李天俞和吴琅西干的如何了。

这两个人的进度,关系到他军队何时配置上先进武器,他不能不上心。

明朝庭早就在青海开发各种矿山,王烁占领青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占领所有矿山和朝廷经营的武器作坊,派部队驻守,保证这些地方正常运行。

他仍旧是借鉴伟人的部队占领城市企业的办法,派出管理者和政工干部,让旧管理者成为技术副手,让工人有说话的权力,提高他们的待遇。

所以,矿山和作坊的改革反而是最早进行的。

李天俞接手这些,只不过是在技术上协调,让各单位的生产更有目标性。

吴琅西是个实干家,短短时间里已经垒好了玻璃熔炼炉子,运来了原材料,一个简易的玻璃作坊已经成形。

这与王烁的无条件支持分不开,除了不许传教耽误时间,要什么给什么。

炼铁的第一个高炉在王烁指导下也迅速建起来,那边炼焦的第一窑焦炭已经熄火,准备出焦。

高炉的概念,来源于大炼钢铁的电视剧,鼓风机变成需要四个人拉的大风箱。

其实,也不能叫做高炉,只能称其为土高炉,但这在这个时代,已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了。

没日没夜,反复改进,第一炉生铁就诞生了,高兴的吴琅西又跳又叫,完全忘记了自己是神父,他这神父忙的觉都睡不上,哪儿还有时间传教。

王烁嘱咐李天俞,先将这些生铁做成开花弹,因为做其他的来不及,贺锦随时都会发动对青海的进攻。

就在大家忙的不可开交的时候,新的一年在不知不觉中到来了。

第143章 新年大事

这一年的正月初一,西安城里,李自成正式称帝,改西安为西京,以西夏党项李继迁为太祖。

关于国号的选择,牛金星、宋献策诸人也是颇费脑筋,各持己见,争论不休。最后,还是闯王一锤定音。

闯王道:“当年孤在老家县城米脂,曾住马号土地祠,其东下百步之余即为文庙。文庙庑廊内有一碑记,乃米脂进士艾希醇老先生所书。其中有一句朕还记得:予邑永唯兹赖,天朝赐之名曰大顺城可也。朕即起于米脂,艾老先生名米脂曰大顺城,则孤之国号,亦曰大顺。”

宋献策思之良久道:“大顺暗合六六之数,预示陛下自此之后事事顺利。且艾老先生为米脂第一位进士,距今八十余年。八十年前艾老先生就已为陛下定下国号,可见我大顺顺应天意,当代明而立国!”

牛金星亦道:“此国号大吉也。可于陛下家乡大修宫阙,以宣吾大顺之德,亦示陛下未忘家乡之意。”

闯王道:“准奏!”

众将齐声称颂道:“陛下英明!”

如此,一个新的帝国就此产生。

早在襄阳称王之时,大顺军就今后动向,定下了上中下三策。

上策是牛金星提出来的,占领关中,寻机北上,一举攻陷京师,开国定鼎。

宋献策的建议则被李自成当做中策,是不往北,而是乘胜南下,占据江南富庶之地,学朱元璋,先稳固南方,再北上灭明。

李岩则提出,北上攻克关中,凭险固守,治理渭南粮仓,缓称王,广积粮。关中稳固之后,以此为根本,逐渐向四周扩展。这个计策李自成根本看不上,称为下策。

他采用了牛金星的计策。

当然,从今天后人的角度看,李岩的策略恰恰是最好的,因为江南虽然富庶,但李自成的流寇行为并不适合江南的情况,无法取得民心。牛金星的所谓上策,已被历史证明,是错误的。

但即便是牛金星的策略,李自成也没有完全执行。打下西安之后,他就迫不及待的建立自己的帝国,称孤道寡了。

至于这帝国还能走多远,放下暂且不提。

此时另一位农军首领,那位杀人魔王张献忠,正在率部向四川进发。

去年五月,他已占领武昌,自称“大西王”。

这位老兄一向做事匪夷所思,神鬼莫测,致于为何称“大西王”,恐怕就只有天知道了。

张献忠和李自成同岁,陕西定边人。

据说小时候还读过书,后来做延安府捕快,没做几天就因为野蛮捣乱被开除了。

后来又跑到延绥从军,很快又犯了死罪。

延绥主将陈洪范见他生的不俗,留了他一条性命,打一百军棍把他给轰出来了。

就他干的这些事情,这哪儿像是读过书的人干的?

