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清坑你没商量 >

第22部分

大清坑你没商量-第22部分

小说: 大清坑你没商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双眼放光问道:“咱们所有的火枪都是这个样子的?”

哈克什奇怪道:“火枪老早就是这样子的啊?”

王烁不言语,兴奋地在屋子里转圈子。

他有燧发枪了!真是想不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就在眼前!

他学经济学时看到的知识可以用上了。欧洲用牛皮纸包裹弹药,可以保证火药定量和装填速度;子弹做成枣核状,在后端加锥形空心尾翼,有效地保护枪膛和保持爆破力,增加射击准确度;枪膛里可以加工上螺旋膛线……对了,再加上准星和照门,三点一线射击……还有,给枪安装刺刀,敌人骑兵接近时可以用来刺杀……

哈克什看着王烁在屋里转圈子,唯恐他不相信,就道:“将军,这枪装上你新配方的火药,威力大了许多!原先也就只能打五六十步远,这下可以打到一百二十步开外,不比弓箭差!”

王烁微笑点头,这个在他的意料之中,他还可以让子弹打得更远更准!

他让哈克什去召集军营里的工匠,然后就在书案上开始画草图。有了火枪,改进起来于他来说简直易如反掌。别人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技术,他早就知道了。

待哈克什把工匠们带来,王烁就一五一十,把自己改造枪枝的办法都说了出来。

工匠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眼瞪小眼,完全领会不了他们大将军的意思。也难怪,这是多少先辈智慧的结晶啊,让他们一股脑都弄明白,纯粹是难为他们。

王烁意识到自己过于着急了,他思考半天,把工匠们根据不同的技能和需要,分成若干小组,每一个小组专门学习一个工件的制造,或者学习一个工艺的改进,由王烁单独讲解,这样,大家就容易理解了许多。

毕竟都是先人智慧的结晶,每一个工件的运用或者是改进方法,都让这些工匠们大开眼界,在这些工匠眼里,他们的大将军简直就不是凡人!

这样机巧诡异的办法都可以想到,而且一想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堆!这是凡人能够做到的事情吗?

王烁管不了别人看他带着恐惧和惊奇的目光了,他现在需要的,是一把上战场可以远距离杀敌和实用的,具备近代意义的步枪!

经过几天的努力和不断的改进,一把可以准确打到二百步以外的步枪诞生了。这步枪带着准星和照门,枪管前方可以安装一尺多长的刺刀,使用锥形子弹,威力惊人。二百步以内,穿着皮甲的稻草人被枪弹打得四分五裂,皮甲根本起不到任何保护作用!

如果有几千把这样的步枪,不要说李自成,就是多尔衮的十万精锐骑兵,也只能算摆设!

这时候,王烁才想起来问安定有多少火枪?

哈克什告诉他,原先火枪威力太小,大家不愿意用,大多都给拆了做其他武器了,军械库里还有不到一百把,有些还生了锈,不能用了。

这群败家子!王烁差点气歪了鼻子,赶紧命人打开军械库,把所有火枪拿出来去改造。

大家七拼八凑,总算凑出六十几把能改造的火枪。数量太少了,对付顺军的进攻远远不够!

一个刚来不久的世家子弟告诉王烁,兰州的甘肃都督马爌那里说不定会有数量不少的这种火器。

王烁心中一动,立刻修书一封,大意是说,闯贼即将西来,他身为大明千户,担心马都督守卫兰州弓箭不足,愿用自己戍卒的所有弓箭一千余副协助马都督守卫兰州,而他只需要兰州驻军替换下来的鸟铳就可以了。反正安定地方小,若是贼军真的前来进攻,守也是守不住,拿火器做做样子也就罢了,不必把有用的弓箭放在安定,白白送给贼军。

写完书信,他命那个世家子弟充当信使,带上自己所有的弓箭,向兰州出发。他嘱咐信使,一定要竭尽所能,换回越多的鸟铳越好。

第64章 形势严峻

马爌在兰州早就风闻王烁自封大将军的事。闯贼临近,他忙着布置城防,安置家眷往甘肃二州迁移,又哪里有时间管安定的事?再说,安定属陕西布政司管辖,与他无关,他也就乐得装糊涂不闻不问了。

今见王烁派人送来弓箭,又言词恭谨,不由心下甚喜。但他生性吝啬,又怕王烁早已不服大明管制,自己把火器给了王烁,落个以武器资敌的罪责,收下了弓箭,却不答应给鸟铳。

那世家子弟百般哀求,又花钱疏通了马爌下属,才弄到几百破枪,几百斤火药,几千弹丸,垂头丧气的回来见王烁。

王烁心里生气马爌不顾大局,殊不知唇亡齿寒,我安定丢了,你自己对付大顺军去吧!

