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清坑你没商量 >

第18部分

大清坑你没商量-第18部分

小说: 大清坑你没商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现代的时候,他曾经到过甘肃一带,那里留有大顺军队的遗迹。这说明,顺军曾经占领过这一带。推算具体时间,应该是李自成占领陕西之后,军力最盛的时候。

这也就是说,他很快就会面临李自成主力部队的进攻。那么,此时离李自成主力部队进攻陇中、甘肃,已经不远了。

凭借陇南这点地盘和资源、人力,是无论如何也打不赢李自成的大部队的,他最终的命运,不是投降就是被李自成的军队消灭。

投降李自成,王烁是不情愿的。闯王的军队最终会被满清消灭,连闯王自己也会丢掉性命。关键是,在王烁眼里,李自成算不上一代明君,他的残暴已经不亚于满清。

满清,王烁更没有好印象,中国的衰落,正是从这个闭关自守的朝代开始的。

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发展起来,对抗并消灭李自成和多尔衮,让这个腐落的明朝从现在开始改变!

可是,仅仅指望在陇南这点地方发展,是万万不行的,他必须在李自成进攻西北之前,另想他法。

经过长时间思考,他终于做出决定,现在就必须要向渭河以北的资源丰富地区发展,获得足够多的资源和人口,以对抗李自成的主力部队,争取存活下来。至于逐鹿中原,阻止未来满清的屠戮,就不要意淫了,能不能抗住李自成还没准呢。

先将渭河北面最大的县城安定拿在手里,发展成另一个漳县,然后以安定为根据地,伺机夺取甘肃,控制住甘肃做为自己自保和未来发展的根据地和工业生产基地,特别是各种矿物资源丰富的兰州。只有这样,他和他的这股力量,才有不被消灭,发展下去的希望。

目前,甘肃还控制在明军手中,甘肃总督马爌和肃王朱识鋐仍驻守兰州。

还是要暂时和明朝合作,帮助马爌守住兰州。在李自成大军向东攻打北京,和崇祯争夺天下,无暇西顾的时候,再寻机代替马爌,控制兰州。

至于那个肃王朱识鋐,只是个藩王,无兵无权,倒是不用担心。说不定在明朝灭亡之后,天下大乱,朱元璋的子孙纷纷称王的时候,还能利用这个肃王一下,当几天傀儡使用,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毕竟是朱明王朝的后裔。

他需要带领一部分军队占领自己的老家安定,得到一块站住脚跟的根据地,使陇南和安定连成一片。一来扩大了自己的根据地,二来安定离兰州较近,便于他日后和甘肃总督马爌合作,共同防御不久的将来顺军对甘肃的进攻。

他本来就是安定卫所的千户,曾在安定周边剿灭马匪。安定人知道他武艺高强,爱护百姓,他在安定威信很高,在那里建立根据地应该困难不大。

他把自己的这些想法和部将们讲了。部将们没有高级军官出身的,都是从行伍里摸爬滚打上来的大头兵,本身就没有什么雄图大略,又对王烁的战无不胜和奇思妙想无不佩服,自然是王烁说什么他们就听什么。

他们唯一担忧的,就是王烁的安危。毕竟渭河以北不是他们的地盘,还是有危险的。但到陌生环境里去开拓新的根据地,除却王烁,别人还真就无法胜任。

王烁决定带领一万士卒去安定发展。临走,他让鲁胤昌早早返回西宁准备。李自成既然占领过甘肃,说不定也占领过青海。

他无法告诉鲁胤昌为什么自己会知道李自成要攻打西宁,只是用推理的办法分析了事情的发展。

鲁胤昌原本早就该返回西宁了,王烁给梁敏领导的宣传机构培训,他听得津津有味,学到了许多闻所未闻的知识,心中不由深深佩服王烁,觉得此人年纪轻轻就有如此的思维和心机,将来必成大事,就有了投靠王烁的念头。

