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清坑你没商量 >

第236部分

大清坑你没商量-第236部分

小说: 大清坑你没商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亏有这俩丫头跟着,不时出来买菜做饭,骆养性在盛京的密探才能联络上汤若望。

他们找了几个武术高手,趁清军败退回来的混乱,费了老大劲,才把汤若望给弄出来,俩丫头也跟着回来了。

俩丫头在北京前线再次看到王烁,高兴的不知怎么好了,一口一个大将军,拉着王烁打听家乡的情况。

西北人说话,十里不同音。虽然都叫西北方言,但陕西那边和甘肃的区别已经很大。

当然外人无法分辨这些细小的差别,西北人自己却分的十分清楚。

王烁是安定人,李定国是榆林人,两人说话,外人听着一样,王烁和李定国却知道两人实际是口音有很大差别的。

安定和伏羌的差别反而不是很大。所以王烁乍见俩丫头,听着熟悉的家乡音,心里也是十分高兴,用家乡土话和俩丫头唠上了。

站在一边的骆养性和汤若望听的一愣一愣的,他们说的什么,俩人一句不懂。

李岩看不下去了,扯一把王烁,提醒他道:“骆指挥使和汤神父还在等着你呢!”

王烁这才回过神来。这人在机关干惯了,第一脸皮厚,第二自来熟。他不用别人介绍,一把拉住汤若望,哈哈大笑道:

“如何老汤,我当初没骗你,打到北京来了吧?”

汤若望就纳闷,我什么时候变“老汤”了,这事儿我自己怎么不知道?

王烁管吴朗西叫“老吴”,汤若望自然就是“老汤”了,不过跟“老汤羊肉”绝对没半毛钱关系。

汤若望也不好跟这位大将军计较,估计他虽然中国话说的比中国人都好了,“老汤羊肉”是什么玩艺儿,他绝对不知道。

当下汤若望微笑回答道:“大将军英明神武,威名早已经传遍天下,在下早已如雷贯耳。在下早就盼着大将军打过来,解救这遭满清欺压之众生呢!”

看着汤若望,王烁突然就想到,没准儿这老家伙能给他解决怎么不破坏城墙,就能打进北京的这个世纪难题。

这并不是说欧洲人就比中国人聪明。中国人常年受儒家思想约束,而儒家思想是不提倡机巧玩艺儿的。

比如说,从井里往外打水吧,有省劲的杠杆活塞机构往外抽水,儒家主张不用,宁可一桶桶的靠人力往外提,也最好不用这省劲的玩艺儿。

他们认为,这些省劲儿的玩艺儿会让人的大脑走偏门,干出邪恶的事情来,失去中庸之道。比如,造皇帝老倌儿的反。

当然当年孔子并没有这么傻逼,这都是后来董仲舒等的一班小人曲解了孔子的理论,创造出来的所谓儒家思想。

这后来的所谓儒家思想,只能称作“小儒”,完全是曲解孔子理论的流毒。

但这套理论利于皇帝加强统治,奴化国人,禁锢国人的思想,让百姓都变成唯唯诺诺,只知听皇帝话,没有自己自由思想的奴隶。

皇帝当然愿意用这些“小儒”思想来代替真正的孔子理论。

正是这“小儒”思想,让当时地球上最先进的文明,最光辉灿烂的“百家争鸣”局面,从战国时代以后,就逐步衰落,从而维持了以后几千年的“皇帝为尊”时代。

欧洲没有“小儒”文化,又经历了伟大的“文艺复兴”,欧洲人的思维相对就比较开阔。

基于这个原因,王烁才重视汤若望,而非就是认为欧洲洋人聪明。

论聪明,中国人的智慧,在现代已经有目共睹了,老美自己都得承认,他们国家的大脑,是由华人组成的。他再怎么牛逼,也只配做四肢。

汤若望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毕竟北京城里面有二十几万满清大军,济尔哈朗是做了与北京城共存亡的准备的,你不用武力打进去,消灭他,北京你就得不到。

汤若望被从北京迁往盛京的时候,济尔哈朗已经在准备在北京城死守到底了。

他把中原百姓往北迁移,迁移的同时,搜刮了所有的粮食,运进京师,集中在一起管理,就是为了统一调配粮食,坚持更长的时间。

王烁问汤若望道:“他把粮食都存哪里了,你知道吧?”

第526章 不许大炮拆北京 急中生智有办法

王烁问汤若望,济尔哈朗把搜刮的粮食都放哪了?

