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清坑你没商量 >

第193部分

大清坑你没商量-第193部分

小说: 大清坑你没商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正我让西北军追的命都保不住了,你金声桓、王得仁要辎重财宝,你问西北军要去吧,我就要钱没有,要命一条了。

看看赶到江边,留守在船上的守备士卒组成战阵,把追过来的少数西北军骑兵给赶会去,何洛会才得喘一口气。

一回头,远处黄尘弥漫,无边无沿的大队骑军正向着江边杀来。

他不管是不是自己的队伍还是西北军了,立刻下令开船,向江南岸划,快!

何洛会的大战船刚刚驶离长江北岸,大批的队伍也到达了江边。

先过来的,当然是清军溃军,大家纷纷弃马上小船,往江里的大船上去。

大船的舵手大多是汉人,看到清军大败,这时候早趁乱跑了,清军就是上了大船不会驶船,还是跑不了。

大队的西北军骑军赶过来,把清军溃军压缩在江边。

那时候没有机枪,但西北军有连弩和开花弹,这时候不考虑节省了,把连弩的箭矢射光,把开花弹扔光,然后就是纵马砍杀,把清军赶到江里去喂鱼。

长江北岸尸积如山,鲜血染红了江水。

江心,活人和被弓箭射杀的死人拥挤在一起,顺流而下,一时人体组成堤坝,江水被塞住,漫上江岸,又把江边的死尸冲进江里,一片凄惨。

李岩已经后悔自己一时激动下达的命令,他打算重新更改命令,让大家收拢俘虏。

可是,军队编制整个打乱了,命令无法下达。

待他派出传令兵,重新集合各军将领,收拢好各自的部队,江边的大屠杀也接近了尾声。

这一战,清军几乎被全歼,逃过江去的不足千人,俘虏八百,其余都变死尸了。

李岩深深感觉到自己罪孽深重了。

这些清军,也有父母,也有家人,他们过去的屠杀行为,不是因为他们本性不好造成的,而是清军将领多铎残暴成性,不加约束的罪过。

要说犯罪,罪是多铎,多尔衮和满清朝廷犯下的,与普通清军士卒何干?

话说回来,他李岩如此下令大屠杀,不也是在犯罪吗?

深深自责之余,他决定写书信,向决策委员会,向王烁大将军请罪。

这边请罪信还没写完,那边王烁的嘉奖令到了。

机动兵团总司令李岩将军,连日来率我西北健儿,不辞辛苦,连续作战,困敌酋罗洛辉于青疃集,坐以待毙,其勋卓焉。再败敌酋何洛会于洪泽,一鼓作气,全歼该酋,其功著矣!

特晓于三军,传令嘉奖。望李将军再接再厉,毕全功于一役,为天下黎庶之解放事业,继续奋斗!

读完嘉奖令,信使悄悄对李岩道:“大将军还有几句体己话,不好行于文书,特令在下口头说与李将军一人听。”

李岩只得让左右回避。

待所有人离开之后,信使说道:“大将军令在下告诉李将军,将军这一仗打的最漂亮。以后,就这么干,别给满清鞑子留情面。”

李岩哭笑不得。

何洛会拾得一条性命,率八百残兵,终于跑到长江南岸。

王得仁早已率队伍等在那里,见清军只有几艘战船过来,“哗啦”一下,派兵将下了战船的清军给包围了。

然后,他派兵上战船搜索财物,却是毛也没有。

王得仁大怒,让人找来何洛会询问。何洛会就将遭西北军突袭兵败的经过对王得仁讲了。

你娘逑!王得仁这个气,处心积虑忙活一个多月,什么也没捞着,都便宜王烁了!

你说你这个何洛会,没辎重你跑来干吗?我要你有什么用,你的肉好吃还是咋的?

他下令,把何洛会以下,所有清军士卒给我绑了,大军回南京。

得到何洛会要求江南清军放弃抵抗,投降永历的命令之后,王得仁就带十万人马,从芜湖直奔南京,先占领南京再说。

南京守城的,都是早先弘光政权的降官。可以重新为大明效劳,他们当然愿意,不用何洛会下令,大清完了,他们也会主动投降。

王得仁原先和金声桓商议的,就是先把何洛会的辎重、财物骗过江,发笔大财  不引起何洛会怀疑,他们伪造永历帝圣旨,把时间安排的恰到好处,分了几步走,打算一步步引何洛会上当。

