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清坑你没商量 >

第263部分

大清坑你没商量-第263部分

小说: 大清坑你没商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把前明当初阻击他们的时候,留下的几十座卫城都利用起来。

这些卫城从满清都城一直分布到山海关前方。每一座卫城,满清都留下部分军队和部分汉人。汉人平日里到城外种地,满清军队则负责监视这些汉人,防止他们逃跑。

范文程主政对汉人还是比较宽松的,给汉人家庭建造居住的房屋,给他们的妻儿老小分配粮食,除了派军队防止他们跑回关内,其余都和满人一样。

鳌拜不这么干了。在他心里,汉人就是汉人,这辈子也不会和满人一条心。

他把所有卫城的汉人都造册登记,把强壮的劳动力实行军事化管理,把这些劳动力的妻儿老小都驱赶进卫城,再不许这些人分家别户的居住。

劳动力编成军队,在城外设立营帐居住,平时在满洲士卒看管下种地生产粮食,打仗的时候,拿起武器就是士卒。

这些人如果逃跑或者投靠王烁的军队,满洲的看守士卒就把他们在卫城里面的妻儿老小全部杀掉。

为了自己的妻子儿女能够活命,这些汉人不得不去种地养活满人,打仗的时候也不敢不去和王烁的大军对敌。

在得知王烁急于部署出兵关外的消息之后,鳌拜又逼迫这些汉人劳力加固所在卫城的城墙,让这些城墙可以抗住对方大炮的轰击。

虽然经过不断的努力,满清军队也配置了火枪,但这些火枪无论是制造原材料还是制造精度,都远远不及王烁制造的火枪,射程和射击精度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再说他们到现在为止,也没造出王烁那样的大炮来,还是无法和人家在一个档次上打仗。

所以,鳌拜根本就不打算和王烁野战。

只要发现王烁的大军,他立刻就会让城外的士卒和汉人劳动力进卫城,仿照济尔哈朗守御北京的模式,把城门洞用黄土填死,不死完最后一个人,王烁的军队休想踏入卫城一步!

战争时期,鳌拜令每个卫城最忠于满清的统领率兵,将汉人的妻儿老小集中在一起看管,在其周围布满浇了火油的柴草。

一旦城破,那统领就会点燃周边的柴草,将这些老弱妇孺统统烧死!

所以,汉人劳力如果要保全自己妻儿老小的性命,就得拼死守城,不让王烁的军队攻进来。

为防止像守御北京时那样,让王烁放热气球把粮食烧掉,鳌拜还命令将各卫城将粮食挖地窖存放,这样就不怕敌人的火攻了。

看着骆养性的密探弄回来的满清防御地图,王烁知道了鳌拜的这些毒辣招数之后,也是十分头疼。

从地图上看,仅仅从山海关到广宁卫,前明的卫所就有大大小小十几个,如果这些卫所都变成坚城,不说士兵伤亡,光攻破这些卫所,就不知要消耗掉多少炮弹,他发行国债搞到的这点钱,恐怕打到广宁卫就差不多消耗光了。

宁远卫仅仅是第一个大卫所,从宁远到广宁,再从广宁到沈阳,还有大大小小几十个卫所呢!

你说这大明,啊?也真够混蛋的。修这么多坚固的卫所,你倒是守啊?这可好,都特么便宜满清了!

关键是,他就是付出巨大牺牲,把这些卫所都给攻破,估计关外的人也就都死绝了,那还打个什么大劲儿!

王烁只得命令两集团军暂时不发动进攻,留下王平看家,他和李岩、宋献策、李定国亲自赶到山海关前线,寻找破解鳌拜防御的办法。

和山海关接壤的第一个满清卫城,是前明的广宁中前所。

这里本来只是前明一个小小的屯兵所,现在却被满清将四周的土城墙加高了一倍,也加厚了一倍,城上架设了十几门打散子的火炮,远远看去,易守难攻。

光这样的卫所,从广宁中前所到宁远卫,就是两卫三所,分别是广宁中前所,广宁前屯卫,广宁中后所,宁远中右所,宁远卫。

所还算规模小的,卫就跟一个真正的城池差不多了。

出关仅仅前进几十里,就得攻破这两卫三所五座坚城,太特么难了!

四个人边站在山顶上,拿着望远镜观察,边对比脚下铺好的地图。

实在没什么可看的了,四个人坐在山头上,看着地图默默无言。

强攻损失太大,肯定不是办法。可面对这样的防御,你不强攻,根本就没有任何办法。

王烁盯着地图的目光,在渐渐离开广宁中前所,向西向北转移。

不走山海关,从中胁出击,饶过中前所,奔翁后和连城?