这陈洪范也是,你宰了他就完了,这得拯救多少人的性命啊,等于造多少级浮屠啊?干嘛不该发善心的时候发善心,留这么个祸害?

到天启末年,天下大乱。

甭问,张献忠这样的肯定是积极响应,拉起队伍来造反了。

他在家乡鼓动饥民,拉起队伍,自号“八大王”,投了当时的“紫金梁”王自用。

致于为什么叫“八大王”,同样的理由,无从考证。

由于他“身长瘦而面微黄,须一尺六寸,骠劲果侠”,军中称为“黄虎”。

果然没错,是只吃人老虎。

崇祯七年,张献忠第一次入川,攻陷夔州,被那位明末闻名的女将秦良玉带着白杆兵给打了出来。

张献忠干的最光彩的一件事,就是他把老朱家的老家凤阳给打下来了,把当官的和当地富户杀了个一干二净,砍光了老朱家祖坟上的几十万株松柏,逼得崇祯又是下罪己诏,又是穿丧服,连早就被革职在家的五省督师都给拉出来杀了。

两个神经病凑在一起斗法,可怜那位督师大人跟着倒霉,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张献忠攻克凤阳,是跟着老闯王高迎祥,和李自成一块去的。他把老朱家的好东西一股脑搬自己军营里去了,李自成啥也没捞着。

李自成当然不愿意,为这个,两个人差点动了刀子,从此反目成仇。

后来,大概是崇祯十四年,张献忠被左良玉击败,带着几十人去投李自成。

李自成还算仗义,告诉他,来投我可以,必须承认我是老大,你得给我做小弟。

张献忠哪里肯答应?李自成就打算宰了他。

这个时候,“曹操”罗汝才已经早先投靠李自成了。他和张献忠合作过,虽然后来不欢而散,但总算有点交情。

罗汝才这人挺讲义气,就在李自成面前替张献忠求情。李自成总算给他面子,没有马上把张献忠杀了。

后来,罗汝才背着李自成,偷偷给了张献忠五百骑兵,把张献忠给放跑了。

李自成大概就是这个时候,有了要除掉罗汝才的念头。

崇祯十六年,张献忠再一次做大,攻占武昌,自封“大西王”,还正儿八经的开科取士,搞出来三十名进士,四十八名廪膳生,授予州县官职。

这时候,李自成已经在襄阳建号称王,看着张献忠在他身边不远折腾,心里不舒服,就派人对他言道,曹革左已死,老回回已降,别急,这就轮到你了。

这时候,张献忠的兵马远远没有李自成多。李自成这人是什么脾气秉性,他太明白了。一琢磨,打不过你,我跑吧。

张献忠舍了武昌,跑湖南去了。

这下湖南百姓算是到大霉了。他在湖南克长沙,陷衡州,“所过之处,如蝗虫过街,不剩一物。”

崇祯急派左良玉坐镇武昌围剿,又派江西总督吕大器率兵北上会剿,几番激战,各有胜负。

后来,张献忠在湖南一带实在待不下去,又打起了四川的主意。

他这回人马不少,估计那位女总兵收拾不了他,胆子大了,全军向四川前进,于崇祯十七年正月,再次攻克夔州。

这时候,王烁刚刚说服祁廷谏和李天俞,稳定住西宁的局面。

第144章 古代春晚

且说西宁城里的王烁。

新年的时候,王烁给大家放假一天。都太累了,需要好好补个觉。

到了傍晚,总部在守备道衙门演节目,无非就是唱戏,唱歌。

这些东西,如果放到现在,肯定上不了春晚,但在那个时代,已经算是相当奢华的享受了。

演节目的,是梁敏下属宣传部的宣传队。

他们人数不少,分散到各个城镇、乡村,用这种形式宣传新法令,新制度,鼓励百姓们积极参与政府的工作。

不用问,演节目这主意的原始出处,是王烁,他大概还怀念着现代除夕夜的春晚。

在守备道衙门演出的,是一个十几个人的小队。

在城里的军官,各部门的干部和警卫连的士卒都被邀请来观看。

原本是将舞台放在大厅里的,结果四周居民听说要唱戏,都挤了来。

警卫连统领看着人有点多,就请示王烁。

当然不能拒绝百姓,王烁就让搬到院子里演。

守备道衙门的院子有半个足球场大小,四周用挖来的大块煤架起篝火取暖,中间厅前的宽阔长廊就变作了舞台。院子里还点起了四盏气灯,将院子照的雪亮。

架大块煤点篝火不是新玩意,过去大家就是这样使用煤炭的。

气灯用的矿石是吴琅西在烧石灰的时候偶然得到的,欧洲早已在使用这种矿石,所以他识得。王烁又说了做气灯的办法,吴琅西就用新做出来的白铁皮,让人做了四盏气灯,原本是给几个统帅们用来晚上办公的,这时候派上了用场。