何洛会这人原先是豪格的下属,标准一个唯利是图的小人。

为自身利益,不惜出卖旧主子豪格,投靠多尔衮,无中生有的搜集证据诬陷豪格谋反,差点让豪格把小命搭上。

正因为他死心塌地的投了多尔衮,才平步青云,由一个二等甲喇章京,迅速成为固山额真,进而被多尔衮委以重任,成为三军主帅。

如今多尔衮无法救他,他竟然连投降南明的事情也做出来了。

满清烧杀抢掠,在汉人心里名声极坏,金声桓和王得仁即便再缺人手,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收留清军。

他们只不过是眼馋何洛会在江南搜刮的财物,想把财物骗到手,然后手里有了底气货,好去投靠在浙江的鲁王朱以海。

如今财物一点没得着,都让人家王烁给留下了,他们只骗回来八百清军,王得仁心里如何不窝火?

押八百清军回南京之后,王得仁就打算以为江南死难百姓报仇的名义,将这八百人在秦淮河闹市上都宰了,换取百姓支持。

但杀这么多人不是件小事,他得等正向南京前进的金声桓到达后,与他商量。

第437章 金王迎光武还都 永历催定国北伐

金声桓很快赶到南京,他不同意先把清军都宰了。

不管怎么说,他也是跟着左侯爷左良玉混过的人,知道不少朝廷的规矩。那王杂毛就是一流寇,任嘛不懂,要不他造反为啥非要拖着金声桓呢。

金声桓的意思,是先留着这帮清军,派人和浙江鲁王朱以海,也就是现在的光武帝联系,就说愿意奉光武帝号令,迎新帝复都南京,看朱以海怎么说。

如果光武帝给他们的官位、地位合适,他们就投靠他;如果光武这帮人瞧不起他们,嘿嘿,对不起,我们仍然是永历陛下的臣子,您光武就老实在浙江呆着吧。

我们现在占着赣、徽、苏三省,士卒二十多万,可谓兵强马壮。弄不好,我们还会奉永历陛下“旨意”,去浙江收复失地呢!

若是光武能满足他们的条件,那帮清兵就有用了。

在迎接光武进南京的时候,他们可以做为自己的战功将清军当做俘虏献给光武帝,这个就很风光了。

王得仁一琢磨,嗯,这主意不错,就这么着了。立刻派手下得力文官去联系在绍兴的朱以海。

朱以海这时候地盘不大,也是整日担心永历帝来找麻烦。毕竟江南大部分地区属于永历,势力比他们大的太多了。

一下子有三个省要投靠他,还可以还都南京,这不天上掉馅饼嘛!

他不顾张煌言极力反对,立刻同意了金声桓和王得仁的要求。封金声桓为平东王,吏部尚书;封王得仁为扫北王,兵部尚书。

为安抚一下一直跟随他的臣子的不平衡心理,他又封张煌言为宰相,内阁首辅大学士;封张名振为定西王,御林军总指挥使,九门提督。

受了这许多时日的海上颠簸,吃了这许多苦,能还都南京,抱着美人睡软床,享受如弘光帝一般的待遇,傻子才不干呢!

就这么着,金声桓、王得仁于1650年十二月初,迎光武帝朱以海还都南京,祭天告地,继承大统。

在贵阳做皇帝的永历帝朱由榔不干了,我都早当皇帝了,你凭什么抢我饭碗啊?

他日夜唠叨,要李定国先去打南京,把朱以海赶跑,然后他好去南京那把椅子上坐下来。

这时候,李定国正处心积虑对付广西的孙可望。

孙可望还有十四万大军呢,手下马进忠、马宝、马惟兴等一班战将能征惯战,实力绝对不容小觑。

万一把孙可望逼急了,他和广东李成栋合兵一处,对朝廷的威胁可就大了。

他一面仍旧采取怀柔政策,尽量不和孙可望兵戎相见,劝说他回来,仍旧由他来当老大,一面联系福建的郑成功,让他拖住李成栋,让李成栋无法有余暇西顾。

他还给李成栋写信,希望他真心归顺朝廷,不要和郑成功自家相残。

李成栋也不傻,永历朝廷成你李定国的了,我归顺朝廷?

你李定国想干什么?无非就是觑窥我的地盘!

我本来就是朝廷封的广昌侯,什么时候不归顺朝廷了?

想让我听你李定国的也行,你先让永历封我为广东王吧。你们都特么是王了,凭什么要老子当侯?

还有,让郑成功滚回他的福建去,把占的老子的地盘给老子吐出来!