王烁给他分析李自成将来要占领甘肃和西宁,鲁胤昌深信不疑。他对王烁说,他回去也要搞王烁搞的这些新法令,得到更多农奴的拥护,才能组织起强大的军队对抗李自成的大军。

如果他可以说服宣慰正使祁廷谏的话,他们会和王烁联合起来一起干,那样就会有足够的力量来对抗李自成的大军。

送走鲁胤昌,王烁开始准备去安定的计划。

他走了,由谁来接替他管理以漳县为中心的这片根据地呢?方大楚、张二猛一班人打仗是没有问题的,搞民事,管理地方,发动群众,把他的政策继承发展下去,他们就差的太远了。

思来想去,竟然没有一个人可以代替他。他走之后,万一这片根据地保不住怎么办?他不由犯难了。

第54章 娶俩媳妇

谁能够在他向安定进军之后,接替他管理漳县呢?没有合适的人选,王烁为此大伤脑筋,一时犹豫不决,耽误了他去安定发展的时间。

农耕社会,粮食是一切的根本,王烁也不得不格外重视这个问题。

土改以来,种地的农民有了积极性,漳县粮食生产取得了长足发展,粮食产量比之过去,有了成倍的增长。但在王烁看来,这还远远不够。

这个时代的农民的种粮技术,远远落后于现代。一是不知道积肥,不给庄家追底肥,严重影响了庄家的长势。二是靠天吃饭,不知道引水灌溉。须知,汉人的祖先,在秦汉时代就知道开渠灌溉了呀,怎么到了明代反倒退回去了?兴许是这时代的战乱,使得地方官吏无暇顾及,而农民各自为政,组织不起开渠这样大的工程来。他得去组织说服农民们,必须利用起渭河和漳水来,灌溉田地,增加产量。

还有一个更大的毛病,农民们不知道因地制宜。漳县的地势、气候,其实大部分土地不适合种植小麦,种马铃薯反倒长势好,产量高。这个东西抗旱,山边坡地和梯田灌溉不足的地方,都适合种植这个东西。马铃薯一样可以当粮食吃,可老百姓就是不认,他也得亲自示范吃马铃薯,说服大家种马铃薯。

所以,他大部分的时间也是待在乡下,和老百姓吃喝在一起,教他们更先进的种植技术,做思想工作,说服大家因地制宜,组织起来开渠引水。之所以他可以发展这么快,与他这种不讲究身份地位,和老百姓混在一起,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和爱戴有莫大关系。而大部分的军队训练和教育,则交给了张二猛、方大楚和他培训的政工干部。

这日,正于漳南的一个堡寨里查看漳水支流,准备组织农民们利用冬闲拦河造坝,却见梁敏带着她的宣传队开进了堡寨。王烁看到梁敏,不由心中一动。

在漳县,能够完全理解他的想法,把百姓发动起来,将现有政策继承发展下去的,非梁敏莫属!

这女子出身农家,又搞了这许多时候的宣传工作,最能够切身体会到王烁的这些措施,是如何让农民们一步步走向吃饱喝足的幸福生活的,她的工作也是做得最出色,最好的。

她很聪明,学东西非常快,在身边秀才的帮助下,现在不仅识字,而且可以独立写文章了。

从延续政策,保障根据地健康发展来说,除了梁敏,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让王烁放心。

但是,梁敏过于年轻,又是个弱小女子,没有指挥军队上阵冲杀的本事。如果他走之后,让梁敏主政,她能不能服众,大家会不会听从她的管理呢?

那些民选出来的官吏他倒不怎么担心,只要军队服从梁敏,官吏们不听从有军队镇着,掀不起风浪。

关键就是他要留下的那些指挥军队的指挥官们,方大楚、张二猛他们,能不能服从她的命令?

把这些有能力、资格老的家伙们统统都带走,让梁敏重新任命军队的指挥官,便于梁敏管理?显然行不通。

他不在的时候,更需要防备敌人的进攻,更需要留下这些人稳定军心,指挥战斗。

军队培养有经验和能力的指挥官很不容易。换掉这些人,用没经验的新人来指挥,很容易造成混乱,一旦敌军进攻,后果不堪设想!

他为这件事苦恼了很多天,再无心思去乡下查看。

这一日,他忽然就想起,当日攻打宁远县城的时候,自己被困城里,城外领军的百户不敢违令带队进攻,阿依古丽带头进攻,大家就会听从她的,跟着进攻。

那是因为大家都知道,阿依古丽是他的人,代表着他。

如果,梁敏以他的夫人的身份坐镇漳县,方大楚、张二猛对他忠心耿耿,绝对不会不服从他夫人的命令。

这个时代,人们对身份、地位是相当敏感的,他不在,服从他夫人的命令,在这些人看来,是理所当然的。

要梁敏成为最高长官,就只有让她成为自己的夫人,大家才会肯听从她的命令。

可是,他已经有了阿依古丽,再将梁敏变成自己的夫人,合适吗?