西边也是关卡重重啊,那等于深入敌后,处在敌军包围之下。部队没有后方,损失会更大。

这时候,李定国说话了。他道:“让海军把部队调到朝鲜北部登陆,然后翻越长白山,直接袭取满清老巢赫图阿拉,从西北过萨尔浒,直取沈阳,动摇清军的防守意志!”

这个太异想天开了,王烁摇摇头。从朝鲜鸭绿江上游到赫图阿拉,直线距离就不下一千里。

长途跋涉,给养、武器弹药如何保证?大炮也过不去。

人派多了,无法保障供给,派少了,那不成了给满清送菜了?

果然,宋献策和李岩都不支持李定国的办法。

李定国却坚持道:“鸭绿江上游到赫图阿拉,人烟稀少。我军前进保密性好,不易被敌军发现。

而且,赫图阿拉是满清大后方,敌人无论如何想不到我军会出现在那里,防御必然松懈,这就给我军偷袭成功制造了条件。

一旦老巢失陷,满清必然大为恐慌,会派军死死争夺。那么,其前线兵力就会被抽回去增援后方,为我们正面进攻制造出条件。”

宋献策沉吟道:“办法绝对是个好办法,可现在已经入秋,待我军渡海登陆,赶到长白山,恐怕那里已经天寒地冻了。

东北严寒的天气,是我们的士卒无法抵御的。况且,天寒地冻之下,补给会更加困难,成功的希望基本没有。”

王烁盯着地图问宋献策道:“即便我们拿下赫图阿拉,就可以破解满清的坚城固守吗?”

第581章 奇思妙想破严寒 精锐北上袭敌巢

宋献策与王烁相处这些年,已经完全摸透了他的性格。

听他询问偷袭赫图阿拉的好处,就猜想,王烁可能已经想到攻陷赫图阿拉的办法了。

他不由眼前一亮,回答王烁道:“情报局骆局长提供的情报说,满清自知无法与我们长久抗衡,已经在做返回老家的准备,运送了大量的财物、给养回赫图阿拉。

一旦赫图阿拉被我们占领,那就等于是满清在后方送了我们一个屯兵所啊。

我们可以利用满清的给养、物资坚持下来,不断增兵,最后从其后方形成包围沈阳之势。

你想想,我们的大军都打到沈阳了,满清南边这些屯兵卫所还会有用吗?

它必然要撤兵救它的国都沈阳,那这些卫所不就不攻自破了?”

王烁恍然大悟,占领赫图阿拉,不仅仅是动摇满清的抵抗意志,更重要的是我军可以饶过所有卫所,直达沈阳城下!

可是,自朝鲜鸭绿江上游到达赫图阿拉老城,的确十份困难。

这个时代的这个地区,基本还没有人烟,到处都是原始森林,而且这一路都是高山峻岭,根本无路可供行军,大军能过的去吗?

李定国说道:“我过去一直在川、黔、滇一带打仗,已经习惯了山地作战,带领两万人马,到达赫图阿拉,应该没有问题。”

宋献策接话道:“这一带不比南方,到冬天十份寒冷,就怕士卒承受不了严寒啊。”