李成栋提出的条件十分苛刻,有些是李定国无法做到的。比如,让郑成功退出广东,郑成功肯定不答应。

李定国这时候如在钢丝上行走,不愿看着大明兵力自相残杀,哪方也不想得罪,哪方又都无法满足,心下十分为难,又哪有心思和能力去收复南京?

况且,江西金声桓和王得仁实力亦不可小觑,如今他们又投靠了光武那边,光武也不好对付。

他只能口头上答应永历帝,朝廷以外,他还得继续想办法做自己的事,完成南方的真正统一。

南京突然就多了一个光武帝,金声桓、王得仁将何洛会献于光武帝,于南门外闹市斩首示众,大快人心。

光武帝祭天正式继帝位,矢志光复大明,占据了江西、浙江、安徽、湖北以南和江苏的长江南边,一时成了气候,和南边贵州的永历帝并立。

他发布诏书,封王烁为西北王,受命北伐,收复大明失地。

王烁接到诏书,呵呵一笑,不做回复。收复失地那是一定的,但不是为你大明,是为我华夏民族。

他正忙着建立新根据地,重新调整军队部署,哪有时间搭理朱以海?

金声桓、王得仁投靠了朱以海,解开了宋献策心中的疑团。

原来这俩小子是自作主张,要改换门庭。怪不得他们不考虑江北屏障问题,以他们的鼠目寸光,根本就不会考虑这个问题,他们只惦记何洛会的财物,是他宋献策想多了。

这样也好,南边还是俩朝廷,继续窝里斗,就没功夫过江和西北政权争夺地盘,倒不用过于担心他们了。

王烁不奉旨,光武政权还真没办法,也不敢过江自找麻烦。

清军天下无敌,都让王烁杀了个片甲不留,他们这帮人,包括定西王张名振,首辅张煌言都有自知之明,去惹王烁,等于自杀。

金声桓、王得仁更不会没事找事,他们也没闲工夫。

京师南京现在住着张名振的兵马,对他们来说就是个威胁。他们要想在光武帝跟前混就必须得把张名振给打发出去。

于是,二人给光武帝出主意,既然江北咱们暂时惹不起,咱们就先收复南边,逐渐缩小永历的地盘,以防将来他势力过大,对咱们构成威胁。

应该派定西王向南面的福建广东进军,去消灭郑成功和李成栋。

朱以海这个人,恐怕是世界上最没准注意的一个皇帝。

今天这个人跟他说这个,他觉得有道理,立刻就照做。明天那个人跟他说那个,他觉得也有道理了,立刻就翻幌子改主意。

关于这个是有历史记载的,非是老余胡说,不信大家可以查历史,老余就不在这里啰嗦了。

金、王二人投光武所好,给他送美女,用金银贿赂他手下的一帮太监中官,很快就哄的光武帝言听计从了。

张名振无奈,只得奉旨带大军南下,驻守金华、衢州,准备向福建进军。

张名振一走,南京城很快就成了金声桓、王得仁的天下,他们把持朝堂,大封自己亲信部下,对异己轻则罢免,重则杀头,光武朝廷成了金、王天下。

第438章 二帝并立图火并 关键时刻靠文程

内阁首辅张煌言看着南京城被金声桓和王得仁搞的乌烟瘴气,怎奈二人受光武帝信任,他也毫无办法。

能活到现在的前明老臣,都是比较滑头的。他明面上什么也不管,不和金、王二人争权,暗地里却写信给张名振,要他先不要进攻福建和广东。

张名振手下人马过少,无法在实力上跟金、王二人对抗,只有联合外部力量,才有能力重新夺回对朝廷的控制权。

福建郑成功过去收留过他们,和他们有过交往,如果能够说服郑成功背弃永历,投靠光武,则足以对抗金、王。

但郑成功太了解朱以海这个人了,知道他还不如永历呢,根本没搭理张煌言的示好。

张煌言就又偷偷派人联系李成栋。

李成栋受郑成功欺负,永历又不给他做主,心里有气,说动他另换门庭还是有希望的。

李成栋在广东经营多年,他不可能扔了广东北上对付金、王,反而要求张名振和他南北夹击,先帮他灭了郑成功,然后他就收拾军队,北上南京勤王。

张煌言收到张名振的报告,心说只要李成栋有活动心思,这事就好办。

他又写信给李成栋,让他明面上反正,承认光武政权,然后张名振就可率军入福建,帮他对抗郑成功。

同时,他又告诉郑成功,李成栋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