歌还是那些,戏也一样,但那个时代的百姓就是爱听,百听不厌。因为除了这个,大家恐怕也没有新鲜娱乐了。

最后一场压轴戏,却不是唱歌,也不是唱戏。

第一个出场的,是一男一女,穿着破烂的两个年轻人,一看就知道是某个领地的奴隶娃子。演绎的是两个人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爱情。

虽然明代男女之防甚重,但在宣传队整日男女平等的宣传下,大家也就习惯了看到女人在台上演戏唱歌,而且人家是宣传队的干部,也就没人计较和不满了。

随后,奴隶主就出场了,穿着皮袍,带着如狼似虎一般的打手,活生生把女孩抢了去,把男孩打倒在地,台下许多人留下了眼泪。

男孩并没有死去,而是被牧羊人给救了。

牧羊人告诉他,陇中来了咱穷苦人自己的队伍,领头的叫王烁大将军,让他去投奔王烁大将军的队伍,带着队伍来解救受苦受难的农奴。

对话含着深情与长期被压迫的激愤,看得台下的人们一起跟着流泪。

男孩养好伤,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王烁的军队。

山丹丹那个花开吆,红艳艳,咱们王烁将军到陇中……

伴着山丹丹红的胡琴伴唱,王烁的军队来到了奴隶主的封地,救出了被折磨的奄奄一息的女孩,把低头弯腰的奴隶主押到了台上。

剧情进入高潮,就在这时候,台下响起一声大喝:“我打死你这个吃人的豺狼!”随即一块大石头就砸在演奴隶主的那个宣传队员的头上!

厅下一片混乱,随着愤怒的呼喊,好多石子石块就扔上台来,奔着演奴隶主的那演员去了。

那演员看样子不是第一次这样挨打,也很机灵,捂着被砸破的脑袋“滋溜”一下就从廊上钻到厅里去了。

坐在前排的警卫连费好大一会功夫,才把群情激奋的百姓劝说住,告诉他们,这是演戏,不是真奴隶主。

警卫连的指导却趁机利用这个机会做起了群众工作。

他跳到士卒坐着的凳子上,大声喊道:“老乡们,要让这样的惨事不再发生,咱们就得跟定咱们的王烁大将军,打倒奴隶主!”

下边百姓就激动地跟着大喊:“打倒奴隶主!”

指导又大喊一声:“打倒吃人的土司制度!”

大家的情绪被调动起来,震天动地的口号声一浪响似一浪:“奴隶们站起来,翻身做主人!”

“跟着大将军走!”“平等万岁!”“大将军万岁!”

王烁的脸色就变了。

这又是梁敏的馊主意!

要知道,这个时代,“万岁”这俩字岂是轻易喊的?不成,待会回去,一定得好好说她一顿,这不是胡闹嘛!

这时候,官员们都和王烁一起坐在前门厅的走廊下看戏。

台下口号连天,戏是看不成了,一旁坐着的祁廷谏老眼昏花的在那里揉眼睛。

旁边鲁胤昌看到了,笑道:“吆,咱们的老奴隶主还给感动哭了!”

祁廷谏有些不好意思起来,叫道:“谁哭啦,刚才风大,我眼睛里进了粒沙子,揉一揉。再说我现在也不是奴隶主啦。”忽然反应过来,骂道,“我是奴隶主,你小子是什么,嗯?”

鲁胤昌哈哈地笑着问道:“你还担心那几个跑了的孙子杀回来吗?”

祁廷谏摇摇头道:“这世道真是要变了,估计请他们,他们都不敢回来了。回来,不用大将军出兵,光奴隶娃子们就能把他们活吞了!”就问鲁胤昌道:“你说,大将军看着年纪很轻啊,他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