在这时候,按说像他这样的男人,是可以娶许多妻子的,他也不止一次的幻想过这种事情。但真要他去这样做,他现代人的道德观念又感觉对不住阿依古丽,不好意思真去做了。

可是,除此之外,别无良策。他最终还是决定征求一下阿依古丽的意见。如果阿依古丽不同意,他就只好再想其他办法。

原来,王烁是想等有一天不忙了,再和阿依古丽举办一个像样的婚礼,但既要时刻准备打仗,又要动脑筋制造新武器、炸药,还要处理各种民事,没有一天不是忙的脚不沾地,也就没有时间顾及个人的事情了。

王烁专门抽出时间来,把自己的想法和阿依古丽说了。

阿依古丽平日里很少关心政事,对王烁的话听得一知半解,当下吃吃笑道:“是你想人家梁姑娘了,就老老实实说吧,还编理由糊弄我!”

王烁急道:“不是你想的那样!我是真想不到其他方法了。”

阿依古丽本来就认为自己是侍妾,从没有做王烁正室夫人的想法,心里也有王烁将来要娶正室的准备,自然不会吃醋,当下很痛快就同意了。

王烁心里反而感觉有些愧疚,就告诉阿依古丽,在他心里,没有正室和侍妾的分别,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那样去区分。

阿依古丽和梁敏,将来只有年龄大小,再不会有其他任何分别。而且,他要举办一个隆重的婚礼,同时娶阿依古丽和梁敏。

阿依古丽处于那个讲究出身的时代,做惯了丫鬟,心里还是有很强的主仆观念的。见王烁如此平等对待她,当然心里欢喜。

王烁不好自己找梁敏说这件事,阿依古丽便主动承担下来去找梁敏。

无论从哪方面说,王烁在梁敏心里都是英雄。他是她的救命恩人,是她的领袖,更是她心仪的男人。

她做梦都不会想到,世家出身,现在又是整个陇南地区老百姓心里的救世主的王烁大将军,会看上她这个穷苦百姓家出来的丫头。

那日初次在漳县城下战胜顺军,梁敏带了附近村寨民兵和百姓赶来支援,王烁见到她高兴,把她从马上抱下来,她心里是有一点想法的,但她很快就告诉自己,这是不可能的。

那个时代,西北的世家贵族与种地的农民是天与地的差别,梁敏是想也不敢想这种事的。

当听到阿依古丽说,王烁要娶她的时候,梁敏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当她终于确定,阿依古丽不是和她开玩笑,这是王烁本人的意思的时候,涨红了脸,半天说道:“只要将军不嫌弃奴家出身卑微,只要阿依古丽姐姐肯容奴家,奴家遵命就是。”

就在这年夏天,王烁在漳县举办了一个隆重的婚礼,同时娶了梁敏和阿依古丽。论起年龄,梁敏反而比阿依古丽大一岁,阿依古丽倒要称梁敏为姐姐了。

看王烁娶了媳妇,而且一娶就是俩,张二猛、方大楚这些人也沉不住气了,纷纷要娶媳妇结婚。

王烁不限制自己手下将领们娶媳妇,更不限制他们一人娶几个老婆。但是,必须女方自愿,不得强求。而且,媳妇之间除了区分年龄大小以外,其他必须一律平等,不分正室偏室。

于是,又一部新法令诞生了:男女婚嫁自由、自愿,长辈不得粗暴干涉。不限制男人娶妻数量,但必须双方自愿,不得强迫。妻子间地位平等,不得人为区分正室、偏室、侍妾。

这时候的贫富差距还是很大的。有本事有钱的男人,有能力多养活几个妻子,人家女孩子也愿意嫁给这样的男人,为什么要阻止人家两厢情愿,都得到好处的事情?穷人倒是想三妻四妾,你养得起吗?

第55章 以毒攻毒

深秋的早上,红彤彤的,初升起的太阳,越过山头,照亮了漳县周边的群山、沟壑。一个穿了黑色短袄,黑色缅腰裤,头上系着白羊肚手巾的老汉,站在半山坡上。身前不远,是他的几头正在吃草的,白色的绵羊。

看着自己的,那些散布在已经开始泛黄的灌木丛里啃食树叶的,白色的绵羊,再看看山下漳水两岸成片的,刚刚拱出绿苗的冬庄稼,老汉就有些陶醉。今年的秋庄稼已经收回家里了,租子交的少了,明年的粮食够吃了。到开春,他的羊就会再生小崽子,羊群很快就会壮大起来。

唉,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