只要烧掉清军的粮草,满清二十万大军,用不了半月,饿也能饿死,那就不用动大炮拆北京城了。

汤若望答道:“这个,我被强行迁往盛京之前看到过,济尔哈朗早就有和北京城共存亡的打算,在中原搜集了很多粮食。

在承天门南边的甬道之内,他命工部建了好几百个粮仓,把搜集来的粮食都装进粮仓里,整个甬道都占满了。”

这甬道十分宽大,是皇帝出入京师和将军们出征,打了大胜仗凯旋而归,才能走的地方。

按地理位置讲,甬道所在,就是现在的天安门广场。当时的天安门广场,和现在是完全不一样的。

自正阳门到天安门,中间还有一个大明门,也就是满清后来的大清门,解放后,围墙和大清门也都让伟人给拆了。

在大明门至承天门这条直线的中间道路两边,还建有围墙,四角有角门,中间才是今天天安门广场的主要占地。

这围墙之内,确实是存放粮食的极佳场所。

四周空阔通风,地上铺有石板,还能防潮。

关键是只要守住围墙四角的角门和大明门,谁也无法进入甬道偷粮食。

王烁自言自语道:“若是能进去,把这些粮食都给他烧了,他就没法坚持在城里了。”

汤若望笑道:“粮食是济尔哈朗的命根子,他这才放置于京城中心,派重兵看守。

那地方在北京城最中心呀,况且,这四周到城外,还有重重关口城墙,您不用武力,恐怕就更没法冲破层层防御接近了。”

北京城里已经没有百姓,骆养性的密探就没有了混进去的机会。即便他在满清军队中还有卧底,恐怕也很难接近这军事重地。

果然,骆养性知道王烁要兵不血刃占领北京,也考虑到火烧粮食的办法了。

可是,北京各城门已经关闭。为防西北军大炮,城门落了千斤铁闸,闸门内以黄土填实城门洞,早就不能进出了。

这济尔哈朗也真够狠的,怕有意志不坚定的官兵投降,连出城的路都一条不留了,骆养性根本无法和城内取得联系。

即使能取得联系,他的卧底也无法接近存放粮食的地方,烧粮食,门儿也没有。

这特么咋整?难道就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军队,用大炮把这北京古城给生生拆了?

王烁这个着急呀!

他自己想不出主意,就又跟在西安逼迫吴朗西一般,把汤若望给缠上了。

汤若望是第一次知道这位大将军还有缠人这毛病。

他不似满清的统治者,也不是明朝的皇帝,不直接命令你怎样怎样,也不会你不答应就拿你治罪。

他是平等的对待你了,有时候还像对待长辈一般尊着你,宠着你,根本不像个集各种权力于一身的一国之主。

按理说这挺好的,可架不住他不住嘴的唠叨啊。

什么你汤大神父自称比吴朗西厉害,怎么这点小事都解决不了呢?

什么你们欧洲的学校都教你啥了,怎么越教你越什么也不会了呢?

给你们教会去封信,以后学校就别办了,都让他们到我这来学习得了,省得他们误人子弟,等等,等等。

汤若望这个冤枉啊,我什么时候说自己比吴朗西强啦?再说你这是小事啊?是小事你自己怎么解决不了啊?

这位大将军,还不如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呢!

人家顶多你不听话把你关大狱里去,再不行把你杀了。

他可倒好,整个儿一个让你不得安宁!

最后汤若望就让王烁给唠叨急了,说道:“大将军,您就饶了我吧,我实在想不出您要的这法子。粮食在北京城中心放着,您又不动火器攻城,进去是不可能的,除非您长翅膀飞进去!”

王烁听了就是一激灵,连忙问道:“你说什么?”

汤若望一脸懵懂,重复道:“我说您除非长着翅膀,才可以飞进去。”

王烁皱着眉头琢磨半天,突然就用力拍了汤若望肩膀一下,好悬没把这洋老头给拍的一屁股坐地上。他多大力气呀!

“还是你有办法!”王烁夸汤若望道,“得,这几天没白和你磨叽,你总算想出办法了!”