这的确是个问题。东北的天气王烁是知道的,冬天大雪封山,寒冷刺骨。不要说不熟悉地形的军队,就是本地人,大雪封山之后也不敢轻易出远门。

到处一片雪白,看哪儿都一样,很快就会迷失方向。一旦在这严寒中迷路,一晚上人就会给冻死。

可是,王烁已经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了。

他可以利用热气球给大军指路。

多出动一些热气球,一路飞到赫图阿拉附近,一千多里路,热气球完全可以做到。

然后热气球之间拉开距离,沿途放下人来,做好醒目标志,这样地面和天空相配合,探出一条可以通往赫图阿拉的路来,应该没有问题。

然后,大军以标志为前进目标,道路问题就解决了。

寒冷问题也不难解决,他想起朝鲜战争中美军的办法来了。

人被冻死,无非两个条件,一是吃不上热饭,体内无法迅速增加热量,身体降温速度大于食物的升温速度,最后人体因无法保持生存温度死亡。

美军人家有煤油炉子,可以吃上热饭,所以人家冻不死。

王烁也有煤油炉子,而且比美国人的先进。

陈圆圆在家里负责做饭,这时候用的是煤炉,有时候生火做饭,小脸给熏个乌黑。

王烁看到了心疼,就让吴朗西给做了一个小些的,热气球上用的加热装置。

这玩意儿很简单,只是把热气球上的加热头改成现代的煤气炉头就完了。

这东西果然好用,跟现代液化气差不了多少。但好用也不能推广,因为凭借现在的开采技术,获得石油还是比较困难的。

石油提炼出来的煤油,只能做为军品使用,不准出现在市场上,你就是有煤油炉子也没有煤油用。

王烁为陈圆圆,算是搞了一回特殊,让陈圆圆偷偷用,不要让别人知道了。

这回,他这个小发明用上了。他让吴朗西多做一些这种小煤油炉子,士卒吃上热饭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睡觉的问题了。晚上士卒在冰天雪地里睡觉,很容易被冻死,撑不到天亮。当年志愿军被这样冻死冻残不在少数。

可人家美国人冻不死,人家有鸭绒睡袋呀。

做个鸭绒睡袋还不简单吗?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细纺布已经出现了呀。

于是,后方又开始加紧忙活了,做煤油炉子,做鸭绒睡袋,这些都得军工基地去干,还必须严格保密,不能让满清知道,琢磨出他要干什么来。

宋献策和李定国就纳闷呀,这些稀奇古怪的主意,王烁他是怎么想到的呢?看来大将军这脑子,还真不是一般的人脑子!

王烁不管他们在那儿瞎议论他什么了,他命令西北军区司令员辛思忠,迅速从西北军区抽调精壮北方士卒两万人,组成先遣军,随李定国出征。

也只能让李定国去了,论山地作战,这些人里面他是行家,伏击战能把和硕亲王尼堪脑袋给拿了去,别人还真没这本事。

之所以从西北军区抽调人马,是王烁考虑西北军区多是北方人组成,适应北方的寒冷气候,抗冻。

辛思忠接到命令,迅速从全军抽调两万精兵,以牛方亮为军长,副军长冯绮山,迅速带领部队赶往天津港,和李定国带领的,已经在那里的两万南京军区士卒汇合,坐上郑成功的军舰和大海船,通过日本海峡,向北进发。

必须得赶时间,经过前期制造装备,浪费掉许多时间,天气已经进入深秋了,再不走,北方沿岸海水结冰,船靠岸都困难了。

李定国不是只带两万人吗,怎么又带了南京军区两万人?

那当然了,登陆之后,你得在海边建基地吧?基地还得有人守卫,接收海军不断运来的大批给养、弹药。

李定国占领赫图阿拉之后,粮食估计那里有不少,不用运,弹药总得运呀。

而且,王烁的目的,不仅仅是占领赫图阿拉。他要以那里为据点,只要李定国守到明年开春,他就把第二集团军整个运送到那里,从满清后方发动攻势,直接拿下沈阳,让满清彻底玩完。

南京军区这两万人,就是负责建立基地和运输物资的。

在李定国从天津港出发之后,王烁就把北京军区的骑兵二十万给派了出去。

这些骑兵和当年一样,背着炒面,以连为单位,拉开距离,互相照应,发现情况立刻放信号炮,然后大部骑兵就会从四面八方包抄过来。

放出骑兵的目的,就是牵制满清,迷惑它,让它仍旧以为,王烁的主攻方向在山海关一带,为李定国的突袭做掩护。

第582章 故布迷阵猜不透 赫图阿拉迎末日

鳌拜的御敌策略,看似无懈可击,也是敌强我弱之下,切实可行的,对付王烁大军的最好办法,连老臣范文程都说不出什么来。

从山海关长城到盛京沈阳,沿途几十座坚固堡垒,足够王烁啃一阵子的,没个十年八年,他打不到沈阳来。

就算他打到沈阳,估计也是疲敝之师了。鳌拜把自己的二十万精锐骑军都放在了沈阳城下,只要王烁大军过来,他就用这二十万精锐骑军,和王烁在旷野上决一死战!

算盘打的不错,可惜人家王烁没按着他划的道来。

王烁的骑军已经出关了,可是步军还在山海关以里按兵不动。

骑军并没有攻打各卫所,而是以自广宁中后所到宁远卫的各卫所为中心,分兵在其周围游动。

他这是干什么呢?鳌拜弄不明白了。

秋收已经过了,卫所以外的地里已经没有庄稼,你瞎转悠个什么劲儿呢?

顶多我就是在卫所里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