但这时候哨探回报,顺军前锋已经出了吴忠,向甘肃方向前进了。

他来不及和马爌计较,急忙命令工匠改造枪枝,生产火药、子弹,同时,按照欧洲训练火枪兵阵的办法,亲自训练一千火枪兵,教授他们如何列阵让火枪发挥最大的威力,如何保证射击不间断,如何装填包在牛皮纸包里的火药和子弹,这也是相当麻烦的一件事。好在哈克什领会较快,很快就充当了火器营的队长,代替他训练士卒,好让他有时间去监督和指导火器的生产和改造。

他刚刚改造了五百火枪,生产了部分弹药,大顺军队已经出了宁夏边界,越过靖远,向安定方向浩浩荡荡而来了。

刘宗敏并没有把在安定忙的一塌糊涂的王烁放在眼里,几十万明军都被他杀的四散奔逃,一个只有万把人的安定千户算什么?李自成正筹划着向北京进兵,他和袁宗第奉命赶回西安协助闯王,拿下甘肃的任务就完全交给了自陈仓赶来的左金王贺锦。

贺锦也没拿王烁当回事,他的目标是兰、甘、肃三州,拿下这三州,整个西北也就尽属大顺了。

进军之前,他还是注意到了鲁文彬从陇中发来的战报。能战胜鲁文彬一两万大军的力量,并不可怕,怕的是大军在陇中的供给线再次遭受威胁。

他分兵一万,沿天水、陈仓一线西进,去巩昌府和鲁文彬汇合,严令鲁文彬迅速剿灭盗匪,保证供给线畅通。在消灭掉漳县的盗匪之后,立刻率军西进青海,拿下西宁卫,和他一起前后夹击中部的甘肃马爌,一战平定西北。

鲁文彬得到贺锦的兵力支援,胆气大壮,带领两万精兵,气势汹汹的直奔漳县而来。

这时候在漳县的梁敏,手里只有一万士卒,这一万士卒里,还有五千新兵。

王烁去安定,带走了一多半的兵力。他那时候考虑,鲁文彬新败之后,不敢再次攻打漳县,漳县是安全的。

而去安定发展新的根据地,反而需要更多的人手。即便鲁文彬敢再次攻打漳县,梁敏率一万士卒也足可以坚持几天,而他在这几天里完全可以抄了鲁文彬的后路,让他有来无回。

王烁不曾料到,正是由于他的出现,历史发生了稍许的改变。贺锦注意到了他的存在,对陇中增兵了!

而这时候,王烁在安定面临着贺锦主力的进攻,已经没有力量回援漳县了。

梁敏在接到贺锦往陇中增兵的消息之后,就料定鲁文彬会再次攻打漳县。她立刻派信使去安定报告王烁,请他指示方略。

鲁文彬自身战斗兵力已经发展到两万人,再加上贺锦调给他的一万精兵,可谓兵强马壮。他派兵封锁了渭河两岸的各个关隘,信使出去之后就再没有消息。

梁敏接连派出三拨信使,没有一个回来的,无法确定王烁是否得到了顺军增兵陇中的消息。

从北边过来的百姓那里,她又得到了一个更加不好的消息,顺军的主力已经攻克宁夏,开始向兰州一带进军。

顺军进攻兰州,安定必然首当其冲,面临着贺锦的主力,王烁也会处于危险之中。她不敢指望王烁回援了,只能依靠自己。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各村的民兵扩大为正规军以增加兵力,保卫漳县。

就这样,她把正规军里增加了部分民兵,把兵力扩大至一万五千人。可是这些民兵毕竟没有经过战阵训练,武器也很差,对付两万大顺精兵,实在是没有胜利的把握。

第65章 守城之争

梁敏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屋里,考虑了三天,最终还是决定放弃漳县,把百姓撤到早已准备好的漳县北面的后方基地里去。

她心里做出了决定,接着就召开军事会议,把自己的想法对张二猛一般军事将领和漳县的民事官员们说了。

对于坚壁清野,全县撤离,民事官员们不懂军事,也知道顺军势大,不好对付,倒没有不同的意见。以张二猛、方大楚为首的军事首领却无论如何都不肯接受。

漳县是他们和大将军舍生忘死,拼死搏杀才得到的唯一的县城和根据地,为保卫它,有多少战友和兄弟的血洒在这里!就这么什么也不做,不经一战的白白放弃,他们想不通。

县衙的议事大厅里,气氛变得紧张起来。

长条桌前,张二猛面色通红,从椅子上嚄一下站起来,大声道:“这里是我的家,我哪里也不去!如果有一天大将军回来了,问我为何战也不战就把漳县送给鲁文彬那狗贼了?我没有脸回答!夫人要走,可以带着百姓一起到后方基地去暂避一时,请让我来守城。不杀的那鲁文彬鸡犬不留,再也不敢正眼看漳县,我提着脑袋去见夫人和大将军!”