我想什么办法了?汤若望直接让他说迷糊了。

王烁突然集合他的五百卫队,要回西安了。不过,他叮嘱李岩和李定国,在他回来之前,只许防御,不许放清军一兵一卒出城。也不许攻城,一切等他回来以后再说。

李岩是直接弄不明白这位大将军到底要干什么了。但他和王烁接触的时间久,知道他一定又想出什么坑满清的损招了。

不进攻就不进攻,反正也不在乎这几天,就等你回来。

得到了李岩的保证,王烁带五百卫队快马返回西安。

他卫队也就剩下一半了,那一半由梁聪聪带着,在总部医院护卫鲁小钰呢。

顺便还得把骆养性和汤若望带回西安。

汤若望去科学院和吴朗西汇合,给吴朗西做副手,俩黄毛外国鬼子凑一块,有事好交流,也顺便让吴朗西教育教育汤若望,别整天一心想着传教,先帮着我打下江山再说。

骆养性则去找胡琏器,帮胡琏器管理情报局。这样,胡琏器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花在内部调查局那里。

地盘越来越大,干部越来越多,贪腐之徒自然就会增多。

胡琏器对外情报这方面不如骆养性,但对内调查这一块做的不错。

将来他考虑把内部调查局和情报局分开,由这两个人分别管理两个不同的系统。

汤若望弄不明白王烁为什么突然就着急忙慌的往西安赶,但看表现他知道,王烁一定是找到烧毁清军粮食的办法了。

可那粮食在北京城中间,能有什么办法烧毁这么多粮食呢?

汤若望想一路,脑袋都要想破了,也没想出王烁会有什么办法。

这回王烁还卖上关子了,无论汤若望怎样询问,他都只笑不说。

越不说他就越纳闷,越纳闷就越想知道,把个汤若望心里痒痒的,猫抓狗挠一般。

王烁是从他一句话里找到办法的。他说,除非他能飞进去。

难道,王烁真有飞进北京城里的办法?

第527章 老友重逢像搞基 奇思妙想惊若望

果然,回到西安,王烁直接就带着汤若望去科学院找吴朗西。

两个意大利神学院毕业的老同学,一起跑到神秘的东方闯荡江湖,战乱中一分别就是十几年,见面后自然十分激动,互相倾诉分别之苦,互相打听对方知道的欧洲和东方所有的情况。

这时候,吴朗西才知道,他尊敬的老师伽利略先生,在1642年的时候就已经去世了,心里不免难过一番。

看着两个黄胡子老头在一起,又是拥抱又是亲嘴,絮絮叨叨没完没了,王烁就烦了。

干什么这是,搞基呢?你们欧洲人这一套实在是让人无法接受!

有话留待以后再说吧,我等不及了,我要做热气球,飞到北京城里面烧满清的粮食!

热气球吴朗西和汤若望多少知道一些。

可是,这东西没有合适的材料,兜不住热气不行。还有,材料易燃也不行,不然飞天上突然着了,上面的人就玩完了。

王烁说你们怎么这么笨呢,咱们不是有防水的油布吗,那东西桐油浸的。

用厚粗纺布浸桐油,外面再加一层细纺布,防止油布断裂不就行了?

俩人一琢磨,这个倒是可以。可是用什么做燃料呢?欧洲就是解决不了燃料问题,好多关于热气球的民间试验都失败了。

总不能点个煤炉子上去吧?这个东西,你得可以控制加热的火源大小才可以。

升的高了,减小加热的火源,反之加大。

而且,热气球升力有限,你带多了燃烧的物质它驼不动,带少了没等到地方呢,火没了,这不瞎折腾吗?

凭当时欧洲的技术,这些都解决不了,所以,热气球这个概念,就像中国的孔明灯一般,老早就有,但真正能载人上天,还是十九世纪以后的事。

王烁听他们俩絮絮叨叨半天,还是那句话,你们真是够笨的!

用做蒸汽锅炉的技术,做个小一些的密封铁罐。你不早就提炼出煤油来了吗?把煤油放进去。

那个密封铁罐上,开两个口,一个口加上个带牛皮密封圈的活塞筒,两端加工单向阀,弹簧滚珠的,这个老吴你会做。

目的,就是要往密封铁罐里打气加压。

另一个口,加一段细长铜管用来往外放被气压雾化的煤油。

为什么要用铜管而不是铁管?笨,铜管散热快!

铜管上要设计开关,还要伸入密封铁罐底部,前端出气孔做小一些。

这样,雾化的煤油通过前端小孔喷出来,我们在前端把它点燃,通过控制开关来控制火焰大小,可调控的稳定加热源不就有了吗?

而且,煤油体积小,燃烧值大,完全可以让热气球飞行很远的距离。

王烁在一边说着,汤若望找来纸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