张二猛话音刚落,梁敏还未来得及辩驳,方大楚就又站了起来。

他道:“每一次顺军前来攻打漳县,咱们都是以少敌多,可每一次咱们都胜了。虽然大将军不在这里,咱们也不用这么示弱,把咱们千辛万苦建起来的县城白白拱手送给敌人。我和二猛是一个想法,真要打起来,谁胜谁败还难说,就算咱们打不过,咱们还有加固的城墙可以依靠,再加上咱们的霹雳开花弹,鲁文彬想攻进城里来,那是他做梦呢!”

梁敏小脸通红,待方大楚讲完了,沉默许久才道:“二位将军说的不无道理。可是,大将军临行之前告诉我,咱们建立军队的最终目的,不是好勇斗狠,也不是为了一城一池。咱们的最终目的,是要保护好广大的百姓,不受敌人的伤害!咱们是鱼,百姓是水,鱼不能离开水;咱们是树,百姓就是养育大树的泥土。咱们只有把根深深的扎进泥土里,才能茁壮成长。没有百姓的爱戴和呵护,就没有咱们。

不错,死守漳县,鲁文彬不见得就能把咱们击败。可是,诸位将军想过没有,如果死守漳县,咱们就要把大部分的兵力放到这县城里面来,那么,各村各寨呢?咱们就没有精力顾及。

顺兵残暴,久攻漳县不下,他们就会到四处的村寨里去祸害百姓,那时候百姓就遭殃了。

如果我们把一个空城留给顺军,我们撤退到后方基地里去。后方基地在群山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就完全不用把所有的兵力都用上。咱们可以分出兵力来,到各村寨去帮助百姓们。

敌人来攻村寨的多,咱们就帮着百姓们转移,保证不把一粒粮食,一件有用的东西留给敌人。敌人少,咱们就在百姓的帮助下消灭他们。总之,让他们占不到一分便宜。

咱们回过头来再说漳县。鲁文彬得到一座空城有什么用处?没有粮草,百姓,他早晚会撤兵回巩昌府,那时候,漳县还是咱们的。咱们既可以逼退鲁文彬,又可以保全百姓,保存兵力,为什么非要和鲁文彬死拼呢?”

梁敏的这一番话,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讲来思路清晰,句句占理。民事官员们听了立刻就理解了,纷纷赞同,要梁敏赶紧安排撤离工作。

方大楚也不再言语,低头思考着梁敏话语里的深意。唯独张二猛还是想不开,他大声道:“夫人分明是不敢与敌军交战,惧怕敌军!自古打仗,靠的是一股气势,是战胜敌人的信心。未战而先逃,将士们气势先垮掉了,以后如何面对敌军,如何敢和敌军面对面决一死战?

两强相争勇者胜!当年老方他们二百余人追随大将军,就敢于在万马军中杀出伏羌。在宁远,他们只有百余人就可以杀的千余敌军望风而逃,勇夺宁远城。靠的,就是这股强者的气势!夫人不战而逃,还幻想着战胜敌军,闻所未闻!没了士气,军队就是一盘散沙,再险要的基地也守不住,且别说帮助百姓防守村寨了。

夫人不懂军事,我不怪夫人出此下策。请夫人看在我忠心追随大将军多年的份上,看在大将军创此基业不容易的份上,不要一意孤行。听张二猛一句,夫人三思啊!”

张二猛一席话,说的原本已经开始犹豫的方大楚也激动起来,不由接过张二猛的话道:“是啊夫人,这常言道,兵败如山倒。敌军来了,我们不战先逃,在士气上就先输了。士卒没了士气,就算后方基地再坚固,顺兵攻过来,士卒也许就会不战而逃,恐怕基地也守不住啊。”

方大楚这么一说,其他军官就开始附和了。

自建立漳县根据地以来,大家是屡战屡胜,如今士气正旺。大家都想先和顺军打一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